在整車企業承諾60天賬期的風潮下,北汽集團、上汽集團更是進一步宣布,不采用商業承兌匯票等增加供應商資金壓力的結算方式。
從現實的支付方式來看,目前車企普遍采用票據(包括銀票和商票)和應收賬款電子憑證等非現金支付方式。
一家頭部車企的相關負責人印證了應收賬款電子憑證在行業內應用的普遍性:“公司旗下的融資平臺某鏈是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所有的(融資工具)都并表在應付賬款里。”
隨著現代供應鏈“網絡化、數字化、生態化”的發展需求,供應鏈金融通過信用穿透、資金優化、生態協同三大核心能力,將產業鏈從“現金驅動”升級為“信用驅動”,既解決了中小企業的生存難題,又提升了核心企業的資本效率,最終實現整個產業鏈的降本增效與風險共擔。
汽車金融發展共同體主席張利鈞告訴《財經》,供應鏈金融工具對于資金利用效率提升、產業鏈資金成本降低具有有益之處。但如果濫發票據會具有一定風險,因此需要統一的規范,用科技手段加強監管。
企業承諾60天賬期,尤其是供應鏈核心企業應遵守《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等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及時支付中小企業款項,保障中小企業的合法權益,合理共擔供應鏈融資成本,不得利用優勢地位拖欠中小企業賬款或不當增加中小企業應收賬款,不得要求中小企業接受不合理的付款期限,不得強制中小企業接受各類非現金支付方式和濫用非現金支付方式變相延長付款期限。

核心企業只有用好供應鏈金融產品這一重要的金融工具,才能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多貢獻。
張利鈞表示,一旦核心企業的付款期限拖長,就等同擠占鏈條上其他公司的利潤空間。如果“堅決執行60天以內”,這對行業是利好,可以減少上下游中小企業的經營壓力,使得后者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科技研發和技術改進中。
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后,供應鏈金融體系正式推出。此后,天津、上海、江蘇、廣東、重慶等地開始出臺相應執行政策。
2020年9月發布的《中國人民銀行 工業和信息化部 司法部 商務部 國資委 市場監管總局 銀保監會 外匯局關于規范發展供應鏈金融 支持供應鏈產業鏈穩定循環和優化升級的意見》(銀發〔2020〕226號)更是明確指出,供應鏈金融應以服務供應鏈產業鏈完整穩定為出發點和宗旨,順應產業組織形態的變化,加快創新和規范發展,推動產業鏈修復重構和優化升級,加大對國家戰略布局及關鍵領域的支持力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促進經濟結構調整。
所謂供應鏈金融是指從供應鏈產業鏈整體出發,運用金融科技手段,整合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信息,在真實交易背景下,構建供應鏈中占主導地位的核心企業與上下游企業一體化的金融供給體系和風險評估體系,提供系統性的金融解決方案,以快速響應產業鏈上企業的結算、融資、財務管理等綜合需求,降低企業成本,提升產業鏈各方價值。
政策東風下,工程、鋼鐵、家電、消費電子等行業內,頭部企業都擁有自己的供應鏈金融平臺,供應鏈票據也成為了整個產業鏈內重要的支付工具。
目前國內的應收賬款電子憑證十年間已經發展到幾萬億元的規模。中企云鏈是中國最大的產業數字金融平臺,公司通過其核心平臺“云鏈”,為眾多核心企業、鏈屬企業和金融機構提供服務。其今年5月提交的上市文件顯示,2024年應收賬款電子憑證市場規模已達到4.4萬億元。
在汽車行業內,所謂汽車供應鏈票據是指在汽車產業鏈中,核心企業(如整車制造商)及其上下游供應商、經銷商等參與主體,基于真實的貿易背景(如零部件采購、整車銷售等)開具的電子商業匯票。
汽車供應鏈票據本質是供應鏈金融的一種具體應用形式,通過數字化手段實現票據的簽發、流轉和融資,旨在優化汽車產業鏈的資金流動效率。
相較于傳統的銀行承兌匯票,汽車供應鏈票據承兌方為企業自身。根據上海票據交易所提供的信息,供應鏈票據將票據嵌入供應鏈場景整合上下游企業間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等。

例如甲方企業單次簽發一張100萬元的供應鏈票據,實際上是由100萬張1元面額的票據組成的票據包。這個票據包可以根據實際金額分拆給A、B、C等下游公司。而且這個票據可以根據實際金額,進一步向下游轉讓。
目前,國內不少車企都采用了供應鏈票據模式,并設立了供應鏈金融平臺。例如比亞迪有迪鏈、長城汽車有長城信鏈、奇瑞有瑞軒乾坤圈、上汽集團有上汽融e融、東風汽車有東風躍鏈。
這些平臺是“普惠金融”和“供應鏈金融創新”下的重要實踐。對于核心企業來說,可以借助票據延長賬期,合理安排現金流,減輕短期付款壓力;通過信用背書,增強對上下游的議價能力。同時,推動上下游企業依托核心企業信用融資,提升產業鏈整體穩定性,降低供應鏈風險。
對于上下游中小企業來說,憑借核心企業信用背書,中小企業可通過票據貼現、質押等方式獲得銀行融資,緩解傳統信貸中抵押擔保不足的問題,而且融資成本通常低于普通流動資金貸款。
此外,票據可流轉背書用于支付上游貨款,減少中小企業現金占用,提升供應鏈整體效率。到期前可通過貼現提前變現,解決應收賬款回款周期長的問題。
供應鏈票據的初衷是提升資金利用率,提升應收賬款的標準化和透明度,提高中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融資效率。
然而在無序價格戰的背景下,供應鏈票據被異化為整車廠的無息貸款。近年來車企為了減輕財務負擔,應付賬款和票據的規模不斷攀升。
從應付賬款和票據的金額來看,2024年底,《財經》選取的12家樣本車企(長城汽車、比亞迪、吉利汽車、賽力斯、理想汽車、零跑汽車、小鵬汽車、蔚來、北汽藍谷、江淮汽車、廣汽集團和上汽集團)的應付賬款和票據總額為9222.83億元,同期其負債總額為2.0萬億元,應付賬款和票據占總負債的比例高達46.22%。
2024年底,應付賬款和票據占總負債的比例最高的為賽力斯,占比高達82.96%。此外,零跑汽車、吉利汽車、理想汽車、江淮汽車、長城汽車和北汽藍谷的這一數據也均在50%以上。最低的為廣汽集團,該數據為32.07%。
從上述數據可見,對于國內車企而言,應付賬款和票據占比較高,并非個例,而是一個行業的整體特征。
國際車企應付賬款和票據占比則與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2024年底,豐田汽車的應付賬款和票據總額為2476.43億元,但是,其應付賬款和票據占總負債的比例僅為9.57%,這一數字遠遠低于國內車企平均46%的水平。同期,福特汽車、通用汽車、特斯拉的應付賬款和票據占總負債的比例分別為10.04%、11.99%和25.78%,均顯著低于國內車企的水平。
從歷史數據來觀察,國內車企的應付賬款和票據在近年來呈現快速上升的趨勢。大部分車企的應付賬款和票據近年來上升十多倍甚至數百倍。
其中,部分車企近年來應付賬款和票據金額增長上百倍,包括理想汽車、蔚來和小鵬汽車。其中,理想汽車2025年一季度末的應付賬款和票據為519.59億元,其最早于2018年披露財報,當年的應付賬款和票據為3.37億元,六年多時間增長了153.13倍。
國內車企的應付賬款和票據的驚人增長,已遠超大部分國外車企的水平。對比來看,2013年至2025年一季度,豐田汽車、通用汽車、福特汽車應付賬款和票據的總額分別增長0.64倍、0.34倍和0.58倍。同期特斯拉應付賬款和票據增幅較高,為51.18倍,但2025年一季度末,其應付賬款和票據占總負債的比例為27.11%,明顯低于國內車企。
國內車企應付賬款和票據金額高,占總負債的比例高,同時,其應付賬款周期也相對較長。零部件供應商普遍投資規模大,拖長的賬期,使得公司需要借貸經營,負債率和資金成本較高,讓企業的現金流安全性變得十分脆弱。
在應付賬款和票據方面,相對于國際車企,國內車企的賬額高,占總負債的比例也高,同時其賬期均值超過170天,部分車企的賬期甚至超過240天,這種變相把風險轉嫁給供貨商的行為,可能會在優化車企財報的同時,給上游供貨商帶來更大的風險。
“這是由行業特性決定的。比如房地產業、汽車產業,鏈條比較長,而鏈主比較強勢,其他小企業沒有議價能力,只能接受。而在另外一些資源壟斷型行業,上游企業的話語權則較大。”張利鈞表示。
在張利鈞看來,目前供應鏈金融產品的成本還較高,有望進一步降低。主機廠應牽手上下游企業實現良性生態,增強產業鏈韌性,進行強鏈、補鏈和延鏈,共生共贏。
“我們用于評估汽車制造商財務狀況的關鍵指標包括凈杠桿率(凈債務/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和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利息覆蓋率(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支付利息)。然而,在中國,潛在政府支持的預期也是對那些政府相關車企評級中的關鍵因素。”惠譽評級亞太區企業評級董事許偉熙告訴《財經》。

盡管供應鏈票據是金融創新的重要舉措,但并非毫無風險。因為該票據是核心企業簽發的票據,因此票據能否承兌依賴核心企業信用和經營情況。
若核心企業出現經營危機或信用違約,可能引發上下游票據鏈的連鎖風險,導致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斷裂。如果核心企業信用評級較低,票據貼現利率可能較高,削弱融資成本優勢。
在票據開具過程中,也會存在一些資金擠占的情況。來自汽車企業設備供應商的人士告訴《財經》,開票時間是一個控制資金成本的手段。有的車企是收到貨后查驗合格便開具票據,而有的企業要等貨上產線后才會開具票據。
因此,部分車企通過供應鏈金融平臺開具的供應鏈票據等相關憑證,借助超長賬期、無息負債等手段侵蝕產業鏈上中小企業利潤的行為,備受業界爭議。如何規范供應鏈票據成為重中之重。
今年6月15日正式實施的《中國人民銀行 金融監管總局 最高人民法院 國家發展改革委 商務部 市場監管總局關于規范供應鏈金融業務 引導供應鏈信息服務機構更好服務中小企業融資有關事宜的通知》(銀發〔2025〕77號)指出,要正確把握供應鏈金融內涵與方向。以支持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為著力點,聚焦制造業等重點行業和關鍵領域,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以維護市場公平有序為立足點,促進降低產業鏈供應鏈整體融資成本,實現上下游企業互利共贏發展。
在具體實施方面,供應鏈核心企業應遵守《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等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及時支付中小企業款項,保障中小企業的合法權益,合理共擔供應鏈融資成本,不得利用優勢地位拖欠中小企業賬款或不當增加中小企業應收賬款,不得要求中小企業接受不合理的付款期限,不得強制中小企業接受各類非現金支付方式和濫用非現金支付方式變相延長付款期限。
上述文件更是指出,供應鏈核心企業不得利用優勢地位,強制供應鏈上企業與特定融資方以高于合理市場利率的水平獲取融資服務,不得以應收賬款確權有關名義對鏈上企業進行收費、獲取不當費用返還或者侵害鏈上企業合法權益。
在賬期方面,應收賬款電子憑證付款期限原則上應在六個月以內,最長不超過一年。付款期限超過六個月的,商業銀行應對應收賬款電子憑證開立的賬期合理性和行業結算慣例加強審查,審慎開展融資業務。
在風險防控上,上述文件規定,應收賬款電子憑證的開立、供應鏈鏈上企業間轉讓應具備真實貿易背景,不得基于預付款開立。供應鏈信息服務機構應做好貿易背景材料的信息歸集。商業銀行提供應收賬款電子憑證融資服務,應當嚴格審查貿易背景材料,有效識別和防范虛構貿易背景套取銀行資金和無貿易背景的資金交易行為。
同時,應收賬款電子憑證的資金清結算應通過商業銀行等具備相關業務資質的機構開展。供應鏈信息服務機構不得以自身賬戶作為應收賬款電子憑證業務的資金結算賬戶,不得占用、挪用相關資金。
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部分供應鏈核心企業通過供應鏈信息服務系統開立應收賬款電子憑證,用于供應鏈上企業應收賬款確權、結轉和融資,受到供應鏈企業歡迎,在提升中小企業收款保障及融資可得性、促進供應鏈金融發展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也潛藏一些問題和風險,如核心企業存在信用過度擴張風險、供應鏈信息服務系統缺乏必要的設立標準和管理規范等。”
通過規范-創新-風控-協同四維框架,新規為供應鏈票據和金融發展構建了“制度護城河”。短期內通過明確規則、打擊亂象,快速修復市場信心,例如遏制核心企業濫用信用、信息服務機構違規套利等行為,讓中小企業切實感受到融資環境改善。
中長期來看,新規推動了供應鏈票據標準化、資產證券化,提升其流動性和市場認可度,逐步將其打造為與商業匯票、信用證等比肩的主流金融工具。依托金融科技與跨部門數據共享,構建“可信供應鏈”生態系統,實現從“主體信用”向“交易信用”的范式轉變,最終形成“以信用促融資、以融資穩鏈條、以鏈條強實體”的良性循環。
在張利鈞看來,供應鏈金融產品,包括商票,不是洪水猛獸,關鍵是如何規范、約束它,提高產品運營效率,減少資金占用。
對車企來講,怎樣的負債較為合適?張利鈞稱,新“國九條”鼓勵優化融資結構,提升資本市場的內在穩定性。作為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車企在這方面受到了國家政策的支持,也應更多從資本市場上募資。
另外,張利鈞表示,汽車ABS(資產證券化產品)是降低負債的很好方式,通過未來產生現金流的資產,用證券化的方式組合打包,在市場上進行發行交易。“供應鏈金融產品是剛需。建議相關部門進一步出臺相關政策,加強數據資產管理,推動去中心化,使得產業鏈各環節重獲增長動能。”他還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