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化工行業在能源轉型與環保浪潮中加速變革,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化工生產國,化工設備的投資更新已成為產業攀升價值鏈的關鍵支撐。劉飛掌舵的南京宇創石化工程有限公司,憑借技術積累與市場化運作,成為國內大型塔器設備市場的頭部制造商,并在細分類別形成特有的競爭優勢。
2018年,原隸屬中石化二建的宇創石化因管理矛盾和經營虧損陷入困境,行業內無人接手。劉飛卻看到其獨特價值:30余年石化設備生產技術底蘊、南京濱江開發區的運輸優勢,以及稀缺的特種壓力容器制造和化工裝置施工總承包資質。
作為“石化二代”,劉飛自2006年接手洛陽卓達石化設備有限公司,深耕壓力容器制造領域。他敏銳發現,宇創石化的優勢可補足卓達石化的短板,其毗鄰長江大件碼頭,直徑12米以下設備可實現無障礙運輸,成本低且受限少。此外,作為混改國企,宇創石化完整的質保體系和行業資質,是特種設備制造行業難以速成的珍貴資產。
收購后,劉飛沒有“空降”管理團隊,而是選擇信任原班人馬,保留了技術負責人和生產骨干。他從制度入手,以民營企業機制整頓“跑冒滴漏”問題,通過科學合理的激勵措施和嚴肅的生產紀律迅速凝聚了團隊。劉飛在2018年4月接手宇創石化,企業當年便基本恢復了盈利能力。
劉飛強調“守質讓利”,質量先行的理念讓宇創在“三桶油”、中化集團等頭部客戶中建立起口碑。“對內不讓奮斗者吃虧,對外不讓合作方失望”,劉飛認為自己的管理理念并不復雜,是認真落實重塑了企業的價值觀和文化。
激活宇創后,劉飛重新規劃了兩家企業的技術布局,從聚烯烴裝置入手,結合卓達在反應器領域的技術和宇創在系統工程的優勢,構建了聚烯烴從反應聚合生成到末端存儲設備的全方位解決方案,填補了國內此方面裝備制造的空白,實現了技術、市場和社會價值的共贏。
面對行業變革和用工成本上升等挑戰,劉飛選擇“兩條腿走路”:深耕傳統優勢,捕捉新興需求。2018年以來,企業新增核心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46項。在傳統業務中,其創新的法蘭式鋁鎂合金料倉產品市場占有率連續五年行業領先。在新興領域,宇創瞄準新能源帶來的化工設備需求,圍繞鋰電池隔膜、太陽能封裝膜等材料生產裝置開展技術攻關,緊跟市場需求。
2023年,宇創在沙特注冊全資子公司,進軍中東市場。這一決策既得益于“一帶一路”央企出海的帶動,也是劉飛對全球化工產業格局的判斷:沙特為代表的海灣國家正大建煉化一體化項目,設備需求旺盛。而沙特市場的高門檻和高標準,恰好能發揮宇創的質量優勢,且出海后市場空間大,利潤也十分可觀。如今,宇創已成為少數獲得沙特市場認可的中國民營企業之一。
回顧十余年的發展,劉飛認為最難的是“耐住性子沉下心”。談及未來發展,他沒有漫談上市或擴張,而是強調應回歸制造業本質:“我們的下游是重資產、重技術的化工產業,這個行業也許不會爆發式地增長,但永遠是國家工業的骨架。只要化工產業在升級,對高端設備的需求就不會消失。”在講究“快”的時代,回歸質量的“慢功夫”或許正是傳統制造業穿越周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