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良渚新生態:反大廠的AI創業

2025-07-03 00:00:00楊立赟
財經 2025年13期
關鍵詞:產品

“好多年沒有這樣的氛圍了,像是回到了2017年,大家眼里都有光。”今年5月,有贊聯合創始人崔玉松在杭州良渚參加完一場AI主題聚會后對《財經》記者感嘆。

杭州科創在2025年初成為社會焦點,DeepSeek的橫空出世引發對“六小龍”現象持續數月的討論,全國各地的考察團到杭州地毯式調研,拿著放大鏡想要看清這座城市為何突然成了科創高地。在放大鏡的檢索下,杭州郊外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被關注,這里沒有任何一條“小龍”,卻跟早期硅谷的氣氛接近,車庫創業、家釀計算機俱樂部這樣的生態比比皆是。這里的創業者跟人們熟悉的“大廠”模式完全不同,他們反內卷,講求工作生活平衡,講求小團隊創業,甚至一人創業。他們的創業大多是用AI技術滿足娛樂/休閑/社交需求,尚未出現市值千百億的“硬核”項目。

這里就是良渚文化村,占地8平方公里,位于余杭區良渚街道,距離杭州市中心20公里,距離良渚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保護區2公里。良渚文化村的開發建設始于本世紀初,2006年后由萬科接手,定位是“休閑旅游、居住、經濟文化為一體的新田園小鎮”。良渚文化村在很長時間里都是文旅概念,村民代表是藝術家,后來藝術家們逐漸離散,村民代表成了擁有數字技術的年輕人,他們以小團隊、小成本的方式在泛AI領域創業。隨著AI技術迭代升級,“一人創業”成為現實,獨立開發者越來越多。良渚文化村的新村民還有設計師、自媒體博主等群體,他們在這里生活、創業、社交,自發形成一個個社群,形成了小型虹吸效應。

良渚文化村的創業者們一半是阿里巴巴、網易等杭州大企業的人才外溢,一半來自天南海北。吸引他們來此創業的共性,是優美自然環境下松弛的生活節奏,以及良好的創業氣氛。

無論從創業模式還是理念上,良渚都隱隱透出“反大廠”的氣息。互聯網大廠一度是無數年輕人向往的雇主,但后來逐漸變成“內卷”的代名詞,很多員工受困于系統性內卷與精神內耗、工具化與螺絲釘化、年齡歧視與職業周期壓縮等問題。他們中的一部分拒絕繼續卷在這場游戲里,用腳投票,來到良渚這個更能平衡生活與工作的地方。良渚的另一部分數字居民則從一開始就拒絕內卷,而AI技術的突飛猛進,AI Agent(人工智能體)的興起,又讓小團隊和一人創業成為可能,他們通過口耳相傳來到良渚,把這里當成棲息地。

AI是當今時代最強勁的技術風口,良渚模式呼應了獨立開發、個人創業的趨勢,它能結出多大的果實有待時間驗證,但至少帶來新的可能性,新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一人創業

陳清國是典型的“一個人就是一支隊伍”。他最常用的就是AI編程工具Cursor,這個工具能替代幾個員工,幫他節省了人力成本。

2024年至今,陳清國一口氣做了五個產品,就像自媒體博主,同時起幾個號去賽馬,測試市場反應。這五個產品的靈感都來自陳清國自己的實際需求,賽馬機制下,目前其中兩個相對成功。

一個是專門給產品經理使用的產品原型設計工具,名為“PMAI”。這個工具幫他們短時間內做出產品原型,然后拿著原型給開發團隊明確任務。為了給記者展示它的性能,陳清國在五分鐘之內為《財經》雜志設計了一個網站草圖。

這個工具在2025年上線,定價分兩種,一個月19元或一年128元。它的本質相當于產品經理的“外掛”。陳清國打了個比方,過去產品經理手動畫一個原型可能需要五天時間,現在有了這個“外掛”,一天就完成了作業,剩下四天可以做其他工作。因此,大多數用戶自掏腰包購買這個產品。也有小企業接了項目,購買這個產品去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省下時間和人工成本,等于增加了凈利潤。

2025年5月,“良渚Demo Day”現場。左側站立者為主理人啟師傅。攝影/楊立赟

陳清國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做產品經理,他非常明白產品經理的需求。目前,PMAI已經盈利,有上千名付費用戶,40個微信用戶群積累了約8000人。

另一個產品是識別嬰兒哭聲的App“寶寶不哭”——這來自于他自己生活中的痛點——“我的孩子太難帶了!”作為新手奶爸,陳清國聽不懂孩子的哭聲究竟是什么需求,于是研發了這個App,解救自己,順便賺點錢。產品上線后,打到了很多用戶的痛點,還在社交媒體形成了自傳播。

這幾個產品的收入支撐他現在過得“挺滋潤”。陳清國沒有透露具體的收入水平,只是表示“養家沒問題”。他并不打算融資。

“我現在是作坊式創業,這種方式因為不需要組織人和資金,比較簡單,生命周期比較久。”這樣的結論源于他的創業經歷。這并不是陳清國第一次創業,五年前,他做了一家SaaS公司,種子輪融資之后倍感壓力,第二筆融資即將簽協議的時候,他叫停了。“當時我盤了盤,拿了這筆錢要干嘛?融資之后必須砸錢做市場投放、招人,但是SaaS市場前景并不樂觀,怎么算,ROI(投資回報率)都平不了。”他說。

對他而言,這種形式的創業耗費太多心力,每天都在操心融資節奏、行業格局、產品競爭、人力組織。需要精密的計算,才有可能湊好一副牌。陳清國很擔心在一定規模后沒有足夠的能力撐起整個盤子,無法承擔風險。

那次創業的結局是把公司賣掉,給各方一個交代,他也算“全身而退”。

“前幾年還可以用一輪輪融資的方式,但是現在經濟形勢下,不適合高舉高打。”他說。美元基金退出,人民幣基金都有回購條款,如今越來越多創業者開始著眼于更穩健的創業方式。

上一次創業之后,陳清國表示目前沒有融資的想法。他笑著說:“之前融資過,現在想試試不融資、用更自然的方式創業。而且在AI的加持下,小團隊甚至個人也有做出好產品的可能,雖然規模做不大,但是可以很健康。”他身邊不少作坊式創業者,用佛系的心態、松弛的節奏對待創業這件事,工作日還能摸魚——不是在電腦前“摸魚”,是真的在良渚的小溪里摸魚,實現了他們心目中最重要的事——工作與生活平衡。

工作日“摸魚”

工作日在良渚的森林里睡吊床、在小溪里摸魚的人,就是王朝輝。他說,這是他的“良渚福尼亞時刻”。

良渚沒有高樓大廈,只有鱗次櫛比的居民樓、小別墅以及少數商業區,植被覆蓋率極高,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這是工作日“摸魚”的前提條件。

王朝輝的團隊做了一個名為“Grow”的運動監測App,目前全球用戶數量已經接近400萬人次。

Grow的誕生也源自他自己的興趣愛好。王朝輝是一名跑步愛好者,在過去的十年時間里參加過上百場半程和全程的馬拉松比賽,也是“量化自我”理念的踐行者,會用各種工具監測睡眠、記錄飲水數據和身體指標等等。

2021年,他和團隊做出Grow,可以記錄步數、睡眠、運動、飲水、HRV心理壓力等各類身體指標,還通過不同的社區挑戰激勵用戶去運動。

王朝輝的團隊一共有七個人,其中三人在北京、上海和墨爾本,在杭州的四個人分散在城市不同角落。他們沒有實體辦公室,同事之間通過飛書在線上協作。一開始團隊成員都在杭州的時候,大家一個月一起吃頓飯,后來散落各地,基本不碰面,沒有日會,只有兩周一次線上開會。工作節奏也以周為單位來計劃產出,沒有每天必須交付的工作。

“我做這家公司是為了自己。”王朝輝說,他喜歡運動,并且需要一個松散的節奏,可以帶娃。他討厭上下班通勤,尤其是杭州雨天堵車嚴重、冬季天寒地凍,都是他不愿忍受的。

Grow的商業化水平在良渚算比較成功的,除了剛起步時天使輪有個人投資者投了50萬元,后來再無融資。目前這個App有10萬訂閱用戶,年收入達到千萬元人民幣級別。

陳清國在良渚的森林里一人辦公。圖/受訪者提供

“我們不燒錢,燒不起錢,就按小團隊生長的方式,踩準了一個市場,不斷優化產品,保持現有的規模,不太主動擴張。”他說,不想做大數倍,把自己搞得疲憊不堪。

他也經歷過風投熱潮,在2016年與人聯合創業時,產品還沒有做完,500萬元天使投資已經到了。不過,融資也不是他的優勢能力。當設計出身的他主導這一次創業時,最注重的是打造產品。Grow證明了自己的造血能力之后,他也不需要融資了。

和陳清國一樣,王朝輝心目中,產品就是他的作品,能夠獲得世界上一部分人對他產品的認可,就是最驕傲的事。雖然AI設計已經被普遍應用,但是Grow里的用戶徽章,都是手繪完成,這是他對細節、對“匠心”的堅持。他說:“AI畫出來的東西一眼就能看出來,用戶不喜歡。AI降低了很多人打造產品的成本,但是生產出來的垃圾也越來越多。”

讓老外學會用AI算命

當FateTell的團隊第一次在良渚展示他們的“AI算命產品”時,正趕上DeepSeek爆火,社交媒體上掀起“DeepSeek算命”熱潮。其實在這股熱浪來襲之前,FateTell已經開發了相關產品,并且主打海外市場。目前其注冊用戶超過1萬人。

AI算命、付費產品、出海?讓老外花錢用AI算八字?腦洞大開的產品。

FateTell的創始人程昊把這條賽道定義為玄學的“專業服務”,從傳統的命理八字切入,結合自然語言生成技術,用AI為用戶提供事業、婚姻、個人成長、健康狀況等各類建議。“我們的定位不是一家玄學公司,而是AI科技公司。”

FateTell是一個出海項目,主要瞄準海外C端市場,付費用戶的客單價超80美元。“很多人不知道,不少老外對中國的八字、陰陽等傳統文化非常感興趣。就好像中醫、中藥在海外也有自己的市場。”他說。

程昊曾經當過兩年的大廠員工。創業之后,他的產品只花了小幾個月就做出來了,正在啟動天使輪融資。“AI時代就是這樣的,通過AI賦能,搭小團隊就夠了。”他說,“以前融資之后馬上擴充一兩百人的團隊,現在不是這個玩法了。”

包括程昊在內,FateTell目前有五名全職員工,其中兩人在良渚,其余的分散在天津、云南、浙江的不同城市,大家遠程辦公。

王朝輝在良渚的森林里搭吊床。圖/受訪者提供

程昊與良渚的緣分是誤打誤撞。他原先在字節的老板想到良渚養老,給他安利了這個地方。結果在2024年初,程昊搬到良渚生活,FateTell也誕生于此。

和“一人創業”不同,FateTell需要資本的助力,在6月啟動天使輪。需不需要融資,取決于它的夢想有多大。程昊想把FateTell做成一個全球性的文化平臺,不是個人工作室,不是小打小鬧的小作坊。從大學開始,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研究已經持續了十多年,海外市場需求、支付能力也已經被驗證,從算賬的角度,把公司做大、出海,他的邊際成本才會無限降低。

從價值觀的角度,程昊有自己的一套精神動力。作為一個長期研究東方哲學的科技創業者,在他看來,如今時代走到了科技和人文交匯的十字路口,這是他的機會,也是使命。“各個大模型的底層,是不同文化屬性,科技競爭的底層是文化競爭。比如DeepSeek寫的古詩詞,就和ChatGPT寫得很不一樣。我對中國傳統文化幾千年流淌的底色著迷,希望用現代科技方式,讓世界各地的人領略到古老東方智慧、底蘊和價值,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他說。

融資之后,他計劃把公司規模控制在20人以內,“AI時代的創業不同,不比拼人數了”。

為每個人做一個AI分身

良渚每個月都有一場AI主題聚會,這個名為“Demo Day”的活動,就在陶芳波家的院子里。

陶芳波是心識宇宙(mindverse)創始人兼CEO(首席執行官),擁有非常漂亮的履歷——畢業于清華大學和美國伊利諾伊大學,30歲之前的職業生涯在美國硅谷度過,就職于微軟研究院、Facebook研究院;30歲之后回國,在阿里達摩院神經符號實驗室從事AI研發工作。2022年他開始創業,獲得紅杉、線性、Square Peg等近億元投資。

2024年,心識宇宙推出了個人AI助手Me.bot,要做每一個人的“AI分身”。目前Me.bot在全球有20萬用戶,其中中國用戶占25%左右。2025年,心識宇宙開源了Me.bot的核心技術“Second Me”,用戶可以下載到本地,創造出代表自己的Agent,已有數千名開發者把這個AI身份模型應用到他們各自的產品里去。

Me.bot和Second Me究竟是什么?在設想中,它是AI世界的一個基礎設施,是面向未來的產品和技術。如果每個人創造自己的AI分身并且把他們連接起來,相當于用AI把世界重塑一遍。

陶芳波和圈內的很多人,越來越確信AGI(通用人工智能)的到來只是一個時間問題。“我經常想,當我們所有人都心甘情愿地為自己創造超級智能(Super AI)替我們決定一切,我們是否能接受它帶來的副作用:個體被抹平,越來越趨同。在超級智能到來的時代,到底如何尊重個人,保留個性?”

他用Second Me,在科技巨變的時代嘗試回答這個問題。

過去的互聯網產品,無論是郵箱、聊天室,還是購物App、社交媒體,都是給人類使用的,往后在新世界里,這類應用可能都是給AI使用的。

Second Me擁有主人的記憶,可以看作全新的“個人計算機”。它接入AI網絡之后,幫助主人與世界互動。最大的價值是,人的一天只有24小時,Second Me的一天,可能有1萬個小時,每個人被無限放大了。

“如果把今年對標互聯網的1990年,那么接下來30年,會有更多供AI使用的應用——求職、購物甚至婚戀——如雨后春筍一般出現。”他說。在他的理想中,人類可以保留原來的生活方式,AI分身會替人類進入AI的世界,享受新世界的紅利,這可以防止人類被AI反向吞噬。

正因為Second Me的本質是基建,在研發、周期上需要大量投入,陶芳波選擇了融資創業這條路。他需要資金去訓練模型,這類創業項目面向未來而非解決眼下實際問題,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近幾年內,商業化都不是這家公司第一要務,首先要探索和打通這個基礎設施。

2024年夏天,陶芳波是較早一批搬到良渚生活的科技人。當時良渚就已經有了每周四的“瘋狂代碼日”,隨著他融入良渚生活,開始和啟師傅交流如何做大這個生態,把獨立開發者都連接起來,甚至把投資人拉進來。

“獨立開發者和過去的創業者不同,他們大多數不融資、不想搭大團隊,更多的是自給自足,做一些小工具、小產品,然后跑商業化。”陶芳波對《財經》記者說。“但是隨著項目規模擴大、夢想變大、野心變大,獨立開發者也可能慢慢變成一個創業者,兩種身份是可以流動的。”

在硅谷生活時,當地的天使投資文化給陶芳波留下深刻印象。那里有各種各樣的天使投資機構、天使會、天使名單,很多項目最早期時像“眾籌”一樣籌集資金。

但國內還沒有這樣的氛圍。今年以來被反復熱炒“中國硅谷”的杭州也遠沒有這樣的天使投資生態。雖然政府反復倡導“耐心資本”,國資的錢其實很難拿。

“(良渚)這里的人大多數沒有背景。我創業第一天資方就投我了,是因為我有背景——海外留學經歷、硅谷工作履歷——他們沒有這些;但是他們的夢想可以很大,比如這里的Vincent想要做的是一件大事。他們是最有愿望的一批人,但是目前是最不被看到的一批人。”陶芳波說。

Vincent(左一)和團隊成員在他們的“車庫”辦公。攝影/楊立赟

想當喬布斯的人

陶芳波提到的Vincent,是良渚最有代表性的年輕創業者。

183厘米的高個兒、一頭飄逸順滑的長發、一副黑框眼鏡、一張稚嫩清秀的臉,Vincent是良渚創業圈里的小明星。說起他的真名謝政,估計大部分人都一臉懵,但是說起Vincent,所有人都會點點頭:哦,那個少年。

Vincent沒有讀過大學,他15歲開始寫代碼,18歲在廣東的一家互聯網公司做產品,21歲創業。蔑視規則、獨立思考、反叛,同時禮貌、溫和。

現年23歲的他做了一款社交名片產品“Bonjour”,至今累計3萬名用戶。Bonjour定位是半職場半社交的產品,有點像領英(LinkedIn),但又沒有那么嚴肅。“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社交產品,我們00后不喜歡LinkedIn那么無聊,我們想要的產品是有點‘嘻嘻’的感覺。”他說。

“嘻嘻”——幽默也好自嘲也罷,這是00后的態度——事情要認真做,表情要松弛,別太一本正經,少跟我來那套,沒做好大不了嘻嘻一笑。

“我們想做下一代的社交媒體,底層邏輯上,相信脫離了傳統發展路徑的人能被看見被發現。過去HR招人,會看候選人是否985、211,AI時代之后,這是一個不成立的邏輯。”Vincent堅定地說,也好似在為自己正名,“現在的教育體系像一條非常老舊的水管,聰明的人已經流到新的水管里了。要讓有才能的人,通過作品和事情,讓他們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

Bonjour就誕生在杭一末。2023年底,Vincent在杭一末做用戶調研,問大家怎么看待個人簡歷,找到了一些靈感。2024年他推出Boujour,當年8月從廣東搬到良渚生活。

“你的愿景是什么?想成為杭州下一批‘六小龍’之一嗎?”《財經》記者問。

Vincent哈哈大笑:“我要做的是蘋果(公司)啊!”

Vincent熱愛和崇拜喬布斯、蘋果、硅谷,在方方面面模仿著他們。他在良渚租了一個兩層的房子,地上一層是團隊四個成員的住所,地下一層是辦公室。“就是要車庫創業,要照搬硅谷。”他堅定地說,“我們喜歡那個年代車庫創業的文化,很浪漫。”

車庫創業起源于美國硅谷,創業者以車庫、地下室或其他低成本場所為起點,利用有限資源和資金啟動創新項目,強調靈活試錯、快速迭代和草根精神。1976年,喬布斯、沃茲尼亞克和韋恩在喬布斯父母的車庫里創立合伙企業“蘋果電腦公司”,成為車庫創業的代表作。

車庫早已成為超越國界的一種創業精神。大約15年前,當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如日中天的時候,那條200米的步行街上有一家著名的咖啡館就叫“車庫咖啡”。車庫咖啡的創始人蘇菂當時說,美國的車庫長出蘋果、惠普、Google等企業,我的“車庫”是不是能夠孕育出中國的微軟、谷歌?

一個周日的傍晚,《財經》記者來到在Vincent的“車庫”,他的兩名同事正在工作,白板上寫滿工作計劃和進程。工作累了,其中一人吹了一會兒長笛放松。

Vincent究竟是年少輕狂還是少年天才,需要時間給出答案。至少在良渚,沒有人認為他是瘋子,大多報以期待的目光。

他拿到的第一筆天使投資,就是良渚的緣分。他在杭一末的聚會上認識了Xmind公司,后者是一家思維導圖與頭腦風暴軟件開發商,過了一陣子給他投了50萬元。記者見到Vincent的時候,他剛剛完成一筆新的融資。由于資方要求,Vincent沒有透露具體金額,只是說公司目前估值比上一次漲了12倍。

也有投資人并不看好這類創業。“現在我們收到BP(商業計劃書),創始人如果不是博士,直接刷掉(淘汰)了。現在都是技術密集型的創業,還在復制70年代的創業方式,行不通。”一位投資人對《財經》記者說。

這樣的聲音并不影響Vincent,他引述偶像喬布斯的話說:“若能成為海盜,為何加入海軍?”

為什么“反大廠”在良渚站得住腳?

聽過這些話,Vincent的信條已經呼之欲出:“反大廠”。

大廠機制里的KPI、OKR,沒完沒了的匯報、周報、績效,消磨了年輕人的創造熱情,無形地把人變成螺絲釘。

一位曾經在網易、字節都工作過的前互聯網人說:“你以為互聯網公司是最創新的地方?實際上,大廠里面,堅定反對創新。市面上已經被驗證過的產品,只要抄襲,做一個價格更低的出來,(商業化)成功的確定性很高。大廠的理念是:千萬不要創新。”

反大廠,未必是所有良渚創業者掛在嘴上的理念,卻是他們身體力行的實踐。一人團隊和三五人的小團隊,就是大廠模式的反面。一些大廠的“畢業生”,脫離了大廠體系,開始走自己的路。

王朝輝曾經兩次在阿里巴巴工作。相比在互聯網大廠工作,王朝輝認為現在的工作更有成就感,更能表達自己,并且不用花太多時間在沒有意義的事情上,比如開會、走流程、審批。

他已經在良渚居住了七年。“來良渚的人,是想要生活和工作平衡的人。”不過他很冷靜地說,“也不必反大廠,兩者不用對立。”

不少阿里在職員工和“畢業生”住在良渚。在良渚住了十幾年的章莉,曾經是淘寶美妝類目運營負責人。目前,她和幾個合伙人一起辦AI社群,成為AI產品的渠道商。她所在的“阿里良渚群”里,一共有300多名阿里人。

對于“反大廠”的氣氛,章莉也很理解——她的女兒就是00后,也想創業,不想去規規矩矩上班。“AI和反大廠相匹配。公司的重復性的工作可以用數字員工,就解放人了。”她認識到,“反大廠”是時代的產物。

2025年4月的一次良渚“瘋狂星期四”聚會。攝影/楊立赟

2002年章莉入職阿里的時候,做的也是非常創新的事。“現在的AI和20年前我們做互聯網比較像,當時我們和企業談把生意搬到互聯網平臺上來做,對方都一頭霧水。他們都問,搬到互聯網上,怎么玩?現在企業都問,搬到AI上怎么賺錢?”

正因為2002年的阿里巴巴還不被主流就業市場認可,所以誕生了“阿里日”——讓員工的家人們都親眼看一看這是一家什么樣的公司,親耳聽一聽馬云的演講,于是無一不被說服,無一不支持家屬跟著馬云好好創業。只不過阿里成為大廠之后,許多氣氛變了。今年5月,阿里巴巴在杭州總部展出馬云當年創業的“湖畔小屋”等比例模型、重溫“創業精神”,用“阿里日”反過來提醒近20萬名員工:別忘了我們永遠在創業。

如果Vincent這樣的創業者真的讓良渚誕生了一個蘋果公司,那么當他成為蘋果的那一天,就要開始回答一個問題:如何不變成他討厭的大廠?

面對記者提出的這個問題,Vincent一時語塞。他思考了一會兒,誠懇地說:“大企業的問題,我不知道怎么解決,現在想不了。”

“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就是多元的、不是模板里出來的。Vincent服務的就是這樣的人群,對什么人、做什么事,就要講相應的故事。”身為十幾年的阿里老兵,良渚“超級代碼日”活動的發起人胡磊卻絲毫不介意“反大廠”的態度。“反不反大廠都無所謂,只要對團隊有幫助,他的受眾喜歡聽,都行。”

如果說“反大廠”的內容之一就是去中心化,那么胡磊也在“反大廠”。“超級代碼日”誕生至今一共辦了90多個星期,胡磊最有成就感的不僅僅是讓一批陌生人在“杭一末”咖啡館里聚會,更重要的是,這樣的聚會沒有人主導,都是自動自發,“無主題、去中心”。

氣氛到位了

“很多從硅谷來的人,說我們這個地方特別像硅谷,就是因為有人聚集在一起,一種創新的氛圍。”陶芳波說。

當前的良渚最不缺的就是“氣氛”。

這里會不會跑出一家蘋果公司還不好說,但是它已經開始像2015年前的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北京的創業大街最終也沒有孕育出微軟和谷歌,倒是孕育了一家又一家創業咖啡館、孵化器、訓練營和創投科技媒體。

良渚出現了一個個不同主題的社群、客廳,甚至有人推出了“100個客廳主理人”的培訓。所謂客廳,就是主題聚會、沙龍。

在諸多“客廳”中,啟師傅主理的“AI會客廳”人氣最旺,他每個月借陶芳波的院子舉辦一次“Demo Day”,是觀察良渚AI創業生態的一個窗口。

啟師傅過去是互聯網大廠的產品經理,現在是一名生活在良渚的獨立開發者,同時醉心于良渚的社群運營。從2024年11月至今,“良渚Demo Day”從良渚文化村內的產品交流活動,逐漸變成了一個AI創造者的派對。

“Demo Day”每次控制觀眾人數,每次都超標。許多人都要擠進來看看,現在AI領域的創業在創什么?

5月,真格基金的投資人俞豪男看完了整場“Demo Day”,他對《財經》記者說,杭州的想法比較自由,腦洞比較大。2025年以來,他看了很多AI相關的項目,落注的不多。“杭州的獨立開發者多,他們做事的方式、想要做成的結果,和過去的創業者有很大不同,可能投資機構也需要改變投資方式。”

另一個氣氛來源是良渚的“杭一末”咖啡館。每個周四,良渚的創業者們來到“杭一末”聚會,這是他們的“超級代碼日”。

“超級代碼日”的發起人胡磊2023年從阿里離職,開始探索自己的路,其中一條路就是開一家咖啡館。

當世界走到經濟周期和科技周期交叉點,大量科技從業者主動或被動離職,流回就業市場。他身邊的自由職業者越來越多,大家喜歡在咖啡館工作。從2023年8月開始,杭一末發起“超級代碼日”聚會,一開始是程序員和獨立開發者聚在一起交流技術,后來越來越多設計師、自媒體博主加入聚會,成了每周四的派對。

如果對標硅谷,杭一末就像上世紀70年代美國加州的家釀計算機俱樂部。那是一個由計算機業余愛好者發起的技術社群,首次會議在一個車庫舉行,吸引了32名愛好者參與。喬布斯等人在此展示Apple I原型,推動了蘋果公司的創立。

4月的一個“超級代碼日”,《財經》記者在杭一末遇到人稱“皮皮狗”的創業者,每周四,他的團隊都會到杭一末聚會。目前,正在做一個名為“時光都去哪兒”的產品,是針對老年人的AI陪伴工具。

皮皮狗是被2025年杭州“六小龍”的熱度吸引而來,真正來良渚居住之后,他感覺有點被忽悠了。“良渚的A面是前沿、自由的科創,來了之后發現這只是它的一小部分。更大的部分是悠閑的良渚,小孩上學、老人散步,非常生活化。”他坦言,一開始他有些失望,沒有想象中那么“賽博朋克”。

但是漸漸地他從另一個角度理解這個環境帶來的好處——如果每天都打雞血,是不可持續的。“我們團隊最有創意的時候是散步、打籃球的時候。創業需要創造性,不能太卷。”他又希望媒體不要過度炒作良渚,一旦這里變成主流賽道,“氣氛就變了”。

從良渚已經浮現出的創業項目來看,大多是“AI+娛樂/休閑/社交”,沒什么“硬核”項目。用“爭奪世界科技制高點”這種主流敘事的視角來看,現在的良渚創業者像是一個“氣氛組”。

“不要小看了氣氛,氣氛好,才會聚集人。”陶芳波說,“如果一批有理想、有創新熱情的年輕人被這里的氣氛吸引,小項目里就可能跑出大項目,一旦跑出來領頭羊,整個區域就會被帶動。”但陶芳波同時提醒,不要對良渚期待過高,這樣反而會造成焦慮,適得其反。

猜你喜歡
產品
好產品,可持續
現代裝飾(2022年4期)2022-08-31 01:39:32
從靈感出發,邂逅好產品
現代裝飾(2022年3期)2022-07-05 05:55:06
新產品
“三無”產品
快樂語文(2021年36期)2022-01-18 05:48:46
OPPO:堅守本分,將產品做到極致
金橋(2021年4期)2021-05-21 08:19:22
”這些產品,我不打算回購。
中國化妝品(2018年6期)2018-07-09 03:12:40
拒絕平凡,如何讓你的產品變“有趣”?
中國化妝品(2018年6期)2018-07-09 03:12:32
2015產品LOOKBOOK直擊
Coco薇(2015年1期)2015-08-13 02:23:50
golo6可以聽的OBD產品
新產品
玩具(2009年10期)2009-11-04 02:33: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自拍偷拍|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网站| 幺女国产一级毛片| 午夜限制老子影院888| 国产亚洲精品91| 欧美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97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国产小视频a在线观看| 激情综合五月网| 国产毛片一区| 国产女人综合久久精品视| 亚洲欧美日韩视频一区|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亚洲专区| 国产福利观看| a级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高清精品美女在线播放| 男人天堂亚洲天堂| 日韩毛片免费观看| 亚瑟天堂久久一区二区影院|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大桥未久| 久久亚洲国产视频| 91最新精品视频发布页| 亚洲日韩在线满18点击进入| 日韩精品亚洲精品第一页|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一本| 国产激情国语对白普通话| 亚洲精品第五页|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 欧美激情二区三区| 免费毛片在线|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一区二区影院| 成人91在线| 中文无码毛片又爽又刺激| 91亚洲免费视频| 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 久久一级电影| 久久综合色视频| 午夜日b视频|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高清| 777午夜精品电影免费看| 无码网站免费观看| 国产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国国产a国产片免费麻豆|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日韩久久| 亚洲国产综合第一精品小说| 国产亚洲视频中文字幕视频| 久久黄色影院| 国产91全国探花系列在线播放 | 亚洲综合婷婷激情| 国产幂在线无码精品| 国内丰满少妇猛烈精品播 | 天天综合网站| 91麻豆精品视频| 四虎成人免费毛片| 亚洲精品午夜天堂网页| 一级毛片不卡片免费观看| 99精品在线看| 国产激爽爽爽大片在线观看| 色综合狠狠操| 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国产无码高清视频不卡| 激情亚洲天堂|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一区| 国产v欧美v日韩v综合精品| 麻豆精品视频在线原创| 亚洲无线一二三四区男男| 五月婷婷丁香色| 国产精品va| 91破解版在线亚洲| 亚洲欧美精品在线| 99爱在线| 91福利国产成人精品导航| 国产大片喷水在线在线视频| 毛片一区二区在线看| 欧美日本不卡| 成年av福利永久免费观看| 在线观看亚洲天堂|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5566| 天堂在线视频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