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政協河北省第七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協商通過,產生第八屆省政協委員774名,由28個界別組成。1999年1月24日,增補委員8名。1999年11月27日,增補委員1名。2000年1月16日,增補委員9名。2000年12月15日,增補委員10名。2002年1月20日,增補委員23名。
八屆省政協在全國政協的指導和中共河北省委的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高舉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兩面旗幟,牢牢把握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繼承和發揚歷屆省政協的優良傳統和作風,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建言立論取得豐碩成果,為我省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圍繞改革發展中的重大問題
參政議政
八屆省政協共舉行5次全會,通過大會發言、專題座談、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就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依法治省、科教興冀、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維護社會穩定、反腐倡廉等重大問題,提出了許多有重要參考價值的意見和建議,為我省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作出了積極貢獻。按照“突出重點,量力而行,多出精品,注重實效”的總體思路,著力抓好節約和保護城市水資源、進一步發展區域特色農業、加快高新技術開發區建設、加強公務員道德建設、扶持工業名牌、加快飼草業發展等18個重點課題的調查研究。在此基礎上,經過常委會會議專題協商討論,形成了13份常委會會議建議案,不少成果成為黨政領導決策的重要依據或轉化為有關部門的工作措施。如省政府1998年出臺的《河北省全社會節約用水若干規定》,就吸納了省政協常委會會議《關于節約和保護城市水資源的建議案》中的許多意見。提交常委會會議協商討論的其他調研報告,也都受到省委、省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重視。八屆省政協還把常委會會議與舉辦論壇結合起來,參政議政的形式更加生動活潑,建言立論的效果更為集中明顯。2002年,省政協八屆二十四次常委會會議圍繞推進河北省經濟跨越式發展舉辦論壇,會后綜合形成了《關于推進我省國民經濟跨越式發展的幾點建議》,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作了重要批示。有關專門委員會根據自身工作特點,就我省擴大外貿出口、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推進依法行政、人口與可持續發展等十幾個課題,進行一系列專題調研、研討,形成了水平較高的調研成果。這些成果有的形成主席會議建議案,有的直接報送省委、省政府,不少意見、建議被吸收采納。
加大民主監督力度
一是利用提案進行民主監督。八屆省政協圍繞全省改革開放、經濟建設的重要問題和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積極提出提案。省政協通過與民主黨派、團體共同謀劃集體提案,開展理論研討,進行經驗交流等途徑,努力提高提案質量。5年間,共提出提案3513件,其中集體提案415件。特別是省政協與有關民主黨派和市政協共同運作的3份大會提案,以其高規格、高質量成為八屆省政協提案工作的一個創新標志和突出亮點。在提高提案質量的同時,八屆省政協堅持把著力點放在督辦上,把突破口選在落實上,通過聽取省政府提案辦理情況報告,實施“一號提案”工程,采取主席、副主席督辦,尤其是主席會議督辦、行業視察等形式,狠抓提案的辦理和落實,使提案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進一步提高。
二是通過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進行監督。通過建立健全信息網絡,召開信息工作會、座談會等多種形式,不斷拓寬信息渠道,提高信息質量。廣大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有關人民團體和各級政協組織從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出發,通過視察、調研、提案、大會發言等,及時主動地反映各界人士的意見、要求和呼聲。5年中,通過《社情民意》內刊,比較準確、真實、快捷地向全國政協報送信息424條,向省委、省政府領導報送信息356條。其中許多信息是領導關注和群眾關心的難點、熱點問題,為黨委和政府了解民情、體察民意、集中民智、科學決策發揮了積極作用。如1999年,關于“鄉鎮機構改革的問題亟待研究解決”的社情民意信息報送后,省委6位領導作出重要批示,確定把解決鄉鎮機構臃腫問題作為省委當年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對清理清退鄉鎮機關及事業單位不在編人員工作,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
三是通過視察考察加強民主監督。5年間,共組織委員視察考察40余次,先后視察考察了我省農業農村工作、“兩環開放帶動”戰略的實施、國土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農業結構調整、科技成果轉化利用等方面情況,以及我省貫徹執行國家體育法、殘疾人保障法和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情況。組織住各市的省政協委員進行異地視察11次。住各市的省政協委員活動小組每年也都選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問題進行多次視察。每次視察、考察,委員們都與當地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座談、交換意見,既充分肯定成績,又坦誠指出不足,認真提出建議;有的還形成視察報告報送省委、省政府,為黨政部門掌握實情、改進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據。
努力維護團結穩定
八屆省政協密切關注社會熱點、難點問題,為協調關系、化解矛盾、增進團結、維護穩定,付出了不懈努力。1998年,省政協就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業這一重要問題,兩次召開部分常委、委員專題座談會,積極出謀獻策。主席會議發出倡議,號召委員為解決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問題,獻愛心、辦實事。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廣大政協委員積極響應,從自身優勢和特點出發,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此外,還就加強流動人口管理、預防青少年犯罪等事關社會穩定的重大問題進行專題調研,提出對策和建議,政協河北省第八屆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會場為維護社會穩定貢獻了應有力量。

民族宗教問題是八屆省政協一直關注的重要問題。根據我省實際,先后就《河北省清真食品管理條例》、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若干政策的意見》的貫徹落實情況,宗教界反映的歷史遺留房產等問題進行調查、視察,提出意見和建議,使一些問題得到妥善解決;注意發揮民族宗教界委員作用,及時組織他們學習、座談,加強溝通、增進共識,充分發揮他們的影響力,積極做好所聯系群眾的教育和引導工作,為加強民族團結,發展民族經濟,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發揮了積極作用。
團結和動員各界人士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是八屆省政協繼續著力做好的一項重要工作。在組織委員搞好參政議政的同時,大力倡導崗位建功立業活動。廣大政協委員和各界人士立足本職,發揮優勢,在捐資助教、扶貧濟困、義診、科技咨詢和引進資金、項目、人才等方面,努力為兩個文明建設辦實事、作貢獻。為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2000年,省政協與省委統戰部、省各民主黨派、工商聯、有關人民團體共同組織,召開了河北省第六次各界人士為兩個文明建設服務經驗交流暨表彰大會,總結交流各界人士為兩個文明建設服務的新經驗、新成果,表彰先進代表人物,進一步凝聚了統一戰線各方面的力量,激發和調動了各界人士為實現“十五”計劃建功立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為進一步發揮港澳委員在促進祖國統一和經濟建設中的作用,八屆省政協適時成立港澳委員活動小組,積極開展走訪、慰問、聯誼等活動,進一步加強與港澳委員的聯系,支持他們為港澳長期繁榮穩定和促進祖國統一貢獻力量。還通過組織視察我省投資環境改善情況、召開專題座談會等,幫助他們了解省情,為河北的振興和發展獻計出力。5年中,僅在支持我省教育事業發展方面,港澳委員就為貧困地區捐建小學18所,由港澳委員發起成立的河北省海外同胞教育基金會,向40個貧困縣的1600名教師和學生頒發獎金100多萬元,促進了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的發展。
省政協社會影響的擴大
為全面推進世紀之交的政協工作,1999年,省政協建議并協助省委籌備召開了全省政協工作會議,認真總結交流黨委重視政協工作、政府支持政協工作、政協主動開展工作的經驗,研究探討做好新形勢下政協工作的新思路、新辦法。會后,省委作出了《關于進一步做好跨世紀人民政協工作的決定》。為推動會議精神和《決定》的落實,2000年,根據省委的部署和安排,由省政協黨組成員帶隊,省委有關部門參加,組成5個檢查組,分赴全省各市及20多個縣(市、區),對會議精神和《決定》的貫徹落實情況進行了全面檢查。省政協黨組就貫徹落實的情況、存在問題和建議,向省委寫出專題報告,省委同意并予以轉發,進一步引起各級黨委對政協工作的重視。這些都有力地推動了政協履行職能的規范化、制度化,促進了全省政協工作的深入開展。

2002年6月,第八屆省政協主席呂傳贊(左三)率河北省經貿合作代表團訪問瑞士、埃及和土耳其
1999年和2000年,分別是人民政協和河北省政協成立50周年。省政協緊緊抓住這一契機,廣泛開展宣傳、紀念、慶祝活動。先后召開慶祝人民政協成立50周年大會和省政協成立50周年座談會,在《人民政協報》河北日報》和《鄉音》雜志組織刊發紀念文章,與省電視臺聯合拍攝《委員風采》等5部電視專題片,舉辦政協知識競賽,編輯出版《春華秋實——河北提案成果選粹》《政協委員風采錄》(河北卷)等,多渠道、多角度、深層次地回顧了人民政協和省政協半個世紀的光輝歷程,充分展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重要性與優越性,進一步提高了全社會對新時期人民政協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認識。
八屆省政協把政協宣傳工作作為擴大政協影響、推進政協工作的重要環節,在充分發揮自身能動性的同時,注重協調和服務,主動加強與新聞單位的聯系與合作,突出宣傳政協履行職能的重大活動和參政議政的重要成果,大力謳歌政協委員中的典型人物和先進事跡,并積極探索把輿論監督與民主監督結合起來的新路子,進一步擴大了人民政協的社會影響,為政協更好地履行職能營造了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為開創全省政協宣傳工作新局面,2000年與省委宣傳部聯合召開了全省政協宣傳工作座談會,制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政協宣傳工作的意見》,總結經驗,強化措施,有力地推動了全省政協宣傳工作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