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盧龍縣政協以黨建為引領,以提高履職實效為目標,持續強化“兩支隊伍”建設,扎實開展“黨建引領履職深化年”活動和“協商質量提升年”活動,在推進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制度化、規范化、成果化方面取得了新的進展,呈現了新時代基層政協工作新局面。
扎實開展“黨建引領履職深化年”活動。縣政協深入開展了以“三深化”為主要內容的“黨建引領履職深化年”活動,不斷深化黨組工作制度化、機關黨建規范化和委員黨建特色化建設,著力提升政協全會、常委會會議協商議政水平,提升專題調研和專題視察工作水平,提升專題協商議政和提案工作水平。堅持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的政績,充分發揮政協黨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重要作用。報請縣委成立了政協機關黨組,遴選3名工作人員組建了黨建工作辦公室。堅持每年召開政協黨建工作專題會議,對黨建工作進行全面總結和部署。16個委員活動小組均成立了臨時黨支部,將第一組長明確為臨時黨支部書記;在政協全體會議、視察調研、集中培訓期間設立臨時黨組織。建立了“黨組成員聯系界別活動組、黨員委員聯系黨外委員”制度,對黨員委員逐人建立“雙聯系”活動檔案,堅持每季度上報活動情況,并納入年度考核體系。由此,縣政協實現了黨的組織對黨員委員、黨的工作對政協委員兩個全覆蓋,形成了“支部建在界別上,委員聚在黨旗下”的黨建工作新格局。
深入開展“協商質量提升年”活動。為深入貫徹《中國共產黨政治協商工作條例》,縣政協把協商民主貫穿履行職能的全過程和各方面,大力加強協商議政質量建設。制定出臺了《關于開展“協商質量提升年”活動的實施意見》,以優化協商內容、豐富協商形式、延伸協商渠道、規范協商程序、提高協商效果、促進成果轉化等6個方面為抓手,提高協商議政工作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水平。制定出臺了《關于推進“秦協商”民主議事平臺建設的實施方案》,設計了盧龍縣政協“秦協商”專有LOGO,在“政協委員之家”的基礎上,按照有場地、有制度、有組織、有資料等“四有”標準,重點打造了9個“秦協商”平臺。圍繞推進甘薯產業發展、科技型企業發展、農村學校布局調整等多項議題,扎實開展協商議事活動,助推全縣重點工作開展和民生實事落地。
從嚴從實抓好“兩支隊伍”建設。換屆以來,縣政協對全體政協委員開展了集中培訓,分層次、多形式開展了法律培訓、業務培訓和專題輔導,不斷提高委員履職能力水平。出臺了《委員管理暫行辦法》《委員考核工作辦法》,每年對委員進行量化考評,考核結果通報全體委員和相關單位,通過以評促干,委員的履職積極性不斷提高。盧龍縣政協機關制定了《創建文明、衛生、美麗機關實施方案》,每周開展衛生大掃除,每月開展衛生評比,為先進委室懸掛流動紅旗,機關整體衛生面貌得到全面提升。以“學理論、強素質,學業務、提能力”為主線,在全體機關干部中開展崗位練兵活動,強化機關干部理論知識和業務能力的培訓,著力提高文字寫作能力、辦文辦會能力、演講口才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團結協作能力、參謀助手能力。舉辦練兵活動12場,學習了電腦應用知識,開展了公文寫作、提案撰寫和社情民意信息寫作培訓,深刻認識了人民政協職能,掌握了委員辭、免、增、補流程,干部職工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增強,機關“比學趕超”的氛圍愈加濃厚。
(作者單位:盧龍縣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