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夏時節,暑氣蒸騰,濕熱交加。對于亞健康人群而言,掌握夏季6個節氣的養生秘訣,從飲食、運動、情志多維度調理身心,才能筑牢健康防線,以“未病先防”的智慧安然度夏。
立夏:陽氣升發,養心護脾正當時
立夏是夏季的開端,此時陽氣逐漸旺盛,萬物生長繁茂,但人體也容易出現心火偏亢、脾氣虛弱的情況。
飲食:以養心健脾為主,推薦蓮子百合粥。蓮子清心安神,百合潤肺養陰,搭配大米煮粥,既能滋養心氣,又可調理脾胃。適當食用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菊等,能清熱降火,但脾胃虛寒者需適量。
運動:選擇清晨或傍晚進行散步、八段錦等溫和運動,避免劇烈運動過度耗氣。運動后及時補充水分,可飲用淡鹽水防止電解質紊亂。
情志: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急躁情緒。可多參與戶外活動,如踏青賞花,舒緩身心壓力。
小滿:祛濕健脾,對抗“暑濕之邪”
小滿時節雨水增多,濕氣加重,悶熱潮濕的環境容易導致脾胃功能受損,出現食欲不振、身體困重等癥狀。
飲食:多吃利水滲濕的食物,如冬瓜、薏米、赤小豆、山藥等。冬瓜薏米鯽魚湯既能祛濕利水,又能補充蛋白質;山藥熒實粥則可健脾益胃。忌生冷油膩食物,減少脾胃負擔。
運動:選擇太極拳、慢跑等有氧運動,促進氣血流通,增強脾胃運化能力。運動后及時擦干汗水,避免濕氣乘虛而入。
情志:通過聽音樂、閱讀等方式放松心情,避免焦慮。也可嘗試冥想,每天10分鐘,專注呼吸,緩解壓力。
芒種:清熱生津,應對“暑熱侵襲
芒種時節氣溫飆升,人體出汗量大,容易耗氣傷津,出現口渴、乏力等癥狀。
飲食:多吃清熱生津的食物,如西瓜、黃瓜、綠豆、鴨肉等。石斛玉竹老鴨湯滋陰潤燥,適合燥熱天氣;綠豆湯則可清熱解毒,但體質虛寒者不宜過量飲用。
運動:避開正午高溫時段,選擇清晨或傍晚進行游泳、瑜伽等運動,既能鍛煉身體,又能防暑降溫。運動后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可飲用酸梅湯或椰子水。
情志:保持心態平和,避免煩躁。可通過繪畫、書法等藝術活動來轉移注意力,調節情緒。
夏至:陰陽交替,養心安神是關鍵
夏至雖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時節,但也是陰陽轉換的轉折點,此時人體陽氣浮于外,陰氣伏于內,容易出現失眠、心悸等問題。
飲食:遵循“以清補為主”的原則,適當食用酸味食物,如烏梅、山楂等,可斂汗生津;多吃綠葉蔬菜,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避免食用辛辣、油膩食物,減少心火擾動。
運動:選擇柔和的運動方式,如散步、太極,運動時間不宜過長,以微微出汗為宜。運動后注意休息,避免勞累耗氣。
情志:保持內心寧靜,避免情緒波動。可通過聽古琴曲、靜坐冥想等方式養心安神,順應節氣變化。
小暑、大暑:防暑祛濕,守護健康防線
小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熱、濕氣最重的時節,中暑、腸胃不適等問題頻發。
飲食:多吃清熱解暑、祛濕的食物,如冬瓜、絲瓜、苦瓜、荷葉粥等。適量飲用菊花茶、金銀花茶,可清熱解毒;忌貪涼飲冷,以免損傷脾胃陽氣。
運動:選擇室內運動,如瑜伽、普拉提等,避免在高溫時段外出。若需戶外活動,應做好防曬措施,隨身攜帶藿香正氣水等防暑藥品。
情志:保持樂觀心態,避免煩躁焦慮。可與家人朋友相聚納涼,通過聊天、下棋等活動放松心情。
(高春暉為保定市第一中心醫院乳腺二科主任,保定市政協委員;劉麗濤為保定市腫瘤心理健康協會心理疏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