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主要描寫了天罡地煞108星下凡,在人間替天行道的轟轟烈烈的故事,作者所宣揚的忠義不是梁山集團的凝聚力,真正讓他們走到一起的是書中暗含的天罡地煞理論。梁山好漢108人,人為地分為36天罡和72地煞,就是為了和傳說的洪信放跑的天罡地煞對應起來,晁蓋、宋江、吳用等人正是利用了這個傳說,把天罡地煞理論化,增強了凝聚力,把108人團結在梁山天罡地煞的旗幟下,實現在主流秩序外創建一個“八方共域,異姓一家”的夢境,進而招安做官。本文從幾個方面解說天罡地煞理論確立、發展過程和失敗。
天罡地煞理論的端倪
宋朝是一個道教大發展的時代,北宋皇帝大都信仰道教,從太宗開始,各代皇帝對道教發展都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尤其在真宗時期,夢到仙人告知降天書,導演了泰山封禪,道教的地位空前提高,泰山成為人間仙境,到了徽宗,由于他即位的合法性受到質疑,他只好利用道教假扮自己是上界下凡的神仙。徽宗在給燕青的赦免書上就自稱“神霄玉府真主宣和羽士虛靜道君皇帝”,頭銜很長,涉及教主、神仙、皇帝三大塊,徽宗對道教的崇奉到了近乎瘋狂的地步。宋朝最后的衰亡不能不說和道教的興盛、皇帝沉迷于宗教有重要的關系。北宋東京的城門就是道士郭京為金國打開的,北宋可以說是亡于道教之手。
宋朝是一個重文抑武的時代,文治之風吹遍各行各業,文治的結果必然是和平發展、和諧崛起,建國50年,宋朝就出現了城市經濟繁榮,商品經濟活躍,出現了中國最早的流通貨幣,成了整個封建時代最有詩意的時代。強大的經濟實力把軍事斗爭邊緣化,戰爭的手段不是戰場上的你死我活,也不是心平氣和地協商,而是使用經濟手段解決,宋朝與遼國簽訂澶淵之盟,用財物換來邊境的和平和國家的穩定,而且每年通過邊境貿易,這筆錢完全賺得回來。宋朝與遼國和西夏等周邊國家的和平不是靠武將打來的,而是靠金錢換來的。武將沒有了建功立業的機會,而靠讀書爬上去的畢竟有限,文人與武將的社會矛盾尖銳化,以致不得志的文人(宋江為代表)、清醒的文人(吳用為代表)、沒地位的武將(花榮為代表)和社會底層的人(李逵為代表)幻想另立山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打破現有社會秩序,建立新的社會秩序,洪信放跑36天罡72地煞的傳說為他們發揮想象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天罡地煞理論出現了端倪。
宋江的天罡地煞理論的路線斗爭
天罡地煞理論有一個發展階段,天罡地煞的神話傳說在民間流傳很廣,《水滸傳》第一回龍虎山洪信放跑了鎮鎖著的36員天罡星、72座地煞星,給政治家、野心家提供了發揮想象的空間,根據不同的理解和現實需要,出現了不同的版本,陸續出現了宋江派、吳用派和朝廷派。有政治頭腦的宋江沒有迷信其中,簡單地認為只是一個神話,他發現了可以利用的價值,有了要把這個傳說上升到一個理論的愿望和現實需要。他把自己包裝成“及時雨”,飛馬救晁蓋的證據被閻婆惜發現,殺閻婆惜成了宋江人生的一個轉折,他不得不亡命江湖,四處流浪。他先到了和他同樣有名聲的小旋風柴進那里,妄想借助柴進的實力傳播天罡地煞理論,但是兩人的理想不同,柴進的理想是恢復大周王朝,宋江的理想是把天罡地煞理論變為天將下凡,于是他只能到志同道合的花榮處,研究把天罡地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問題。宋江和花榮有相同的人生理想,兩人的交流使花榮成為宋江天罡地煞理論的信徒,他們把洪太尉誤放108天罡地煞星的傳說改造成天罡地煞星馬上聚集的神話,宋江把自己打扮成星主,宋江和花榮成為天罡地煞理論忠實的信徒,為把理論變為現實,宋江和花榮無怨無悔地傳道,把宋江作為星主向不得志的武士集團、江湖人士和社會下層人士推介,得到了響應,宋江從此把自己作為星主來塑造,博取了好名聲,江湖上都知道星主宋江。在不得志的武將心目中,宋江是解救他們的神靈。宋江第一次利用天罡地煞理論收復的就是不得志的朝廷武將秦明,宋江借太守殺了秦明全家,又抓住秦明時,書中寫道:“秦明見了宋江怒氣于心,欲待要和宋江等廝并,卻又自肚里尋思。一則是上界星辰契合。二乃被他們軟困,以禮待之。三則又怕斗他們不過。”作為宋朝的高級武將,秦明不應該投降一個土匪集團,理由只有一個,宋江、花榮把他們的天罡地煞理論告訴給了秦明,并告訴秦明他是天罡星之一,和宋江等人都是108天罡地煞中的下凡星主,秦明被這個理論征服,不顧背叛朝廷和殺害全家的大仇投效宋江,并用同樣的手段幫助宋江收服了黃信。清風山的燕順等人也被天罡地煞理論的宣傳影響,把宋江敬若神明,歸附宋江規劃中的武裝集團。社會底層的人把天罡地煞理論作為改變自己一生的救命符,由于宋江把自己打扮成星主,扶危濟困,救人之急,因此,天下不論識與不識的,提起宋江莫不交口稱贊,以結識宋江為榮,武松在柴進府第一次見到宋江時對宋江的態度就是明證。
吳用派的形成是與宋江派相輔相成的,吳用是一個清醒的文人,他對天罡地煞理論的了解來源于宋江的宣傳,宋江可能把這種理論向好友晁蓋、朱仝等宣傳過,由于他們的安于現狀和眼界太低,沒有引起關注。但是傳到吳用的耳朵中,讓他有了新的想法,他要突破晁蓋的北斗七星理論,實現自己的價值。他與消息靈通人士戴宗溝通,利用戴宗的神行能力,打造星宿下凡的故事。宋江提出天罡地煞理論,并舉起天罡地煞聚義、替天行道、招安做官的大旗,收服了第一個天罡地煞理論的信徒秦明,這時,吳用和戴宗自覺地成為第一批信徒。應該說此時宋江與吳用的天罡地煞理論沒有區別。但是宋江在看到自己的罪行沒有導致生命危險后,把造反招安的天罡地煞理論調整為在統治秩序內部利用天罡地煞理論的影響謀求做官的路子。這時,吳用派的天罡地煞理論出現了,戴宗和吳用兩人經常書信往來交流天罡地煞下凡的內容,希望爭取到天罡地煞理論的主導權,按照造反招安的路子走。吳用派為把宋江派天罡地煞理論重新用到造反招安上而奔走呼號。宋江一時得意,醉酒寫下“敢笑黃巢不丈夫”的反詩。吳用抓住機會,故意失誤讓蕭讓、金大堅兩位高手偽造蔡京的回信和印鑒被黃文炳識破,把宋江在統治秩序內部利用天罡地煞理論實現野心的幻想打破,把天罡地煞理論的旗幟扛上梁山,走一條吳用認可的天罡地煞下凡、聚義招安做官的路子。
朝廷派的出現實際上是朝廷內部文人斗爭的產物。天罡地煞下凡的傳說,朝廷上下早有耳聞,由于其危害統治秩序,影響既得利益者,被朝廷當權派蔡京、高俅等人視為邪教,特別是林沖、秦明等人投奔梁山后,蔡京、高俅等人把梁山集團作為恐怖組織看待,欲處置而后快。梁山集團五次反圍剿的勝利讓朝廷中與梁山有淵源的宿元景派主導了話語權,他們提出了自己的天罡地煞理論,主張招安利用,并得到了皇帝的支持。
為了統一整合天罡地煞理論,只有實現江湖和廟堂的融合。宋江上梁山后,為了爭奪天罡地煞理論的話語權,發揮自己的政治才能,利用九天玄女娘娘召見的故事把吳用拉入天罡地煞理論的發明團隊,特別是宋江利用九天玄女娘娘之口說出“天書只可以宋江和吳用觀看”,把吳用置于宋江之下、眾人至上的地位。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做大事業是需要大理想的,點燃梁山群雄內心激情的理想,吳用在宋江身上找到了。宋江和吳用兩個血液中流淌著武將基因的文人終于走到了一起。天罡地煞理論不僅使宋江名聲遠揚,而且像一塊護身符一樣多次助他化險為夷,遇難成祥。各路英雄對宋江的頂禮膜拜正是對他的天罡地煞理論的迷信。也正因如此,宋江才有那么大的凝聚力,將眾多好漢團結在他的周圍,他也才能具有那么高的威信!同時,他用這樣一種充滿神秘感的天意方式解決排位問題,神化了天罡地煞理論,神化了108人是上應天宿的星主,提高了天罡地煞理論的真實性,為宋江實現野心統一了思想。天罡地煞理論不破壞宋朝的盛世,不推翻皇帝,不能解決經濟問題,光靠天罡地煞的迷信不能解決吃飯問題,他們外出“借糧”破壞了朝廷的太平盛世和經濟基礎,兩者都做出了讓步,梁山集團招安成為統治集團的一部分,宋江也與朝廷派的代表人物宿元景建立了關系,打敗高俅后實現了招安,天罡地煞理論達到了高潮。
天罡地煞理論的成果和失敗
天罡地煞理論形成了完整的理論體系,核心是“替天行道”,“道”就是自然界和人類中的行為規則和道德規范。宋江利用九天玄女娘娘之口介紹了替天行道的內容:“宋星主,傳汝三卷天書,汝可替天行道:星主全忠仗義,為臣輔國安民;去邪歸正;勿忘勿泄。”從中可以看出“忠義”是輔國安民的重要手段。天罡地煞理論是兩種思想倫理傾向的矛盾對立統一。具體表現為“造反”與“招安”這兩種主張的糾纏轉化。具體到人物中則是宋江與李逵的互相矛盾、對立。用宋、李兩人在人物關系上的異常密切與思想傾向上的高度對立來表明天罡地煞理論的統一對立,在行為上是“野性”與“理性”的分歧,在思想上是忠、義哪個占主導的問題,宋江的忠表現在招安報效朝廷,實現自己的野心上,李逵的忠表現在對星主宋江的信賴和依戀上,在“替天行道”的大旗下,作者肯定主流秩序所拋棄的江湖人士反抗和復仇行為就是對天罡地煞理論星宿來源于下層的肯定。宋江和李逵是天罡地煞理論兩個層面的擁護者,宋江代表了社會上失意文人和社會改良者,將天罡地煞理論作為實現政治野心的一個平臺,李逵代表了社會下層,幻想打破社會秩序,在主流秩序外創建一個“八方共域,異姓一家”的夢境,宋江時時刻刻想著要受招安和李逵動不動就要“殺去東京,奪了鳥位”是辯證的統一。天罡地煞理論在實踐中由于朝廷當權者將其視為猛獸受到打擊,沒有達到宋江的理想境界,只實現了招安做官的初步設想,沒有實現江湖和廟堂的融合。宋江的重要貢獻是把天罡地煞理論導入了主流秩序內部,避免了后人利用天罡地煞理論反抗朝廷。對此,李逵對天罡地煞理論還有自己的認識,主張把天罡地煞理論作為秩序外的替天行道。朝廷招安只是一種手段,沒有認可天罡地煞理論,也不會利用天罡地煞理論改變主力秩序,為了確保既得利益者,只有撲滅天罡地煞理論,謀殺代表人物宋江、盧俊義。宋江等人永遠不是朝廷文臣的對手,他們只講忠義不講陰謀,在文臣陰謀下,武人與文臣的平衡被打破,結果天罡地煞理論派只有被打回原形。宋江喝了毒酒,宋江怕天罡地煞理論淪為社會下層造反的學說,所以“連夜使人往潤州喚取李逵星夜到楚州”,讓李逵也飲下毒酒,害了他的性命。宋江把天罡地煞理論的主導權抓在手中,沒有讓李逵復辟理論。但是宋江的努力沒有完全成功,天罡地煞理論按照李逵的思路在社會下層傳播,成為后世反對主流秩序的合法性的理論基礎。葬在一起的宋江、吳用、花榮和李逵四人是天罡地煞理論的傳播者,分別代表著天罡地煞理論的忠、智、技、義的化身,他們的離去說明天罡地煞理論的最終破產。
作者簡介:
劉傳錄,山東省水滸研究會副會長,就職于山東省泰安市岱岳區粥店街道,主要從事古典文學、水滸文化和泰山文化研究,作品《第三只眼看水滸》曾獲第七屆劉勰文藝評論獎,央視一套特約專家解讀水滸文化;陳夕盛,就職于泰安市婦幼保健院;薛國美,就職于泰安市岱岳區粥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