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管理干部是辦好社會主義大學和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重要力量。應從建立客觀的社會評價體系、糾正對高校管理干部多元化需求的認識偏差、落實落地激勵政策、增強高校管理干部干事創業的內生動力、提升高校管理干部的管理能力等方面予以完善,才能充分調動高校管理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保證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在高校有效實施。
高校行政管理貫穿于高校建設發展全過程,一流的大學離不開一流的管理。高校管理干部具有管理服務者和人民教師的雙重身份,在工作中表現出良好的大局意識和較高的自我道德要求,是堅持和加強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辦好社會主義大學和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重要力量。新時代對高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與之相適應的治校水平和管理能力,只有充分調動高校管理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激勵他們擔當作為,才能保證黨的教育方針在高校有效落地實施。
目前,社會認可度與職業不匹配、面臨過高的職業道德要求、激勵政策落到實處有差距、“躺平”心態、管理理念有待更新和管理能力欠缺等因素影響了高校管理干部的擔當精神和干勁。只有解決高校管理干部隊伍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才能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高校管理干部隊伍,培養專家型的高校管理干部,以適應高校建設發展的新要求。
建立客觀的社會評價體系
客觀公正的社會評價是獲得社會尊重的前提,對提升高校管理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尤為重要。首先,加強頂層設計。教育主管部門應站在辦好社會主義大學的高度,加強對高校管理干部地位作用的頂層設計,在制定相關文件、工作規劃、工作計劃、專項規劃中明確高校管理干部、管理工作在高校建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為形成客觀社會評價體系提供上位依據。各高校要結合工作中心,在校內相關文件中明確高校管理干部和管理工作對高校自身建設的重要作用,給予管理干部充分的肯定。其次,要制定科學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指標體系是工作效能的客觀反映,能從側面反映出高校管理干部在高校建設發展中的地位作用。教育主管部門要牽頭制定對高校管理干部的評價指導意見,各高校結合實際具體細化指標,從政治、道德、作風、能力等方面提出客觀評價指標,使社會對高校管理干部的評價有具體可操作性。只有在全社會范圍內真正把高校管理干部當作像教師一樣重要的人才資源,他們才能獲得社會的普遍認可和尊重。
糾正對高校管理干部正當需求的認識偏差
根據瑪漢·坦姆仆的知識工作者激勵模型,組織應為知識型員工創造個體發展空間,賦予其更大的權利和責任,使他們清楚地看到自己在組織中的角色目標、職業晉升路徑和發展前景,從而自愿與組織結成榮辱與共的長期合作關系,盡心盡力地貢獻自己的力量。高校管理干部隊伍屬于知識型員工,注重實現自身價值和個體成長,并強烈期望得到社會的承認與尊重。建立在教育事業基礎之上的高校管理干部的個人需求是正常的,因而要采取措施糾正對高校管理干部正當需求的錯誤認識。首先,要強化目標價值認同。通過集體理論學習、入職培訓等方式,教育引導高校管理干部堅定對教育事業的信心,增強高校管理干部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其次,要培育理解、支持高校管理干部正當需求的社會文化。“基層干部擔當作為是由個人、行政管理體制和社會文化等多種因素共同促成的。”因此,要充分運用高校官方網站、地方融媒體中心、報刊等宣傳平臺加強對高校管理干部的宣傳力度,讓社會大眾對高校管理干部的工作性質、重要性和在教書育人中的重要作用有正確的認知。加強對高校管理干部的正面宣傳,講好高校優秀管理干部的故事,選樹敬業愛崗、真正經得起考驗的高校管理干部先進典型,充分發揮正面典型的模范表率和示范帶動作用,引起社會大眾的情感共鳴,形成尊重高校管理干部的社會風氣。最后,堅持問題導向。新形勢下,高校管理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高校管理干部要堅持問題導向,不斷開拓思路,發揮個人聰明才智,為學校管理工作出謀劃策,創新管理模式和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大眾對管理工作的滿意度。
落實落地激勵政策
激勵的最終目的是要激發群體的積極性、創造性,而不僅僅是為了激發幾個人或小部分人的熱情,要保證激勵政策真正有效實施,才能激發整體的積極性。
一、注重加強政治激勵。“對基層干部的激勵,既要兼顧干部是‘經濟人’的利益訴求,同時要把握體制內干部作為‘政治人’的現代政治價值追求。”首先,要把政治要求貫穿于選人用人的各個環節。高校黨委在選拔管理干部時,要注重選用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全面貫徹執行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干部。挑選優秀年輕教師進入高校管理干部隊伍,第一條就是看是否對黨忠誠,要把政治標準作為培養選拔年輕干部的首要標準,強化政治建設考察,大力提拔信念過硬、政治過硬的年輕干部。其次,要樹立重實干重實績的選人用人導向。在高校選拔管理干部尤其要注重選拔標準的準確性,不能讓非核心要素干擾了核心要素的作用,在知識分子云集的高校,師生對學歷和職稱的要求普遍較高,但這并不是在高校從事管理工作的核心要素,選拔高校管理干部時更應該樹立重實干重實績的導向,以事業為上,大力選拔政治過硬、德才兼備、能擔重任的干部,不能唯學歷,不能只看資歷。
二、人文關懷是一種重要的激勵措施。人文關懷以人為本,注重個人需求的滿足,尤其強調對個人情感的認同和鼓勵。黨和人民對高校管理干部的期待越來越高,高校管理干部面臨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在高壓狀態下的情感激勵措施對激發干部工作熱情、保持長久工作活力至關重要。高校黨委要注重加強對管理干部的人文關懷,增強情感聯系,讓管理干部體會到付出能獲得對等的認可、回報,可以增強干部對學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首先,要加強對高校管理干部的工作指導。工作指導既包括對他們從事具體工作的分析指導,也包括在指導工作時對干部面臨困難的支持。其次,高校黨委要加大關懷幫扶機制的落實力度,對于有生活困難的干部,要設立關愛幫扶資金;對患重大疾病、家庭出現重大變故等生活困難的干部,盡量在不違反原則要求的前提下給予幫扶,幫助解決家庭困難,消除后顧之憂,使他們安心工作。再次,對于有職業發展困惑的干部,要量體裁衣,針對個人需求和意愿進行關懷。最后,除了“看得見”的困難以外,還有“看不見”的困惑更需要組織的人文關懷。隨著各種壓力的增加,高校管理干部的心理健康問題尤其值得關注,學校黨委要掌握干部激勵工作方法,充分肯定管理干部對學校的貢獻和成績,注重從心理上予以慰藉,堅持和完善談心談話制度,提高談話質量和有效性,對每個類別的干部都能做到及時、定期談心談話,了解其思想、傾聽其意見、緩解其壓力,注重發揮部門聯合作用,開展思想疏導,開設心理咨詢熱線、配備專門心理咨詢師,主動干預,及時化解管理干部負面情緒,幫助干部了解自我、接納自我,緩解其在工作中碰到的各種壓力,引導他們樹立積極向上的心態,提高自我解壓能力,緩解來自各方面的壓力。
細化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措施。要大力宣傳和表揚表現突出的管理干部,肯定他們對學校建設發展做出的貢獻,讓其充分體驗到成就感。同時,對表現優秀的管理干部要在績效分配、先進獎勵、住房等方面給予傾斜,體現物質獎勵的作用。
增強高校管理干部干事創業的內生動力
“個人價值觀的清晰程度是影響個人對于組織的承諾(忠誠)水平的重要力量。”根據弗洛姆的自我實現理論,人的內在動機是實現自我價值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不斷激發高校管理干部個人內生動力,首先要堅定高校管理干部理想信念,夯實理論基礎。高校管理干部要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通過集體學習和個人自學等方式不斷筑牢思想之基,堅定理想信念。其次,將組織目標和個人目標相融合。組織共同目標和個人目標的實現是相輔相成的,要積極引導高校管理干部將偉大的理想信念、黨的教育事業和個人事業、職業規劃、具體工作相結合,真正感悟工作的意義所在,增強工作使命感。最后,弘揚積極向上的管理文化。高校要繼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科學設置管理崗位,宣傳積極向上的管理文化,給予高校管理干部充分的支持和鼓勵,促使管理干部改變“躺平”思想,提升辦公效能,充分發揮才能和潛力。
提升高校管理干部的管理能力
“一種更具開放性和參與性的管理方式不僅會提高個人的滿意度,同時也能提高他們的生產能力。”建設高素質高校管理干部隊伍,要按照建設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高素質干部隊伍要求,加強對高校管理干部隊伍的指導,強化管理能力培訓和實踐鍛煉,提高專業思維和專業素養,涵養擔當作為的底氣和勇氣。教育培訓是提升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徑。首先,高校黨委要制定有針對性的管理干部隊伍教育培訓計劃,結合本校管理干部隊伍專業能力短板問題,用心開發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寬度的課程,提升培訓吸引力。其次,開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訓,下功夫探索提高培訓效應的新路子,避免出現無效培訓現象,切實提高教育培訓實效,加速管理理論向實踐應用的轉化。再次,推薦干部外出掛職鍛煉。推薦高校管理干部到地方、機關企事業單位掛職是開闊干部視野,提高干部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徑。最后,高校管理干部要主動學習,向書本學習,向他人學習,向領導、同事學習,向實踐學習,善于從理論到實踐的同時,要從實踐到理論,及時總結實踐經驗,提升管理能力。
綜上所述,通過建立客觀的社會評價體系,正確認識高校管理干部個人發展需求,將個人目標和組織目標相結合,落實落地政治激勵、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等激勵政策,加強日常指導和人文關懷,增強高校管理干部干事創業的內生動力,采取措施提高管理能力、提升管理效能,才能使高校管理干部勇于擔當作為,為新時代黨的教育事業作貢獻。
作者簡介:
王穎慧,1983年生,女,廣西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法學博士,研究方向為黨建研究、人力資源管理、法學。本文系2023年廣西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課題“高校黨務干部隊伍建設研究”(項目編號“23FDS009”)、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學校黨的建設工作專項課題“高校黨務干部隊伍素質能力提升研究”(項目編號“2023ZJY282”)、2024年度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科研基礎能力提升項目“領導擔當對下屬突破性創新的影響動機和能量的整合視角”(項目編號“2024KY0149”)研究成果。作者單位:廣西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