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術高效的信息聯絡、數據傳播,以及精密算法,為學科教學中的信息溝通提供了極為便利的條件,促進了教學工作的多元化、多層次發展,引領了現代化教育發展的走向。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人工智能技術,能夠為歷史學科教學賦能,推動學科教學體系的整體升級。
一、人工智能技術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理論支持
(一)認知心理學
從認知心理學角度分析,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人工智能技術,一方面能夠提高歷史信息資料采集和整理的準確性和全面性[1]。其能使課程教輔資料更加精簡、凝練,能夠極大地提高教學資料的輔助性作用。另一方面,在歷史課堂中融人人工智能技術,能夠進一步豐富歷史知識的呈現方式,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引領學生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讓學生在歷史課堂中經歷時空之旅,同時營造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氛圍,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歷史知識,滿足其認知需求。
(二)教育學理論
先進的教育學理論強調“學習者中心主義”,要求教師以學生的興趣為基本導向,組織學生主動學習課程知識,發展其學科綜合能力[2。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人工智能技術,能夠構建更加智能化和個性化的歷史課堂,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同時,教育學理論也指出,在教學方式方面應做到多樣化和豐富化,依托人工智能技術,教師能夠采用個性化的評估方式以掌握實際學情,并運用智能化的教學工具以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技巧。此外,教育學理論要求教師延伸教學范圍[3]。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教師可以對學科內容進行深度挖掘和精細化處理,拓展豐富的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內容,培養其創新能力。
二、人工智能技術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一)激發學習興趣
人工智能技術可以通過創造性的方式改變歷史知識的課堂呈現形式,以更加生動有趣的方式增強歷史知識對于學生的吸引力,使學生在歷史學習中收獲前所未有的感官體驗。依賴于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新性和互動性,學生的學習方法得以創新,在收獲良好學習體驗的同時也會對歷史現象和歷史事件產生莫大的好奇心,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
(二)提供實時反饋
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做到實時監測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學習問題,并通過個性化的指導與反饋,幫助學生調整學習策略,同時對教學方案做出優化和改進。有效的教學反饋是提高學科教學質量的關鍵,依托于人工智能技術,能夠保證高中歷史學科的教學成果。
(三)豐富教學內容
歷史學科涉及內容廣泛且知識內容的意蘊深刻?;诮虒W要求,教師需要通過資源拓展和分享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學科知識。借助人工智能技術,教師能夠為學生提供內容豐富且形式多樣的學習資料,輔助學生從多個角度探索歷史現象和事件的本質,實現追根溯源,開闊學生的眼界,提高歷史認知,體現人工智能技術在豐富教學內容方面的應用價值。
三、人工智能技術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實踐路徑
(一)優化備課設計,完善課程實施方案
人工智能技術依賴于強大的算法,可以根據用戶的實際需求提供精準全面的回答,以供用戶作為參考。人工智能技術的這一優勢可以在高中歷史教學備課環節中得以體現。教師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的自然語言處理與規劃能力,使其根據教師的初步教學設想和學生的真實學習需求,自動生成教學方案大綱,為教師的備課提供具有價值的參考和建議。經過教師的補充完善,高效完成教學設計。
以統編版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諸侯紛爭與變法運動”課程教學為例,教師在基于對教材內容初步梳理和教學理解的基礎上,可以結合課程的主要教學目標,在AI中輸人教學設想:通過分析春秋時期諸侯爭霸和戰國時期各國變法的必要性,理解“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原因和思想價值;如何運用“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理念理解春秋戰國時期政治、經濟大變革與“百家爭鳴”的關系。AI通過整合相關資源并處理,可以給出大致的教學方案:“圍繞變這一核心線索展開,通過政治秩序與民族關系的變、社會經濟與階級關系的變、治國政策與思想文化的變等方面,串聯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紛爭與華夏認同、經濟發展與變法運動、百家爭鳴等各個知識板塊,體現社會政治經濟大變革與百家爭鳴之間的歷史邏輯?!币罁嗀I給出的教學建議,教師可以確定教學設計的主體結構。同時,教師也可以在課前利用AI進行學情調查活動,如要求學生填寫問卷:“你想要了解春秋戰國時期的哪些歷史事件?”教師將學生的學習訴求輸入AI,可以根據得到的結果對教學設計進行針對性的補充,從而進一步完善教學設計。
運用人工智能技術的數據分析功能,教師可以構建精細化的教學方案模型,并基于學生的學習需求,逐步完善教學方案細節,為課堂教學提供精準的支持。
(二)整合多元素材,豐富課堂視聽體驗
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將課程知識融入相關的資料,并通過資料解讀的方式講解知識概念,便于學生結合相關史實深入理解知識內涵,把握歷史學科的學習本質,即解讀歷史現象、探尋歷史規律。資料搜集與素材積累是關鍵的教學輔助手段,且資料與素材的質量也影響著課堂整體的教學質量。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教師可以根據課程教學導向輕松查找和獲取所需要的拓展資料,并依托人工智能技術創新資料分享方式,給予學生不同于以往的學習體驗,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以統編版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明至清中葉的經濟與文化”課程教學為例,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了解明朝中葉至清朝中葉的經濟形態和文化發展,認識這些變化對于當時社會和文化的影響,教師應整合包括該歷史時期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等方面的歷史資料,通過課堂討論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導學生探究歷史的發展與變遷。在人工智能技術的加持下,教師可以利用ChatGPT這一軟件,輸入關鍵詞,如“明至清中葉有哪些體現經濟和文化發展的歷史事件或現象?”通過資源庫搜索和整理,該軟件可以向教師提供符合關鍵詞的教學案例,如“江南市鎮興起案例”“資本主義萌芽案例”。結合案例內容特點,教師可以轉變資源素材在課堂中的呈現形式。譬如,以“江南市鎮興起”為例,教師運用AI進一步搜索“江南市鎮興起前后的對比圖”“江南市鎮歷史發展介紹視頻”,以圖片或視頻為資源呈現媒介,引導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明至清中葉經濟文化發展給社會發展帶來的影響,便于其理解其中的關系,豐富其課堂學習體驗。
以人工智能技術作為教師獲取課程教學案例與創新資源呈現形式的手段,教師可以根據教學自標制定更加詳細的教學策略,并利用豐富的拓展資源實現對課程內容的精細化解讀,從而提高教學的針對性與多樣性,優化教學方法。
(三)深化問題研究,提升學生學科認知
歷史學科教學培養的是學生的歷史解釋、史料實證等能力,注重發展其唯物史觀和時空觀念。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特定的歷史問題展開分析與探討。人工智能技術能夠在短時間內從海量的數據庫和資源平臺信息中整合關于某些問題的內容,并以綜合分析的方式呈現其對于歷史問題的共性思考內容。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作為修正學生歷史問題認識的依據,使其參考人工智能技術所提供的內容,充分且全面地看待和分析歷史問題,鍛煉歷史閱讀技能,提升歷史認知[4]。
以統編版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全球航路的開辟”課程教學為例,本節課程的重點講解新航路開辟的原因、條件和過程。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對應的時空背景下著重思考和探討“開辟新航路的原因”,并在了解開辟過程的基礎上,研究“全球航路開辟的影響”。隨后,教師以這兩個問題為核心教學問題,確定教學支點。結合教材內容,教師鼓勵學生嘗試對課堂核心問題做出解釋,同時,教師可利用AI對問題做出分析,引導學生將個人觀點與AI結果進行對比,自主歸正問題思考方向,深化學生對于問題的探究。譬如,在組織學生探討“開辟新航路的原因”這一問題時,部分學生在觀看教師所提供的視頻,以及閱讀相關資料后,僅僅從精神動力方面提出新航路開辟的原因為“傳播天主教”。
隨后,教師可為學生展示AI分析結果,使其認識到“新航路開辟”的經濟動因:商品貨幣關系從內部侵蝕封建自然經濟、瓦解封建制度,促進資本主義萌芽發展,對商品、黃金、商路的追求是西方人從事地理大發現的主要原因。就此,學生將從經濟方面入手,再度研究“新航路開辟的原因”這一問題。這有利于深化學生的歷史認識,鍛煉其歷史解釋能力。
在人工智能技術的輔助下,學生對于歷史問題的認識將更加深刻,對于歷史現象的解釋將更為全面,有助于培養其正確的歷史觀念,促進其學習能力的提升。
(四)精準分析學情,及時提供教學反饋
歷史學科教學評價以評判學生對歷史事件和問題的觀點為主要形式,且在評價過程中應從論點、邏輯、語言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評估,并給出具體的指導建議。由教師個體完成這一評價任務,往往會占用較多的課堂時間。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輔助教師進行評價,可以基于內容識別和數據分析后得出的結果,客觀且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學習問題,實現自動化評價[5。教師可以依據人工智能技術給出的評價內容,從專業角度給出指導建議,幫助學生完善問題分析方法,做到及時評價,及時反饋,保證教學效率。
以統編版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課程為例,在評價環節,教師可以利用AI獲取關于亞非拉民族獨立的相關史實資料,如《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中關于“1906年提拉克對印度民眾的演講內容”,要求學生結合已學知識,對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中“亞洲的覺醒”的歷史影響做出分析。學生的回答中既要包括“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削弱了本國的封建勢力”“推動了民族獨立和世界歷史的發展”“影響了國際關系和世界格局發展”幾個要點,又要運用自己的語言有邏輯性地銜接各個要點,能夠在深入分析歷史史料的同時保證語言表達的規范性和流暢性,以此作為實施教學評價的標準。教師可以將學生的回答內容錄人AI教學軟件,根據AI分析處理后計算得出的分數,結合標準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如“缺少要點”“論點前后邏輯不通”“史料與觀點依據性不強”“語言表達混亂”等,同時,應給出針對性的指導建議,如“正確解讀史料內容,分析歷史意義”“合理組織語言,注意前后搭配”等。隨后,教師鼓勵學生重組語言后再度進行表達,對比AI計算的兩次分數,便可直觀體現學生的進步,幫助其優化學習方法,增強學習自信。
教師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教學評價與反饋環節,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表現給予真實、客觀的評價建議,有利于教師運用評價高效指導學生的歷史學習方法,幫助其積累學習經驗,收獲良好的學習成果。
四、結束語
在歷史課程教學中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可提高歷史教學方法的靈活性、教學內容的豐富性,以及教學環節的指向性,使高中歷史教學更具深度和廣度。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發揮人工智能技術的信息搜集和處理優勢,基于歷史課程教學導向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對接學生的學習需求、整合優化課外教學資源,同時要借助人工智能技術的多樣化功能,創新學生的歷史學習方法,引領其更加深入、全面地思考和探討歷史問題,幫助其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念。同時,教師應依托人工智能技術打造實時化、精準化的學情反饋機制,針對學生的學習問題給予個性化的指導,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構建現代化、智能化的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陳驥.人工智能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求知導刊,2023,(36):50-52.
[2]張春桐.人工智能技術助力學生歷史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教學過程“五環節”思考[J].中學歷史教學,2023,(09):25-27.
[3]王鈺銘.探析人工智能聊天軟件興起對中學歷史教學的影響——以ChatGPT為例[J].互聯網周刊,2023,(14): 23-25.
[4]楊盛軍.信息技術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中小學電教,2023,(06):40-42.
[5]陳家亮.新時代初中歷史學科開展信息化教學的策略研究[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23,(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