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一汽、東風汽車、廣汽集團、賽力斯集團四大汽車集團率先做出控制供應商支付賬期在60天以內的承諾,吉利汽車集團等17家企業迅速跟進。全行業似乎正在朝著“反內卷”、穩定供應鏈安全的正道緩步前進。但與此同時,一些擔憂的聲音接踵而至:從長付款周期驟然轉向短周期,是否會導致車企原本穩健的資金流變得緊張?
6月12日,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及執行董事桂生悅回應南都·灣財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就吉利汽車而言,目前發展勢頭良好,手頭現金流處于非常正常的狀態,縮短賬期不會對資金流造成影響。
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吉利汽車(0175.HK)流動負債約為1554.96億元,但其短期負債僅為94.26億元。相較之下,其同期賬面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有352.37億元,可完全覆蓋短期負債,加之其流動資產價值達到1442.45億元,風險可控。同時,截至2024年末,吉利汽車凈現比達到約1.6的水平,盈利質量較高。“只要現金流保持正常,做到這一點(縮短賬期)不存在問題。”
桂生悅認為,對于那些有規模、市占率較高、具備盈利能力的車企,縮短賬期都不會對資金流產生太大影響。因為汽車產業是現金流龐大的產業,只要產品持續銷售、有現金回流且具備盈利能力,車企的財務狀況是健康的,履行承諾完全沒有問題。至于規模較小、市占率低且長期無法盈利的公司,則可能會帶來一定的資金壓力。
“從這個角度看,縮短賬期將成為中國汽車行業競爭格局演變的一個分水嶺。”桂生悅表示,當前市場的共識是,中國市場不可能容納過多汽車品牌,這將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最終,企業必須在市場上憑借產品質量和用戶口碑去競爭,那些不顧盈利水平、僅靠低價搶占市場的不健康做法將難以為繼。
而對于不少供應商呼喚的賬期承諾落實細則,桂生悅坦言,吉利汽車沒有特別的額外措施,就是切實按照要求,確保向供應商支付款項。他還向灣財社記者透露,實際上,吉利早些時候已有類似想法(縮短供應商支付賬期),只是李書福董事長認為,及時向供應商付款本就是車企應盡的職責,無需特別宣傳。如今國家開始號召,各大車企發起行動,吉利汽車當然應該支持。
在桂生悅看來,車企承諾縮短供應鏈支付賬期,是中國汽車工業發展一個非常必要的舉措,這不僅影響供應鏈本身,對穩定整體汽車產品質量、減少以價格戰為標志的內卷程度,都會帶來重大改變。
他還認為,此舉將促使所有主機廠在未來戰略、產品推出等決策上,必須更加全面地考慮問題。“車企不能再像過去那樣以自我為中心,不關心上下游狀況。只有這樣,中國汽車工業才能實現真正健康的發展。”
此外,桂生悅也表示,作為沃爾沃大股東的吉利,非常認同西方汽車工業的理念。他向灣財社記者介紹稱,在沃爾沃的考核體系中,供應商滿意度是重要指標。如果供應商不滿意,車企會認為自身未能承擔好社會責任。“這種理念非常值得中國汽車工業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