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中強調:“廣大青年既擁有廣闊發展空間,也承載著偉大的時代使命。青年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志氣、骨氣、底氣,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壓,知難而進、迎難而上。”在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和青年學生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需求。積極心理學強調個體積極心理潛能的開發和積極品質的培養,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高度契合。因此,將積極心理學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供有力支撐。
在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的棟梁,其內在動力與責任感的激發對于個人成長和社會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積極心理學的融入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有效促進大學生內在動力與責任感的提升。
積極心理學強調個體內在潛能的挖掘和積極品質的培養。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積極心理學,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潛力,激發其追求卓越、實現自我價值的內在動力。通過正面激勵、目標設定、自我反饋等積極心理學方法,大學生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成長方向,從而在學業、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方面展現出更高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責任感是大學生必備的重要品質之一。積極心理學通過培養學生的積極情緒、積極認知以及積極行為,使其在面對社會問題和挑戰時能夠更加主動、積極地承擔責任。例如,通過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志愿服務等活動,大學生可以親身體驗到為社會作出貢獻的喜悅和成就感,從而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這種責任感不僅體現在對個人成長的追求上,更體現在對家庭、社會、國家的關心和貢獻上。
在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與改革已成為提升教育質量、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關鍵。積極心理學的融入為這一領域增加新的視角和方法,不僅豐富教學內容,還創新教學方法,顯著提升教學效果。
積極心理學強調個體的積極品質、積極情緒和積極行為的培養,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教學思路。教師可以運用積極心理學中的正面激勵、目標設定、情緒管理等方法,設計出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例如,通過角色扮演、小組討論、案例分析等互動式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從而更深刻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意義。
積極心理學的融入不僅改變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單一灌輸模式,還通過增強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性,提升了教學效果。在積極心理學的指導下,教師可以更加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心理需求,采用個性化的教學策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積極心理學中的情緒管理、心理韌性培養等方法,也有助于幫助學生更好地應對學習壓力和挑戰,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和成績。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大學生面臨著日益復雜的社會環境和學業壓力,其心理韌性和文化自信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積極心理學的融入有助于提升大學生的心理韌性與文化自信,為其未來的成長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心理韌性是指個體在面對壓力、逆境或挑戰時,能夠積極應對、保持心理平衡并迅速恢復的能力。積極心理學通過教授學生如何識別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如何建立積極的人際關系、如何培養樂觀的心態等技能,有效提升大學生的心理韌性。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積極心理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應對學業壓力、人際關系緊張等常見問題,增強大學生的心理適應能力和抗壓能力。同時,積極心理學中的心理韌性訓練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使他們在面對困難時更加堅韌不拔、勇于迎接挑戰。
文化自信是個體對自己所屬文化價值的認同和肯定,是民族自豪感和歸屬感的重要體現。積極心理學強調個體的優勢和積極品質的培養,這有助于大學生在認識自我、接納自我的基礎上,更加自信地面對多元文化和社會變遷。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積極心理學,可以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和意義,增強大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同時,積極心理學中的積極認知訓練還能夠幫助大學生以開放、包容的心態接納外來文化,促進文化多樣性和文化交流,從而進一步提升大學生的文化自信。
綜上所述,積極心理學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僅激發大學生的內在動力與責任感,創新教學方法并提升了教學效果,還顯著增強大學生的心理韌性與文化自信。這一融合過程不僅是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革新,更是對新時代大學生全面發展需求的積極回應,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和實踐意義。
基金項目:貴州財經大學校級在校學生科學研究項目“積極心理學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24ZXSY171)。
(作者單位:貴州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