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四月天,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的呢喃。在新時代下,鄉村在歷史性變革的道路上,面臨新機遇,迎接新挑戰。傳承幾千年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鐫刻著中華民族深刻的記憶,扎根于華夏兒女的內心深處。傳統與現代的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現代產業的潤澤,都在生動展現廣大鄉村的獨特魅力和發展活力。
一心赤忱扎根于山會村這片土地的王銀剛,是山西省忻州市繁峙縣砂河鎮山會村的第一書記。他懷揣夢想、播種希望,始終把村民事當作首要事,日日穿梭于鄉間地頭,聚焦黨建、關注民生,讓產業振興多元化、山水經濟綠色化,帶出了一支好隊伍,走出了一條振興路。
走進山西省呂梁市嵐縣普明鎮貫家莊村,就像徐徐翻開一本立體典籍,先烈的英勇故事躍然紙上。貫家莊村以特色村落傳承紅色文化,繪制紅色黨建文旅版圖,建設了文旅鄉村;普明鎮普明村發展“種養結合”的產業模式,整治人居環境,呈現了新時代、新農村的全新風貌。
在山西省長治市潞州區,大辛莊鎮果園村主動鉆研產業轉型之路,發展特色產業,讓陽光大棚成為“聚寶盆”,讓深扎于沃土里的古老智慧,沿鄉村振興的路徑攀援生長;堠北莊街道下秦村,采用“黨支部 + 合作社 +N ”集體經濟發展模式,開展鄉村治理,推動產業發展。
青磚黛瓦映襯著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巴公鎮東四義村,這里的生態治理和多元產業共生共治,勾勒出一幅美麗的振興畫卷。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東趙鄉后溝村,將村落保護和鄉村振興融合發展,讓村落文明的印記在時代畫布上描繪新篇。
我國廣大農村地區具有源遠流長的優秀歷史文化。走進新時代,我們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指引鄉村建設,匯集黨、政府和人民群眾的宏偉力量,錨定目標、把牢方向,循序漸進地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鄉村振興道路越走越寬。在新的歷史背景下,本刊將持續采寫新的精彩故事,在積極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真正實現鄉村振興的可持續發展中發出我們的光和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