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灑在大地上,春風輕拂,枝頭的鳥兒婉轉啼叫。我們聆聽著大自然最動聽的樂章,來到了山西省呂梁市嵐縣普明鎮普明村。近年來,普明村不斷夯實基層黨組織,著力建強村級企業,深入開展人居環境整治。經過多年的發展,普明村的整體面貌煥然一新,呈現出新時代農村的嶄新風貌。
普明村地處山西省呂梁市嵐縣縣域西南方向,距嵐縣人民政府11.6千米,距普明鎮人民政府僅1.2千米。209國道從村旁經過,為普明村帶來了便捷的交通條件,也使得村莊與外界的聯系更加緊密。
普明村下轄小赤土、丁家山2個自然村,耕地總面積達到了11611畝(約7.74平方千米),全村戶籍人口共有1608戶,近4900人。在普明村,村民主要種植的作物是玉米、土豆和小雜糧,養殖的牲畜以豬、牛、羊為主,家禽以雞為主。
走進普明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整齊劃一的房屋,白墻黛瓦,在綠樹的映襯下格外雅致。村中家家戶戶都接通了天然氣,街道平整寬闊,綠樹成蔭,花香四溢。足球場、廣場等公共設施一應俱全,這些地方是村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全村有4家超市、1個農貿交易市場、7家面塑作坊…大街小巷人來人往,熱鬧非凡,極具生活氣息。
2021年,普明村被評選為“山西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示范村”,2022年,普明村入選“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這標志著普明村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近年來,普明村積極響應呂梁市委“打造美麗幸福呂梁”這一總要求,團結全村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以踔厲奮發的精神狀態和篤行不怠的實干作風,立足新征程、展現新作為、干出新成績。他們積極打造“氣象新、面貌美、活力足、前景好”的新時代鄉村振興樣板,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鄉村振興的深刻內涵。
夯實基層黨組織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關鍵看‘頭羊’。”這句樸實而深刻的話語,如同一座明亮的燈塔,為普明村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普明村村“兩委”深刻認識到,基層黨組織是引領農村發展的重要力量,只有筑牢這個戰斗堡壘,才能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于是,普明村黨支部以“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為主線,精心謀劃、精準發力,持續完善黨支部“組織引領、隊伍引領、制度引領、陣地引領、激勵引領”的“1+5”工作體系,為黨支部建設注入了活力。
在組織引領方面,普明村黨支部不斷優化組織架構,明確各成員的職責分工,確保各項工作有人抓、有人管。通過定期召開支部會議,研究、解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形成了強大的合力。同時,普明村黨支部注重選拔和培養優秀的黨員干部,打造了一支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服務意識好的黨員隊伍。通過開展各類培訓和學習活動,不斷提高黨員干部的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使他們成為推動普明村發展的中堅力量。
為了讓基層黨員從“無職”變有為,從先行變先鋒,普明村扎實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
普明村黨支部邀請了多位專家學者、先進典型為黨員授課,傳授黨的理論知識、農村工作方法和實用技能。通過培訓,黨員們的政治素養和業務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成為推動普明村發展的“領頭雁”。
此外,普明村黨支部制定了詳細的黨員積分制管理辦法,對黨員參加組織生活、履行崗位職責、服務群眾等方面進行量化考核。積分結果與黨員的評先評優、民主評議等掛鉤,形成了良好的激勵機制。黨員們紛紛爭當先鋒模范,積極為普明村的發展貢獻力量。
為了充分發揮網格的作用,普明村打造了以黨建為引領的全要素網格化治理架構,實現了基層治理的精細化、高效化。立足于普明村自身情況,普明村黨支部科學劃分了7個一級網格和81個二級網格,將村莊的每一個角落都納入了網格管理范圍。同時,設置7個黨小組,每個黨小組負責一個一級網格,形成了“黨支部一黨小組一網格員”的三級組織架構。
通過創建“網格黨支部+網格黨小組 + 黨員中心戶 + 群眾”四級治理模式,普明村構建了上下貫通、左右聯動的治理體系。網格黨支部發揮統籌協調作用,整合各方資源,推動網格內各項工作的開展;網格黨小組帶領網格員深入群眾,了解群眾需求,解決群眾問題;黨員中心戶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網格治理,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如今,普明村通過完善工作體系、開展黨員培訓、打造網格化治理架構等一系列舉措,夯實了基層黨組織的根基,有效打通了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黨員隊伍的先鋒模范作用得到了有效彰顯。
注重產業發展
產業發展是鄉村的動力內核,也是普明村蓬勃發展的核心支撐。早在2018年,普明村投資703萬元,由黨支部牽頭成立了嵐縣泰鼎養殖有限公司,大力發展肉雞養殖產業。這一舉措,不僅為普明村帶來了新的經濟增長點,更為村民們的增收致富開辟了新途徑。
嵐縣泰鼎養殖有限公司年出欄240萬只白羽肉雞,這樣的規模在全縣都名列前茅,直接帶動全村1299位村民增收,為全村脫貧戶帶來穩定的分紅,村集體經濟每年可創收20余萬元。
為了進一步提升肉雞的品質和市場競爭力,普明村積極爭取外部支持,與山西農業大學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山西農業大學針對村中的雞場實施了定期幫扶計劃,為養殖戶提供技術指導和培訓,使出欄的肉雞品質得到了顯著提升,讓普明村的肉雞養殖產業根基更加穩固,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增強。
在此基礎上,普明村還與山西大象農牧集團有限公司開展了定向合作,由該公司定向收購普明村每年出欄的六批白羽肉雞。這種“公司 + 農戶”的合作模式,既保證了肉雞的銷售渠道,又降低了村民的養殖風險。現在,普明村的養殖業在全鎮乃至全縣都處于領先地位,規模之大、效益之好,令人矚目。
2020年開始,普明村又利用3720萬元的銜接資金,建設了130座日光節能溫室大棚,大力發展蔬菜種植產業。這一舉措,為村民在傳統糧食種植以外開辟了一條新路,極大地帶動了村民的就業和增收。而雞場產出的雞糞,在村里的蔬菜大棚中派上了大用場,作為有機肥料,雞糞的應用既降低了雞場的經營成本,又提高了蔬菜的品質。這一產業鏈循環讓普明村實現了零污染,村里的產業發展走上了綠色循環的道路。
可喜的是,在普明村村“兩委”的帶領下,全體村民迅速將蔬菜大棚發展到了全縣領先水平。通過與企業建立合作關系,企業上門收購蔬菜,銷路不愁,進一步帶動了村民增收。
普明村的辣椒種植面積廣闊、品質較好,但銷路問題一直是困擾村民的難題。2020年,嵐縣青清蔬菜產銷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不僅解決了辣椒銷路難的問題,還為村民創造了超過200個工作崗位。公司通過與外地市場建立合作關系,將普明村的羊角尖黃皮尖椒、土豆等蔬菜穩定輸送至河北、山東、上海等市場,日銷量超過2.5萬千克。
此外,普明村還依托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村內現有的種養產業,帶動村內500余位村民就業,使其年均增收2萬元。這一系列的產業發展舉措,全面增加了農戶家庭的經濟收入,讓村民們的生活更加富裕。
肉雞養殖與蔬菜大棚的發展,實現了小農戶與大市場、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而電商的發展,更是讓村中生產的農產品搭上了“快車”。普明村建起了鄉村e鎮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有專人指導村民進行直播和銷售,并提供品牌培育、產品包裝、品質把關等服務。這一舉措切實提升了農產品的標準化水平,讓越來越多的特色農產品進入了全國各地的市場,普明村村民實現了在家門口致富的愿景。
對于回鄉創業的青年,普明村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幫助。村里開展了“線上 + 線下”的免費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類型涉及護工、電工、焊工等多個領域。這種培訓模式,形成了村委主導、多部門聯動、村民積極參與的良好局面,培育出了懂經營、會管理、有技術的新農民。截至2023年9月,參加培訓的村民已達700人次,全村近4000位適齡村民中大部分已就業,呈現出人人有活干、家家有收入的良好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普明村南面有一塊占地17.5畝(約0.012平方千米)的荒灘,由于缺乏有效利用,土地資源一直閑置。為了充分利用這一資源,普明村通過集體自籌資金,將荒灘改造成了一個設施完備的農產品交易市場。市場占地面積超過11萬平方米,春季主要交易化肥、種子、農藥等農業生產資料,秋季則主要交易小雜糧、玉米等農產品。
這個市場的建立,不僅為村民提供了便利的交易場所,還壯大了村集體經濟,每年可為村集體創收十萬元以上。同時,它還輻射到了全縣的農貿交易,促進了縣域經濟的發展。
鄉村舊貌換新顏
近年來,普明村圍繞全鎮“示范引領、分類整治、分步推進、分年實施”的整體思路,以“規劃先行、居民主體”為原則,結合村莊實際情況,有條不紊地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實現了從破舊落后到美麗宜居的華麗轉身。
在完善基礎設施方面,普明村著力加快道路硬化、雨污分流等工程的建設。2023年,普明村共計硬化街道小巷2.7千米。在施工過程中,普明村村“兩委”深入一線,協調解決施工中的各種問題,確保了工程的順利進行。經過硬化,原本坑洼不平、塵土飛揚的土路變成了寬闊平坦的水泥路,不僅方便了村民的出行,也為農產品的運輸和鄉村旅游的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
普明村分兩期實施了雨污分流工程,累計管網里程達8816米,實現了主街道雨污管網全覆蓋。這一工程的實施,有效解決了污水橫流、雨水積聚的問題,改善了普明村的衛生狀況。此外,天然氣入戶工程更是讓村民的生活品質得到了極大提升。村民用上了清潔能源,告別了傳統的柴火和煤炭,不僅減少了環境污染,還提高了生活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為了便利村民出行,普明村還建設了一座長44.06米、寬10米、承重30噸的預應力混凝土大橋。這座大橋全面打通了普明村與經濟開發區的連接線。從此,村民們的出行更加便捷,農產品的運輸也更加順暢。大橋的建成,為鄉村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住房問題一直是村民關心的焦點。2019年,村中建起了高層小區,改善了村民的居住條件。小區內綠樹成蔭、環境優美,配套設施齊全,村民們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生活質量得到了極大提升。每年年末,村委會還會為每家每戶發放米面糧油,讓村民們感受到了集體的關懷與溫暖。
依托駐地企業的余熱優勢,普明村實施了集中供暖項目,解決了1096戶農戶的供暖問題,全面補齊了全村基礎供暖設施短板。在寒冷的冬天,村民們不再為取暖問題而發愁。這一項目的實施,切實提升了全體村民的幸福感、滿意度,讓村民們過上了更加舒適的生活。
此外,普明村整合39萬元資金,打造了一系列文化設施,切實豐富了廣大群眾的農閑娛樂生活。其中,文化長廊以及涼亭的打造,成為普明村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文化長廊內容豐富,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現了黨的光輝歷程和普明村的發展變化。1000米塑膠步道的鋪設,為村民的健身提供了便利。每天清晨和傍晚,步道上都有村民鍛煉的身影。普明村還新建了占地30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并完成了村內龍山廣場的改造,讓村民們有了更多的休閑空間。廣場上經常舉辦各種文藝活動,如廣場舞比賽、戲曲表演等,豐富了村民們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人居環境整治方面,普明村以農村人居環境“六亂”整治為抓手,創新推行“ 1+2+N′ ”工作機制,取得了顯著成效。2023年,普明村設置了30個清潔員崗位,負責村莊的日常清潔工作。此外,普明村完成了村內8處臟亂點整治,改造戶廁490戶。
在整治過程中,普明村充分發揮村民的主體作用,通過宣傳教育等方式,引導村民自覺參與到環境整治中來。村民們積極響應,主動清理自家房前屋后的垃圾,種植花草樹木,美化庭院環境。如今,普明村的人居環境煥然一新,街道整潔干凈,庭院綠樹成蔭,處處洋溢著生機與活力。
經過多年的發展,普明村的整體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普明村的變遷,是呂梁市和美鄉村建設的一個生動縮影,村民們用勤勞的雙手,書寫著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壯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