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樂業縣百妮村特色農業的發展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縮影,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特色農業品牌化發展的優勢。2024年4月19日,在文化和旅游賦能鄉村振興(廣西專場)暨鄉村旅游創新發展交流活動的開幕式上,發布了2024年廣西文化和旅游賦能鄉村振興十佳典型案例及20個優秀案例名單,并進行授牌儀式,樂業縣百妮村榮幸入選。近年來,百坭村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跡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立足當地實際,以特色農業為抓手,積極推進農業品牌化發展,從而促進農文旅融合發展,譜寫了一首具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振興協奏曲。百昵村特色產業發展的路徑,為其他地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決策依據和經驗指導。
百妮村特色農業發展現狀
百昵村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西北部,地處云貴高原東南麓,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百坭村利用其酸性紅壤和肥沃的黑土資源,積極推廣山油茶、杉木、砂糖橘和百香果等地方特色農業,發揮產業的引領作用。百坭村秉持“以特色為核心”的策略,推行“黨建 + 產業致富 + 農戶”模式,產業布局逐步向規模化與集約化轉變。該村發展了連片特色農業。例如,借助砂糖橘產業示范園,拓展砂糖橘種植面積至2000余畝(約1.33平方千米);同時,依托產業基礎,發展杉木18000余畝(約12平方千米)
和八角1800余畝(約1.2平方千米)。計劃在2025年前,再發展獼猴桃種植1000余畝(約0.667平方千米),以滿足市場對多樣化產品的需求。此外,根據村民需求,還發展了煙葉500畝(約0.333平方千米)和清水鴨10000余羽。這些特色產品的種植和養殖不僅豐富了百呢村的農業類型,也為村民帶來了經濟收益。除了農業,百妮村還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例如,百妮村村民經營的農家樂和民宿在旺季時生意興隆,吸引了大量游客。這種結合了自然風光和紅色文化教育資源的旅游模式,為百妮村帶來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品牌建設方面,百坭村下足功夫,提升產業知名度。近年來,該村積極推動產業振興,著力打造山茶油、砂糖橘、煙葉以及水稻等“一河三帶”產業群,年產值分別達到2000萬元、400萬元、300萬元。隨著產業的持續發展,為了紀念黃文秀同志生前對村里扶貧產業的傾心付出,百坭村成功打造了自己的產品品牌,成立了秀起福地百坭農業發展公司,通過搭建電商平臺和構建產供銷協同體系,促進了種植、銷售和品牌創建的有機結合,注冊了“秀起福地”“秀美百坭”“百坭BaiNi”三大商標,推出了包括山茶油、砂糖橘在內的九大品牌。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及《農產品包裝和標識管理辦法》,該村產品成功通過了“三品”認證,并榮獲農業農村部頒發的有機農業認證。百坭村的農業產業結構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不僅包括傳統農業,還涵蓋了特色農業和鄉村旅游,為村民帶來了可持續的經濟收益。
百妮村特色農業品牌化發展困境
對農業特色品牌建設重要性認識不足
在當今農業發展格局中,品牌已經成為農產品市場競爭的核心要素。有影響力的農業品牌,不僅能夠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還能增強消費者的信任度和忠誠度。然而,在百昵村,大多數村民對品牌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清晰的品牌戰略規劃。這在短期內對生產經營不會造成較大影響,但是在長期發展中,容易陷入同質化競爭,造成重復低效投資,使得當地的農產品很難在市場上脫穎而出,制約當地特色農業的進一步發展。同時,由于品牌意識的淡薄,村民們在農產品的包裝設計、質量把控以及售后服務等方面也往往不夠重視,這進一步削弱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缺乏整體規劃
百昵村的特色農業品牌發展正面臨一些挑戰,主要體現在品牌建設的連續性和深度不足以及缺乏統一規劃和管理,導致品牌整體形象和市場競爭力受損。由于缺乏長遠的規劃和科學的管理,百妮村的農產品品牌建設往往缺乏系統性和前瞻性,在品牌建設過程中沒有從整體上規劃品牌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定位沒有充分考慮市場需求和消費者的偏好,這直接影響了品牌的長遠發展。此外,分散的經營模式導致農戶在生產資料使用、生產環節控制以及管理方式上存在差異,這種不一致性導致了生產環節的隨意性,影響了產品的整體質量和品牌信譽。同時,由于缺乏有效的合作機制,百妮村在產品質量控制方面存在不足,農戶之間缺乏有效的協作和溝通,無法對產品質量進行統一的管理和監督,這嚴重制約了高質量品牌產品的形成和推廣。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限制了百坭村特色農產品的市場拓展,也影響了其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和形象,進而影響了品牌的市場競爭力。
農民素養參差不齊
農業特色品牌建設與農民自身素養以及個人意識、觀念等因素緊密相關。對于百昵村的村民而言,首要問題在于教育水平、信息獲取渠道和市場經濟參與度等方面存在顯著局限性。當地村民存在知識儲備和認知能力不足的問題,信息獲取渠道狹窄、缺乏品牌意識和市場導向思維使得當地的農產品往往缺乏競爭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難以立足。再者是缺乏專業性的人才參與經營。百昵村與其他大多數村莊相似,農業生產經營的主力軍為中老年人。在粵桂構建長效協作機制的背景下,眾多農業生產者在生產過程中獲得了技術支持,并且越來越多的農業培訓也助力農民提升了農業生產技術,然而,在品牌建設方面,農業人才的供應依然十分匱乏。
宣傳和營銷效果不夠顯著
百妮村的特色農產品銷售亟須突破傳統營銷模式的局限。當地特色農產品的銷售以批發和小規模零售為主,這種模式使得消費群體局限于本地及周邊地區,消費者的地域性特征較強,營銷方式較為傳統。雖然百妮村對獼猴桃、百香果等部分產品也嘗試通過電商平臺或新媒體平臺進行產品營銷,但由于缺乏系統的營銷理念和策略,導致產品品牌傳播效果不佳。加之品牌推廣力度不足,這些產品的品牌傳播和社會知曉度仍然有限。線上營銷活動未能有效突破現有圈子,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營銷手段和方法,使得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未能得到顯著提升。這種狀況顯示出百妮村在農產品品牌化和市場化進程中面臨的挑戰,尤其是在數字化營銷和現代物流體系構建方面的不足。
技術和資金支持不足
技術和資金的不足直接影響到特色農業產業的擴大再生產,限制了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百坭村的特色農業項目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傳統種植技術和管理方法的制約,其中的土地整理、種苗購買、設施建設等項目,缺乏足夠的啟動資金,導致農產品產量和品質提升空間受限。在技術層面,許多村民一直沿用舊有的技術模式,這些技術在應對復雜多變的自然環境和市場需求上顯得捉襟見肘。在資金支持層面,由于地理位置偏遠、信息不對稱等因素,百昵村很難吸引外部投資,融資渠道較為有限,進一步加劇了資金的緊張局面。因此,在市場競爭中,技術和資金的缺乏導致了百妮村的特色農產品在品質、產量、品牌建設等方面競爭力不足。
■百堤村推進農業品牌化建設的對策
依托特色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資源
樂業縣是全國著名的弼猴桃種植基地,該縣以“三品一標”建設為抓手,出臺了樂業縣獼猴桃品牌建設方案,推動“樂業獼猴桃”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廣西“好嘢”農產品。自前,樂業獼猴桃特色產業優勢區入圍自治區建設項目,打造獼猴桃有機產品認證1個、綠色食品認證6個,“圳品”1個,農業品牌發展初見成效。百昵村應充分認識到公共品牌資源的重要性,深入挖掘并利用好公共品牌資源的價值。一方面,結合自身實際,利用好本村氣候、王壤等優勢資源條件,確定適合種植的品種和規模,為打造優質農產品奠定基礎。另一方面,做好產業規劃,對種植、加工到對外銷售等各環節全面布局,并充分調動村集體經濟的參與,打造出具有百妮特色的農業特色品牌。
做好品牌建設規劃
品牌建設規劃是一個全面的策劃過程,旨在通過系統的分析和策略制定,提升特定地區特色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知名度,是品牌建設不可或缺的一環。對于百昵村而言,加強特色農業品牌規劃是推動鄉村經濟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舉措。加強百妮村特色農業品牌規劃,要注重做好以下三項工作。一是要對目標市場進行深入研究,總結消費者需求、競爭對手特點和市場趨勢等情況,讓品牌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中保持領先優勢。二是要對品牌的核心價值、目標消費群體和市場定位進行分析,使品牌在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三是要創建有吸引力的品牌名稱,不僅要具有吸引力和獨特性,還需要突出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在整個品牌建設規劃過程中,還應重視對百妮村的地方特色和文化故事的深入挖掘和精心包裝,通過將特色元素融入品牌建設,可以有效強化品牌宣傳和推廣,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使其成為品牌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引進專業平臺和人才
百坭村農業品牌化應深化鄉村人才培養、引進、管理、使用、流動、激勵等制度改革,完善人才服務激勵機制。引進具備資質的旅游公司和具備專業能力的職業經理人,通過合作成立事業部,村里提供場地、人力資源,企業負責運營管理,采用專業手段進行資源整合、路線規劃、產品包裝改造等工作,最后按一定比例進行年終分紅,實現村企共贏。與此同時,百坭村可以整合并統一對外服務窗口,由平臺公司承接游客,提供統一的優質服務,提升旅游的整體體驗。此外,百坭村可以充分利用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規劃優勢,集聚優勢科教資源,提升創新服務能力。通過吸引農業科研機構、高等學校等科教資源,在園區培養面向市場的新型農業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和產業孵化機構。這不僅能夠提升自身的管理和服務水平,還能有效推動特色農業和旅游業的發展,實現農業產業鏈的拓寬和延伸,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
完善宣傳和營銷體系建設
講好百妮村品牌故事,深入挖掘其歷史文化、風土人情以及農產品的生產過程,賦予品牌具有時代和人文特色的文化內涵。百坭村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通過品牌故事的傳播,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讓百妮村農業品牌有文化、有潛力、有魅力。例如,講述黃文秀書記帶領百坭村群眾發展特色農業產業的故事,將文秀精神、脫貧攻堅精神與農產品品牌緊密結合,通過故事增加產品的吸引力和情感價值。同時,應充分利用多種營銷渠道,綜合運用線上線下營銷策略,擴大品牌的宣傳推廣范圍。在線上方面,可制定針對性的線上營銷策略,包括搜索引擎優化(SEO)、社交媒體營銷(SMM)、內容營銷等,以提高品牌在線上的可見度和吸引力。在線下方面,積極組織經營主體參加各類展覽和網絡營銷。例如,在周邊地市開展大型展覽活動或體育賽事時,充分利用市場設立優質農產品品牌專賣店,全面、多層次、持續集中宣傳,提高品牌的曝光度。通過線上和線下的相互補充,線上宣傳推廣以吸引更多消費者關注品牌,線下活動則增強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導
通過“以獎代補、先建后補”的政策,大力支持特色農業的發展。根據相關政策,百昵村將聚焦鮮活農產品產地“最先一公里”問題,結合田頭市場,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農產品產地倉儲保鮮設施。在補助標準上,采取“雙限”政策,即限定補貼比例上限不超過倉儲保鮮設施造價的 30% ,并實行定額補貼且限定上限,單個主體補貼原則上不超過100萬元。此外,百昵村可以依托農業農村部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項目管理系統進行線上管理,實現從建設申請、審核、公示到補助發放的全過程管理。通過這些措施,百坭村不僅可以優化農產品的貯藏條件,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還能有效利用國家財政資金,推動特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背景下,特色農業品牌化是百坭村的一張亮麗名片。通過品牌化,不僅讓本地特色農產品從“無名”到“有名”,還推動了生產模式從追求產量向注重品質的轉變,有效提升了農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在全區大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背景下,百妮村的特色農業品牌化發展顯得尤為重要。通過這一措施,農業結構得到優化,產品價值隨之提高,還拓寬了農民的增收渠道,激發了鄉村經濟的內在活力,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提供了有力支撐。
廣西財經學院2024年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自治區級立項“秀起福地:鄉村振興視域下樂業縣百妮村特色農業品牌化發展路徑研究”(項目編號S202411548262)。
(作者單位:廣西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