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鄉村旅游作為一種新型的經濟增長點,正逐步成為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旅游+”“ + 旅游”的鄉村旅游模式,讓鄉村資源得到合理利用,實現效益最大化,實現鄉村、農業與旅游的融合發展,促進農民的“富裕、富足”。(以下簡稱“富川”)牢固樹立并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依托豐富的鄉村旅游資源,大力推進旅游業的發展,就民族地區發展鄉村旅游做出積極探索和實踐。
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立足特色資源,堅持科技興農,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發展鄉村旅游可以吸引大量游客前來,帶動當地農民發展農家樂、提供農產品銷售等服務,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有效解決農村傳統農業收入單一、農民收入不高等問題。近年來,富川將生態環境、農村產業、民風民俗、人文歷史等與鄉村旅游產業進行深度融合,打造“旅游+”“ + 旅游”的鄉村旅游模式,以全域旅游促進鄉村振興,加快了“中國瑤族文化旅游目的地”“中國瑤鄉生態養生休閑度假優選地”的建設步伐,成為富川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總書記視察廣西重要講話精神的生動實踐。
富川發展鄉村旅游助力鄉村振興取得的成效
富川以打造“中國瑤族文化旅游目的地”“中國瑤鄉生態養生休閑度假優選地”為目標,積極實施“旅游+”“+旅游”發展戰略,推進旅游產業全面提質增效、提檔升級,塑造“橙香富川,瑤韻慢城”旅居目的地新形象,構建了以古明城國家4A級旅游景區為核心,以西嶺生態康養、古道文化體驗、慢城休閑旅游三個組團為發展主軸的“一城三組團”旅游發展格局,打造了以瀟賀古道古村落為主線的歷史文化探秘游、以華潤3A級旅游景區為主體的工業觀光研學游、以瑤族非遺文化多種文化結合的瑤族風情體驗游等6大精品旅游線路。目前,已成功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4個、國家3A級旅游景區3個,擁有四星級旅游飯店1個、三星級旅游飯店2個、銀樹葉級綠色旅游飯店2個,有廣西五星級鄉村旅游區3個、廣西四星級鄉村旅游區4個、廣西五星級農家樂2家、四星級農家樂4家以及三星級汽車營地2個;創建了一批旅游產業融合品牌,其中,廣西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6個、中國慢生活體驗地1個、廣西避暑旅游景區1個;2024年上半年,富川接待游客373.22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36.82億元。
富川發展鄉村旅游助力鄉村振興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特色資源明顯,但文化主題不突出
富川非遺資源、古村落文化、鄉村民俗、原生態好物等鄉村旅游要素豐富,為發展旅游業提供了優質的資源,但富川文化旅游尚屬于“有資源、無主題”的起始階段,在開發景區景點過程中調查研究不夠深入,沒有充分發掘景區景觀的內在潛質和文化內涵,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景區景點的歷史人文和民間風情文化,雖努力打造村級文旅項目,難免陷入“百村一面”的窠臼。
規劃建設步伐加快,但旅游產業鏈尚未形成
富川通過規劃構建“一核三廊道”旅游發展格局,景區景點建設成效斐然,旅游服務環境不斷優化,促進了消費升級。雖然成功創建了一批國家4A級旅游景區、3A級旅游景區、廣西生態旅游示范區、自治區四星級以上鄉村旅游區,但全縣景區景點之間相對獨立,旅游項目缺乏承上啟下、聯點互動,難以形成一定規模的精品旅游線路。景點現有體量偏小,旅游產品形式內容比較單一,沒有帶動住宿、餐飲、體驗、購物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無法形成“吃住行玩樂購”和配套的“產供銷”產業鏈發展模式。
注重景點開發,但旅游精品產品缺乏
富川旅游產業的優勢在于千年古韻、良好自然生態、濃郁民族風情。縱觀當前富川各個旅游景點,缺乏向精細化、特色化、深度化發展的精品建設經營品牌。近年來,游客對鄉村旅游的需求不斷發生變化,其核心訴求不僅僅是欣賞田園風光放松身心,對社交、特色文化、特色景觀、特色美食、新奇體驗等也有一定的需求。精品不等于高大上,而是在不失去鄉村文化原味的基礎上,讓游客既可以看得見山水和鄉愁,又能享受高品質旅游體驗。
市場方興未艾,但服務運營短板突出
“橙香富川,瑤韻慢城”“明城有約”“瀟賀古道”等品牌效應日益凸顯,游客與日俱增,全域旅游市場日漸活躍,但品牌運營、景區運營、服務體系建設等短板也隨之凸顯。當前,富川鄉村旅游從業人員大多是當地的農民,經過專業培訓的旅游管理人員、導游、餐飲從業人員等非常缺乏,從業者的職業素質、服務理念等都有待提高。
縣域交通通達,但配套體系滯后
富川雖然實現了“村村通”公路,極大方便了群眾出行,但很大一部分鄉村旅游景點道路等級較低,路況較差。目前,縣內交通主要以公交車為主,這些線路主要連接縣內各鄉鎮,方便居民日常出行。然而,目前尚未開通專門的旅游公交線路。縣鄉兩級尚未建立完善的旅游交通服務體系,新的縣級旅游接待中心仍在建設中。景區景點的交通接待場所能力有限,部分游客將車輛隨意停放在路邊,導致景點入口處時常出現擁堵。
富川發展鄉村旅游助力鄉村振興的建議
富川發展全域旅游促進鄉村振興,需要下好先手棋,打好“四張牌”。
打好文化牌,以文化賦能打造“文旅鄉村”
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應當鼓勵鄉村文化、人民需求和新時代的特征相互交融,呈現出更多時代性、現代性的特征。伴隨著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進一步推進,鄉土文化、時代需求與科技相結合的歷史文化、民俗文化、紅色文化、工藝文化、建筑文化等越來越具有吸引力。因此,要發揮文化賦能優勢和旅游帶動作用,把傳統的農業產業鄉村打造成獨具魅力的“文旅鄉村”,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一方面,立足傳承歷史文脈,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更加重視對歷史古跡、農業遺跡、傳統村落、鄉村傳統曲藝等文化遺產資源的發掘、保護和利用,以“旅游 + 文創”讓沉睡文化“動”起來。突破傳統的觀光、游覽、品鑒等方式,從多角度運用“創意”手法,將古文化、民族文化與現代創意融為一體。通過招商引資打造休閑旅游街區,以“文旅 + 商業”“文旅 + 表演”“文旅 + 創意”“文旅 + 娛樂”等模式聚集文創、陶藝、美食、文化表演等業態產品,打造夜間文旅消費網紅打卡地,讓“文旅鄉村”更有看頭、有說頭、有玩頭、有賞頭、有買頭,從而促進文旅融合提質和消費升級。另一方面,突出民族特色,寫好“古韻富川·美麗鄉愁”旅游文章。富川瑤族蝴蝶歌、瑤族蘆笙長鼓舞、瑤族溜喉歌、上燈炸龍節、瑤族搶花炮等鮮明的傳統民俗文化,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是富川獨具特色的優質旅游資源,是民族傳統歷史文化特別是平地瑤族民俗文化的“活化石”。這種獨具富川瑤族特色、富有個性化和差異化的形象與賀州的“大自然氧吧”、桂林的“山水甲天下”形成“形象疊加”產生“ 1+1gt;2 ”的效果。此外,還需加快規劃建設“七個一”工程(即一個富川博物館、一本富川歷史文化博覽叢書、一部富川文旅宣傳片、一個富川人文歷史大型展覽、一部富川歷史題材電影、一場富川瑤族舞臺戲劇、一堂校園非遺傳承課),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和歷史文化傳承發展,為富川文化注入新的活力,為鄉村旅游賦能。
打好主題牌,以地域文化生態差異化科學布局
富川在發展鄉村旅游時,應在鄉村旅游總體布局中更加注重以不同的地域文化生態推進差異化發展,形成全域旅游“百花齊放、爭奇斗艷”。其中,以富川古明城、城北鳳溪古瑤寨、葛坡鎮深坡古村為基礎的中部旅游圈,著重發展民族歷史文化、瑤族民俗文化體驗游,重點打造“明城有約”“明城往事”文旅品牌,并以富川古明城為龍頭聯動龍(巖)虎(頭)灣區旅游圈、西嶺藥谷康養福地、秀水旅游圈、福利國際慢城,形成全域旅游“一呼百應”格局;以龜石國家濕地公園、西嶺國家森林公園、華潤經濟產業示范區為依托的西南部旅游圈,結合富陽、古城、蓮山、白沙、柳家等鄉鎮的鄉村旅游資源,集長壽養生、休閑、度假、避暑、工業觀光于一體,對接大灣區經濟圈、桂林國際旅游城市,著重發展休閑度假鄉村游、長壽養生文化游及中醫康養度假游,重點打造龍(巖)虎(頭)灣區休閑旅游品牌和西嶺藥谷康養品牌;依托秀水狀元村、瀟賀古道第一村岔山村、福溪宋寨為核心的北部旅游圈,著重發展瀟賀古道文化、和美鄉村觀光體驗游,重點打造狀元文化勵志品牌、古道文化探秘品牌;以福利國際慢城、石家鄉石枕古村落、新華鄉虎馬嶺瑤族蘆笙長鼓舞村為要素的東北部旅游圈,著重發展休閑度假觀光游、科普研學游、生態農業觀光體驗游和以民族文化為特色的民俗風情體驗游,重點打造慢城休閑品牌。
打好營運牌,以創新思維發展“美麗經濟”
通過深度融合自然生態資源、傳統民俗文化等美麗資源,打造獨具特色的鄉村旅游點,發展“美麗經濟”。加快發展鄉村旅游,可學習借鑒浙江省臨安區“村落景區運營”模式,發揮運營商是“主角”、投資商是“配角”、村民是“主人”、專家是“師爺”的各方作用,借力“村落景區”助推農旅文旅融合,打造鄉村精品景區景點;加強景區景點管理,要求導游、接待人員、節目表演人員以及從事旅游服務的相關從業人員,統一身穿配套的瑤族服飾,不僅給國內外游客帶來美的享受,也同時體現了旅游景區專業化、規范化的旅游運營理念;潛心挖掘發展精品農業,促進農文旅融合,鼓勵推動景區村落、農戶發展“一村一品”“一家一藝”,開發經營手工藝品、旅游紀念品、瑤族服飾、土特產、特色小吃,使農副特產品變成旅游商品;精心打造古村落中的民宿“珍珠”,注重還原古村落布局和環境原貌,創新民宿設計,讓游客在白天游古村體驗淳樸的民風,晚上住古屋品味萬籟俱寂中鄉村月夜之靜美,也讓更多村民成為農家樂和民宿的經營主體,享受到旅游業發展紅利;運營好“手信”這張文化名片,富川臍橙、黃花梨、山茶油、油粘米等農特產品知名度較高、口碑較好,富川油茶、梭子粑、勾嘴魚、酸菜魚、臘肉、粿條等瑤族特色土特產以及瑤錦、瑤繡、長鼓等瑤族工藝品豐富,要加大招商引資,加速特產商品化,通過加工成手信產品讓富川文旅“伴手禮”走遍全國南北、帶往世界各地,不斷提升富川文化軟實力。
打好體驗牌,以沉浸式旅游體驗激發文旅新活力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加大財政投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對推動農村經濟轉型、提升農民收入、保護鄉村文化和生態環境、促進鄉村旅游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為此,政府應設立專門用于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的財政資金,確保資金用于改善交通、住宿、餐飲、旅游配套設施以及信息服務等方面。在政策支持下,景區可以嘗試通過“劇本殺”吸引游客,為景區賦能。“景區 + ‘劇本殺’”的模式不僅是劇本和旅游消費場景的簡單疊加,還可以保障游客在整個過程中獲得較好的沉浸式體驗。富川可根據民族特點、文化主題等打造“劇本殺”產品。還可以依據富川獨特的歷史故事,促進實體場景與虛擬故事的融合,有效提升游客的體驗感。例如,秀水村曾孕育出1位狀元、26位進士,當地可以科舉文化為主題,打造實景沉浸式科舉館。該館主打“古道文化探秘 + 沉浸式劇本殺+特色民宿 :+ 地道美食”的體驗模式,讓游客入住即入戲。在這里,游客既能品嘗到富川瑤族的特色菜肴,也能暢飲店家自釀的米酒,全方位感受濃郁的民族風土人情。
近年來,鄉村旅游的消費群體不斷擴大,現代鄉村將多種休閑娛樂方式進行整合并集中呈現,對促進鄉村旅游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有重要作用。將鄉村旅游深度融入鄉村振興,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能夠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美,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落地生根的關鍵舉措與有效途徑。
(作者單位:中共富川瑤族自治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