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7日清晨,重慶市璧山區大興鎮中心衛生院人頭攢動,一輛配置先進的移動CT醫療車停駐院內,鄉親們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陸續登車,免費接受低劑量胸部CT檢查。
車外,璧山區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和醫學影像科的專家團隊拿著剛剛打印出來的影像報告,現場為患者送上專業的診療建議和健康指導。
放眼璧山全域,居民在“家門口”就能掛上專家號,早已不是新鮮事。
2024年6月,璧山區依托區人民醫院醫共體、區中醫院醫共體2個黨建指導中心,將全區15個鄉鎮(街道)的基層醫療單位黨支部全部納入成員單位,實施組織聯建、黨員聯管、人才聯盟等“六個聯合”,在全市率先推出黨建醫共體。黨建引領下,優質醫療資源暢達基層,“小病不出鎮、大病不出區、服務零距離”的愿景加速照進現實。
為醫療資源失衡“把脈”
前不久,璧山區璧泉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五官科副主任醫師肖榮獨立完成了一臺內窺鏡下慢性鼻竇炎竇口開放術+鼻息肉切除術。術后,肖榮難掩激動:“真沒想到,我能獨立主刀如此復雜的手術!”
曾經,璧山區醫療資源分布不均,優質醫療資源集中的區級醫院門庭若市,基層醫院卻常常門可羅雀。
“區級醫院和基層醫院之間并非隸屬關系,雙方缺乏有效互動機制,優質醫療資源‘沉不下去’,患者想要獲得高水平的醫療服務,往往只能‘往上跑’?!辫瞪絽^衛生健康委員會黨委副書記張琴道出其中緣由。
醫療資源失衡,這個“病”該如何治?
“治病不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要透過現象看本質。衛生健康系統醫療資源失衡的‘病根’在于缺乏有力的人才統籌。”張琴說。
“病根”找到了,“方子”怎么開?
“自璧山被確定為全市首批醫共體改革試點區縣以來,我們就一直在思考如何發揮黨建引領作用,讓這項改革釋放出惠及民生的巨大能量。”張琴說。
為此,一年前,璧山區探索創建黨建醫共體,由區衛生健康委黨委建立“1+4+1+N”管理機制,明確1名醫共體牽頭醫院院領導分管,落實臨床、醫技、護理、管理四類人員長期下沉,1個職能科室對接指導1家基層醫療機構,N名專家名醫輪流坐診,統籌破解基層醫院人才短缺難題,并成立黨建指導中心負責全區人才培養、技術培訓,基層黨組織保障資源落地見效。
三級協同聯動,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梯度下沉、精準對接。
沒過多久,肖榮便嘗到了改革帶來的甜頭。2024年10月,他參與了人生中第一臺五官科手術——全麻下支撐喉鏡下喉腫物切除術。
“患者宋先生到院時,喉部腫物較大,急需做手術。放在以前,由于缺乏相關設備和手術經驗,我們只能建議轉院?!毙s回憶道,“但在區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上掛下派’醫生謝淵旭、麻醉科‘縣聘鄉用’醫生黃鵬翰的支持下,手術順利完成?!?/p>
除了五官科手術實現“從無到有”的突破,在璧泉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體重管理門診、創面修復門診、皮膚科3個臨床科室也“破土而出”,中醫康復科醫療服務實力亦由弱變強。
“更重要的是,通過示范教學,不少醫生像我一樣,實現了從‘旁觀者’到‘操刀者’的轉變。”肖榮的話里滿是自豪。
黨建醫共體這劑“良藥”正逐漸起效。截至目前,璧山區基層醫院首診能力覆蓋率高達100%,基層床位使用率超過66%,越來越多患者得以在“家門口”尋得觸手可及的健康“醫”靠。
對癥下藥“頭雁”飛
今年5月,璧山區青杠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收到一封患者親筆信。信中寫道:“劉飛醫生專業細致的講解不僅消除了我們的顧慮,讓我們對自身病情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也讓我們對術后效果有了更多安心與期待。”
信中提及的劉飛,是區人民醫院“縣聘鄉用”派駐團隊的一名醫生。不久前,他帶領該中心外科醫生李心暢、伍鵬浩成功開展了椎管內麻醉下的腰骶部潛毛竇切除術+滑動皮瓣移植術,并在術后對患者進行了細致的康復指導和隨訪。
這封感謝信的到來,讓李心暢等人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的必要性。
“從前遇到此類病癥,花上幾分鐘開些基礎藥物便算處理完畢?!崩钚臅程寡?,“現在,我們的‘方子’變了,不再只是盯著眼前的病痛,而是全程陪伴患者康復,通常需要一兩個月?!?/p>
轉變緣何而起?
“過去,基層醫院治療能力、管理水平相對較低?!睆埱僬f,“為‘對癥下藥’,我們從區級醫院選派‘醫、護、技、管’四類人員全脫產到基層醫院幫扶,不定期派駐專家參與基層醫院處方點評、檢查抽查、學術沙龍等活動,以‘頭雁效應’不斷引導基層醫院全方位全周期保障群眾健康?!?/p>
這之后,基層醫院的面貌隨之改變。
“如今,我們不僅關注疾病治愈,更重視患者整體健康狀況與生活質量的提升。”青杠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主任張玲燕說,“術前的溝通、手術的實施必不可少,病人出院后電話隨訪、上門探視也成了常態。平日里,我們還會組織轄區居民參與健康知識宣講、疾病預防科普、診療意見收集等活動,努力成為大家信賴的‘健康管家’。”
黨建醫共體帶來的“療效”并非囿于一隅,而是逐漸擴散至璧山全域。
去年10月,璧山區大興鎮中心衛生院以糖尿病規范管理為切入點,創新構建系統化慢病管理模式,醫療服務與公共衛生服務互促共進,不過數月,該院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滿意度提升超20%。
今年4月27日,針對轄區中老年人慢性疼痛疾病高發的問題,璧山區丁家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特邀區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沈皆亮前來坐診,為轄區居民提供骨密度檢測、慢性病管理指導、健康知識宣教等服務,不少老街坊第一次對如何預防骨質疏松有了清晰認識……
從“治已病”到“管健康”,一張溫暖、細密的健康守護網正悄然織就,穩穩托舉起千家萬戶對健康生活的殷切期盼。
降本減負城鄉都受益
如今,在璧山,不僅是城區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近水樓臺”的優勢,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也同樣從黨建醫共體中受益。
“現在村里的衛生室不僅能拿到藥,費用還可以通過醫保報銷,真是方便又省心……”近日,璧山區福祿鎮和平村衛生室內,村民何麗(化名)從村醫手中接過藥盒,由衷感慨醫療服務提升帶給她的便利。
何麗患有糖尿病,需長期服用磷酸西格列汀片控制病情。然而,這種治療2型糖尿病的藥物,過去別說村衛生室了,甚至連鎮衛生院都難覓蹤影。每次開藥,她都得輾轉坐車趕往區級醫院,不僅耗費大半天時間,車費、掛號費加上醫藥費,更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用藥難、看病貴,何麗的煩惱并非個例。
“受限于藥品供應、物流配送、基層藥房規模等因素,部分藥物在基層醫院確實配備不足,再加上部分村衛生室電腦等設備不齊全、醫保網絡未開通,報銷服務‘卡了殼’,村民的便利自然打了折扣?!睆埱俚莱鑫羧栈鶎俞t院面臨的窘境。
為打通村民看病就醫的“最后一公里”,璧山區衛生健康委組建工作專班,精準“把脈”,分類施策開“良方”:
處方權限受限,就推出“互聯網+中心藥房”服務,依托互聯網診療平臺,實現區級醫生在線開具處方,全區統籌藥品采購、儲備、配送,患者直接在基層取藥;
藥品供應短缺,則健全完善制度機制,優化易短缺藥品調劑采購流程,擴充基層用藥品類,提升目錄藥品配備率;
硬件設備不足,便為全區70余個行政村衛生室配備電腦等設備,為100余個行政村衛生室開通網絡,助力村衛生室醫保即時報銷……
如今,村民拿藥不必再奔波輾轉,診療費用也顯著下降。更讓大家驚喜的是,每個月的趕集日,都成了在“家門口”看專家的好日子。
“區人民醫院、區中醫院會定期下派高級職稱專家輪流到基層醫院坐診,并通過區級醫院微信公眾號、基層醫院公告欄等渠道實時更新專家坐診信息。”張琴說,“現在更多人看得起病、看得好病?!?/p>
一套“組合拳”精準發力,成效立竿見影。自黨建醫共體運行以來,璧山區基層診療量占比提升至67.25%,群眾在基層醫院報銷比例較區級醫院高30%,門診費用減少近180元/人次,用藥滿意度達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