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在《之江新語》一書中說,“務實是務虛的出發點和歸宿,務虛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務實;而務虛是務實的前提和基礎,沒有做好務虛,務實就如同無頭蒼蠅,只能盲目瞎轉”。做好高校黨建工作就要虛實結合,“虛”功實做。

在浙江任職時,習近平曾說過:如果說務實是“決勝千里之外”的實踐,那么務虛則是“運籌帷幄之中”的謀劃,兩者可謂并蒂之花、相輔相成。高校黨建工作只有將“虛”與“實”結合起來,才能開出“并蒂之花”。
厘清黨建工作“虛”與“實”的辯證關系
當前,個別黨務工作者抓黨建要么“虛”功不“實”,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理論學習沒有做到入腦入心;要么實功務“虛”,存在黨建、業務“兩張皮”現象。歸根到底是對黨建工作的內涵與本質缺乏了解。從黨建的內涵上來看,黨的建設是馬克思主義建黨理論同黨的建設實踐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黨的學說的應用。這就說明了黨建工作就是一項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工作,要求黨建工作要虛實結合,“虛”功實做。“虛”是理論,“實”是實踐。關于“虛”,習近平強調,“務虛,則常指在某項工作實際開展之前,先從理論上、思想上、政治上、政策上進行學習、思考、研究、討論,以求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增強信心、鼓舞士氣”。高校黨建工作之“虛”就是理論、傳統、經驗,也是法律、法規和上級政策、部署要求。關于“實”,習近平強調,“我們平常說的務實,是指從事某項工作時,能夠注重一切從實際出發,說實話、辦實事、想實招、求實效”。高校黨建工作之“實”就是讓這些“虛”的落地,推動黨建與業務工作結合,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事業高質量發展。這是黨建工作的辯證法。
無論是務虛的理論學習還是務實的黨建引領工作,都需要深度結合。“虛”功需要實的載體,實功則需要方向引領。習近平強調,“務實是務虛的出發點和歸宿,務虛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務實;而務虛是務實的前提和基礎,沒有做好務虛,務實就如同無頭蒼蠅,只能盲目瞎轉”。實功做實需要“虛”功的指引,有了“虛”功的指引,實功才有方向。與實際工作相結合,結合實際學,是“虛”功之實;以“虛”功指導實際工作,就是實功。黨建工作包括方方面面,比如基層組織建設,如果與行政工作結合起來,靠黨的創新理論指導業務工作,靠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引領業務工作,靠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帶動業務工作,就能夠取得黨建與業務工作的“雙贏”。
做好“虛”功,增強認識內在規律的能力
做好“虛”功要從“深”字上下功夫,切實學深悟透理論。要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握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做好“虛”功,關鍵在于要“真學”。一是依托載體系統學。通過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社會實踐等形式開展專題學習,通過舉辦學習班、培訓班等形式在培訓中學。二是結合研究深入學。充分發揮高校學科優勢和智庫平臺作用,領導帶頭,開展相關專題研究,深化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三是開展理論宣講,在講中學。組建理論宣講團,在廣泛開展理論宣講中深化對黨的創新理論的理解與把握。
做好“虛”功也要與“實”字相結合。只有結合實際學,才能真正理解黨的創新理論的精神實質與核心要義。要立足崗位在干中學。理論學習的深入離不開對實際工作的理解和把握,把業務工作這一場景應用到理論學習中,通過與實踐相結合的理論學習,對本職工作有了啟發,有了思路,“虛”功就做實了。
做好“實”功,增強做好黨建工作的本領
做好“實”功要充分認識黨建與教育二者本質上具有的天然的契合性。只有認清這種契合性,才能找到二者融合的切入點。一是教育的政治屬性與黨建工作的政治屬性相契合。政治屬性是黨的根本屬性,政治功能是黨的基本功能,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黨建工作具有天然的政治屬性。同樣,教育也具有政治屬性,教育的政治屬性,突出表現是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二是教育的人民屬性與黨的人民性相契合。人民性是中國共產黨的本質屬性。黨的理論是來自人民、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論。因此,黨建與教育具有同一性。三是教育的戰略性、先導性與黨建工作的引領性相契合。教育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先導。黨建工作對于包括教育在內的其他領域具有引領性。二者均需頂層設計、長遠謀劃。黨建引領教育,教育先導經濟,二者能夠在引領上同頻共振、同向發力。此外,從黨建的“馬克思主義建黨理論同黨的建設實踐的統一”這一本質內涵上可以看出,黨建具有實踐性。黨的建設是在馬克思主義黨的學說指導下進行的實踐活動,具有鮮明的實踐性。教育的實踐性則是指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通過實踐活動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由此看來,教育的屬性與黨建的屬性是相契合的,二者融合有了理論邏輯。
做好“實”功要充分發揮黨建工作的引領作用。發揮黨建工作在把準方向、整合資源、支持保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黨建引領高等教育改革。黨建工作要務實,就要以黨的創新理論為指引,推進黨建與高校工作深度融合,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校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一是發揮黨建把準方向的作用。堅持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切實發揮高校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抓班子、帶隊伍、保落實的領導核心作用;堅持基層院系黨組織前置研究討論制度,強化院系二級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堅持“三重一大”決策制度,落實好黨政聯席會議制度,強化黨政同責;實行黨支部書記工作例會制度,強化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打通黨對高校全面領導的“最后一公里”。二是發揮黨建整合資源的作用。充分調動、凝聚人力物力財力等各類要素向黨建與高校事業的結合點聚合,以黨建賦能高校各項事業。三是發揮黨建支持保障的作用。傾力打造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專業化專任教師、管理人員和黨務工作者隊伍。推進“樣板支部”創建和“雙帶頭人”培育,打造“一支部一堡壘、一支部一品牌、一黨員一旗幟”;培育“黨建帶頭人”和“學術帶頭人”,為高校各項事業提供隊伍保障和人才支持。
(作者單位:遼寧大學)
本欄編輯/肖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