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業區的技術人員在查勘新投產設備。
從1949年恢復生產獻禮新中國,到新時代智慧鋼廠的數據洪流,本鋼的紅色基因始終在淬煉中傳承。本鋼北營能源總廣發電一作業區黨支部以百年鋼魂為熔爐,將黨建聚力鍛入改革進程:710萬元年創效額刷新鞍本重組后的效能標尺,發電量連創歷史新高,自發電比率完成53.7% 、首次突破 50% 大關,在這片誕生了共和國功勛鋼企的土地上,黨建與生產正熔煉出更熾熱的答案。
固本培元筑堡壘
發電一作業區由原二電、三電、五電3個區域組成,主要負責北營廠區和三冷軋廠區的發電、供暖等工作,現有12個運行班組,在崗職工155人。走進發電一作業區黨員活動室,“融·創”黨建品牌的紅色標識如爐火般熾熱。44名黨員、3個黨小組、5人支委會構成的精干架構,恰似精密運轉的齒輪組。黨員自發布置黨建文化長廊,集中展示優秀黨員事跡、黨建活動舉措,營造出濃厚的“紅色陣地”氛圍。
黨支部規范化建設絕非紙上談兵。結合作業區自身特點,黨支部修訂完善工作制度16項,創新建立“四維考核”體系,對黨員、黨小組、責任區、先鋒崗考核評比覆蓋全年。標準化建設在隨后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一電黨員責任區榮獲“鞍鋼集團紅旗黨員責任區”榮譽稱號,三電水處理擴容改造入選當年的鞍鋼集團共產黨員工程,為全面提升企業標準化管理水平樹立了示范標桿。
支委成員既是黨建專家又是生產能手,化身“紅色智囊團”;黨支部書記帶頭講黨課講經營,讓理論學習與經營管理碰撞出智慧火花。對內,組織能源總廠9個黨支部開展黨務培訓及經驗交流,覆蓋百余人;對外,與礦業公司、北營公司等單位互學互鑒,超140人次參與對標學習。在東北抗聯遺址的黨旗下重溫入黨誓詞、在本溪市廉政教育館參加警示課堂、在生產現場講授“安全黨課”多維場景讓組織生活既“黨味”濃厚又“鮮味”十足。
深度融合賦新能
“對于鋼鐵企業而言,自發電指標就像給工廠裝了個‘能量回收充電寶’—把煉鋼時噴出的熱氣、滾燙的鐵水余溫這些看似沒用的廢料,統統塞進發電機組里‘榨汁’,最后擠出來的每一度電,都能為企業節省真金白銀。這相當于讓鋼鐵廠自己擁有造血功能,一邊煉鋼一邊攢錢。”采訪中,發電分廠廠長劉士偉用形象的比喻解釋道。
一直以來,本鋼集團高度重視自發電工作,集團主管領導多次強調將其納入重要日程,通過強化管理、對標攻關等舉措深挖潛能,持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緊跟本鋼集團高質量發展步伐,發電一作業區深譜創新驅動之道,在大師工作站搭建“揭榜攻堅”擂臺。針對C6機組“卡脖子”難題,作業長付小峰帶領黨員技術組多方調研、打破常規,創新循環水回流方案,年增效益480萬元,獲本鋼集團創效創新一等獎;3年來,黨員團隊累計斬獲2項優秀獎、5項鼓勵獎,取得6項技術創新成果,年創效達710萬元。技師王利濤的大師工作站負責能源總廠的技能培訓與鑒定,他在創新表彰會上豪情滿懷:“我們不僅造電流,更要成為技術革命的‘發電機'!”
“患生于所忽,禍起于細微。”在一次黨員大會上,《說苑·說叢》的古訓被寫在了幻燈片上,用來警示黨員職工。黨支部堅持黨建工作與安全生產同謀劃、同部署、同考核,創建黨員先鋒崗、責任區、突擊隊,設立黨員安全責任區9個,簽訂“黨員身邊無事故”承諾書40份。
安全管理經驗豐富的鍋爐崗位負責人謝大豐倡導構建系統性風險防控體系,修訂完善31項較大風險作業、42項一般風險作業流程及60項安全規程。同時,全力推行“一件一案”“日清日結”管理方式,職工安全意識、安全技能大幅度提升,安全生產工作始終保持穩定態勢,多年無安全事故發生,榮獲本鋼集團先進作業區榮譽稱號。“黨員就是安全生產的排頭兵,必須用行動筑起防線。\"“安全標準化四星級班組”作業區安全員李海鷹感慨道。
先鋒示范顯擔當
在筑牢安全防線的同時,黨支部注重激活黨員先鋒力量。面對鋼鐵行業轉型的浪潮,黨支部將“一名黨員就是一座高爐”的理念融入血脈,讓先鋒力量成為驅動生產的不竭動力。
副作業長張城就是一名沖鋒在技術戰場的“煉鋼式干部”。他帶領“黨員攻堅專班”扎根生產一線,針對發電機組疏水箱溢流頑疾,創新通過加裝回收泵,將溢流水回收至除氧器,并根據液位設置自動啟泵停泵,成功實現疏水箱零排放,讓每小時25噸的除鹽水從“白流”變“回流”,年創效170萬元。他笑言:“節能增效不需要想太多,就是把每份能量都鍛造成效益!”
有啃硬骨頭的“急先鋒”,也有下慢功夫的“領頭羊”。黨支部書記吳躍輝既是黨建“主心骨”,更是創新“領航員”。她以標準化建設為支點,撬動黨建與生產的深層互動。吳躍輝編制的《黨支部標準化建設操作手冊》如同精密操作臺,將組織生活、黨員管理細化為可量化的“工藝參數”。在她的推動下,5個黨員先鋒崗如同能量轉換器,將紅色動能轉化為實際效能—全年累計創效350萬元。“黨建不是空中樓閣,而是扎根在每臺設備、每個參數里的生命力。”吳躍輝的實踐哲學,讓黨支部先后獲評鞍鋼集團先進黨組織、鞍鋼集團“樣板”黨支部、鞍鋼集團黨支部工作“示范基地”。
榮譽載途,征衣未解。本鋼北營能源總廠發電一作業區黨支部解鎖黨建與生產的“共進密碼”,在鋼與火的淬煉中鑄就紅色動能。站在新起點,黨旗所指,改革所向,這支鋼鐵先鋒正以黨建之筆續寫“硬支撐\"與“軟實力”交融的壯闊篇章,讓“紅色引擎”進發出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