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本文系北京服裝學院2023年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麥昆作品中的浪漫主義時尚設計風格研究”(X2024-122)階段性研究成果。
一、亞歷山大·麥昆
(一)麥昆生平
亞歷山大·麥昆(AlexanderMcQueen,1969—2010)生于1969年3月17日的英國倫敦,于2010年2月11日自縊離世,享年40歲。麥昆的成長時代正處于英國社會變革時期,此時的倫敦是一個充滿活力與創新的城市,尤其在藝術與時尚領域,某種程度上造就了他日后的創作風格 (如圖1)。
麥昆的家庭并不富裕,家中無人涉足時尚界,他在兒時就渴望能成為一名服裝設計師。16歲時,麥昆初中畢業后,翌年開始了在倫敦薩維爾街30號的安德森與謝潑德(Andersonamp;Sheppard)裁縫總店當了2年學徒,而后相繼在不同的服裝品牌任職。正因為這幾年的寶貴工作經驗,他學會了縫紉、剪裁、制版、圖案設計等服裝設計所必備的技能。1990年10月,麥昆重新成為一名學生,進入中央圣馬丁學院(CentralSaintMartins)學習時裝設計,并獲得了藝術系碩士學位。1992年,麥昆創立了同名品牌亞歷山大·麥昆。1996年直至去世期間,他先后效力于紀梵希(Givenchy)和古馳(Gucci)這兩家世界知名的服裝品牌,更憑其令人咂舌的才華和超凡的設計才能,斬獲數個含金量高的獎項與榮譽,這個“英國時尚的壞小子”深深地折服了時尚界。
(二)麥昆的貢獻與影響
麥昆被認為是當代時尚界最具創造力和影響力的設計師之一。他的骷髏頭設計成功地轉化成時尚符號,象征著叛逆與個性,更是一種對死亡有著深刻思考的另類表達;又如,犰狳鞋(Armadilo)也是他職業生涯中最為著名的作品之一,展示出麥昆非凡的創意和無懼的挑戰精神。他提出了許多突破性的時尚理念,一場場令人震撼的時裝秀總能引發觀者深思,作品常常受到藝術、電影和文學等領域的啟發,且巧妙地融合了藝術、文化和社會議題,可見其獨具慧眼的見解和情感,反映了他對社會的關懷與關注,影響了時尚界的審美標準,推動了時尚的進步和演變。
二、浪漫主義理論概述
(一)浪漫主義的涵義
浪漫主義是18世紀末到19世紀中期在歐洲占主流和具廣泛影響力的文藝流派,它對文學、音樂、繪畫等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浪漫主義英文“Romanticism”一詞可追溯到中世紀由拉丁文發展而來的羅曼斯語所寫的中古浪漫傳奇。浪漫主義反對啟蒙時代的理性主義與古典主義,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提出了“自然美學”概念,強調自然的本真和自然本性的美[1]。18世紀60年代至80 年代是古典主義向浪漫主義過渡的階段,注重情感的德國狂飆突進運動為浪漫主義拉開了序幕。英國哲學家以賽亞·伯林(SirIsaiahBerlin)認為,我們完全可以肯定浪漫主義運動不僅是一場有關藝術的運動,還是西方歷史上第一場藝術支配生活其他方面的運動,一場藝術君臨一切的運動。浪漫主義是歐洲文化的一場跨領域運動的集合體。
浪漫主義強調藝術的主觀性和自我表達,認為藝術應遵循個人的內心體驗與感受,強調以情感的極致表達作為美學經驗的重要來源,與純理性主義形成鮮明的對比。浪漫主義者認為通過自然來探索和展現深層次的情感和思想,向往人與自然的和諧;善于思考藝術的本質,反對藝術模仿;鼓勵將個體內心感受、幻想和夢想等作為創作的源泉,也帶有贊頌過去、懷緬中世紀的色彩;提倡自然天性,對科學與工業持懷疑態度。因此,浪漫主義的結局是自由主義,是寬容,是行為得體以及對于不完美生活的體諒;是理性的自我理解的增強[2]。
(二)浪漫主義分類及其主要特征
馬克西姆·高爾基(MaximGorky)認為:“浪漫主義乃是一種情緒,它其實復雜地而且始終多少模糊地反映出籠罩著過渡時代社會的一切感覺和情緒的色彩,可是,它的基調是:對新事物的期待、在新事物面前的惶惑、渴望認識新事物的那種煩躁不安的神經質的向往。”[3浪漫主義者對其所處的社會環境、政治立場的看法不一。注重主觀情感和理想是浪漫主義的根本特點,由于理想的性質與取向不同,浪漫主義也就有了所謂積極和消極之分[4]。崇尚自然天性亦是二者重要的共同特征。
1.積極浪漫主義主要特征
積極浪漫主義側重于積極樂觀的態度,藝術作品往往表現出對未來理想的憧憬與想象,敢于直面現狀,批判險惡的人事物,相信有能力克服現實的困難,能夠推動社會進步與和諧。英國的珀西·比希·雪萊(PercyByssheShelley)、喬治·戈登·拜倫(GeorgeGordonByron)、法國的維克多·雨果(VictorHugo)等是積極浪漫主義的代表作家。
2.消極浪漫主義主要特征
消極浪漫主義強調悲觀、晦暗、矛盾、反叛、避世等情感表達,反映出人類在面對社會環境的無力感。消極浪漫主義者同樣注重個體的內心感受,往往表現出與現實社會格格不入的狀態,懷念過去,懷緬世紀,從而找到心靈與精神的慰藉。德國的施萊格爾兄弟、英國的威廉·華茲華斯(WilliamWordsworth)、塞繆爾·泰勒·柯勒律治(SamuelTaylorColeridge)等是消極浪漫主義的代表作家。
三、麥昆作品中浪漫主義時尚設計風格呈現
麥昆深受浪漫主義思想的影響,勇于打破常規,探索生與死、美與丑、自然、歷史文化等令人深思的主題,善于運用別致的剪裁方式、怪誕的造型、自然的材質和先進的技術,創作出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情感張力的服裝設計作品,精巧地呈現出別具一格的浪漫主義時尚風格。不論是“積極”還是“消極”,都能從他的作品中找到二者的特質。通過積極浪漫主義的典型特征,積極浪漫主義時尚設計風格呈現可概括為三點:奇幻瑰麗、原始野性和民族風情;消極浪漫主義時尚設計呈現可概括為以下三點:懷舊復古、憂郁暗黑和死亡意識。
(一)積極浪漫主義時尚設計風格呈現
1.奇幻瑰麗
麥昆的設計能夠融入奇幻瑰麗超現實的元素和華美的細節。麥昆2010春夏系列“柏拉圖的亞特蘭蒂斯”(Plato’sAtlantis)中,靈感源自柏拉圖(Plato)的作品《克里提亞斯》(Critias),高度發達的理想化文明的亞特蘭蒂斯,因其子民的腐敗和道德淪喪,毀滅于大洪水與地震中。秀場上,模特蒼白的臉部妝容和頭上的兩個騎角,服裝中結構化的夸張剪裁,搭配反射效果強和半透明面料,魚鱗狀的仿生圖案,再加上3D打印技術,未來感、奇幻感十足。秀場以藍色為基調,夢幻的冰藍色與銀白色在服裝中廣泛運用,觀眾仿佛置身于瑰麗的海洋世界中。此外,服裝融入了大自然的褐色、沙黃色等,這些色彩象征著自然界。服裝由明至暗的漸變色彩隱喻了亞特蘭蒂斯的興衰歷程。麥昆通過對過去文明、人類進化、生態危機的深刻思考,強調了人類應與自然和諧共生(如圖2)。
2.原始野性
麥昆的服裝常常通過意象和符號來傳遞深層次的概念和情感[。2009春夏系列“自然差異,非自然選擇”(NaturalDistinction,Un-NaturalSelection)中大量運用了原始自然的元素,生物皮膚、生物骨骼、動物圖案,如魚鱗、蛇紋等,通過仿生學設計,結合未來感的材料,造成沖擊力強的視覺效果,進而達成意象與符號的特殊情感表達。麥昆關注自然界不同物種的差異性,特別是人類、動物和自然界個體的差異性,反思、批判人類追求科技進步的歷程中,是否忽略甚至是強制打破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關系(如圖3)。
3.民族風情
1995秋冬“高原強暴”(HighRape)是麥昆早期極具爭議性和標志性的作品之一,靈感源于詹姆斯黨起義和高地清洗這兩大歷史事件。黑色、紅色、灰色是這一系列中的常用色,這些顏色容易給人帶來沉重、壓抑的感受,紅色則傳達出暴力的血腥感。麥昆將家族的格子呢應用在套裝中,格子呢象征了蘇格蘭民族。秀中模特表演出忐忑不安、緊張惶恐的狀態,某些服裝有意地設計成破裂、不完整的款式,甚至是模特的胸部都袒露出來,廣為所知的“露臀褲”(Bumster)露出了模特的部分臀部。麥昆認為露臀褲能把脊柱這一最性感的部位大膽地展示出來,不論男人或是女人。他通過極端的設計手法和不羈的時裝表演,深刻地探討性別、暴力、社會壓迫等敏感議題,隱喻強暴不僅是對個體的侵犯,也是對文化和道德的侵犯。
(二)消極浪漫主義時尚設計風格呈現
1.懷舊復古
1996秋冬系列“但丁”(Dante)的靈感源于但丁·阿利吉耶里(DanteAlighieri)及其經典作品《神曲》(DivineComedy),宗教是麥昆設計中常出現的主題,“但丁”的秀場選在倫敦的斯皮塔菲爾德基督教堂,服裝的設計與場地的選址完美地呈現懷舊復古的環境氛圍。蕾絲面料運用于裙子和遮蓋臉部的面紗,牛仔面料也出現在此系列中。黑色依然是主要顏色,黑色往往象征著死亡的消極態度。臺上模特冷酷的表情與充滿力量感的步伐,似乎在前往地獄之路。麥昆將經典文學作品與時尚相結合,創造出深邃與戲劇性的時尚體驗,通過服裝來探討人類救贖、苦難與死亡的永恒主題。
2.憂郁暗黑
1997春夏系列“貝爾莫的人偶”(BellmerLaPoupée)靈感源自德國藝術家漢斯·貝爾莫(HansBellmer)的作品《玩偶》(LaPoupée),他通過解構和重組洋娃娃,旨在表現對身體的極端異化和人心的扭曲化。憂郁暗黑是麥昆設計中的關鍵詞,黑色、白色是該系列的主色調,麥昆在秀場中布置了水灘,模特光腳在水灘上進行表演,她們時而摸胸,時而抓臀,部分服裝則肆意地袒胸露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梳著齊劉海,身穿黑色流蘇連體裙的模特,她的四肢被方形的金屬框束縛而畸形地艱難前行,令人深感不適。麥昆通過解構的設計手法和扭曲的人體形態,表達他對時尚中身體法西斯主義的反抗,運用極端的設計反對極端的時尚追求[。
3.死亡意識
2001春夏系列“沃斯”(Voss),取材于攝影師喬彼—得·威金(Joel-PeterWitkin)的作品“療養院'(Sanitarium)。該系列極具戲劇性、實驗性和先鋒精神,麥昆在不斷地顛覆傳統的時裝表演方式,模特被困于寬大的封閉透明玻璃空間中,此時的她們是被觀察者,玻璃空間外的是觀察者,大多數模特頭戴緊貼頭皮連接至脖子的白色帽飾,她們手抓玻璃墻,神情癲狂,仿佛想逃離這個禁錮的環境,從而獲得自由和新生,另一個結局或許是在這“療養院”直至死去。自然生物元素是麥昆作品中的常駐客,牡蠣殼或其他貝類、鳥群頭飾、花卉等。最具震撼的是躺椅上身材豐腴的裸體模特,她頭戴插著氧氣管的面罩,身體上停留著數只飛蛾,高度還原了《療養院》中的場景。麥昆成功地將精神病院這一瘋狂的舉動、壓迫的空間轉化為對精神狀態、心理健康和死亡意識的深刻思考。
(三)設計語言及表現手法
1.生物元素的應用
麥昆對自然生物的熱愛可謂是癡狂,飛行動物、陸地動植物和海洋動植物的元素常見于他的作品中,尤其是鳥類及其羽毛、翅膀、蝴蝶。崇尚自然是浪漫主義的重要特征之一,麥昆的作品通過自然生物元素的極致運用,傳達出追求自由,熱愛自然,尊重生命的思想感情。
2.紅色的非凡表達
紅色時常象征著激情、血腥、暴力、死亡等,紅色能夠賦予服裝一種濃烈的情感張力,使穿者看起來既張揚又充滿力量,也是麥昆設計中常作為情感表達的載體,同時借用文化和歷史的符號,例如,與革命、暴力的象征性聯系,展現了他對歷史、政治和社會的深刻反思。
3.破壞、顛覆與獨特的剪裁
麥昆的設計不拘泥于傳統的剪裁手法,通過非對稱設計、解構來打破服裝的基本形態。作品中常常表現出某種“破碎感”和“不完整性”,使服裝看起來是一個不斷變化和反叛的動態形式。他常常設計一些力量感的服裝,賦予女性穿著者強大的視覺沖擊和能量,能讓她們在服裝中展現出自信、獨立和反叛的精神。
4.現代科技與材料的融合
麥昆熱衷于現代高科技,“柏拉圖的亞特蘭蒂斯”運用了數碼印花技術,精美、別致的圖案令人著迷,另外“NO.13”中模特身穿白裙被機器人手臂在秀場實時噴繪,人機交互是這個時代下人們的熱議話題,麥昆總能完美地實現現代科技與材料的融合,創新服裝的表現形式。
5.體積與層次的運用
體積與層次是表現服裝結構與形態的重要元素,麥昆時常通過寬大、厚重的體積感來抓人眼球,服裝也能通過更多的空間傳達設計師的創意想法,有時體積被夸張化后所造成的負擔和束縛正是麥昆的有意為之,服裝的過度堆砌正是人們的一道有形枷鎖。麥昆的服裝層次感極強,從服裝的顏色、面料、裁剪方式和結構等元素的巧妙結合來表現,從而形成預期的視覺效果。需要注意的是,通過體積的增大或是層次的堆疊,把握不當容易造成繁重、無謂的堆砌,反而適得其反。
(四)麥昆作品中浪漫主義時尚設計風格的情感表達
麥昆作品中,浪漫主義時尚設計風格的情感表達能夠呈現出深刻、耐人尋味、經久不衰的情感共鳴,麥昆注重情感的自然流露、自然的崇尚、個體的反抗、批判精神,通過對美丑、死亡、自由、痛苦等探討,多層次地表達浪漫主義情感。
1.積極浪漫主義時尚設計風格的情感表達
積極浪漫主義時尚設計風格的情感呈現表達出麥昆對自然與生命的崇敬,對女性的尊敬,樂觀、激情地追求理想化的未來,作品常和堅韌、野性、華麗等元素交匯,不能只注重服裝的表面效果,更要深度探討人類的內心世界,敢于直面人生苦難,批判社會的不公。
2.消極浪漫主義時尚設計風格的情感表達
消極浪漫主義時尚設計風格的情感同樣表達了麥昆尊敬女性、熱愛自然。與積極浪漫主義不同的是,消極浪漫主義時尚設計往往伴隨著死亡、陰郁、暗黑、暴力、痛苦等較為極端的情感表達。
四、結語
亞歷山大·麥昆用飽含濃烈藝術情感的時裝語言,描繪出腦海中產生的現實與迷夢交織的景象,不僅反思了人類文明發展,而且樹立了叛逆的時尚宗教,為現代時裝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麥昆的時尚設計對死亡、自然、美丑、歷史文化等社會議題的深度發掘,不單給人帶來視覺上的震撼,更是多維度地展現了浪漫主義的精神內核,能夠引發觀者的強烈共鳴與哲學思考,推動了時尚從內而外的深刻表達。
參考文獻:
[1]凌繼堯,季欣.浪漫主義流派和浪漫主義美學[J].藝術百家,2005(2):52-56.
[2]伯林.浪漫主義的根源[M].南京:譯林出版社,2024.
[3]高爾基.俄國文學史[M].繆靈珠,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70.
[4]霍麗蓉.《西風頌》中的積極浪漫主義特質[J].海外英語,2015(14):161-162.
[5]史佳寧,南春紅.亞歷山大·麥昆服裝設計中的后現代主義理念與表現手法[J].西部皮革,2024(2):85-88.
[6]李橙.亞歷山大·麥昆的設計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4.
作者簡介:李少清,北京服裝學院文理學院藝術學理論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外服飾文化。
編輯:姜閃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