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先后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旨在促進全球經濟和文化共同繁榮,建設和平、團結與繁榮的人類未來。三大全球倡議提出以來,已經收到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際組織的積極響應和支持,從中國主張到國際共識,從合作理念到共同行動,中國同國際社會一道譜寫了全球治理的精彩篇章。三大全球倡議立足百年變局,順應人類發展進步潮流,豐富和發展了習近平外交思想,為處于十字路口的全球治理指明了前進方向。我們要在堅定維護國家核心利益的同時,攜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三大全球倡議推動構建全球治理新格局,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一、三大全球倡議提出的歷史背景
三大全球倡議從發展、安全、文明三個維度指明人類社會前進方向,為推動全球治理更加公正合理提供了堅實支撐。三大全球倡議是全面應對全球性挑戰的應有之義,是在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中把握歷史主動、彌補全球治理赤字的必然要求。
全球治理赤字問題凸顯。一是全球發展赤字嚴峻。2023年9月26日,國新辦發布的《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的倡議與行動》中指出:“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單邊主義、保護主義肆虐,一些國家構筑‘小院高墻’、強推‘脫鉤斷鏈’、鼓噪供應鏈‘去風險’,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在以美國為代表的貿易保護主義等逆全球化政策影響下,全球經濟發展持續低迷。人類發展指數30年來首次下滑,世界近8億人口依然處于饑餓狀態。廣大發展中國家發展斷層、技術鴻溝現象愈演愈烈,南北差距等問題日益凸顯。二是全球安全赤字嚴峻。在當下國際沖突和大國戰略競爭背景下,全球安全經受巨大考驗。同時,恐怖主義、黑客攻擊、跨國犯罪、生物安全、金融危機、能源危機、疾病傳染、環境污染等非傳統安全挑戰的廣度和深度日漸擴大和加深。三是全球治理赤字嚴峻。人類社會正面臨多維度的治理危機,全球能源危機、全球糧食危機和全球債務危機等全球性危機長期得不到有效治理;全球變暖等氣候治理問題日益緊迫,全球綠色低碳經濟尚未從根本上由理念轉化為實踐;人工智能倫理問題逐步加劇且尚未形成全球共識,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數字鴻溝呈現進一步擴大的嚴峻形勢。這些全球治理赤字背后,廣泛存在著確定和不確定的雙重外溢風險,亟待一種全球性的解決方案去消除和解決。
提出中國方案、破解全球治理難題。基于對全球性問題的深刻洞察,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提出三大全球倡議。2021年9月21日,在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強調堅持發展優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普惠包容、堅持創新驅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和堅持行動導向。2022年4月21日,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又提出“全球安全倡議”,深度介紹推動全球安全的中國主張,強調以尊重各國主權、領土完整為前提,以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為引領,以構建均衡、有效、可持續的安全架構為目標,切實走出一條全球安全新型道路。2023年3月15日,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全球文明倡議”,主張共同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重視文明傳承和創新,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探討構建全球文明對話合作網絡。三大全球倡議是中國向世界提出的新的治理方式和理念,深度契合加速演進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破局”要求,彰顯中國以更加自覺的歷史主動精神不斷完善全球治理,必將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美好地球家園、造福各國人民,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和能量。
二、深刻把握三大全球倡議的內在關系
三大全球倡議內涵豐富且邏輯嚴密,從發展、安全、文明三個維度指明了全球的未來走向。三者相輔相成、有機統一,共同構成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三大支柱”,為應對層出不窮的全球挑戰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為變亂交織的世界注入寶貴的穩定性和正能量。
全球發展是全球安全和全球文明互鑒的物質基礎。“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倘若缺乏全球普惠包容發展,安全穩定和文明互鑒只能是無本之木和空中樓閣。發展是硬道理,通過發展消除貧困、改善民生,提升全球南方的自主發展能力。全球發展倡議,不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普惠包容、創新驅動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倡導發展優先原則,而且旗幟鮮明地抵制“誰發展得好,就要遏制誰;誰趕上來了,就要使絆子”的霸權邏輯和強盜行徑。
全球安全是全球發展和文明互鑒的前提和底線。沒有持續安全,發展和文明互鑒就是一句空談。當前,國際形勢并不太平。不少國家和地區的人民依然生活在戰火紛飛中,民不聊生、生靈涂炭。全球安全倡議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堅持尊重各國主權、領土完整,反對單邊主義和陣營對抗,堅持通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的分歧和爭端,堅持統籌維護傳統領域和非傳統領域安全,為應對國際安全挑戰、彌補全球安全赤字提供新前景、新路徑。
全球文明交流互鑒增進不同國家、不同文明相互理解和信任。“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全球文明倡議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重視文明傳承和創新,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探討構建全球文明對話合作網絡。全球文明倡議反對“西方中心論”、“文明沖突論”,反對意識形態對抗。與西方發達國家霸權思維下的話語體系不同,全球文明倡議對于糾正文明誤會、消解文明歧見、增加文明互信、重塑世界各國發展和國際安全秩序的文明邏輯,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三大全球倡議堅定地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彰顯了習近平總書記對于完善全球治理、應對世界變局、破解人類難題的深謀遠慮,必將為全球治理赤字的破解提供有效途徑。
三、以三大全球倡議推動全球治理改革
中國積極踐行三大全球倡議,既著眼于中國人民的幸福生活,又致力于全人類共同福祉,以三大全球倡議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推動全球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以全球發展倡議引領全球發展治理變革。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始終將自身發展置于人類發展的坐標系,以自身發展為世界發展創造新機遇。全球發展倡議,以“六個堅持”為主要內容,將發展問題始終置于國際議程的中心位置,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全球發展治理失序,全球發展治理體系面臨失靈、失信、失效的背景下,積極倡導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深刻回答了“人類需要什么樣的發展理念、怎樣實現全球發展”這一重大問題,充分體現中國將自身發展與世界發展相統一的全球視野和大國擔當。中國積極踐行全球發展倡議,倡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和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積極構建有利于保障各國發展利益的國際制度和多邊規則,致力于打造開放、包容、普惠的新型全球發展治理機制,共創普惠平衡、協調包容、合作共贏、共同繁榮的發展格局,推動構建全球發展命運共同體。
以全球安全倡議引領全球安全治理變革。全球安全倡議,倡導通過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堅持尊重各國主權領土完整、堅持遵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堅持重視各國合理安全關切、堅持通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的分歧和爭端、堅持統籌維護傳統領域和非傳統領域安全,推動國際社會凝心聚力破解安全難題、應對安全挑戰。全球安全倡議立足中國、胸懷世界,深刻回答了“世界需要什么樣的安全理念、各國怎樣實現共同安全”的世界難題,超越了西方世界叢林法則下將自身安全建立在損害他者安全基礎上的對立和排斥思想,旨在尋求個體安全和世界整體安全的協同,為共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貢獻了中國方案。中國積極踐行全球安全倡議,推動熱點問題政治解決,開展安全領域交流對話,為維護世界和平穩定匯聚力量,努力走出一條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共贏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
以全球文明倡議引領人類文明前進方向。全球文明倡議,以“四個共同倡導”為主要內容,即共同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共同倡導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共同倡導重視文明傳承和創新、共同倡導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超越了西方“文明優越論”、“文明沖突論”的思維方式,深刻揭示了文明交流互鑒和發展繁榮的基本規律。面對紛繁復雜的全球性文化問題,全球文明倡議著眼于不同文明如何共處、人類文明向何處去等問題,以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為基本前提,以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為根本立場,以重視文明傳承和創新為行動指南,以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為重要手段,闡明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化路徑,為各國彌合文明沖突、促進交流互鑒開辟嶄新的合作前景,為促進人類文明發展進步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中國積極踐行全球文明倡議,堅持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推動不同文明交流互鑒,增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凝聚國際社會合作共識,共同促進人類文明不斷進步。
(作者: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副校長、教授,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任編輯:肖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