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有這么一群人走入了公眾的視線,他們不上學、不上班、不出門,天天“家里蹲”。家人以為他們是懶惰、啃老、沒出息,但其實是心理出問題了。心理學上有一個新名詞叫“繭居族”,是指那些一直生活在狹小空間內、拒絕接觸社會、拒絕求學和工作的隱蔽人士。
“繭居族”最早在日本出現,2022年日本繭居族有170萬人,男性約占70% 。據日本心理學家齊藤環(huán)認為,“繭居族”的主要原因是“面子問題”。他們認為自己是社會的“失敗者”,自尊心與自信心不斷受挫,出門逐漸變成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更糟糕的是,“繭居族”的父母為了保持面子,往往要在數月甚至數年之后才會尋求專家的幫助,這導致心理治療的最佳時機被耽誤了。
“繭居族”常常處于長期的內部閉塞狀態(tài),很少與外界接觸,導致他們內心封閉,欠缺新鮮刺激和實際情感支持;缺乏人際關系和社交網絡,難以找到適合自己的社交圈子和人脈資源;情感孤獨,常處于強烈的無助感之中;由于長期孤獨容易產生多種消極情緒和負面想法,導致他們的身心健康出現各種問題,如焦慮、抑郁、失眠、肥胖等。
伴隨如此多的“癥狀”,繭居是否一定是病態(tài)呢?雖然它是一種心理層面的問題,但并非疾病??墒?,如果“繭居者”同時伴隨著感覺統合失調或廣泛發(fā)展障礙等問題,就需要及早到醫(yī)院就診,請專家給予專業(yè)的治療。
繭居行為的治療方法首推家庭治療。家庭治療的目標是強化家庭內部的積極潛力,并想辦法讓家庭能夠憑自身力量解決問題。家庭治療采取適當的方式積極引導,可以幫助“繭居者”找回與
人交往的動力。
尊重選擇 “繭居者”常常因為各種原因選擇長期躲在家中,家人需要尊重他們的決定,不要試圖強制他們外出或面對問題,而是理解他們的內心體驗,并給予支持和包容。
提供關愛和情感支持“繭居者”往往感到孤獨和無助,家人要給予更多的關愛和情感支持,如陪伴他們聊天、關注他們的興趣和需求等,建立密切的關系,讓他們倍感溫暖和關懷。
鼓勵積極行動在尊重“繭居者'的前提下,家人可以鼓勵他們積極行動,如參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學習新技能或走向職場、接受專業(yè)心理治療等,幫助其走出困境。
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家人需要與“繭居者”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聽取他們的想法和意見,共同探討和解決可能出現的一切問題。同時,“繭居者”的家人們還可以組建互助支持網,分享信息和咨詢等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以建立更全面的支持系統。
除此之外,“繭居族”,該如何實現“自我救贖”呢?
“繭居族”可將繭居經歷定位為人生最低谷,只要隨時作出改變,就是向上前進的好兆頭。即使處在孤獨中也要學會理智思考,仔細回顧自己的人生經歷,尋求打破僵局的動力?!袄O居族”可以從小事做起,看到自己的點滴進步,懂得自我肯定。走出困境后,仍需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認知,防止再次沉淪。如果對現狀感到不滿,要采取行動,力求改變,逐步打破束縛自己的繭殼,重回廣闊天地。
“繭居族”現象是一個相對復雜、敏感的社會問題,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參與?!袄O居者”也要學著融入社會,建立積極健康的人際關系,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