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一場流動的齊魯文化盛宴
以鐵軌作筆,以文化為底,“齊魯1號”儼然成為一部行進中的齊魯文化百科全書,讓游客在車窗內外觸摸歷史的厚重與時代的脈搏。此刻,讓我們以車票為“請柬”,共赴這場流動的文化盛宴!
4月10日,“齊魯1號”文旅列車從濟南緩緩啟程。這趟列車不僅集“吃住行游購娛”于一體,更以沉浸式的文化體驗為核心,為不同年齡段的游客打造了一場深度與趣味兼具的文旅盛宴。
上印著日照的標志性景點;淄博主題車廂則充滿了工業風與燒烤文化的氣息,車廂內張貼著淄博燒烤的宣傳海報,讓游客未到目的地就已經感受到濃厚的氛圍。
搭乘“齊魯1號”的乘客回憶起列車體驗贊不絕口。“一上火車,快樂的體驗就開始了。”“小火車擺動的旋律,是齊魯大地的蓬勃脈動。”“望著它,心馳神往;坐上它,妙趣橫生。”游客們的評價富含詩意。
編、濰坊風箏等凝聚民間藝人智慧的非遺展品隨處可見。精心布置的文化藝術展覽區,展示著山東各地的歷史文物復制品、書畫作品,讓游客在旅途中與歷史文化親密接觸。特別是微縮版的齊魯山水長卷、手賬本、保溫杯、抱枕、冰箱貼等注入國潮元素的主題文創產品也格外吸睛。更令乘客驚喜的是,15節車廂“一車一城”的主題布局,宛如一個移動的文化藝術殿堂,生動展現了沿線城市的文化魅力。淄博的陶琉風情、曲阜的儒家底蘊、威海的濱海浪漫…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5號濟南主題車廂經濟南市文化和旅游局精心打造,成為展現濟南文旅的獨特空間。車廂內懸掛著濟南美景圖片,擺放著精心設計的濟南旅游畫冊、旅游指南、旅游地圖、老建筑明信片等,供游客自取閱覽,讓游客在休憩的同時,體會到濟南的文化韻味。再比如,日照主題車廂以海洋為主題,車窗上貼著精美的海洋生物貼紙,座椅頭枕
單從列車車身設計看,充滿文藝氣息:車身“齊魯”二字取自王羲之的書法作品,飄逸靈動,英文“friendly”也巧妙地融入外觀設計,給人以懷舊但不陳舊之感。字體的藍紫色調為“岱青海藍”之象,玫紅為“時代華彩”之意,每一筆色彩都承載著山東的山河氣象與人文意蘊。
“齊魯1號”不僅是交通工具,更是移動的非遺博覽館,讓傳統技藝在鋰鏘車輪中煥發新生。4月26日,在“齊魯1號”文旅專列8號文化主題車廂內,一場別開生面的非遺文化體驗吸引了眾多旅客的目光。濟寧市級非物質文化
進入車廂,濃郁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濰坊的楊家埠木版年畫、高密剪紙、臨沭柳. ‘1(齊魯1號)1詩與方江北水鄉“齊魯1號”串聯山東11市、200多家景區,帶領游客到達心馳神往的“詩與遠方”。當列車行至棗莊,臺兒莊古城以江北水鄉的別樣風情,迎接每位游客。圖為臺兒莊古城內的非遺打鐵花表演。
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田蓮身著傳統服飾,現場演示了面塑制作技藝。只見她將多彩的面團揉捏塑形,短短幾十秒鐘,一只懵懂可愛的國寶大熊貓便躍然眼前,引得不少旅客連連贊嘆。她邊制作邊向旅客介紹,“面塑不僅是手藝,更是文化記憶的載體。在旅游專列上展示非遺,能讓天南海北的旅客近距離了解山東各地的非遺文化,這種近距離的動態展示比靜態展覽更具生命力。”
濟寧充州非遺研究推廣學者張永則表示,“齊魯1號”的開通為非遺的傳承與保護開辟了新道路,也為非遺傳承人提供了新思路、新載體、新舞臺。通過非遺技藝與現代交通工具相結合,可以提升文化活動的趣味性和互動性,助推更多寶貴的非遺“被看見”。另一邊,來自山東管理學院琴聲書韻曲藝社的羅曉靜和鐘宇婷為乘客帶來的山東鼓曲聯唱《泉水清清楊柳風》,贏得掌聲連連。“山東琴書和山東大鼓是國家級非遺項目,我們通過這種藝術形式,把濟南的山、泉、湖、河、城全部融合在一起,向乘坐旅游列車的乘客展示濟南獨具特色的城市魅力和書山曲海的文化底蘊。”羅曉靜說道。
類似的非遺展演、文藝演出會定期走進車廂,讓齊魯文化以更加生動、鮮活的方式呈現給游客。
列車上的體驗令人難忘,下車后的旅行同樣精彩,令人無比期待。眾所周知,作為底蘊深厚的文化大省與旅游大省,山東擁有豐富的文旅資源,是令人心馳神往的旅游目的地。而“齊魯1號”旅游列車覆蓋山東11個市、22個站點,連接起沿線200多家景區,可以為游客提供豐富的旅游選擇。從濟南大明湖畔《濟南的冬天》文學意象,到泰山之巔吞吐云海的壯闊氣象;從“鳶都”濰坊以“鳶”為媒編織的浪漫童話,到濟寧曲阜闕里街巷流淌的千年禮樂每一處停駐都是精心編排的文化章節。與此同時,這種差異化的線路設計如同打開多棱鏡,讓齊風魯韻在不同切面折射出斑斕光譜,帶領游客實現沉浸式漫游。
此外,與“齊魯1號”一起“出圈”的還有沿線的“寶藏小城”。“我們以前只知道泰山、三孔、趵突泉,現在坐著‘齊魯1號才發現,原來山東小縣城的文化底蘊也這么深厚。”來自湖南的游客王先生感慨。令王先生印象深刻的是古九州之一的青州就在山東,這里還隱藏著一座國家一級博物館;大文豪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千古名篇竟是在山東小城諸城寫的;原來瑯琊古城就藏在山東臨沂
以鐵軌作筆,以文化為底,“齊魯1號”儼然成為一部行進中的齊魯文化百科全書,讓游客在車窗內外觸摸歷史的厚重與時代的脈搏。此刻,讓我們以車票為“請柬”,共赴這場流動的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