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坐在馬桶上好久,直到腿腳發麻都沒有便意或只能排出少量干結如羊糞蛋的糞便,艱難地排一次便后數天都沒有便意。這時,你可能已經被慢性便秘給纏上了。
很多人認為“一天不排便就是便秘”,其實這是個誤區。醫學上,慢性便秘有嚴格的診斷標準:每周排便次數少于3次,糞便干結堅硬,排便過程費力、有不盡感,甚至需要用手輔助才能完成排便,并且這些癥狀持續至少6個月。長期便秘,不僅會誘發痔瘡、直腸炎等疾病,還可能引起血壓升高,誘發腦卒中、心肌梗死等嚴重危害。
出現便秘的問題后,患者應經專業醫生檢查診斷,排除器質性疾病,包括腸梗阻、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等)、腸神經病變等。此外,患者還需要注意部分藥物也可能引起便秘等不良反應,包括抗膽堿能藥物(如阿托品等)、精神類藥物(如三環類抗抑郁藥等)、部分降壓藥(如鈣通道阻滯劑等)。在排除疾病或藥物的影響后,大部分患者為功能性便秘。
對于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治療,調整生活方式是基礎。
(1)膳食調整:推薦水的每日攝入量為1.5—2升,膳食纖維(燕麥片、全麥面包等富含)的每日攝入量為20—35克,可以適量補充益生菌(如雙歧桿菌、乳桿菌等)以調節腸道菌群失衡。
(2)排便訓練:晨起或餐后2小時內嘗試排便,每次5—10分鐘,采用蹲位或坐便時用腳凳墊高雙腿,更易排便。
(3)適度運動:每日散步30分鐘,并且多練腹肌。
如果經4—8周調整生活方式后,便秘沒有改善,那么可以選擇藥物治療。
談到用藥,很多深受便秘困擾的人會在第一時間想到用開塞露通便。開塞露屬于潤滑性藥物,此類藥物能軟化糞便、潤滑腸壁、刺激腸蠕動,從而起到促進排便的作用。開塞露的主要作用部位是直腸,對于糞便干結、糞便嵌頓在肛門口的便秘有顯著作用。開塞露可以短期使用,若患者長期過度依賴開塞露,會使腸道失去自主排便能力,正常排便反射減弱,不借助外力難以排便,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其他治療便秘的藥物可分為通便藥、促動力藥和促分泌藥。進行藥物治療時,患者也應遵醫囑,“階梯式”對癥用藥。
(1)老年人:老年人常患有多種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需要長期服用多種藥物,長期過量使用滲透性瀉藥可能導致電解質紊亂,用藥時應慎重。
(2)妊娠期女性:對于妊娠期女性,適當運動、多飲水、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是便秘的主要治療措施,可選用安全性好的滲透性瀉藥,應避免使用刺激性瀉藥。
(3)兒童:對于兒童,便秘的基礎治療包括合理飲食、戶外運動、進行排便訓練等。目前,治療兒童便秘的藥物首選滲透性瀉藥和容積性瀉藥,益生菌、益生元等可作為輔助治療。
(4)終末期患者:終末期患者發生便秘與運動和進食減少、使用阿片類藥物等有關。預防性使用瀉藥極為重要,情況嚴重者可遵醫囑使用刺激性瀉藥,或者聯合使用滲透性瀉藥、灌腸藥。
目前,尚無根治便秘的藥物。治療便秘主要是為了緩解癥狀,恢復正常腸道動力和排便生理功能。通過規范化治療,多數患者的便秘問題可以得到顯著改善。

(編輯" " 王" " 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