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國生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結直腸外科主任醫師,教授;擅長結直腸癌微創治療、腸癌肝轉移綜合治療、小腸移植、腹部疑難雜癥。

葉 鋒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結直腸外科主任醫師;擅長結直腸外科的臨床與基礎研究。
64歲的李大爺總被妻子和身邊人嫌棄身上有味,他自己卻聞不到,只感覺私處很不舒服,坐在椅子上時屁股很痛。醫生檢查時發現,李大爺的肛門旁有一個黑紅色的包塊。這個包塊散發陣陣惡臭,表面有多個孔洞,它們相互連通。當醫生按壓這個包塊時,會有黏稠的膿液從那些孔洞里流出來。經過進一步的檢查,醫生診斷李大爺患上了“肛周化膿性汗腺炎”。由于病情正處于急性期,醫生建議李大爺住院進行手術治療。
李大爺回憶,大概從兩三年前起,他的肛門旁反復長痘、長瘡,疼痛嚴重的時候,他就自己涂點藥膏,等膿包破潰流膿后,疼痛就會緩解,紅腫會消退下去。這種情況時輕時重、反復發作。李大爺之前去附近的診所看病,被診斷為“肛周膿腫”。當時醫生給他做了切開排膿的處理,之后癥狀確實稍微緩解了一些,但是傷口愈合得很慢,沒過多久,那些“痘痘”又會陸陸續續地冒出來。于是,才有了李大爺的這次就診。
在住院治療的過程中,醫生向李大爺介紹,肛周化膿性汗腺炎并不少見,這種疾病十分難纏。
肛周化膿性汗腺炎屬于化膿性汗腺炎的一種,后者多發生在腋窩、外生殖器、肛周等部位。肛周化膿性汗腺炎是指肛周皮膚內大汗腺反復感染化膿所形成的慢性蜂窩組織炎,可分為急性期和慢性期兩個階段。急性期,肛周皮膚的表面可能會出現與汗腺、毛囊一致的小硬結,通常會發紅、腫脹,并且進一步化膿。慢性期,炎癥時輕時重,逐漸發展成皮下小瘺管、竇道、小膿腫,而且可能會向會陰和臀部蔓延。炎癥的反復發作,會導致患者的肛周皮膚變硬、變厚,甚至出現色素沉著。

青壯年、肥胖多汗者容易患肛周化膿性汗腺炎,而且男性多于女性。該病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可能與毛囊閉塞、毛囊破裂及其相關免疫應答有關,也受遺傳、機械應力施加于皮膚、肥胖、吸煙、飲食和激素等因素的影響。
雖然肛周化膿性汗腺炎看上去是“小毛病”,不會傳染,但如果拖著不治療,后果會十分嚴重。它不僅會引發全身炎癥反應和大面積皮損,還可能出現全身發熱不退、消瘦、貧血、低蛋白血癥,甚至危及生命。
對于肛周化膿性汗腺炎,及時治療是關鍵。在病情初期,患者可以使用抗生素類藥物,采取口服或外用的方式。如果病情反復發作,患者可在應用抗生素的基礎上加用糖皮質激素治療,但不宜久用。如果肛周出現瘺管,或者局部形成大面積的膿腫,患者就要進行手術治療。手術治療能完全切除病灶,術后復發率較低。
預防肛周化膿性汗腺炎及控制病情進展,堅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才是重點:①戒煙限酒,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②加強鍛煉,保持正常體重,同時增強體質;③穿棉質、寬松的內褲;④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保持大便通暢;⑤平時注意保持肛門局部清潔衛生,排便后清洗肛門。
一旦發現肛周有異常,大家不要抓撓,同時要避免摩擦皮膚這些刺激性行為,應該盡快去正規醫院就診并接受規范的治療。
(編輯" " 王" " 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