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著“減肥神藥”再次推動醫藥股大漲的股民們,可能失望了。
全球最大的糖尿病學術年會于當地時間2025年6月20日-23日在美國芝加哥舉行。圍繞這次會議,中國從事GLP-1藥物開發的一批公司,如恒瑞醫藥、華東醫藥、甘李藥業、信達生物等,都鉚足了勁宣傳。但哪家的股價都沒咋漲。
會前,中國投資者曾對2025年美國糖尿病協會科學年會(ADA)滿懷期待,畢竟,同在6月舉行的美國臨床腫瘤年會(ASCO),曾帶動一批中國藥企股價上漲。
而這次ADA卻沒那么靈驗。因為,針對II型糖尿病和肥胖癥的治療藥物GLP-1的領先者有禮來、諾和諾德,它們已經在銷售戰場打得火熱。后來者做著類似的靶點、相似的適應癥,如果只有一點點效果差異,在市場上站住腳很難。
“管理者們很清楚,這班車再上不去,GLP-1的機會也就接近尾聲了。”一位國際醫藥投資人士分析,中國藥企們全力在國際舞臺吆喝,最終的目的是想把海外權益賣出去。
全球約百款GLP-1在研,將近一半來自中國。想在這個賽道活下來,“卷數據”時代正在過去,中國藥企必須找到屬于自己的新路。
“藥效堪比禮來的替爾泊肽”,這已經算是對國內在研的GLP-1藥物最好的評價了。
此次ADA期間,先為達生物研發的減重藥物埃諾格魯肽,48周參試者減重幅度15.1%。先為達生物給《財經》發來的信息稱,其“創下中國人群Ⅲ期臨床研究48周最高紀錄”。
此前,禮來研發的替爾泊肽,在中國人群中獲得的減重效果是,48周治療期內,用藥5mg組下降12%,10mg組下降15%,15mg組下降17%。
同樣“藥效堪比禮來”的,還有眾生藥業子公司眾生睿創研發的RAY1225。治療24周后,用藥3mg-9mg組體重降幅可達10.05%-15.05%。眾生睿創微信公號中寫道,“在更低劑量下就實現了與替爾泊肽相近甚至更優的減重效果。”
GLP-1是當前全球銷售最火熱的一類抑制血糖、減重處方藥。2025年一季度的全球新晉“藥王”,就是GLP-1藥物司美格魯肽,一季度銷售額約78.64億美元。
而禮來的替爾泊肽,被認為是司美格魯肽的“升級版”。它是一款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葡萄糖依賴性促胰島素多肽(GIP)雙受體激動劑,顯示出比司美格魯肽更好的減重效果,也是目前中國藥企在這一領域集中開展研發的一個方向,眾生睿創的RAY1225就是其一。
來自中國的大藥企在ADA期間,公布了一批GLP-1相關藥物臨床數據。包括華東醫藥的司美格魯肽生物類似物、GLP-1口服小分子藥物,以及GLP-1/GIP雙受體激動劑。還有恒瑞醫藥的GLP-1/GIP雙受體激動劑注射液和口服片劑、博瑞醫藥的GLP-1/GIP雙受體激動劑、甘李藥業的超長效(雙周)GLP-1注射液,以及信達生物的GLP-1/GCG(胰高血糖素)雙受體激動劑瑪仕度肽等。
僅從減重效果看,這些中國企業公布的臨床數據,都沒有呈現出相對替爾泊肽的顯著優勢。
“在目前的維度‘卷’減重臨床數據,其實沒有太大意義。”一位二級市場醫藥投資分析人士對《財經》說,當減重版司美格魯肽和替爾泊肽都已經在全球市場包括中國拼起了銷售,“除非有全新的突破,否則,后來者的機會不多了”。
目前,國產GLP-1用于減重跑得最快的是信達生物,已于2025年6月獲批上市,華東醫藥的降糖版司美格魯肽在2025年3月申請上市。這兩家在中國市場的銷售實力都比較強勁。
“哪個都不是吃素的,后面的小藥企很難了。”前述國際醫藥投資人士說得直白,“不考慮藥品集采因素,GLP-1在中國的銷售峰值可能是500億元,那么多外資、內資,卷得會比PD-1還累。”
前車可鑒。抗腫瘤藥物PD-1曾被預測在中國有500億元-1000億元市場,2024年國內市場中有19款PD-1,據估測總銷售額100多億元。其中,排名前三的百濟神州、信達生物、君實生物,加起來就近100億元,它們的產品均在2020年以前獲批上市。而在經歷了醫保談判降價后,患者一年用藥費用也由30萬元,降至5萬元上下。
現在,中國GLP-1研發者們狂跑國際會議、發臨床數據,大概率都是想求“賣身”,也就是尋找海外授權(BD)機會。上述國際醫藥投資人士對《財經》分析,美國糖尿病和代謝市場本就競爭激烈,新進入的外資企業很難挑戰兩大巨頭禮來和諾和諾德,最好的選擇就是授權給跨國公司,因此,趕臨床進度、做臨床數據成了最迫切的需求,“因為MNC(跨國藥企)要買,得數據好看點才能過審計”。
尚未擁有GLP-1的跨國藥企,已經不多。2025年3月,羅氏和艾伯維分別宣布買入在研減重藥物管線;6月,再生元宣布以8000萬美元首付款、最高19.3億美元總價購入翰森制藥在研GLP-1/GIP;而在2023年,阿斯利康就買下了誠益生物研發的GLP-1藥物;默沙東則于2024年買下了翰森制藥的口服GLP-1。
全球銷售額排名前五的大藥企中,僅強生尚未在GLP-1有所作為。但強生首席執行官(CEO)曾于2023年表示無意進入GLP-1減重市場。
在前述國際醫藥投資人士看來,隨著禮來和諾和諾德的銷售額大幅攀升,在全球市場,GLP-1甚至GLP-1/GIP這類較為成熟的迭代產品,可能已經到了“BD末班車”的時刻,“跑慢就沒機會了”。
相似的靶點、類似的適應癥和大量競爭者,GLP-1已讓所有玩家都充滿危機感,就連諾和諾德都下調了增速預期。
諾和諾德在2025年5月下調了全年業績增速預期,由16%-24%降至13%-21%。主要原因是,“GLP-1藥物的滲透率低于計劃”。約十天后,諾和諾德宣布時任CEO將離職。
司美格魯肽正面臨替爾泊肽的強力挑戰。
2025年一季度,替爾泊肽銷售額約61.5億美元,約為司美格魯肽64.44%。但司美格魯肽2017年就開賣了,占著先發優勢。而替爾泊肽2023年11月才獲批在美上市,現已占據了美國腸促胰島素類似物總處方量的53.3%。
當口服版GLP-1和雙受體激動劑都已有產品上市,以禮來、諾和諾德為首的大藥企們,正迫切布局它們的下一步。
適應癥拓展、GLP-1三受體激動劑,是“眾神”的焦點。
2025年6月20日,中國藥企聯邦制藥公告,收到諾和諾德支付的1.8億美元預付款。這源于雙方3月訂下的一筆交易,諾和諾德以2億美元首付款、最高18億美元總價獲得聯邦制藥子公司聯邦生物研發的GLP-1/GIP/GCG三受體激動劑海外獨家權益。
在GLP-1三受體激動劑領域,跑得最快的是禮來。其研發的瑞他魯肽,于2023年發表II期臨床試驗數據,每周一次注射12mg,48周可減重24.2%,呈現出比替爾泊肽更好的減重效果。
還有,恒瑞醫藥、樂普醫療、翰宇藥業、德源藥業等諸多中國上市公司,也在研發GLP-1/GIP/GCG三受體激動劑。其中,恒瑞醫藥、樂普醫療已進入臨床階段。
同時,禮來還在進行GLP-1針對糖尿病、減重之外的更多適應癥。包括三受體激動劑用于非酒精性脂肪肝、心血管病、動脈粥樣硬化、慢性腎病;替爾泊肽用于心力衰竭、銀屑病關節炎、斑塊狀銀屑病等合并超重的適應癥。另外,替爾泊肽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已于2024年獲批在美國上市。
信達生物同樣采取了拓展多種適應癥策略。在ADA期間,其公開了瑪仕度肽在減少肝臟脂肪、改善纖維化、降低血尿酸等方面的機制研究,以及一項抗PCSK9偶聯GLP-1R、GCGR、GIPR多肽分子改善心血管代謝風險指標的臨床前研究;瑪仕度肽用于阻塞性睡覺呼吸暫停及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炎的臨床試驗正在開展。
此前,信達生物還公開了瑪仕度肽改善II型糖尿病相關認知功能的動物研究。
“這是與禮來類似的策略,做一個產品,就把適應癥做大,是一種真正面向銷售的‘賣藥’思維。”前述二級市場投資分析人士認為。
也有企業選了略有不同的道路——降低患者用藥頻率。
甘李藥業、眾生睿創選擇研發超長效GLP-1,僅需每兩周給藥一次。目前的替爾泊肽和司美格魯肽,均為每周給藥一次。
甘李藥業的博凡格魯肽是全球首個進入臨床III期研究的GLP-1雙周制劑。據其在ADA期間公布的數據,每兩周一次注射該藥12mg-24mg,體重平均降低4.26kg-6.54kg。司美格魯肽每周一次注射1mg,降重3.25kg。
眾生藥業的RAY1225,3mg-9mg組每兩周一次注射給藥,治療24周后體重降幅可達10.05%-15.05%。
超長效和口服,都是提高患者依從性的思路。“從利拉魯肽要每天注射,到司美格魯肽每周注射再到口服藥,確實都顯著地提高了患者的使用意愿。”前述二級市場醫藥投資分析人士說,至于給藥頻次從單周變為雙周,能夠帶來多大改變,“還需要看到更多副作用和安全性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