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香港國際機場到中環的路上,一般矗立著兩類廣告牌:一類是“通往中國的門戶”,另一類是“由香港到華爾街”。這形象地勾勒出香港“超級聯系人”的角色,并在關稅戰背景下進一步放大。
“對等關稅”宣布后的兩個月,香港恒生指數不跌反升,漲超20%。與此同時,港元兌美元匯率一度觸及7.75的強區間。
超預期的關稅加劇了全球市場波動,焦慮的投資者急需尋找資金出口,這讓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成為了“避風港”。
2025年上半年,來自內地的南向資金累計凈流入港股市場超7100億港元,遠超往年同期。受國際資本驅動,香港IPO(首次公開募股)市場募集資金同比上漲約700%。
資本持續回流中國香港,暗含一場美元危機。
2025年上半年,美元指數跌超10%,創1973年以來最糟糕表現。美國市場亦多次演繹“股債匯”三殺。僅4月,國際資本從美國凈流出額便達142億美元。
中國香港的機遇不止于此。全球供應鏈重構背景下,貿易商正在支付、融資等領域尋找美元的替代選項,作為“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香港因此煥發生機。
4月,中國香港與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相關的人民幣匯款總額達13621億元,環比增長15%。2024年,在香港發行的以人民幣計價的債券——點心債發行額同比上升31%至944億美元。
雖然關稅問題正削弱美國與其他國家的金融聯系,但并不意味著各方將脫鉤。在不確定的時期,各方更需跨境投資的“中轉站”。憑借全球化配置優勢,香港正搶占財富管理高地。
從存量資產來看,多年來,諸多經濟體將貿易盈余投向美國,已沉淀成存量的美元資產。截至4月,中國持有美債7570億美元。
從增量資產來看,中國、東南亞、中東等地區資本往來日益密切。瑞銀調查顯示,未來五年,30%的亞太區家族辦公室(下稱“家辦”)計劃增加對大中華區的投資。
波士頓咨詢預計,2029年中國香港將超越瑞士,成為全球最大跨境財富管理中心。
作為小型開放的經濟體,香港易受跨境資本急劇波動影響,這使港元資產大起大落。在此背后,香港金融管理局(下稱“香港金管局”)不得不干預市場。
隨著港元兌美元匯率數度觸及弱區間,截至7月4日,香港金管局一周內三次支撐本幣。兩個月前,這一貨幣對數度觸及強區間,監管向金融體系注入了約1290億港元流動性。香港金管局的頻繁干預,引發了對聯系匯率制度利弊的討論。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近日表示,聯系匯率制度一直面臨壓力,尤其在不確定的時期。事實證明,港元與美元的聯系匯率制,是香港經濟成功的根本因素之一。但他也補充道,香港的金融體系并不完全依賴這一制度,未來香港會加強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的主導地位。


對此,香港資深大律師、香港證監會前主席梁定邦亦對《財經》表示,作為“超級聯系人”,中國香港一方面采取港元錨定美元制度,這將中國香港的資產與國際市場掛鉤,讓其有能力承接從美國回流的資本。另一方面,它還推動了互聯互通制度,這促進了中國內地與中國香港的資本流動,使其抓住了人民幣國際化的機遇。
相似的論斷也出自羅奇之口。這位曾經論斷“香港完了”的摩根士丹利亞洲前主席近日改口稱:“香港沒有像我預期和所寫的那樣遭受重創,反而可能從中受益,因為它是中國通往國際金融的最重要窗口,地位獨特。”
雖然歷史不能重來,但羅奇表示,如果可以再次書寫自己的文章,他會這樣寫:“香港或許正在經歷一場復興,恰恰是因為它具有中國特色,而非受制于此?!?/p>
5月迄今,港元兌美元匯率坐上“過山車”,短短兩個月內從“強方兌換保證”轉向“弱方兌換保證”,這也讓香港金管局在強弱兩側不斷干預。
7月2日,港元兌美元匯率再度觸及7.85的“弱方兌換保證”。隨后,香港金管局買入200億港元。6月26日,其已在市場上回籠94.2億港元流動性。
近一段時間以來,港元融資成本走低,投資者不斷借入港元、買入美元。這讓港美利差愈發走擴,拉低了港元匯率。
從衡量香港銀行業融資成本指標來看,即便香港金管局已入市干預,但一個月港元同業拆借利率(Hibor)仍于6月30日報0.73%。該數值曾于6月中跌至0.52%,為2022年以來的最低。
6月中下旬,港美利差走擴至4.28個百分點。5月,港元兌美元下跌了近1%,為1983年以來的最大月度跌幅。
5月初,香港金管局向金融體系注入約1290億港元流動性,成為上述現象的重要推手。自此之后,香港銀行體系總結余在5月8日增至1741億港元。
香港金管局此舉的原因恰恰在于此前港元走強。4月2日-5月初,港元對美元匯率一路由7.78漲至7.75,觸及“強方兌換保證”,并觸發隔夜Hibor從2.8%一度飆升至4.4%。
香港金管局上述舉動,是聯系匯率制度設計的自然結果。該制度規定,美元與港元以1∶7.8價格錨定,并設立了7.75-7.85的浮動區間。在該機制下,香港金管局須按既定承諾響應銀行的兌換需求。若港元兌美元匯率觸發“強方兌換保證”,香港金管局便要“拋港元、買美元”,反之亦然。
港元一度走強的背景在于,4月2日美國政府公布了超預期的“對等關稅”,這引發美國市場持續多日“股債匯”三殺。在意識到外匯錯配風險后,包括中國香港在內的國際投資者大規模減持美元資產,平倉壓力集中釋放。自此之后,國際資金持續回流中國香港,引發了對港元的集中性需求。



4月,香港持有美債環比減少158億美元。在此之前,截至2024年底,香港外匯基金美元資產占比僅為79.1%,為十年來最低。
這或許只是開始。據彭博社6月中上旬報道,中國香港養老基金管理機構已制定初步計劃,若美國失去最后一個受認可的最高信用評級,他們最快將在三個月內減持美債。
有跡象顯示,上述趨勢將在亞太地區加速。目前,日本最大的壽險公司正尋求美債的替代品。澳大利亞養老基金宣布,其對美元資產的配置已達峰值。瑞銀則稱,該集團亞太區富??蛻舻耐顿Y偏好趨多元化,由美元資產轉向黃金、加密貨幣和中國資產。
4月底-5月初,港元需求快速上升,不只與國際資本回流有關,內地資金涌入及優質資產頻現亦是重要推手。高盛在6月4日的研報中表示,近期港元的強勢亦部分歸功于兩大因素:南向通凈買入強勁及港股IPO(首次公開募股)活動增加。
2025年上半年,來自內地的南向資金累計凈流入港股市場超7100億港元,遠超往年同期。受國際資本驅動,香港IPO(首次公開募股)市場募集資金達1071億港元。其中,包括寧德時代、恒瑞醫藥、海天味業在內的A股公司掀起赴港上市潮。在此期間,恒生指數年內累計上漲近20%。
高盛亞洲(除日本外)股票資本市場主管王亞軍對《財經》表示,港股IPO熱度強勁,首先在于中國持續加大宏觀政策刺激,加之科技產業發展迅猛,全球投資者對中國資產的關注度升溫。其次,監管對內地企業赴港IPO備案的審批速度提升;再次,赴港上市的內地企業質量較高。
“全球范圍內正在進行更廣泛的再平衡,資本再平衡跡象明顯。從增量角度看,中國和印度股票市場有望成為資本再平衡的受益者,帶動了中國香港市場的活躍?!彼M一步表示,“不僅如此,長線投資者的熱情也在回歸。目前,一單境外IPO項目國際長線基金參與數量超20家,此前在2022年至2023年間常見3家-5家?!?/p>
據王亞軍預測,2025年或是港股IPO的“豐收之年”,全年規模或達200億美元-250億美元,來自A股的公司或能貢獻八成左右。今年迄今,高盛在香港市場的IPO及增發交易達56億美元。
除股匯市場,香港債券價格亦在上漲。4月中下旬以來,香港10年期政府債券收益率由3.46%降至3.00%左右,債券收益率走勢與價格反向。
澳新銀行資深中國策略師邢兆鵬對《財經》表示,這是香港銀行間流動性較為充裕的體現。在港美利差驅動下,資金大量進入政府債券市場替換信貸。目前,香港信貸需求較低。3月,香港銀行的貸存比率跌至16年來的最低水平。在此背景下,即便香港金管局三次回籠港元流動性,也難以驅動Hibor上行。
展望后市,高盛研究部認為,目前投資者對香港市場和港元資產興趣濃厚,港元流動性環境比較充裕。香港IPO市場持續火爆,并未對流動性形成沖擊。如果海外投資者對港元需求持續提升,未來香港金融市場或呈現相對溫和的流動性環境。
在“對等關稅”公布幾個月前后,香港的銀行家變得愈發忙碌。他們一邊要會見內地客戶,另一邊還要回復東南亞、中東客戶的問詢。關稅戰背景下,企業調整現金管理、貿易融資等業務的需求迫在眉睫,這正是專注貿易金融銀行最擅長的事。
香港發鈔行之一的匯豐控股表示,一季度,該行的批發交易銀行業務(包括現金管理、貿易融資與支付)收入同比上漲超14%,這是該集團企業及機構理財的一部分。同期,德意志銀行企業銀行業務中,總部設在亞太、中東和非洲地區的企業客戶業務同比增速,超過其全球企業銀行業務增長水平10個百分點。該行在香港地區的業務也呈現顯著增長勢頭。
“全球經貿格局的巨變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對香港而言,這正是一個跟隨貿易流和資金流的新走向,在新興貿易走廊服務金融需求的好時機?!眳R豐亞洲及中東地區聯席行政總裁廖宜建對《財經》表示。
中國香港的機遇得益于“人民幣交易渠道”的地位。這里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處理約全球八成的離岸人民幣支付款額。它還是最大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擁有全球最活躍的人民幣外匯及債券市場。
近期中國香港人民幣市場變化的推手在于,中國與東盟、中東北非等地區的跨境人民幣結算提速。渣打銀行稱,該行正利用其在中國香港的人民幣流動性,協助其在這些地區分行的現金管理、融資等需求。
這一情況已有時日。渣打銀行的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與東盟跨境人民幣結算量同比增長35%,占區域貿易的比例達到28%。4月,中國香港與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相關的人民幣匯款總額達13621億元,環比增長15%。
不僅如此,企業使用人民幣融資的趨勢也逐漸增強。渣打銀行發現,即便早期主要以美元融資為主,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一帶一路”項目開始使用人民幣融資。在市場人士看來,這亦推動了香港的人民幣融資需求。
人民幣跨境使用加速,某種程度上是市場“去美元化”的重要體現。越來越多中國在東盟和非洲的貿易伙伴在尋找美元替代方案的同時,開始采用人民幣結算。“在外匯市場十年一遇的波動中,企業和金融市場參與者都在考慮對沖風險?!钡乱庵俱y行亞太、中東和非洲地區企業銀行主管兼全球現金管理主管馬瀚宇(Ole Matthiessen)表示。
“對等關稅”公布以后,美元并未如期走強,反而遭遇史無前例的下跌。2025年上半年,美元指數下跌10.8%,為1973年以來最糟糕表現。
除美元因素,企業使用人民幣結算、融資,更來自于對人民幣的實際需求。馬瀚宇稱,許多企業已經在調整其供應鏈。比如,不少中國企業正置身于越南和印度尼西亞等國的基礎設施建設之中,這使得中國與東盟和中東等國家與地區的貿易投資往來更為緊密。隨著該形勢持續增強,貿易雙方均更有動力使用人民幣。
“這便創造了人民幣的資本流動?!彼M一步表示,“貿易關系激增時,資本投資亦回流到這些地區,這反映了貿易活動和資本投資之間的關聯?!?/p>
中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1月-5月,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中,中國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約155億美元,同比增長20.8%。
目前,東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皷|盟是中國的制造業合作伙伴,中國企業在東盟的基礎設施、工業和物流等領域投資。同時,東盟也是中國的終端市場,東盟企業也在拓展中國的消費市場?!钡乱庵俱y行香港分行CEO(首席執行官)黎敬之(Lai King Chi)對《財經》表示。
不僅如此,其他“一帶一路”國家也在吸引中國企業的目光。匯豐近期的調查顯示,中國企業正在尋求擴大其在南亞和中東地區的業務。
全球供應鏈重構過程中,不僅是金融地位,中國香港作為貿易樞紐的作用亦在增強。2024年,在中國香港開設地區總部數量回升。其中,中資企業占比最高,數量同比增長63間至310間。
“香港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高效的物流網絡和良好的營商環境,這讓許多中資企業仍將香港作為其區域總部或轉口貿易基地。”星展香港董事總經理兼企業及機構銀行總監陳智勇對《財經》說道。

但惠譽評級亞太區金融機構評級董事范啟陽對《財經》提醒道,雖然短期全球供應鏈重構或為香港銀行業帶來機遇,但從中長期來看,如果貿易沖突持續,無論聚焦跨境業務的商業銀行還是外貿企業都將受到沖擊。疊加房地產等問題,香港銀行業的不良貸款或存在上行風險。6月,惠譽將香港銀行業2025行業展望維持在“惡化”。
為應對關稅沖擊,一季度,德意志銀行將撥備增加了8000萬美元。同期,匯豐控股亦將預期信貸損失上調了1.56億美元。
不過,在世貿組織前總干事、歐盟貿易專員拉米(Pascal Lamy)看來,即便當前貿易緊張情緒加劇,也無需過于悲觀?!霸谶@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助長不確定性的貿易政策有可能破壞全球經濟穩定與投資者信心。但全球化仍然會存在,雖然它可能與10年前、20年前有所不同?!彼麑Α敦斀洝氛f。
在中環的咖啡店里,總有拿著小冊子講解的理財經理,愛麗絲就是其中之一。愛麗絲每天穿梭在不同寫字樓之間,這讓初到香港的她時常迷路。除此之外,她沒有遇見更多工作障礙,即便不會說粵語也無妨,因為內地客戶才是其主要客群方向。
一季度,星展銀行香港財富收入較2023年同期增長了86%。2024年,恒生銀行內地零售客戶新開戶數同比增加81%,帶動其財富管理業務相關收入同比增長22%。2024年全年,匯豐香港新增客戶達80萬。
即便在關稅戰背景下,內地客戶赴港理財熱潮亦未減弱。在愛麗絲看來,此前客戶更多是追逐高收益,但當前他們更關注全球資產配置、分散投資風險?!斑@些客戶往往是外貿商等海外營收比較多的從業者。不論是他們公司還是其個人,都有開設離岸賬戶、在海外理財的需求?!彼f。
憑借全球化配置的特點,中國香港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選擇?!巴顿Y者可投資中國香港、歐美等多個市場。對于風險偏好較高的內地投資者,他們對國際大型科技股票的參與度較高,其興趣更高過港股?!毙钦瓜愀哿闶坫y行業務及財富管理豐盛理財及分行網絡業務主管容蘭芳對《財經》說。

除傳統的股債資產,瑞銀財富管理中國區主管呂子杰亦對《財經》表示,香港市場的產品較多元化,比如有結構性票據、保險、信托等。其收益率預期更高,但也要注意風險。
在愛麗絲的客戶中,還有一群周末打著“飛的”赴港理財的群體。他們大多是內地的富裕人群及中產新貴。成長于改革開放年代,他們的視野較上一代更國際化,這亦使其將目光投向香港。
不斷增長的財富和儲蓄是置業理財的基礎,并有望推升跨境投資潛力。據瑞銀報告,截至2024年,中國內地成年人口平均財富中位數達27812美元,較2020年增長15%以上。未來五年,這一數字將持續增長。另據匯豐環球投資研究統計,在內地居民儲蓄當中,有160萬億元屬于現金,其中50萬億元屬于“超額儲蓄”。
跨境投資熱度不減,其背后風險不容忽視。范啟陽認為,為平衡收益與風險,銀行需要充分了解客戶,這涉及其背景、資金來源及風險承受能力等因素。比如,當前匯率等市場的波動正為客戶帶來挑戰。
站在聯通中外的十字路口,在全球化配置優勢推動下,香港正成為全球財富管理中心。波士頓咨詢公司稱,2024年,中國香港跨境財富規模同比增長9.6%,至2.7萬億美元。預計2029年,中國香港將超越瑞士,成為全球最大跨境財富管理中心。
沒有人愿意錯失這塊不斷增長的蛋糕。據媒體報道,為吸引更多內地客戶,中銀香港、花旗銀行等銀行正為其提供熱門的球賽和音樂會門票。3月,匯豐集團在香港的首間商業財富管理中心已正式營業。星展銀行則計劃,將在香港新增100名財富管理經理。
全球資產超千萬的金字塔尖人群亦不斷聚集香港,成為其私人財富管理行業的增長源泉。截至目前,香港有超2700家單一家辦,超一半由資產超5000萬美元的超高凈值人士成立。香港投資推廣署的目標是,2025年再引入200家。
香港不僅是內地資金走出去的出口,也是海外資本走進來的第一站,后者成為了香港作為“超級聯系人”的另外一翼。
瑞銀稱,未來五年,30%的亞太區家辦計劃增加對大中華區的投資。此外,39%家辦計劃增加對中國內地的投資。其中,中東(45%)和亞太地區(30%)的家辦投資意愿最強。
占港股流通市值30%的科技股上漲,是吸引外資回流中國香港的一大推手。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亞太區資產配置策略師滕瑤表示,這背后的原因在于,目前科技股是中國股票盈利最高的板塊之一,且較美國等國的估值也有增加。此外,該行業還受中國政府大力支持。
海外資本看向香港,也在于全球科技和能源轉型背景下,各地投資風格較為趨同,大家都要站上新興技術制高點。接受瑞銀調查中,超四分之一的中東家辦表示,已在生成式人工智能(AI)和能源轉型方面制定了明確的投資策略。
正因為此,中國香港的銀行家們的忙碌又多了一個理由。為了解當地資本的實際需求,呂子杰要飛往中東、瑞士。為幫海外客戶考察另類投資項目,她又要去往上海。
這促使中國香港進一步加強與不同地區的聯通。無論是專注零售銀行還是財富管理的金融機構,均在亞太、歐美、中東之間加大了跨境走廊建設。
隨著貿易和金融體系重構,來自中東的資本正受市場熱捧,這被視為香港的一大增量財富來源。
從主權基金角度來看,廖宜建估計,中東北非地區主權財富基金管理的集體資產,將以7%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到2030年或達8.1萬億美元,這將滿足中國企業的融資需求。從資本市場角度來看,為便利中東企業赴港上市,香港交易所已將沙特、阿布扎比交易所納入認可證券交易所名單。
中環國際金融中心二期55樓——香港金管局常設著百年金融的公開展覽。這一“歷史長廊”以香港開埠初期為起點,輾轉浮動匯率等時期,最后停留在聯系匯率制度時代。
這一制度肇始于1983年。彼時,港元兌美元匯率在12個月內下挫約三分之一。為穩住市場信心,港府決定將港元與美元掛鉤。在金融政策目標的“不可能三角”中,它放棄了獨立的貨幣政策,但實現了固定匯率和資本自由流動。自此之后,聯系匯率制度歷經考驗,但不乏爭議。
在當下復雜的經濟環境中,聯系匯率制度再次面臨考驗。受關稅戰影響,作為小型開放的經濟體,香港易受美元不穩定性及資本流動的影響,這使港元資產大起大落,提升了投資者的交易成本。
但代價須與收益比較?!奥撓祬R率制度一直面臨壓力,尤其在不確定的時期。事實證明,港元與美元的聯系匯率制,是香港經濟成功的根本因素之一。”李家超表示。
這一表態延續了香港各界的聲音。香港金管局總裁余偉文于1月撰文稱,聯系匯率制度經歷多次經濟和利率周期,應對多次全球性和區域性的金融危機,已成為與香港經濟和金融體系密不可分的核心組件。
在梁定邦看來,正是聯系匯率制度,才確保了香港“超級聯系人”的位置。港元與美元掛鉤,亦是將中國香港的資產與國際市場掛鉤,這可以幫助投資者規避匯率風險。“在國際資本從美國市場流出后,中國香港得以承接部分資金,充當‘避風港’的角色。此外,即便當前各方分歧加劇,但中外的資本聯通仍然重要,中國香港可以在其中起到‘緩沖器’的作用?!?/p>
余偉文表示,減少匯兌風險,對營商和投資環境而言是一個優勢。匯率穩定及行之有效的貨幣制度更是吸引國際投資者以香港作為金融交易平臺及中轉站的主要元素,對鞏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極為重要。
目前,海外投資者約占四成香港股票市場總成交金額;香港在全球外匯市場市占率達7.1%,排名第四;截至4月,香港銀行體系港元和外幣的凈敞口(即銀行體系的外幣資產扣除外幣負債)升至1.94萬億港元,同比上升90%。
雖然絕對地位已有所削弱,但美元亦在全球占主導地位。目前,全球88%的外匯交易都涉及美元;約60%的國際貸款和存款、70%的國際債券發行均以美元計價;全球官方外匯儲備中超過57%是美元。
此外,40多年來,香港的貨幣制度頗為穩健,也在于流通中的每一港元都有流動性很強的美元計價外儲支持。截至5月底,香港官方外匯儲備資產達4310億美元,這相當于香港流通貨幣的5倍多。
從更廣義的角度看,梁定邦認為,香港的法律制度采取普通法,其特點在于適應能力強,可以吸納很多新東西到已有制度里。這使得香港金融市場兼具開放和穩定的特點,任何資金在此都可來去自如。
不過,李家超亦表示,香港的金融體系并不完全依賴聯系匯率制度,未來香港會加強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的主導地位,并提供更加多元化的產品,這些措施可以令持有人民幣的海外投資者從中獲利。
目前,人民幣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貿易融資貨幣;按全口徑計算,人民幣已成為全球第三大支付貨幣;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中的權重位列全球第三。
邢兆鵬認為,在香港發展離岸人民幣市場,將影響人民幣在全球資本流動中的角色。此前,中國積累了大量貿易盈余,而后將其沉淀為美元資產,中國投資者置于美元體系之中。隨著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貿易商可通過人民幣支付、結算和融資,投資者亦可在此投資人民幣資產,這或形成新的以人民幣為中心的貿易—貨幣循環體系。
在梁定邦看來,內地與香港互聯互通機制的發展,對強化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地位至關重要?!斑@一機制還應拓展到大宗商品領域。如果中國希望在全球經濟中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就需要把大宗商品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內地可利用香港作為大宗商品的交易端口。”他說。
目前,滬深港通下所有的交易均以人民幣進行,這減少了跨境資本流動受在岸人民幣匯率的影響。此外,上海黃金交易所首家境外交收庫落地中國香港,其交易便以人民幣計價。中俄在天然氣結算中已部分使用人民幣支付。
廖宜建認為,未來還應進一步擴大離岸人民幣流動性。比如,可繼續推進人民幣貿易融資,積極落實將人民幣柜臺納入港股通,持續深化債券通北向通離岸市場回購的創新試點。
香港正大力探索多種新型貨幣形態,比如央行數字貨幣、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mBridge)及穩定幣等。這些貨幣形式具有實時支付、結算等特點,并減少了中間環節,提高了跨境支付效率。
在梁定邦看來,未來mBridge有可能與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連接,這將在支付結算領域促進人民幣國際化。不僅如此,多邊金融組織傾向于讓成員國用本幣發債。通過支付體系的升級,香港可為此類融資、征信業務提供助力。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公共政策學院副院長、香港國際金融學會主席肖耿則對《財經》表示,香港需要發展以離岸人民幣為基礎的資本市場來承載增量資產,這可以依托數字金融基礎設施,包括與離岸人民幣掛鉤的穩定幣、有監管的區塊鏈及數字智慧合約等金融科技。
一邊聯通內地,一邊聯通世界。在關稅戰的不確定下,香港所呈現的“超級聯系人”的特點讓人們重新發現了這座城市。
“香港沒有像我預期和所寫的那樣遭受重創,反而可能從中受益,因為它是中國通往國際金融的最重要窗口,地位獨特?!痹浾摂唷跋愀弁炅恕钡牧_奇近期改口道。
如果能夠重寫文章,他會這樣寫:“香港或許正在經歷一場復興,恰恰是因為它具有中國特色,而非受制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