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用于5歲至6歲幼兒的美術活動
一、教學目標
1.了解煤礦工人的職業特征,認識安全帽、探照燈、工裝服等標志性元素。
2.掌握勾線、皴擦、潑墨等基礎水墨技法,能運用幾何圖形概括人物頭像外輪廓,并添畫面部細節特征,感知水墨“濃淡干濕”的趣味變化。
3.通過創作感恩煤礦工人的辛勞與付出,培養“尊重不同職業”的價值觀。
二、教學準備
煤礦工人特寫照片、周思聰等畫家的礦工主題作品、煤塊模型、生宣卡紙、兼毫毛筆(大、中、小號加健白云筆)、墨汁、吸水海綿或吸水紙、調色盤、筆洗、防污罩衣、套袖、濕巾、畫框等。
三、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引入主題
教師手持煤塊模型,并播放有關煤的形成與開采的動畫短片,展示“地下探險家”一煤礦工人工作、休息的場景,引導幼兒觀察探照燈在黑暗礦井中散發出的金色光芒。
王瑤6歲
2.照片展示,觀察人物特征
教師展示煤礦工人的特寫照片,讓幼兒觀察煤礦工人的面部、表情、皮膚肌理等特征與隨身的采礦裝備,并引導其思考:人物的面部特征可以歸納為哪些簡單的幾何造型。
幼兒:“煤礦工人的安全帽像半圓形的盔甲,流汗時的眉毛像彎彎的月牙,喝水時的嘴巴像兩邊翹起的小船,還有工人叔叔臉上的煤漬像…”
3.對比賞析,學習水墨人物的表現技法
教師對比展示煤礦工人的特寫照片與周思聰等畫家的礦工主題水墨作品,引導幼兒觀察:畫家是如何表現人物的五官及隨身裝備的,對于煤礦的工作環境又是如何用水墨渲染的。
教師總結:“水墨畫是中國畫中用筆、用墨、用水的一種特殊藝術表現形式。畫家利用勾勒、皴擦、點染、潑墨等技法淋漓盡致地將煤礦工人辛勤工作時的狀態表現出來,在筆墨交融間將人物的表情刻畫得十分生動。”
4.創作實踐,致敬光明使者
幼幾根據喜好挑選自己喜歡的煤礦工人特寫照片,進行水墨寫生創作。
創作步驟:
(1)畫人先畫眼,首先觀察人物的眼睛形狀,用小號白云筆,調濃墨色,勾勒眼睛的形狀,畫出黑眼球,點出瞳孔。
(2)接著,用同樣的幾何歸納方法,將鼻子、嘴巴、耳朵勾勒出來,然后畫出整體的臉型。
(3)在此基礎上,用中號白云筆勾畫安全帽等用具,以及脖子、衣領等。
(4)然后,嘗試結合皴擦、潑墨、點染等方法用大號白云筆調出深淺不同的墨色,渲染面部、衣物、器具、背景環境等。
(5)最后,用小號白云筆調墨色,題寫題注、 落款。
5.展示、交流與評價
教師以班級為單位將作品裝裱,并開展相關主題畫展,請幼兒講述繪畫心得,分享創作感受。
四、活動延伸
教師可以拓展課程的深度和廣度,延伸至其他職業或勞動者形象,還可以引入色彩渲染、童趣書法題跋等多種創作形式豐富畫面,并在五一勞動節舉辦“最美勞動者”主題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