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煙雨" 涂普生
提毫飽蘸春煙雨,揮灑山原盡綠顏。點樹成花爭斗艷,生機競發舜堯天。
《春日煙雨》是一首描繪春日盛景、飽含詩人對美好時代歌頌之情的佳作,短短二十八字,卻意境深遠,詩意盎然。
開篇,詩人以獨特的視角,將春天的煙雨幻化成筆墨,賦予自然以藝術創作的活力。“提毫”“飽蘸”兩個動作,形象生動,把無形的煙雨具象為可供揮灑的顏料,使讀者仿佛能看到詩人手持巨筆,在天地間準備作畫的豪邁姿態,為全詩奠定了充滿想象力與創造力的基調。
承句,展現詩人“作畫”的成果。一個“揮灑”,盡顯動作的灑脫與隨性,仿佛詩人毫不費力地將畫筆在山川原野間游走,于是,整個山原瞬間被染成了翠綠的顏色。“盡”字強調了綠意的鋪天蓋地,無處不有,讓人深切感受到春天蓬勃的生機與活力,大自然在春雨的滋潤下,煥發出無盡的生命力,呈現出一片蔥蘢的景象。
轉句,詩人的筆觸從宏觀的山原轉向微觀的樹木花卉。“點”字用得精妙,如同畫家在畫布上精心點綴,原本普通的樹木在詩人的筆下瞬間化作爭奇斗艷的繁花。一個“爭”字,賦予了花朵以人的情感和行為,它們仿佛在相互攀比、競賽,各自展現出最美麗的姿態,生動地描繪出春天百花盛開、熱鬧非凡的畫面,讓人如臨其境,感受到春天的熱烈與美好。
合句,將整首詩的意境升華。“生機競發”總結前文對春日景色的描寫,概括出春天萬物蓬勃生長、充滿活力的特點。而“舜堯天”則運用典故,將當下的時代比作傳說中舜堯治理的太平盛世,表達了詩人對所處時代的贊美與歌頌,認為在這樣美好的時代里,大自然的生機與社會的繁榮相得益彰,共同構成了一幅和諧美好的畫卷。
詩的語言簡潔明快,用詞精準生動,通過巧妙的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將春日煙雨的美景與詩人對時代的贊美之情完美融合,給讀者帶來了豐富的審美體驗和深刻的思想感悟,是一首不可多得的頌春佳作。
(作者吳洪激,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原任東坡赤壁詩社常務副社長、本刊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