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月5日零時起,全國鐵路實施2025年第一季度列車運行圖。調圖后,上海南站開出了第一班高鐵列車,G1305次7時01分開出,沿途經杭州西站、黃山北站、南昌東站、贛州西站、惠州北站、新塘站停靠,全程運行7小時39分鐘,于當日14時40分抵達廣州東站。
這趟高鐵列車的發出,也意味著上海南站正式進入“高鐵時代”。上海南站成為開行滬昆高鐵、滬蘇湖高鐵等線路高鐵列車的客運大站,不僅令其本身的客運、房建、商業及廣告等完成了提檔升級,也讓上海進一步輻射對外交通,完善上海“1小時高鐵圈”,不斷擴大“同城效應”“雙城生活”的邊界。
上海南站坐落于上海市徐匯區西南部,是國內首座圓頂透光火車站。從高處俯瞰,上海南站主體建筑巨大的圓形鋼結構,猶如一架“飛碟”棲息在城市之中,與地鐵1號線、3號線、15號線和長途客運南站緊密銜接,成為上海對外聯系的陸上“南大門”。
上海南站為何而建?
據上海徐匯區檔案局發布的資料顯示,1996 年,為滿足日益增長的客流需求(上世紀90年代初,上海僅有上海站和上海西站兩個鐵路客運車站),鐵道部與上海市經勘察設計和規劃,決定在徐匯區新龍華地區建造上海鐵路南站。1999 年 12 月,便捷式鐵路上海南站建成,開通了上海南站至浙江杭州、嘉善以及上海金山的客運線。
2000年11月,鐵道部和上海市共同組建上海鐵路南站建設領導小組,上海鐵路南站建設步入實質性啟動階段。
上海南站的設計以“大交通、大空間、大綠化”為特色,同時“飛碟”的設計還寓意“車輪滾滾,與時俱進”。在內部空間設計上,南北進出、高架候車、高進低出的設計充分考量旅客流線與換乘需求,實現了鐵路、地鐵、公交等多種交通方式的無縫銜接,同時注重綠化景觀營造,在有限空間內打造出一片綠色休閑區域。

2006 年 6 月25 日上午 8 時 15 分,一列從上海南站開往杭州的橙色N521 次列車發車,也宣告上海鐵路南站投入試運營。7月1日正式投入運營后,上海南站分流了鐵路上海站近三分之一的客流量。次年,上海南站還開出了中國鐵路首班和諧號動車組列車,不過隨著2010年上海鐵路虹橋站投入使用,原先上海鐵路南站開行的 D 字頭列車全部轉移至虹橋站。2012 年,金山鐵路改建完工后,上海南站除了普速列車外又新增了到金山的鐵路城際列車服務。
為了提升上海的鐵路運輸能力,2024 年上海南站啟動提檔升級改造工程,普速客站升級為高鐵站,各項設施得到全面優化,改造過程中還攻克了全國最大面積的站房屋面陽光板更新改造難題。
時代在發展,上海南站也在不斷與時俱進。6月30日20時45分,上海南站發出最后一班普速列車Z247次,當晚,不少鐵路迷前去送別。之后,上海南站計劃開行總列車119對(包含金山鐵路20對),全部為高鐵動車組列車,不再接發普速列車。
作為三條軌交線,20多條公交線匯聚之地,鐵路旅客、地鐵換乘、車站旅客們的巨大客流量為商業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由火車站延伸形成的上海南站商圈目前主要有2家商業。
可以想見的是,改造后的上海南站不僅極大地豐富了旅客的出行選擇,對于上海南站樞紐地區站城更新,全力打造國內首個以交通樞紐為核心的城市更新示范片區也將產生積極影響。“我們南站公司主要承擔上海南站社會通道管理保障和配套商業運營兩大任務,高鐵開通后,很多經營者敏銳捕捉到區域發展新機遇,上海南站的商業品牌正在經歷一個調整升級階段,未來將有更加豐富的業態組合為旅客和周邊社區居民提供服務。”徐家匯商城集團上海南站廣場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邢永正告訴《新民周刊》。

上海南站改造之初,就以建設世界一流TOD的目標,努力打造上海城市精細化管理示范樣板。所謂TOD,簡單來說,是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城市發展模式,也是全球城市規劃發展中較為流行的一種方式。比如以火車站、機場、地鐵站、巴士干線等交通樞紐為中心,在400至800米(不超過10分鐘步行路程)的半徑內建立城市中心,集辦公、商業、文化、教育、居住、公園等多種功能于一體,形成“混合用途”。
其優勢在于,地鐵等樞紐大量導入的客流,與商業體的各類服務彼此增益。各類資源在樞紐集聚,從而發揮出更大的價值。
上海南站匯金百貨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健表示,火車站的流量、軌交多線換乘、超多公交線路的規劃,為上海南站商業搶占商業流量提供了優勢。
2016年,匯金百貨設立匯金奧特萊斯南站店,以“城市奧特萊斯”形態為上海南站商圈增添新的消費體驗。這是一個下沉式的購物中心,分為南北兩大區域,各占兩層,主要以售賣服飾鞋包為主,常年有優惠促銷活動,個別商品折扣極低,能為商圈吸引眾多目的性消費客群。
張健介紹,上海南站的商業主要有兩大業態,一個是通道區域的配套餐飲、便利店和超市,另外一個就是匯金奧特萊斯。“南站分為南北兩個廣場,公共交通出來的客流基本上從北廣場引導進站,南廣場下車的旅客一般選擇直接進站,所以南北兩區商業流動性并不是特別大。”
盡管地理位置較佳,奧特萊斯對消費者也有吸引力,不過隨著消費者習慣的改變,商場也需要積極適應新需求與挑戰。“升級為高鐵站后,進店總客流還是有明顯增加的,不過高鐵人群的特點屬于快進快出,基本掐著點來,閑逛意向并不大;但商場餐飲區域生意跟原來相比是有提升的,近期在結合需求變化對商場業態和品牌進行調整升級。”張健說。
商業調整也給旅客們帶來了方便。胡先生是金山人,平常喜歡各種文藝活動,常乘坐城際列車到市區看戲聽相聲。上海南站調整運行班次后,出行更加方便的同時,他發現出站后的購物選擇也比原來豐富了很多。胡先生告訴《新民周刊》:“自己到南站是在這一天的開始,所以一直希望能多開一些品質快餐類的店面,這樣買飲料和點心時能夠多些選擇。”
當然,光有旅客是不夠的,上海南站商圈還有大量的居民社區以及華東理工大學等高校學生,為此上海南站也有意增加多樣化的經營,比如游樂園、潮玩店等。張健告訴記者:“現在的商業經營模式,正在從‘我有什么顧客來買什么’,向‘顧客需要什么我們提供什么’轉變,唯有如此才能吸引更多消費群體。只要把人群吸引過來,自然而然會產生消費行為,甚至形成商業輻射的外溢效應,帶動周邊共同發展。”
升級為高鐵站后,進店總客流還是有明顯增加的,不過高鐵人群的特點屬于快進快出,基本掐著點來,閑逛意向并不大;但商場餐飲區域生意跟原來相比是有提升的,近期在結合需求變化對商場業態和品牌進行調整升級。
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06年,南站就錨定“超越火車站作為單一交通樞紐的傳統功能”的目標。如今上海南站正式邁入“高鐵時代”,無疑將再次迎來蝶變。
如何將“過境客流”轉化為“消費流量”,上海南站也在努力打造“來滬消費第一站”的新業態。“我們優化了旅客行進的動線,使其更為合理化,也避免了高峰期人流量過大導致的堆積。考慮到旅客出行時往往會攜帶行李箱等,我們也增設了行李寄存等便民服務設施,讓消費更加便捷。”邢永正說。
高鐵時代,出行旅客客群跟過去相比有了明顯的不同,許多旅客坐車時已經不再攜帶大包小包,取而代之的是輕裝上陣簡裝出行來享受生活的旅客。
近年來,上海力推“票根經濟”,瞄準來上海看展覽、演出等活動的客人,推出憑展覽票根享購物、餐飲等優惠,向周邊商業、文旅項目進行導流。比如最近憑2025電影節來賓證或2025上海國際電影節展映電影票根,可在“悠游蘇州河”小程序直接購買專屬票;一張音樂劇《SIX》的演出票根,能在美琪大戲院周邊近20家餐飲商戶換取實惠;2025FE電動方程式上海站舉辦期間,憑著手中的FE電動方程式的門票,可以在嘉定區里眾多商戶享受折扣優惠……小小的票根已化身上海文旅商體展聯動促消費的開關密鑰。
“上海南站的便捷交通前往上海體育場、各大劇院等都很方便,我們也在計劃抓住這部分客群推出配套服務。”張健告訴記者,上海南站早在2023年就推出了“車票當錢花”的活動,只要在活動期內憑當日火車票便可前往服務臺免費領取50元百貨券一張,滿足活動金額后直接進行抵扣,既實惠又便利。
2024年,同在上海南站商圈的徐匯萬科廣場開業約 10萬平方米的巨型商業綜合體,自帶約7萬平方米的綠軸。為市民提供了市區罕見的超大面積城市公園外還匯聚運動、萌寵、親子、文藝、辦公等時尚元素,目前已成功吸引包括小米、字節跳動、李錦記、中智、育碧等行業領軍企業入駐。這是 TOD 成功開發經驗的基礎上,探索未來新型城市發展模式的進一步實踐,它的出現也將為上海南站商圈帶來全新的商業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