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農村電商已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它不僅能夠拓寬銷售渠道,為農產品打開新銷路,還能推動城鄉資源實現高效配置。然而,農村電商在發展過程中仍面臨多重制約。其中,物流配送時效性不強、專業人才匱乏等問題較為突出,導致其規模效應難以充分顯現,市場潛力也未得到充分釋放。要打破困局,數字化轉型是關鍵。在這個電商快速發展的時代,數字化已成為農村電商的“必修課”。通過搭建數字化基礎設施與技術平臺,農村電商能夠補齊發展短板,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在市場中站穩腳跟。
農村電商在鄉村振興中的戰略價值
電子商務在“三農”領域如同強勁的生產力引擎,在推動農業現代化、提高農民收入、縮小城鄉二元結構差距等方面意義重大。顯而易見,農村電商破除了傳統農產品流通的區域限制,讓優質農產品得以走向全國,切實增加農民的經濟收益;同時也為農村創業者創造了低成本、低風險的創業環境,幫助其以更加靈活的方式實現就業。
農村電商的興起還帶動了農村物流、資金、信息等配套設施的發展完善,為城鄉一體化進程添磚加瓦。從長遠看,發展農村電商既是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也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路徑,對引領農村走向城鄉融合具有重大意義。
當前農村電商發展面臨的困境
農村電商面臨的結構性困境,大多繞不開物流這個關鍵環節。大部分鄉村地區的物流基礎都較為薄弱,因而導致其專業配送能力不足。例如,缺少冷鏈物流設施設備,導致大量農產品難以在“保質保量”的前提下順利銷往城市。
人才短板也不容忽視。不少農民雖然精通種植技術,但缺乏數字技能,而掌握數字技能的人才,又往往不了解種植技術,這就是農村電商缺少復合型人才的具體體現。這一現象導致農村電商各環節的潛在問題難以被察覺,進而影響農產品的銷售。
供應鏈管理同樣存在難題。傳統農產品供應鏈冗長,各環節信息傳遞不暢,質量監管不到位,消費者難以了解產品真實情況,容易造成“賣難買貴”的尷尬局面。
基礎設施不足影響物流效率,人才缺失制約運營質量,供應鏈不暢又加劇信任危機,諸多問題環環相扣,使農村電商陷入了結構性困境。想要破解這樣的困境,就得從完善物流基建、培育專業人才等關鍵點發力。
數字化轉型驅動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的策略
構建全域數字化基礎設施網絡
近幾年農村電商發展受限于農村區域網絡覆蓋率低、物流運輸時效性差及支付手段單一等問題。改變現狀需要從硬件和軟件兩方面對農村地區進行數字化改造。
在通信網絡硬件改造方面,要加快農村5G基站和寬帶建設,消除偏遠地區覆蓋死角,以此保障電子交易全程無線通信穩定;運用大數據算法優化電子配送系統的路徑安排,結合農村地區特點,采用無人機、無人車等配送方式,降低配送成本、提升物流運輸時效性。在軟件改造方面,則要推進農村電商支付結算系統數字化改造,加快移動支付在農村市場普及;推進農村電商農產品溯源系統數字化,利用區塊鏈等大數據技術實現農產品溯源,提高農村地區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培育復合型數字農商人才梯隊
農村電商要突破發展瓶頸,關鍵在于培育懂農業、會貿易的復合型人才。當下,人才短缺已成為突出難題,不少農戶并不具備電商運營、網絡營銷等技能,導致優質農產品線上銷售的效益受到影響。
想要破解這一困境,則需要多方主體共同參與。地方政府可以聯動農業部門、職業院校和電商企業,根據不同需求開設差異化培訓課程。課程內容既要涵蓋網店運營、直播帶貨等實用知識,更要注重采用“理論+實踐”的教學模式,讓學員在真實的電商場景中提升操作能力。同時地方政府要重點關注返鄉青年、大學生村官等文化程度高、接受新事物快的群體,通過定向培訓讓他們掌握數字貿易技能,在農村電商領域可以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除此之外,高校與電商企業開展合作的途徑也不容忽視,由企業出資建設實訓基地,即可定向培養復合型人才。在激勵方面,相關主體也要為人才創造良好環境,讓掌握技能的人愿意留在農村。通過采用電商創業帶動就業的辦法,地方政府能夠真正讓數字貿易的紅利留在鄉村的土地上。
優化基于大數據的農產品供應鏈體系
農業大數據是推動農產品供應鏈升級的關鍵,也是提升 “互聯網+現代農業” 水平的重要抓手。當前農產品供應鏈存在信息傳遞不通暢、中間環節繁雜以及農產品損耗嚴重等問題突出,而大數據在促進上下游協同、整合信息流、降低供應鏈成本等方面優勢顯著。
在生產環節,通過在田間加裝傳感設備,實時采集土壤墑情、空氣溫濕度等數據,能為精準種植提供決策依據,避免農民盲目跟風種植,解決農產品豐產不增收的難題。加工物流環節,借助大數據對產品保質期、運輸車輛、配送時效進行建模分析,能優化冷鏈存儲方案、規劃最佳運輸路線,有效減少農產品流通損耗。
銷售環節中,電商平臺通過分析用戶行為和交易數據,能精準捕捉特定地區、時段的農產品需求高峰,為生產者提供最佳上市時機建議,通過錯峰銷售提升收益。質量安全追溯環節中,利用區塊鏈技術對種植、加工等關鍵節點進行數字化管理,消費者掃碼即可查看產品全流程信息,這種透明化管理既能保障食品安全,也能為優質產品帶來溢價空間。
大數據對供應鏈的賦能還體現在金融服務方面。金融機構通過分析農戶和供應商的交易數據,構建風控模型,能更科學地控制風險,為供應鏈各環節提供精準信貸服務,緩解資金短缺問題。在實際應用中,需注意統一數據采集標準,避免“信息孤島”,同時加強農村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為大數據應用提供硬件支撐。
數字技術對農產品供應鏈的改造,并非簡單的技術疊加,而是通過數據要素的集成應用,重構生產流通各環節的業務體系,實現從生產到消費的全程優化,讓供應鏈更高效、更敏捷,從而構建真正面向市場的現代農產品流通體系,讓農戶能精準把握市場機遇,徹底擺脫“豐產不豐收”的困境。
農村電商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推動力,未來發展空間廣闊。但眼下仍面臨不少挑戰:農村基礎設施薄弱、專業人才短缺、物流體系不完善等問題突出。而數字化轉型恰是破局關鍵,可從三方面發力:提升農村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水平、加強農業經濟人才的數字化培訓、優化農業經濟供應服務鏈的數字化體系。只要持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動技術創新應用,培育成熟市場環境,農村電商完全能成為連接城鄉經濟的堅實橋梁,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繁榮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