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瑞幸的第一個員工。2017年10月瑞幸成立,在北京的銀河SOHO開了第一家店,2019年5月在納斯達克上市。它是從成立到上市最快的公司,因此被寫入哈佛商學院的案例。2020年4月,瑞幸自曝財務造假,可能也是從上市到退市最快的公司。
就算瑞幸當時的財務問題沒被發現,按公司當時的運轉體系,大概率也不撐過疫情期間餐飲業的低谷。瑞幸爆雷那天(2020年4月)有4500家門店,之后關了快3000家。
2020年5月份,我接任CEO,7月接任董事長。當時外界覺得瑞幸沒希望了。但過去這幾年,新團隊、新股東加入,變化很大。
收入方面,這幾年,第一年收入40.3億元,第二年79.7億元,第三年132.9億元,2023年249億元。
利潤方面,2020年虧損25.9億元,2021年虧損5.4億元,2022年有11.6億元的利潤,2023年賺了30.3億元。
2024年前三季度,瑞幸的營收是248.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9.4%,2024年Q3營業利潤率15.3%),和2023年全年的收入差不多。
2023年二季度,瑞幸的收入第一次超過了星巴克中國。
外界有很多分析,過去幾年瑞幸為什么能觸底反彈、涅槃重生?
有人說,是生椰拿鐵救了瑞幸。生椰拿鐵現在一天能賣200萬杯,每賣一杯就要用掉1個椰子。中國每消耗5個椰子,就有1個是瑞幸用掉的。
有人說,是私域流量救了瑞幸。我們的私域流量現在有1億多用戶可以直接觸達。
有人說,是下沉市場和開放加盟救了瑞幸?,F在我們的門店結構里,直營門店占2/3,有14000多家,還有7000多家加盟門店,開在更廣闊的下沉市場。
但外界看到的這些,都只是公司變化的冰山一角。我們的變化是由很多深層次原因驅動的,最后體現在戰術層面的每個動作上。
瑞幸能有現在的成績,是因為我們從根本上改變了這家公司。瑞幸一路走來經歷了很多艱辛,也有很多深刻的感悟,想和大家分享。
瑞幸不是第一個在美國資本市場出現財務問題的中國公司,也不會是最后一個,但它是最特別的一個。
以前在美國資本市場上出現財務造假問題的公司,大多直接退市,不談和解,也不履行責任。但瑞幸從爆雷那天起,就想著把問題調查清楚,和過去徹底切割,不斷和各方談判,在美國的框架下解決問題。
2020年12月,我們跟美國SEC(證券交易委員會)達成了和解,在美國財務造假訴訟框架下,完成了集團訴訟的和解賠償。到2024年,所有海外的和解事項都解決了。這個過程中,涉及很多原股東股份的清算,也有新股東加入。
解決瑞幸問題,當時最核心的是解決股權問題。和造假相關的股東,如果他們的股權還在瑞幸,瑞幸就沒有翻身的機會,也無法獲得資本市場和投資人的信任。
機緣巧合,原來的股東股權被質押,接著又被清算和拍賣,新的股東接手。無論是瑞幸的核心團隊,還是大鉦資本的董事長黎輝,如果瑞幸當時死掉了,我們這些人不是被看作騙子就是被看作傻子。要么是參與造假騙了外界,要么那套商業模式根本不可行。
當時我們是憑著無知者無畏的勇氣,想咬住一口氣把公司給救活。我們也沒有別的路可走。所以,瑞幸爆雷之后,大鉦資本向瑞幸一共注資了7億多美元,接近50億元人民幣。
但是人家沒向公司派出一名高管,瑞幸的CFO、HR、CEO等等,都沒有被換掉。除了市場上正常招來的,很多員工是原班人馬。這里面既有股東的慷慨和對管理團隊的信任,也說明管理團隊做得不錯。因為股東也在觀察我們,同時我們也會跟股東共同討論公司的未來。
股權結構穩定之后,我們就可以踏踏實實地做很多內部治理。時間能證明一切,我們只管認真去做。
接著改的是公司文化。暴雷之前,瑞幸沒有使命和價值觀,我們從沒討論過。但今天,我們有十幾萬人,業務很復雜,靠什么能讓十幾萬人行動一致,對未來有期待,每天充滿活力?只能靠公司文化,所以我們重新梳理了使命和價值觀。
然后改了公司的治理機制和利益分配機制。原來我們像信息孤島,我管研發產品,不知道銷量多少;負責營銷的同事就只打廣告,也不知道銷量;運營就管好門店……信息只匯總到少數幾個人。后來我們打通了,所有人都能看見數據?,F在瑞幸所有財務數據和業務數據,都上傳到了區塊鏈。
矯枉必須過正,只有用這種過激的方式,才能證明公司不會再做以前那種事。
接著是戰略和戰術的調整。到2024年,我們有3億客戶、2萬多家門店,以后當瑞幸有6億客戶、4萬多家門店時,可能會拓展其他業務。但在我這一任,我想守住中國的一個黃金賽道。
能持續增長10年的行業不多,很多品牌講消費升級,賣的東西越來越貴,但我們看重的是高頻次消費。
現在中國人每年平均只喝10杯咖啡,而很多發達國家和地區每年要喝一兩百杯。中國咖啡行業正處于快速發展期,我們認為這個行業完全能實現10年增長。所以戰略上我們緊緊聚焦咖啡,所有投入都圍繞咖啡展開。
戰術調整包括產品創新(如生椰拿鐵)、流量創新、私域流量創新、模式創新等。
客戶價值和社會價值決定了一個企業能走多遠。客戶價值,就是給客戶提供好的服務和產品,才能有收入和利潤,才能讓公司長久發展。
社會價值,一是解決就業。目前瑞幸有3億多客戶,月活幾千萬。有超過12萬的員工,還有近10萬為瑞幸服務的快遞小哥。公司(全職+兼職)員工平均年齡不到25歲,女性員工(全職+兼職)占比60%。
二是多交稅。我們總部在廈門。2020年、2021年每年交稅七八百萬元,2023年已經接近5個億了。安踏2024年在廈門交了32億稅,我們要向安踏學習。
第三個社會價值是,我們能在兩端為國家做貢獻。一端是采購端。我們采購海外的原料和產品,在市場化合作中促進與各國的貿易往來。咖啡豆和椰子的產區,很多是金磚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比如巴西、埃塞俄比亞、印尼、洪都拉斯、巴拿馬,還有非洲的肯尼亞、盧旺達等。
另一端是中國品牌出海,這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美國影響世界除了靠科技,還靠品牌,比如麥當勞、肯德基、好萊塢、星巴克、迪士尼。我們希望瑞幸這樣的日常飲品,也能走進其他國家的千家萬戶。
(本文根據郭瑾一在中歐EMBA的分享編輯整理,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