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永久基本農田淪為垃圾場
摘 要:永久基本農田是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確定不得占用的具有較高或潛在生產能力的農用地。但在湖南湘潭市雨湖區長城鄉的黑家灣社區,一塊永久基本農田卻被建筑垃圾覆蓋,無法耕種。2024年11月,當地媒體曝光該事件后,鄉政府曾表示立即落實整改措施。然而,記者調查發現,鄉政府所謂的整改,只是進行了簡單覆土,扒開覆土層,下面水泥塊、鋼筋等建筑垃圾隨處可見。
人民網評:
永久基本農田為何被建筑垃圾掩埋?
根據固廢法,工程施工單位應“按照環境衛生主管部門的規定進行利用或者處置”“不得擅自傾倒、拋撒或者堆放工程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現實中,固廢處置涉及收集、貯存、運輸等多個環節,以及住建、環保、自然資源、交通等多部門,由于監管部門多、責任鏈條長,很容易因各自為政形成監管盲區,給不法人員留下可乘之機。
整治建筑垃圾亂象“嚴”字當先,必須完善固廢產生、收集、運輸、貯存、利用、處置全流程排查工作,加大對偷倒亂倒、非法轉運等亂象的打擊力度。此次事件引發輿論關注后,江西萍鄉表示,對全市工業固廢、建筑垃圾、生活垃圾處理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排查,開展專項整治,堅決遏增量、消存量,進一步健全完善常態化治理機制。
實際上,建筑垃圾并非一無是處,如果回收處理得當,也可以盡可能實現回收利用。近日,生態環境部就國家生態環境標準《建筑垃圾污染控制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這份技術規范構建了建筑垃圾“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覆蓋產生、收集、貯存、運輸、利用到處置的全流程,旨在推動建筑垃圾規模化利用,實現變廢為寶。
金羊網:
永久基本農田變垃圾場,不容“表面整改”敷衍了事
將建筑垃圾傾倒在永久基本農田上,本身就是嚴重的違法行為。而當地鄉政府在媒體曝光后,不僅沒有真正解決問題,反而試圖用簡單覆土來掩蓋事實,這種敷衍了事的態度,不僅是對法律的褻瀆,也是對人民群眾的不負責。
要遏止永久基本農田變垃圾場及“表面整改”現象,需多管齊下。首先,強化監管、建立長效機制是關鍵。相關部門應加大巡查力度,增加頻次、擴大范圍,及時發現并制止破壞行為;積極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提升監管效率與精準度。對違法行為,依法嚴肅處理,絕不姑息。此外,還可以建立舉報獎勵制度,鼓勵群眾監督,形成全社會共同保護農田的良好氛圍。
其次,加強法律法規宣傳教育是基礎。要提升全社會法律與環保意識,讓群眾知曉永久基本農田的重要性及破壞后果,不破壞基本農田;同時,強化基層干部法律培訓,增強其法律素養與責任意識,確保依法履職,守護好基本農田。
最后,嚴肅問責是重要保障。對在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中監管不力、失職瀆職的部門和人員,要依法依規追責,給予黨紀政紀處分;對“表面整改”行為,要責令重新整改、達標為止,并嚴肅處理相關責任人。唯有如此,才能形成有效震懾,推動相關部門和人員切實履職,真正保護好永久基本農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與生態穩定。
正觀黃河評論:
基本農田淪為垃圾場,
該清理的不該只有垃圾
無論是單位還是個人,非法占用耕地改作他用、破壞耕地污染環境,都屬于違反農業法、土地管理法、《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等土地管理法規的行為,情節嚴重的要追究刑事責任。然而,在相關法律法規明文規定之下,個別地方仍然頂風作案,存在違法違規堆存、填埋亂象,暴露出諸多危害。其一,嚴重破壞了土地資源,影響農業可持續發展,威脅國家糧食安全根基;其二,垃圾中有害物質滲入土壤、水源,會造成嚴重環境污染,損害周邊居民身體健康;其三,問題曝光后,當地政府部門曾表示要進行整改,可根據報道來看,所謂整改,只是進行了簡單覆土,就是個“表面文章”,極大損害了政府公信力,讓民眾對監管部門工作能力和態度產生質疑。
事實上,溯源追責并非難事。在基本農田上面傾倒垃圾,動靜比較大,不是隱蔽行為,那為何職能部門竟能長期監管失職?這很難不讓人質疑,相關管理人員是否與傾倒垃圾的違法人員沆瀣一氣?唯有揪出始作俑者、查出讓基本農田淪為垃圾場的原因,才能給公眾給社會一個交代。
長安觀察:
農田淪為垃圾場,
蓋層土就想糊弄?
在某些部門的認知里,把垃圾埋進地里就等于把問題埋進了土里。這種“自欺欺人”的態度,“只求過關”的作風,是對土地資源的漠視揮霍,更是對國家政策的消極應付,性質極為惡劣。
近年來,中央多次強調要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將耕地尤其是永久基本農田的保護納入政績考核和生態文明建設指標體系。個別地方工作一層層布置下去,責任卻一層層稀釋,最終眼看著紅線被踐踏而不作為。一些地方紀檢監察機關的通報也指出,在永久基本農田“非糧化”案例中,常常有著監管人員失職失責、執法不嚴的問題。
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沒有改變,守住耕地紅線的基礎尚不穩固。必須落實到“最后一公里”,確保耕地數量基本穩定、質量不斷提升,才能保障未來。眼下,借助遙感監測、無人機巡查等技術手段,國土部門的監管效能大幅提升。但從此次“鋪土蓋垃圾”的案例來看,“大數據”得有,“大腳板”同樣必要,仍需強化全過程監管,加大執紀問責力度,讓糊弄事的表面文章無所遁形、得不償失。
微言微語
@鄧大平:現在清運情況如何,會不會換個地方倒就完事了。
@依然飯特稀:這種垃圾處理方式在農村隨處可見,真的要管一管了。長期來說對人和環境肯定是有害的。
@人類痕跡:垃圾分類從源頭溯源全流程透明,依法懲處未嚴格實施垃圾分類處理的行為。
@內蒙古石頭:環保意識是國民的基本素養,嚴重破壞環境的惡行應當嚴懲!
@岐黃·一笑而郭:抓鐵留痕,堅守制度的剛性,剔除假作為謀私利的干部。
@正炁:誰監管,誰負責。處理誰這個問題比污染更需解決,不然以后比污染更嚴重的問題還會出現。
@psy:建筑垃圾如何處理呢?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要把環節理順,而不是重復偷偷摸摸再嚴查處罰的消耗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