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426.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3-5168(2025)11-0146-05
DOI:10.19968/j.cnki.hnkj.1003-5168.2025.11.028
Analysis on the Medium and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Nanyang Opto electronic Industry: Current Situation, Challenges and Innovation Paths
YU Yiqing1LIU Huaiju2CHEN Ping2ZHANG Bihan1 (1.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Nanyang 473O61, China; 2.Nanyang City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Promotion Center,Nanyang 473Ooo,China)
Abstract: [Purposes] As a high-tech pillar industry driving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highquality growth of Nanyang optoelectronic industry is of significant importance for regional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his study aims to systematically analyze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industry,identify key challnges,and propose medium-to-long-term development recommendations,so as to provide both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high-quality growth.[Methods] Utilizing an integraed approach combining field research and data analysis,this study conducts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Nanyang optoelectronic industry across multiple dimensions such a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industrial chain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market expansionand brand building,as wellas green development.[Findings] Th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Nanyang optoelectronic industry requires a \"fourin-one\" development framework:strengthening policy guidance and financial support,promoting industry-academia-research collaboration,optimizing industrial chain layout and market expansion,and implementing green transformation and risk management.[Conclusions] The study recommends six key measures,includ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industrial chain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market expansion and brand building,gree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engthening of guarantee mechanisms, and monitoring of implementation efects.Through multidimensional coordination,these measures will drive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s,eficiency improvements,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nd Nanyang optoelectronic industry can be built into an industry cluster with national influence.
Keywords: nanyang optoelectronic industry; medium-to long-term development; action plan
0 引言
光電產業作為高新技術產業,正加速推動地方經濟增長和產業結構優化。南陽市憑借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資源,構建起了一條完整的光電產業鏈,形成了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和強大競爭力的產業集群。然而,隨著全球光電技術的發展和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南陽光電產業面臨著一系列挑戰和問題。企業不斷創新,以滿足市場日益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環保標準的提升促使企業必須加快綠色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為此,制定一套前瞻性強、科學合理的中長期戰略規劃變得尤為迫切。本研究旨在激發產業活力,引領南陽光電產業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新發展階段,為區域經濟社會的繁榮注入動能。
1南陽光電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光電產業的迅速崛起得益于信息化時代全球對光電產品的巨大需求,光電產業有著較大的市場潛力。近年來,南陽市在光電產業領域取得了顯著的發展成果。根據《南陽市光電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南陽市光電產業年均增長率達到15% ,已成為河南省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產業之一。光電產業作為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南陽市工業經濟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以下是對南陽光電產業發展現狀的詳細分析。
1.1產業規模持續擴大
① 截至2023年底,南陽光電產業集聚區已入駐企業300余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42家,年銷售收入約200億元,南陽市數字光電產業初步形成。
② 南陽光電產業已形成以高新區為核心,宛城區、臥龍區、社旗縣等為支撐的集群化布局,成為河南省光學玻璃冷加工企業最集中的區域。
③ 截至2024年,南陽全市建成20余個國家級和省級科研平臺,覆蓋光學元組件、終端產品及系統集成服務全鏈條,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
1.2技術創新初見成效
① 部分企業在光顯示、LED照明、太陽能光伏等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技術突破。例如,樂凱華光開發的高精度電子線路板膠片實現了國產替代,累計銷售1130萬 m2 。
② 專利申請數量逐年增加,研發投入占比逐步提升。
1.3市場拓展穩步推進
① 南陽光電產品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逐步提升,光電產品加速向智能家居、車載顯示、AR-HUD(增強現實抬頭顯示)等領域滲透,利達光電開發的激光雷達光學薄膜器件已形成年產100萬套產能,成功進人新能源汽車供應鏈。
② 部分企業開始嘗試開拓國際市場,參與國際展覽和合作交流。例如,樂凱華光高精度電子線路板膠片打破了日本技術壟斷,出口量占國內同類產品份額的 15% 。
1.4綠色發展逐步推進
① 南陽市培育了省級以上綠色工廠和智能車間。例如,利達光電、鍍邦光電等企業通過智能化改造實現單位產值能耗下降 12% 。
②2024 年,南陽光電產業碳排放強度同比下降 18% ,成功創建省級綠色低碳示范園區2個。
2南陽光電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產業規模有待進一步擴大,集群效應需 增強
盡管南陽光電產業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但與國內外一些先進地區相比,其產業規模仍然偏小,集群效應尚未完全凸顯。其中,南陽市光電信息產業集群尚未建成,目前高起點規劃、高標準的光電孵化園建設僅占地 14.4hm2 ,與規劃的建設占地 198.1hm2 的高新區光電產業園還有很大的差距。目前,南陽光電產業中的大型企業數量有限,多數企業規模偏小,缺乏足夠的競爭力。同時,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的協同合作還不夠緊密,影響了整個產業鏈的效率和競爭力。
2.2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研發投入需增加
技術創新是光電產業發展的關鍵,但當前南陽光電產業在技術創新方面還存在明顯短板。許多企業缺乏自主創新能力,過度依賴外部技術和設備,導致產品同質化嚴重1,市場競爭力不足。不少企業仍然缺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處于產業鏈最上游、價值鏈低端,產品價格低、利潤低、附加值低。此外,研發投入不足也是制約南陽光電產業技術創新的重要因素。許多企業缺乏長期穩定的研發資金支持,導致技術創新難以持續進行。
2.3市場拓展能力有限,品牌建設滯后
南陽光電產業在市場拓展方面還存在較大不足。盡管一些企業已經開始嘗試開拓國內外市場,但整體而言,其市場拓展能力仍然有限。許多企業缺乏專業的市場營銷團隊和有效的市場推廣策略,導致產品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難以提升。同時,品牌建設滯后也是制約南陽光電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許多企業缺乏品牌意識和品牌建設投人,導致產品缺乏特色和競爭力。
2.4環保意識和綠色發展水平有待提高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推動能源革命的蓄力加速期,“雙碳”目標的提出是產業轉型的轉折點[2]南陽光電產業在綠色發展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一些企業在生產過程中仍然存在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的問題,缺乏有效的環保措施和綠色生產技術。同時,企業對綠色發展的重視程度不夠,缺乏長遠的綠色發展規劃和投入。
3南陽光電產業中長期發展的路徑
3.1 加強頂層設計與戰略規劃
在頂層設計上,南陽市需要構建光電產業發展戰略框架,明確光電產業在南陽經濟發展中的核心地位,確立中長期發展目標,并圍繞這些目標制定具體的政策措施,突出南陽高新區光電產業園的核心引擎作用。聚焦“四個一批”,推進“四個融合”,激活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推動創新驅動提質增效,支撐光電產業實現量質齊升,把南陽市打造成為國內外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光學元組件基地、光電顯示及投影機基地、中國“膜都”和印刷電子新材料基地。
3.2完善政策支持體系與金融服務體系
河南省委、省政府著眼于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立足河南省產業優勢,將光電產業鏈列為全省重點打造的千億級產業鏈。南陽市應制定和完善光電產業發展的專項政策體系,通過政策引導和支持,加速光電產業的集聚和發展。同時,政府還需密切關注光電產業的發展動態,根據市場需求和技術變化,適時調整和完善相關政策,確保時效性和有效性。在金融服務方面,應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為光電企業提供多元化的融資支持,加速南陽光電產業的發展,推動更多“硬科技”光電企業盡快實現上市掛牌4。
3.3 優化人才培養與引進機制
為推動南陽光電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強化人才培養與引進。要依托省內外高校,采取定向、委培等形式加快培養造就光電領域兼具科學素質與工程素質的高層次科技研發人才、實用技術人才。南陽光電產業應持續增加研發投入,鼓勵企業加強與國內外科研機構、高校的產學研合作,引進和培養高層次科技人才,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技術創新團隊,不斷推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新技術,確保在光電領域保持技術領先。
3.4建立健全創新協同機制
為確保南陽光電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亟須建立健全創新協同機制。加強光電業領域與中央企業的全面戰略合作,充分發揮中央企業在資金、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在市場準入、財稅、土地、人才引進等方面制定優惠政策,共同推進特色光電產業園區或基地的建設。同時,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為光電產業的發展提供有力保障。鼓勵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共同推動產業發展。
3.5構建監測評估與風險應對機制
構建全面、科學的監測評估機制,定期跟蹤評估產業發展情況,發現問題短板,為政策制定提供依據。同時,制定針對性強的統計指標,反映產業狀況、趨勢和潛力,確保數據準確、及時。此外,南陽光電產業應建立完善的風險預警機制,對可能出現的市場風險、技術風險、政策風險等進行及時監測和預警。加強企業內部的風險管理,提高風險應對能力,制定科學的風險應對策略,確保產業穩定發展。
4南陽光電產業中長期發展的建議
4.1技術創新建議
2015年5月8日,國務院發布《中國制造2025? ,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背景下,提出實施制造強國戰略,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作為重點突破的首要發展領域,推動優勢和戰略產業快速發展。
4.1.1加大研發投入。鼓勵企業開展基礎與應用研究,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按照《南陽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發展和利用資本市場支持地方經濟建設的意見》(宛政[2017]17號),對新上市光電企業予以支持。鼓勵企業深入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探索光電技術的核心原理和應用場景。
4.1.2加強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倡導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之間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通過聯合研發、共建實驗室、共享技術成果等方式,促進產學研用各環節的深度融合,推動光電產業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
南陽市應積極推動產學研合作,建立光電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推動光電技術的研發與應用。突破光電顯示與光電信息領域、光學零部件領域、光學鍍膜領域和光電信息記錄材料領域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自主創新體系,建成全國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光產業研究中心。同時,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人,實施科技招商,強化產業鏈招商,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產品。
4.1.3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管理。2024年,南陽市擁有發明專利92949件,較上年度同期增長 11.82% 。南陽市應積極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加強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管理。通過完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體系,加大知識產權侵權打擊力度,保護創新者的合法權益。同時,加強知識產權的宣傳和普及工作,提高全社會對知識產權重要性的認識,營造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的良好氛圍。
4.2產業鏈優化升級
4.2.1優化產業鏈布局,加強上下游企業合作與協同,提升南陽光電產業的整體競爭力。應加強對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整合與協同,使其形成緊密的產業鏈合作關系。通過政策引導和市場機制,促進原材料供應、生產制造、銷售服務等環節的緊密銜接,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同時,鼓勵企業間開展技術合作與創新,共同攻克技術難題,提升整個產業鏈的技術水平。
4.2.2鼓勵跨界合作,推動光電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應積極推動光電產業與電子信息、新材料、智能制造等產業的深度融合,形成產業間的良性互動。南陽市與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協議,圍繞智慧城市、數字安防、新能源汽車研發等領域開展合作,依托南陽光電產業基礎與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在物聯網、AI技術上的優勢,探索智慧交通、智能能源管理等場景應用。通過合作研發、產業對接、市場推廣等方式,共同探索光電技術在各領域的應用場景,開拓新的市場空間,有助于光電產業拓展應用領域,提升產業價值。
4.2.3培育龍頭企業,提升整個產業鏈的競爭力。應重點培育一批具有技術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光電產業龍頭企業。新野縣以鼎泰高科為龍頭企業,壯大光電產業鏈,帶動27家規上企業,年產值30億元,研發投入近1億元,推動縣域光電產業向高端化轉型。通過政策扶持、資源整合、市場培育等方式,幫助企業實現規模化、集群化發展,成為產業鏈的引領者和帶動者。這些龍頭企業的壯大將帶動整個產業鏈的發展,提升南陽光電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4.3市場拓展與品牌建設
4.3.1深化國內外市場合作,拓展銷售渠道與市場份額。為進一步擴大南陽光電產業的市場份額,需要深化與國內外市場的合作。在國內,應積極尋求與各大企業、機構的合作機會,建立穩定的供應關系,并通過拓展銷售渠道,如電商平臺、線下實體店等,使產品覆蓋更廣泛的區域。同時,也應及時關注國外市場,參與國際展覽、論壇等活動,積極推廣南陽光電產品,提升其在國際市場的知名度。
4.3.2組織國際交流與合作活動,提升國際影響力。為提升南陽光電產業的國際影響力,應積極組織國際交流與合作活動。通過舉辦國際光電產業論壇、研討會等活動,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企業家等共同探討產業發展趨勢,分享經驗與技術。同時,應加強與國外光電行業的合作與交流,推動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共同推動全球光電產業的繁榮發展。
4.4綠色發展與可持續發展
4.4.1推廣綠色制造技術和清潔生產方式。南陽光電產業應積極推廣綠色制造技術和清潔生產方式。南陽高新區通過整合區域資源,推廣清潔能源替代、循環水利用等綠色技術,建設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園區內企業采用分布式光伏發電、智能微電網等系統,年減碳量超萬t。通過引進先進的環保設備和技術,減少生產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同時,鼓勵企業采用循環使用的原材料和生產工藝,降低廢棄物產生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此外,加強綠色制造的培訓和宣傳,提高員工的環保意識,確保綠色制造理念深入人心。
4.4.2建立循環經濟體系,推動產業可持續發展。南陽光電產業應構建完善的循環經濟體系,通過資源的循環利用和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實現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具體而言,可以建立廢棄物回收和再利用機制,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的資源共享和循環利用。同時,加強循環經濟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輕環境壓力。
4.5保障機制強化方案
4.5.1人才保障機制。按照《中共南陽市委南陽市人民政府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實施“諸葛英才計劃\"加快建設人才強市的意見》(宛發[2018]5號)有關規定,對企業引進人才實施獎勵,同時對人才進行分類,給予不同程度的安家補貼等。此外,建立人才激勵機制5,通過股權激勵等措施,持續激發人才潛能。
4.5.2金融保障機制。支持重點企業加快發展,在上市融資、發行債券、銀企合作等方面予以優先保障,同等條件下政府優先采購本省產品。鼓勵發展勢頭良好的中小企業,充分利用創業板募集發展所需資金。加大財稅優惠力度,為光電企業提供更多的稅收減免和資金支持;優化產業用地政策,確保光電產業用地需求得到滿足;通過創新金融產品與服務,滿足光電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的資金需求。同時,還應加強風險管理與防范,確保金融服務的穩健性和可持續性。
4.5.3組織保障機制。成立市政府領導的專項小組,明確職責分工,定期研討產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確保決策得到有效執行。同時,加強跨部門、跨地區協作,整合政策與資源,形成工作合力。
4.6 實施效果監測
4.6.1建立動態評估機制。依據河南省跨部門綜合監管實施方案要求,圍繞市場監管、安全生產等高風險領域,南陽市需每季度組織工信、應急、市場監管等部門召開專題會議,動態更新監管事項清單,推進“雙隨機、一公開\"聯合抽查計劃落地。
4.6.2增加風險應急工具。在《南陽市光電產業振興三年行動計劃(2023一2025年)》中,南陽市設立市級光電產業風險基金池,通過財政注資,企業按營收比例繳存等方式籌集資金,重點用于關鍵技術研發失敗補償、供應鏈應急替代補貼等場景。同時,應每年更新關鍵技術備胎清單以應對技術關卡替補。
5結語
本研究分析了南陽光電產業發展現狀,提出了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系統性方案,該方案涵蓋技術創新、產業鏈升級、市場拓展、品牌建設及綠色發展等方面,為產業繁榮奠定了堅實基礎。方案強調頂層設計與市場機制協同、產學研深度融合,以及風險防控體系建設。相信各方的共同努力,將有力推動南陽光電產業轉型升級,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并提高我國光電產業國際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曹方,王凡.如何系統提升我國光電產業創新能力[J].科技中國,2019(7):54-57.
[2]李雨菲.揚州市政府引導綠色光電產業發展的問題和對策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23.
[3]郝瑞鈴.培育本地配套企業助力河南打造全國光電產業發展高地[N].河南商報,2024-03-12(A06).
[4]楊宇成.四川省光電產業現狀及發展研究[J].決策咨詢,2018(2):12-16.
[5]陳心田,余強.廈門市發展光電產業的對策研究[J].廈門科技,2008(6):3-7.
[6]凡晨.我國光電產業應用發展探索[J].數碼世界,2017(4):103.
[7]南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促進光電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J].南陽市人民政府公報,2019(1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