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歲月的長河中漂泊,心懷夢想,縱使歷經風雨,那份少年的赤誠仍熠熠生輝。
—題記
二十歲的他,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回望過去,那一路的坎坷,如倒放的影片,在他腦海里放映。
他是農村的孩子,生長在山野。父母為了生計,常年在外奔波勞作,留他與年邁的爺爺相依為命。童年的他,沒有精美的玩具,沒有熱鬧的游樂場,只有那連綿的山巒和無垠的田野。
但他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向往山的那頭,眼里總是帶著倔強。他不明白,電視里和他同齡的孩子,為何與他不同,為何他那么平凡,他總是向養育他的田野發問,可田野總是不語,給不了他答案。
他總是這樣,非要問個明白,直到他步入高中,歲月才給了他一個答案。昔日問個不停的男孩,現在也長大了。他曾厭倦的課外書,成了繁重學業下的光—那時的他十六歲,學會了寫作。年少的他,寫出了不一樣的文字,得到了老師的贊揚和同學的羨慕,這樣的感覺一時令他不知所措,文學的種子就在這一刻埋下。他第一次寫詩,第一次寫文章,第一次在考試中拿到高分,第一次脫穎而出,第一次不再平凡。
可人生哪會這樣順心,學業的壓力,生活的拮據,讓他一度想要放棄。十七歲的他,第一次感到害怕,眼淚浸濕的枕頭,哭紅的雙眼,一份份不理想的成績單,讓他想要退縮。他常常自我慰藉,天生配角的命,又怎比得上那些主角?于是,他退縮了,在高考的一個月前,看著熟悉的面孔,他也會有不舍,他也未曾透露那一次的害怕,只是說著好累,來逃避命運的捉弄。
高考前的夜晚,他又回到學校,曾燈火通明的教室,如今空無一人,他滿心懊悔,為何不敢去拼,他恨透了曾經的懦弱,想要從頭再來。
那天,他拼盡了全力,卻還是未能如愿,那座理想的大學,在他心里破滅。那個夏天,他把自己關在房間里,淚水浸濕了無數張稿紙。但他知道,生活還得繼續,自己選擇的路,哭著也要走完。
他帶著行李,走進了一所普通的大學。在大學里,他依舊是那個孤獨的追夢少年。他重新拾起那支筆,寫下了第二首詩,他發誓,要走出自己的路。一次偶然機會,他的文章被一家知名雜志錄用。那一刻,他覺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他開始嘗試向各大報刊投稿,稿件被多次錄用,他開始變得自信,開始變得驕傲。
他踴躍參加比賽,想要借此揚名。可他從未想過,人外有人。一次次投稿,一次次落榜,一次次氣餒,又一次次地重拾信心。他還是那個害怕的少年,只是如今,已經不再懦弱。他開始得到重視,這樣一個年輕人,延續了思念的夢,在這一刻開花。從此,他的名字,漸漸在文學界嶄露。
如今,他站在二十歲的當口兒,回首過去的點滴,心中感慨萬千。那些曾經的苦難,都成了他筆下最動人的詩篇。
待我扶搖乘風上,回首仍是少年郎。那顆懷揣夢想的心,給了年少的自己,一份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