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國不斷走向繁榮復興的歷史大舞臺上,千千萬萬勞動者為祖國添磚加瓦、無私奉獻。張桂梅也是其中的一員,她是黑夜中的星,是寒冬里的梅,是我人生中的導師,她身上的閃光點吸引著我、鼓勵著我。
她身上的閃光點有“智”。她扎根在云南,立志改變女孩的命運。她努力打破當時山區流傳著的“讀書無用論”的舊思想。大山里的舊思想是一張張堅實的網,纏住了山區女孩走出大山,飛向詩和遠方的翅膀,可從未纏住她建立學校供女孩讀書的腳步。她走進大山,親手撕破這張張困住山區女孩的網,帶著她們一步一步向山外飛翔。
她身上的閃光點有“堅”。對于一個女子來說,建立一所學校,免費供山區女孩讀書是不容易的。她拿出自己的工資供學校的財政,身患重病也舍不得花錢,有時對自己節約到只吃咸菜下飯。這些行為令人們十分動容,無不對張桂梅豎起大拇指,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時間浸染了她那頭烏黑的頭發,不知不覺間,白發悄悄在她頭上生長著;壓彎了她那挺直的脊梁,不知不覺間,脊背變得有些佝僂了;吹皺了她白皙的臉龐,不知不覺間,臉上有著似花的老年斑。可時間從未動搖她立志改變女孩的命運的決心,從未使她停下行動的腳步。
她身上的閃光點有“嚴”。近段時間,有段視頻在網絡上流傳,視頻的內容是張桂梅背著手拿著大喇叭焦急地催促著孩子們趕快背書,“張桂梅太嚴厲了吧”“我在這學校可能生不如死”“張桂梅根本不配做校長”等言論鋪天蓋地地襲來。可事實真是如此嗎?記者對此問題采訪了張桂梅老師,真相浮出水面。她說:“我如此嚴苛的思想,讓孩子們努力學習,走出大山,考上好大學。如果沒有做到,他們有可能又會被父母們喊回家做農活兒,一輩子不能讀書。”原來,在這嚴厲的背后是張桂梅校長的良苦用心。
如果將張桂梅校長比喻成花,我認為最貼近的是苔花。“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她雖然沒有男子那般強壯,可她也學著堅守與擔當,帶領孩子們走出大山,為祖國添磚加瓦。她是黑夜中的星,是寒冬里的梅,她是大山里孩子們黑暗中的指路人,也是新時代青年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