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教學生涯中,六(3)班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記。這是個基礎薄弱的班級,當我中途接手時,內心滿是憂慮,深知這是職業生涯中一項巨大挑戰。
初次踏入六(3)班教室,學生們稚嫩的臉龐上帶著迷茫,眼神里缺乏對學習的熱情與自信。我隨手翻開幾本作業本,只見字跡潦草,錯誤多得離譜,我瞬間就深切意識到他們數學基礎有多薄弱。課堂上,講解分數乘除法等基礎數學概念時,許多學生一臉茫然,對這些基本運算規則十分陌生。每次提問,教室里便一片死寂,無人應答,我能感覺到他們對數學已喪失信心。
期中測試成績出來,更是讓我大為震驚。班級平均分遠低于同年級其他班級,甚至有一半學生不及格。不過,這結果并未讓我灰心,反而堅定了我改變現狀的決心。我深知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接受程度各不相同,便決定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我重新梳理教學大綱,依據知識點難易程度分類。
對于基礎差的學生,我從分數乘法最基礎的部分講起,耐心講解每個細節,從尋找單位“1”、書寫數量關系式等內容入手,逐步引導他們掌握更復雜的數學概念。在黑板上,我詳細列出解題步驟,讓學生跟著我的思路解題。每當他們成功完成一個步驟,眼神中便會流露出一絲興奮與自信。對于有一定基礎但解題方法欠缺的學生,我著重培養他們的解題思路。搜集大量同類型題目讓他們集中練習,在解題過程中引導他們總結規律。比如,在做工程問題應用題時,先讓學生找出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這三個關鍵要素,通過對比不同題目,幫助他們掌握通用解題方法。
為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我在課堂上采用多樣化教學方法。引入數字接龍等數學游戲,讓學生在輕松氛圍里練習四則運算。游戲規則簡單,學生們卻玩得興致勃勃,相互競爭,不知不覺中提高了運算能力。我還會在課堂上講數學家的故事,像祖沖之計算圓周率的傳奇經歷。學生們聽得入迷,被數學家的精神打動,感受到數學的魅力與偉大。
我明白,僅靠課堂時間遠遠不夠,便加大課后輔導力度。每天放學后,我都會留在教室,為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一對一輔導。耐心解答他們的每個問題,哪怕問題在我看來很簡單,即便一個問題要反復講解好幾遍,我也從未不耐煩。輔導時,我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我要求他們做好錯題整理,定期復習錯題;告訴他們,錯題是學習中的寶貴財富,通過分析錯題能找出自身不足,進而提升學習能力。
一次課間休息,我看到幾個學生圍在一起熱烈討論數學問題,互相交流、互相幫助,他們對學習的熱情和渴望讓我深受觸動。我知道,自己的努力有了回報,這些孩子開始真正喜歡上數學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班級數學成績有了顯著進步。第一學期期末測試,平均分提高十分以上,還有多名學生考到九十分以上。看到學生們的進步與成長,我感到無比欣慰和自豪。
這個班級的轉變讓我深刻認識到,只要教師充滿愛與耐心,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基礎較差的學生也能取得驚人的進步。教育如同馬拉松,不在乎一時的快慢與輸贏,而在于持續努力和正確引導。我會把這段寶貴經歷當作財富和動力,不斷探索和創新更好的教學方法,助力更多學生在數學知識的海洋里暢游、成長。
作者簡介:
范斌,筆名晴天,江西萬載人,系回歸文學社靈動分社社長;任教于萬載縣第五小學,江西省青少年初級科技輔導員,萬載縣小學數學學科帶頭人;曾獲萬載縣優秀班主任、教體系統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文章散見于《青年文學家》《世紀之星》等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