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不得是哪一年的暮春,我閑坐在庭院里曬日頭,看著大兒在院子里盡情玩耍。院子里幾棵橘子樹正值花期,一朵朵小白花輕盈兀自開放,如霜似雪,吐著淡淡的清香。陽光暖身,春風拂面,吹來橘子花香,我非常喜歡蕓香科植物的花香,素雅、芬芳,沁人心脾。
“媽媽快看,這是什么?”大兒歡快地叫我,指著橘葉上身著綠衣,有著兩個大大的眼斑,長相呆萌可愛的小蟲問我。我告訴他,很可愛吧,所以叫它糖寶便是了,更確切的學名叫柑橘鳳蝶。瞧,它伏在橘子葉子上一邊緩慢蠕動,一邊探出黃色犄角,以啃食橘葉為食,有些橘葉呈鋸齒狀就是被它所蠶食的。但用不了多久,柑橘鳳蝶就羽化成蝶,飛走了。大兒聽了我的講述,對眼前的小蟲佩服極了,我也對眼前這化蛹成蝶的小小生命肅然起敬。我讓大兒輕輕地摸摸糖寶,它從頭部伸出臭丫腺,靜靜地停止了蠕動……
蕓香科植物的清香一直在味蕾的深處,它就在那里,靜靜地等待喚起。有關糖寶的趣事,大兒依然記得。“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東坡先生的達觀,做個清醒的閑散人,領略歲月靜美,對先生的通透,一直喜愛著。
高遠遼闊,明凈清曠,橙黃橘綠,秋煙澹淡。在一個江南的深秋里,江山作協會員們去四都鎮采風。時值十月,正是橘子紅透之時,一派喜人的豐收景象。而四都鎮正是橘子之鄉,亞熱帶光照充足,溫潤多濕的氣候供給了橘子,肥沃的土壤又讓橘子枝繁葉茂、茁壯成長、果實累累,漫山遍野掛滿了亮澄澄、胖墩墩的橘子,橘子在枝頭開懷暢飲,汲取天地之氣。溫暖而明亮的黃色是天地的饋贈,寓意著大地收秋了,一年好景君須記的秋天,稻香蟹肥橙黃橘綠。
在橘子成熟之際,在案頭置放圓潤飽滿的橘子,是對圓融、圓滿的祈愿。成熟水靈的橘子,皮薄易剝、汁水豐盈、入口酸甜,令人垂涎,且富含維生素C,對健康多有益處。在秋日的午后,靜享清甜的橘子之味,感受秋日靜美。
公元355年秋,書法集大成者王羲之特地選出三百枚橘子,第一時間送給遠方的朋友,并付上信帖,“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橘子雖小,情誼卻重。顧念與相惜,這份歲月深情,奉橘亦可多得乎?
好友是四都人,極為聰明,亦重情誼。她年年都會拿整整一袋剛采摘新鮮的橘子給我。她告訴我,20世紀90年代,她的家鄉是橘子種植的黃金時期,家家戶戶種橘。秋風上色,風清云閑,當橘子成熟的時候,無邊無際的橘林,橘海覆蓋村莊;秋意傾瀉,那種壯闊、美好,是言語無法形容的。橘農、客商忙碌的身影穿梭在鄉野田間,挑著一擔擔鋪金疊翠、養眼怡心的橘黃金果,而她覺得擔著籮筐輾轉在山間丘陵的人們,是在販賣人間清鮮甜蜜,亦是在販賣世間溫柔美好。她自豪地跟我講過,四都鎮有一條以橘子命名的路,它叫桔海路。
吃完橘子,將橘皮也放在陽臺上,讓它自然風干,成為陳皮。母親在燉湯時,總會放入陳皮去味、提味。《神農本草經》記載:“陳皮辛香而行,善疏理氣機,條暢中焦而使之升降有序。”陳皮具有行氣理氣、健脾和胃、止咳化痰等功效。除了自帶的屬性外,它還有個最大的功效,那就是協調諸藥的作用,其包容性與融合性令人感嘆。不顯山露水,心甘情愿地當好“配角”,我為這種融合之雅,隨喜贊嘆。
轉眼,素商時序,蟋蟀的輕吟是一曲散文詩。秋天那種磅礴大氣中有著含蓄收斂,這種集兩種不同屬性為一體的特質,可能就是我喜秋的緣由。秋色無邊,紅樹間疏黃,遼曠迷離。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麥浪翻滾,直至天涯。百年古渡,雙溪遺夢。面對溪頭山渡口古渡的蒼老、雙溪河水的悠悠、四都鎮橘子之鄉美譽,我不禁感嘆—山有峰,溪有岸,橘有家,萬物回轉,一切回甘,又是一個秋天如約而至。我真切地感受著秋水長天的況味,亦記住了這次四都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