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烽火仁醫:饒正錫將軍的革命人生路

2025-07-17 00:00:00楊曉璐
黨史博覽 2025年7期

在人民軍隊的輝煌建軍史上,有一群默默無聞卻功勛卓著的紅醫將領,他們以精湛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為軍隊醫療衛生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其中,饒正錫將軍尤為引人注目。這位從小城醫生成長起來的開國中將,從基層軍醫成長為我軍衛生部門的領導者,足跡遍布軍隊醫療衛生的各個戰線。他戰斗的一生,是對人民軍隊衛生事業無限忠誠和無私奉獻的生動寫照。他的傳奇經歷如同一曲英雄的贊歌,回蕩在人民軍隊的歷史長河中。

從基督徒到紅軍醫官

1911年5月,饒正錫出生在漢水之濱的湖北鐘祥縣(今鐘祥市)塘港鎮一個小商販家庭。父親饒家鴻以販賣布匹為生,母親劉氏則幫人做裁縫活,再加上五六畝河灘地,一家人過得勉勉強強。但軍閥混戰的兵荒馬亂,使得饒家的販布生意幾乎年年虧本,欠了不少債;肆虐的洪水又把他們家河灘地沖刷得只剩下一畝,日子是越過越艱難。好在父親開明,覺得饒正錫打小就好靜不好動,便送他上了私塾。讀了半年,信奉基督教的父親便把兒子送到了縣城的教會學校。于是,不滿8歲的饒正錫便來到鐘祥縣城城東的三育學校讀書。這是一所英國傳教士開辦的教會學校,教徒子女可以免費上學,在學校免費住宿、吃飯。不料饒正錫剛上一年,母親就因貧染病與世長辭;10歲那年,父親也因病撒手人寰。一連串的打擊嚴重刺激了饒正錫幼小的心靈,成了孤兒的他不僅上學成了問題,連最起碼的吃飯問題也成了難題。

1955年,饒正錫被授予中將軍銜

所幸大哥饒正銅從山東濟南的齊魯大學神學院畢業返鄉,獲得了在漢口一個基督教堂當牧師的機會,便決定把妻兒和弟弟接過來一起生活。1924年夏,饒正錫跟隨大哥一家從塘港坐船離開故鄉,進了另一所教會學校讀書。一年后,這所教會學校因沒有經費來源而停辦,饒正錫后轉入武昌博文書院。由于天資聰穎且刻苦勤奮,饒正錫一直是學校的優等生,包括英語在內的各科成績在班里都名列前茅,他的世界觀也逐漸發生了變化。

饒正錫眼見窮人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既上不起學又找不到工作,到處受欺負,而那些為非作歹的人卻始終沒有受到懲罰。從此,他不再信教,經常找理由逃避做禮拜。在博文書院讀完初中,饒正錫便由大哥介紹到了一所教會醫院——大冶縣城北的普愛醫院去半工半讀。雖然普愛醫院的規模不大,只有50張床位,但饒正錫一干就是3年。他勤奮學習醫學知識和診療技術,熱忱為病人服務,得到了醫院上下的一致認可。更為重要的是,在此期間,饒正錫結識了一名叫何復生的進步青年,在后者的帶動下,他逐漸接觸到了共產主義思想。

1930年6月,彭德懷指揮紅3軍團攻占大冶縣成,饒正錫和何復生主動跑到紅軍隊伍里問這問那。紅軍官兵對他們十分熱情,無論他們問什么都一一回答。恰逢鄂東南紅軍第8軍軍長何長工到普愛醫院動員醫務人員參加紅軍,饒正錫目睹紅軍秋毫無犯,人民群眾熱烈擁護,便決定參加紅軍。6月16日,饒正錫和何復生等5人帶著從普愛醫院倉庫里精心挑選的數十箱藥品、器材加入到了紅軍的隊伍。

醫生入伍的消息很快傳遍了紅軍。6月17日,紅3軍團軍團長彭德懷親自接見了他們。在何長工帶領下,饒正錫等人來到設在一家商店里的軍團司令部。彭德懷親切地招呼他們坐下,仔細詢問每個人的情況,坦言哪里戰斗激烈哪里傷亡就多,非常需要他們這樣不帶槍的戰士。“但你們的戰斗更艱巨,因為你們的對手是閻王爺!”彭德懷最后說的話,給饒正錫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他暗下決心要當好一名軍醫。

當天,饒正錫等人穿著白大褂隨隊伍向鄂城、通山一帶進發。24日,紅軍攻克崇陽縣城,彭德懷和政委滕代遠簽署命令,成立紅3軍團總醫院,何復生被任命為院長,饒正錫等4人任醫官。部隊轉戰湖南后,瘧疾發病率迅速增高,總醫院一方面抓治療,一方面向部隊推廣民間燒艾蒿熏蚊子、用馬齒莧熬湯防病的辦法。饒正錫還利用給各部隊指揮員召開防病會的機會,反復講解預防瘧疾的衛生知識,并和醫官們一道請軍團部以決定的形式出臺了幾條衛生方面的禁令,大大降低了部隊的發病率。

8月下旬,因“左”傾冒險主義影響,紅3軍團協同紅1軍團發動第二次長沙戰役,不僅導致了紅軍大批傷亡,而且因久攻不下而不得不提前結束戰斗。饒正錫和全院工作人員10多天沒吃上一頓飽飯,沒睡過一次好覺,連續救治600余名傷員。饒正錫深深感到,紅軍只有一個軍團總醫院,軍、師兩級沒有健全的軍醫機構,傷員運送距離太遠,極易延誤搶救時間,便向軍團首長建議,從總醫院抽調醫務干部到軍、師兩級組建衛生機構,加速培養人才。彭德懷批準了他的建議。1931年春,饒正錫等人分別來到紅5軍、紅8軍組建醫院。饒出任紅5軍醫院院長,除了正常的醫療工作,他還著重抓衛生防病和醫療技術人才培養。

抗日戰爭時期,饒正錫(右二)與戰友的合影

每逢軍里召開師、團級干部會,饒正錫總要到會宣講防病知識,強調預防瘧疾和痢疾的具體措施。他親自起草個人衛生、飲食衛生、行軍衛生、駐地衛生等項制度,并以軍部名義下發部隊執行。這些做法推行后,紅5軍的衛生狀況有了明顯改善,發病率大幅度降低,很受指戰員歡迎。由于工作出色,政治上進步也很快,1932年2月饒正錫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7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33年7月,饒正錫調任紅3軍團衛生部醫務主任。

饒正錫參加了中央蘇區第一次至第五次反“圍剿”作戰。1934年廣昌戰役時,部隊中瘧疾暴發流行,有的團80%以上的人倒在行軍路上起不來。饒正錫就地組織治療,但很快就發現市面上買回來的奎寧藥丸里淀粉含量超標,官兵們服用后沒什么效果,便當機立斷改買奎寧粉加咖啡因并制成液劑,采取從靜脈注射奎寧液的辦法直接殺滅血液中的病原體。饒正錫帶著幾名軍醫,在行軍路上設立注射站,為指戰員逐個進行靜脈注射,很快就起到了良好效果,保障了部隊不斷轉移作戰。見很多官兵飽受疥蟲之苦,不同程度地患有疥瘡,有的還徹夜難眠,饒正錫便利用休整的間隙,組織部隊洗澡換衣、煮衣滅蟲,并用石灰、硫黃混合液涂搽瘡面。

1934年8月,紅3軍團衛生部部長何復生不幸壯烈犧牲,饒正錫接替何復生擔任衛生部部長。一同出來干革命的陳復漢、石恩錫兩位醫生,分別于1931年9月、1932年秋以身殉職,5名參加紅軍的醫生只剩下了饒正錫和陳春甫。他們毫不退縮,繼續勇敢地戰斗在一線。

長征路上的堅守與奉獻

長征出發時,饒正錫領導的紅3軍團衛生部下設兩個野戰醫療所、一個軍醫訓練班、一個擔架隊,有300多人,其中擔架隊200人、挑夫30人,一線醫務人員的數量并不多。長征途中連續行軍、頻繁作戰乃平常事情,每逢打完仗,傷病員都很多,但僅靠現有的醫務人員是遠遠不夠的,饒正錫便請示上級,增設了由24人組成的專門看護隊,傷病員的急救以及日常生活,都由看護隊負責。每次出發前,看護隊會先給傷病員上好藥,傷病員能走的,就由看護員一路陪著走;行動不便的,看護隊就整理好擔架讓人抬著走。如果有傷病員掉隊了,看護員就會回頭尋找以防其走失。因此,看護隊的任務十分繁重,常常是部隊開始宿營了,看護員還沒到;有時大家正在吃飯,或者次日部隊又要開拔了,隊員們才匆匆趕到,但來不及休息片刻,便又得跟著部隊繼續行軍。即便看護隊偶爾能跟著大部隊一起趕到宿營地,也要首先給傷病員燒水洗腳、看病換藥,然后再照顧傷病員睡覺,等把這些事情做完,也差不多到了第二天又要出發的時候了。

看護隊員都是紅小鬼,饒正錫最擔心的就是他們生病或者掉隊,為此想了不少辦法。一方面,他積極引導、教育隊員們要不怕困難、勇往直前;另一方面,則想方設法減輕看護隊的行軍負擔。當時每名紅軍戰士要帶最少3天、最多10天的糧食,饒正錫便要求看護隊的糧食全部集中起來馱運。看護隊編制上沒有配備軍馬和驢騾,饒正錫便把配給自己騎的騾子給看護隊用,如果哪位隊員病了,就緊急安排騎上騾子休息。在爬雪山、過草地的途中,他還讓隊員們兩兩一組地拉著騾子尾巴,相互攙扶著并肩前進,最大限度地節省體力。正是在饒正錫的精心指揮下,24人的看護隊在抵達陜北后,還有16人。

饒正錫十分重視部隊的疾病預防工作,衛生部對行軍、宿營等項衛生制度有專門規定,翻越雪山時就教官兵們如何預防高山病和凍傷,過草地時就教戰士們如何識別有毒野菜與菌菇,同時還特別重視下肢潰瘍、皸裂等影響戰斗力發揮的疾病診治。饒正錫要求團級衛生隊的醫務人員每次行軍都要先跟隨前衛連行進,然后從前往后逐連逐排逐班地了解發病情況。對于連隊衛生員,饒正錫則重視抓疾控技能的培訓,通過現場教學、知識測驗等方式,逐步提高他們的防病技能。這樣一來,連隊衛生員除了能將所學知識向連隊官兵宣講,還能及時幫助和督促紅軍指戰員貫徹各項衛生制度,對降低部隊發病率,保證官兵身體健康,提高部隊戰斗力,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解放戰爭時期的饒正錫

為了使傷病員早日康復以盡快投入新的戰斗,饒正錫常常帶著衛生部的人一道研究治療傷病的辦法,還因陋就簡、因地制宜地為傷病員抓緊治病。沒有治療外傷的藥物,就用食鹽水沖洗傷口;沒有夾板固定骨折部位,就用木片、竹片代替;沒有紗布、棉花,就撕被子做敷料;沒有抗生素,就采取服鹽水的辦法迅速補充水分。鑒于包括自己在內的紅軍醫務人員基本上都是西醫出身,長征路途中很多西藥沒有來源,饒正錫嘗試運用常山、柴胡、辣蓼等中草藥防病治病。他隨身攜帶一本中草藥手冊,有空就帶著大家對照手冊摸索中草藥的識別與運用方法,還真掌握了不少治療腹痛、腹瀉等雜癥的管用方法,救活了不少人。

當時,由于部隊要行軍打仗,所以能走動的傷病員都是隨隊行動,不能走動的重傷員,則由衛生部協調用擔架抬著隨隊行動,但對于一些無法隨軍行動的傷病員,只能暫時分散安置在老百姓家中養傷治病。分散傷病員的工作要求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而且還要盡可能地隱蔽,因為如果被當地民團或其他反動武裝知道了,不但傷病員有生命危險,接收傷病員的老鄉也會被連累受害。傷病員安置的具體工作由政治部門和衛生部門共同完成,這自然也落到了饒正錫的肩上。饒正錫便帶領衛生部機關人員白天調查民情,尋找可供安置傷病員的老鄉家,做好老鄉和傷病員的思想工作,并利用夜間把傷病員抬至老鄉家中安置。為了不加重老鄉負擔,同時解決傷病員的生活和醫療問題,紅軍還要留下若干銀圓或醫藥用品,或送點打土豪沒收來的衣物、布匹等。

當紅軍行軍至渺無人煙或人煙稀少的地區時,傷病員無法就地安置,饒正錫就抽調醫務人員集中進行治療。1935年6月,紅軍長征到達四川西北的黑水鎮時,鎮上除了幾家店鋪,方圓幾十里見不到一戶居民。衛生部便在原有兩個野戰醫療所的基礎上,組建了紅3軍團臨時后方醫院。醫院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迅速開展工作,最多時收容了2000多名傷病員,平時也有1000人左右。饒正錫向軍團長彭德懷、政委楊尚昆詳細匯報了醫院沒有地方、醫務人員少、藥品奇缺、糧食緊張等困難,爭取到了一些部隊用糧,解決了傷病員的吃飯問題。在饒正錫的協調下,紅3軍團還給后方臨時醫院增派了擔架員,這些人除行軍時抬運傷病員外,還承擔了籌糧運糧的任務,并擔負警衛和其他勤雜工作,極大地緩解了醫治傷病員的壓力。

1935年9月,紅3軍團衛生部隨部隊勝利到達陜北吳起鎮,但由于勞累過度以及食品、藥品供給不足,衛生部的大部分官兵都被無情的雪山、草地奪去了生命,衛生部機關從出發時的100多人減員至十幾人。饒正錫顧不上悲痛,繼續投入到更為繁重的軍隊醫療衛生事業中。

寶塔山下的軍隊衛生事業

全國抗戰爆發后的1939年春,饒正錫出任中央軍委后勤部衛生部部長并兼任中央軍委衛生學校政委,成為軍委衛生部門的主要領導之一。在此前后,國內外的醫療隊和醫護人員陸續抵達延安,支持中國共產黨的抗戰醫療事業。作為牽頭負責對接的領導,饒正錫熱情接待醫療隊和醫護人員,悉心照顧他們的飲食起居,大力宣傳我黨我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全力支持他們開展醫療工作。在饒正錫的幫助下,來到延安的醫療隊員對陜甘寧邊區政治、民生進行了實地考察,認為只有中國共產黨才是抗戰救國的中流砥柱,是民族的希望所在,紛紛選擇留在邊區。其中,既有婦產科醫生金茂岳、小兒科醫生侯健存、肺科醫生何穆、外科醫生周澤昭和高級護理專家沈元暉等一大批來自國統區的醫護人才,還有從印尼回國的華僑、內科醫生畢道文以及德國醫生米勒、奧地利醫生傅萊、朝鮮醫生方禹鏞等。中外醫務人員在饒正錫的支持下,在邊區和各根據地開展醫療工作,傾力貢獻自己的熱情和技術。

1938年3月,白求恩率領醫療隊不遠萬里來到延安,饒正錫為他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之后,白求恩堅持到前線搶救傷病員,饒正錫請示上級領導并獲得中央領導同意后,便于4月派人護送白求恩奔赴晉察冀邊區。1939年11月,白求恩因手術感染不幸逝世。繼毛澤東的《紀念白求恩》之后,饒正錫寫下《接受白求恩同志給我們留下的寶貴遺產》一文,沉痛悼念白求恩,號召軍委醫護人員向他學習。

1940 年,經中央軍委批準,軍委衛生學校升格為中國醫科大學,饒正錫兼任中國醫科大學政治委員。他把辦好中國醫科大學,盡快培養更多的醫務干部作為自己的首要任務。當時,學校缺乏教材,饒正錫便組織醫務人員自己編寫;沒有印刷設備,他組織人員土法上馬,刻蠟紙油印;沒有紙張,他找人用馬蘭草自己造;教室簡陋、照明差,他組織醫務人員和學員在室外上課,在膝蓋上記筆記;沒有教學儀器,他讓醫務人員自己制;生活條件差,他就帶著醫務人員和學員開荒種地、養豬養羊、紡紗織布。在饒正錫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年不到的時間,中國醫科大學就培養各類醫療技術人員 498 名,極大充實了八路軍、新四軍抗戰前線的救治力量。

1941 年 7 月,中國醫科大學第14期學員畢業,毛澤東為中國醫科大學題詞:“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同年11月7日,中國醫科大學舉行建校 10 周年慶祝活動,毛澤東揮筆題寫“辦得很好”以示鼓勵。周恩來從重慶回到延安,專程視察了中國醫科大學。他對饒正錫說:“在重慶時就聽說延安辦了一所很有名氣的醫科大學,這次看了一下,果真名不虛傳。你們在這么艱苦的條件下,把學校辦成現在這個樣子,是很了不起的。希望你們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把學校辦得更好,多為前方部隊培養一些優秀的醫務干部。”在辦好中國醫科大學的同時,饒正錫深感單靠延安一所醫科大學培養醫療技術人員遠遠不能滿足八路軍、新四軍抗戰醫療救治的需要,于是他經請示中央軍委批準,成立了中國醫科大學晉東南分校和中國醫科大學晉察冀分校。晉東南分校有學員200余名,晉察冀分校有學員3000余名,這些舉措極大地緩解了華北抗日前線醫務人才缺乏的難題,有力地支援了抗戰事業。

由于國民黨軍隊對陜甘寧邊區的封鎖,部隊很難從外面購置急需的藥品,國內外友人捐贈的藥品也大多被國民黨政府扣留,邊區的藥品器械供應十分緊張,傷病員缺醫少藥的情況日益嚴重。中央軍委決定籌建八路軍制藥廠,饒正錫挑起了籌建的重擔。他花費大量精力和時間,克服種種困難,從西安招募技術人員,購置辦廠所需的機械設備。1939年元旦,藥廠順利開工,投產僅3個月,就制成中西藥品40余種、40多箱。1940年,制藥廠還增設了研究室從事新藥品的研制工作,可以用小米釀造酒精,從芒硝中提取硫酸鈉、硫酸鎂,從馬牙堿中結晶出小蘇打,從莨菪草中提取鎮痛藥阿托品。這些成績和經驗,都由饒正錫主持創辦的《國防衛生》刊登了出來,在軍隊衛生部門和廣大官兵中反響很好。

饒正錫還指導制藥廠利用邊區中藥材資源豐富的優勢,帶領技術人員上山采集麻黃、甘草、當歸、桔梗、柴胡等中草藥,加工成各種丸散膏丹等中藥或中西藥制劑,來作為緊缺西藥的替代品。這些中藥制劑效果好、價格低,有效地緩解了藥品匱乏的問題。1942年12月,毛澤東在西北局高級干部會上專門提到八路軍制藥廠,說這是自力更生、發展生產的典范。毛澤東還為藥廠題詞:“制藥療傷,不怕封鎖,是戰勝敵人的條件之一。”朱德也題了詞:“你們的藥廠已建設起來社會主義前途的初步基礎,是科學做基礎的,又采取了陜北落后的地點和條件,利用新舊兼用、中西并用的發展,是最實際和最有前途的。”

1958年,葉劍英(右二) 率中國人民解放軍代表團訪問印度時,在柯棣華家中做客。坐者左一為饒正錫

書寫人民軍隊衛生事業的新篇章

1945年10月,饒正錫出任陜甘寧晉綏聯防軍教導旅副政治委員,一度兼任旅政治部主任。他積極開展戰時政治工作,主動參與保衛陜甘寧、反擊國民黨軍等的指揮作戰,有時還開玩笑地說:“小醫醫人,大醫醫國,我是中醫醫兵,當個旅政治部主任還是馬馬虎虎的!”1947年10月11日,西北野戰軍將教導旅、新編第 4 旅整編成第 6 縱隊,羅元發任司令員,徐立清任政治委員,饒正錫任政治部主任(后擔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6縱組成后,即集結于西岔、鎮川堡地區進行整軍。在饒正錫的具體負責下,6縱面貌煥然一新,戰斗力突飛猛進,1948年2月下旬在宜川戰役中會同3縱圍城打援,一戰成名。羅元發在戰后的總結分析會上高興地說:“我縱隊一往無前的戰斗精神,是立清同志、正錫同志的辛勤付出換來的!”

1949 年 2 月 1 日,6縱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軍,隸屬第一野戰軍,羅元發任軍長,徐立清任政治委員,饒正錫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在羅、徐、饒指揮下,第6軍先后參加了陜中、扶眉、蘭州等戰役,并進軍新疆。12月1日,中共迪化(今烏魯木齊)市委員會成立,饒正錫任市委書記,此后他還擔任過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常委、組織部部長,人民解放軍第 22 兵團副政治委員等職。饒正錫堅決貫徹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和黨的各項民族政策,迅速著手恢復經濟和市政建設,全面穩定社會秩序。在他的領導下,中共迪化市委抽調百余名干部組成5個工作組,抓緊廢除國民黨政權時期的保甲制度,在較短時間內就建立了基層人民政權。不僅如此,饒正錫還非常重視培養少數民族干部。他在會議上強調,在少數民族地區,要很好地學習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要加強民族團結,依靠民族干部做好工作。為此,他耗費了大量精力發展和培養少數民族黨員和干部。

1953年7月,饒正錫離開地方,出任解放軍總后勤部衛生部部長兼政委。他一到崗,就投入到了軍隊衛生工作正規化、現代化建設的緊張工作中。饒正錫認為,軍隊衛生工作要走制度化管理的路子,治療疾病可分為防和治兩個方面,二者相互聯系又互為促進,應當防中有治、治中有防、防治結合,從而控制和消滅疾病,不斷提高部隊戰斗力。他主持制定了醫療預防、衛生防疫、藥材供應、衛生統計共4套工作規范及其他一系列制度、標準,領導總后衛生部于1958年確立了系統的軍隊衛生工作方針,即“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面向部隊,為兵服務”。他還在實踐中摸索出了相關具體措施,比如建立軍隊醫院和基層部隊的雙向防治體系,門診與巡診相結合。醫院除收治部隊病人外,還主動到基層部隊開展巡回防治,與部隊建立協作關系,有病早治,無病早防,從技術上幫助部隊提高防病治病的能力。

在饒正錫的領導下,人民解放軍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就把7所軍醫大學、13所軍醫中學,調整合并為4所軍醫大學、4所軍醫學校,從而確立了高、中、初三級衛生人才培養體制,各校的教學和師資力量不同程度得到加強。為了穩步提高教學質量,饒正錫組織相關人員反復研究編定統一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創造性地采取院校訓練加在職訓練的“兩條腿走路”的辦法,既安排部隊老衛生干部進院校學習深造,又由各大軍區自主開設軍區訓練班實施輪訓,雙管齊下提高部隊衛生干部的技能水平。在此基礎上,饒正錫還提出軍醫大學分別與部隊和實習醫院建立教學協作體系,部隊、實習醫院給院校提供教學、實習場所,院校則加大對部隊和實習醫院的技術支持力度。

鑒于1950年成立的軍事醫學科學院面積狹小,不利于科研工作展開,饒正錫按照中央軍委和總部的意圖,將軍事醫學科學院從上海遷至北京。他不僅親自籌劃軍事醫學科學院的基本建設,而且多方調集國內外知名專家教授充實到教學科研隊伍,還指導添置了重要科研設備。在饒正錫的直接推動下,軍事醫學科學院組派專家到國外學習考察,并結合我軍實際研究確定了學院的建設方向和發展任務,規劃建設了各類研究所,增設了衛生勤務、野戰外科、衛生裝備等研究所,使得軍事醫學科學院逐步成為門類齊全的軍事醫學研究中心。1960年,饒正錫又推動將各大軍區的衛生防疫檢驗所集中改建為軍事醫學研究所,與海軍和空軍的醫學研究所一起,共同形成上下結合的軍事醫學研究體系。他還遵照毛澤東的指示,大力倡導中西醫結合,組織制定了“系統學習,全面掌握,整體提高”的方針,使中醫在醫療、預防工作中的優勢和特色,在軍隊衛生系統中得到了積極發展。

晚年饒正錫

當初軍事醫學科學院遷址的時候,饒正錫就已經統籌考慮使同受軍委總部直屬領導的解放軍總醫院和軍事醫學科學院兩家單位相互毗鄰,以便實現一體化建設發展。這與他重視軍隊醫院建設的思路是一脈相承的。饒正錫認為全軍極有必要組建一個高層次的醫療中心,其既能醫治疑難病癥,又可成為臨床醫學的進修教育基地,同時還能在醫院管理和醫療作風方面對全軍醫院起示范作用。為此,他在解放軍總醫院的組建上傾注了大量心血,不僅組織籌劃了總醫院的建設布局、機構組成、人員構成,而且廣泛聽取專家教授的意見建議,強調要不斷提高醫療質量,改善服務態度。同時,他還非常關心各大軍區和海、空軍總醫院的建設,把各地總醫院形象地比喻為“母雞”,指出只要“母雞”好,就能孵出各級教學醫院、專科醫院、療養院等“好小雞”。

1955年,饒正錫被授予中將軍銜。1959年饒正錫升任解放軍總后勤部副部長。他除參加總后集體領導外,仍主管衛生工作,領導衛生戰備、科技教育、醫療預防、衛生防疫等各領域都取得了不斷發展。1987年8月離職休養前,饒正錫擔任了近7年的中央軍委紀委副書記。雖然離開了后勤和衛生工作崗位,但他仍然關心和支持軍隊衛生事業的發展,解放軍衛生事業的每一項進步都使他高興不已。饒正錫將軍逝世后,解放軍總后勤部衛生部專門撰文紀念這位老部長,高度評價他是我軍衛生工作的重要奠基人和卓越領導人,他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作出的重大貢獻“彪炳千古,豐碑永存”。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人与性动交a欧美精品| 亚洲天堂啪啪| 亚洲另类色|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区第一页|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第一区| 久久综合色视频| 欧美三级自拍| 激情無極限的亚洲一区免费| 91麻豆久久久| 亚洲综合专区| 中文字幕首页系列人妻| 自拍偷拍一区| 欧美一区二区人人喊爽| 欧美翘臀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国产无线乱码在线| 日韩A∨精品日韩精品无码| 国产爽妇精品| 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一区| 久久国产精品麻豆系列| 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 久久人妻xunleige无码| 野花国产精品入口| 亚洲美女久久| 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级毛片|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狂喷潮在线观看2345| 人妻出轨无码中文一区二区| 国产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软件| 婷婷色婷婷|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观看性色| 丰满人妻久久中文字幕| 亚卅精品无码久久毛片乌克兰|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三级a| 欧美一级99在线观看国产| 成人看片欧美一区二区| 日韩东京热无码人妻| 国产精品无码在线看| 国产伦片中文免费观看| 在线欧美国产| 国产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现在一区二区中文| 综合社区亚洲熟妇p| 就去吻亚洲精品国产欧美| 一区二区欧美日韩高清免费| 国产18在线| 欧美日韩激情在线|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日韩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在线小视频| 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 天天色综网| 超碰91免费人妻| 午夜久久影院| 久久semm亚洲国产| 永久毛片在线播| 亚洲欧美人成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视频 第一页| 91黄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高清视频| 丁香婷婷激情网| 日韩精品欧美国产在线| 亚洲91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a毛片在线| 国产女人爽到高潮的免费视频 | 国产丰满大乳无码免费播放| 免费jizz在线播放| 欧美精品综合视频一区二区| 日韩无码视频网站|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无码| julia中文字幕久久亚洲|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欧美综合成人| 亚洲精品爱草草视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