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6月18日,2026年達喀爾青奧會迎來開幕倒計時500天。2026年10月31日至11月13日,奧林匹克系列運動會將首次在非洲大陸舉行。國際奧委會表示,達喀爾青奧會將迎來數個奧林匹克舞臺上新的運動項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武術,這項運動將首次在該級別的奧林匹克賽事中亮相。
多位受訪專家表示,此次武術進入青奧會,為實現我國《體育強國建設綱要》中提出的力爭武術項目早日進入奧運會的戰略任務邁出了堅實步伐,具有歷史性意義,將為提升中國體育影響力、推動東西方文明交流交融、拓寬中華文化傳播渠道、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發揮重要作用。
1936年6月26日,中國體育代表團乘坐意大利“康梯浮地”號郵輪從上海黃浦碼頭出發,遠赴德國柏林參加第十一屆奧運會。武術作為表演項目,第一次走上國際舞臺,向全世界展示了中華民族獨具魅力的傳統運動。
數十年來,“中華武術何時能夠進入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成為國人以及武術愛好者、從業者的牽掛。
2001年,國際武術聯合會向國際奧委會提出申請。但在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的“奧運瘦身”計劃以及“武術項目參與度不高”的不利情形下,武術沒能成功入奧。
每個國家都希望在自己舉辦奧運會時,將本國最具民族特色的項目納入其中。2008年,奧運會在北京舉辦。然而,每個項目通常先被作為表演項目進行展示,之后再成為奧運會正式項目。武術再次與奧運會正式項目無緣,僅以特設項目同期舉辦。
首都體育學院武術與表演學院教授張長念在接受《中國報道》記者采訪時說:“2008年奧運會并未給予武術成為正式項目的承諾,而是將其當作特設項目,在北京奧運會期間舉行‘北京2008武術比賽’,使武術享受了奧運會比賽項目的部分待遇。國際奧委會破例允許奧運會期間在奧運會主辦城市舉行不屬于奧運會比賽項目或表演項目的體育比賽,這在奧運會歷史上還是第一次,可以說給予了中國武術極大的支持和尊重?!?/p>
2011年,武術被列為2020年奧運會備選項目,這是歷史上首次被列為候選項目,贏了“預賽”。然而,對于武術入奧,官方民間似乎都不看好。武術雖然進入最后一輪投票,但最終不敵壁球,未能成為最終推薦項目。
不過,2020年,瑞士洛桑傳來了令人振奮的消息:在此舉行的國際奧委會執委會上,通過了武術成為第四屆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新增正式比賽項目的提議,這也意味著武術第一次成為奧林匹克系列運動會正式比賽項目。
會后,國際武術聯合會秘書長張秋平第一時間表示,武術運動深受青少年運動員喜歡,具有男女平等,比賽場地、器材要求簡單,符合可持續發展等特點。這些特點與國際奧委會青奧會的理念相符合。武術成為青奧會正式項目,不僅給予廣大武術運動員及武術工作者極大的鼓舞,也將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參與到武術這項運動中來,共同強身健體,提升自我。
武術運動深受人們喜愛,全世界大約有1.2億人從事武術運動。多年來,我國大力開展武術推廣工作,努力提升武術的國際影響力,使武術在普及程度、組織建設、競賽規則、比賽數量等方面基本滿足奧運要求。此次武術能夠進入青奧會,對于中國體育而言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根據賽事安排,屆時來自世界有關國家和地區的48名運動員將參加武術項目。男女長拳全能和男女太極拳全能4個小項的比賽,其中長拳全能包括長拳和棍術項目,太極拳全能包括太極拳和太極扇項目。

“選擇太極拳和長拳進入青奧會,得益于兩者在中國以及世界范圍內有著廣泛的受眾?!睆堥L念告訴《中國報道》記者,與跆拳道和空手道入奧形式不同的是,武術入奧以拳種套路的形式進入。武術套路運動在保持攻防的含義下,其實際功能、價值取向與藝術體操類似。此次,武術項目的評判機制也是參考藝術體操等,采取單人項目,通過執行一套固定的、非對抗性的動作組合,進行評判。
多位受訪專家指出,過去武術蘊含的文化元素與技藝細節繁多復雜,這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其走向世界舞臺、特別是融入奧林匹克大家庭的阻礙。為了更好地適應國際體育競技的要求,武術在其評判標準和比賽規則方面進行了深度改革,力求做到更加簡明、規范且富有觀賞性。這一系列變革的背后,體現了中華武術與時俱進的精神,以及向全世界展示中國傳統文化魅力的決心。
張長念表示,武術躋身奧林匹克大家庭是其國際化進程中的重要一步,但不是唯一路徑。事實上,武術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已在世界各地生根發芽,通過多種渠道不斷拓展其影響力和傳播力。奧運舞臺的打開,只是對武術全球推廣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和有力推動。
“除了奧運會之外,武術還活躍在世界錦標賽、世界杯、亞運會等眾多國際賽事體系中,成為各國選手競技交流的重要項目。除了體育比賽,武術還以表演、健身以及作為文化交流形式在世界范圍內推廣。”張長念說。
不過,當前武術全球化也面臨眾多難點。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王鵬對《中國報道》記者說:“部分外國人受文化差異和認知偏差的影響,將武術簡單地等同于夸張表演。另外,語言方面的障礙突出。兼備武術與語言的教練少之又少?!?/p>
王鵬建議,武術在國際上的推廣需要培養國際視野人才,加強對武術教練員、運動員以及文化工作者的培訓,使其成為武術文化傳播者和推廣者,增強武術傳播力。同時,借助國際平臺拓寬推廣渠道形成全方位推廣格局,加大武德精神和文化內涵宣傳,凝聚不同地區人群,擴大武術文化影響力。
鄭州大學體育學院教授司紅玉認為,最重要的是深化武術文化的研究和發掘,深入挖掘武術背后的文化內涵和哲學思想,為國際傳播提供更多有價值的內容。“武術不僅要‘走出去’,還要‘走進去’‘融進去’,讓其成為中國與其他國家和地區開展文明互鑒的重要紐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