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模式已在消防監督領域全面推行,成為主要的工作模式。在統籌發展和安全的大背景下,如何進一步提升該監管模式效能,優化消防事中事后監管,從而做好消防監督工作,已成為當前亟待深入探索與實踐的重要課題。從實施“雙隨機、一公開”消防監管的必要性出發,結合內蒙古阿拉善盟實際,分析了“雙隨機、一公開”消防監督面臨的挑戰,提出做好“雙隨機、一公開”消防監督工作的措施,以提高消防監督工作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雙隨機、一公開”;消防監管;抽查
0 引言
“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模式在消防領域推行實施,是貫徹落實《關于深化消防執法改革的意見》的具體舉措。作為統籌發展和安全背景下,健全完善事中事后監管機制的重要方式,“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模式能夠全方位、深層次地促進消防執法理念、制度、作風等轉變,為今后建立科學合理、規范高效、公開的監督管理體系奠定基礎。現立足內蒙古阿拉善盟的實踐經驗,對“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模式下如何做好消防監督工作進行思考與探索。
1 實施消防監督“雙隨機、一公開”的必要性
1.1" 監管執法工作改革的切實需要
改革開放40多年來,各類生產經營場所井噴式增長,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國實有登記注冊各類經營主體數量1.89億戶,其中企業6086.7萬戶[1]。自2018年改制轉隸以來,消防救援隊伍力量總規模雖已增至22萬人,累計督促整改火災隱患4300萬余處[2],但是消防監管力量依然面臨海量監管對象和不斷動態變化的隱患風險。消防領域面對社會面存在監管力量不足、監管難度大、監管難度高等問題[3]。實施“雙隨機、一公開”消防監督,有利于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擴大消防監管覆蓋面,又有利于運用“互聯網+監管”,從原來的全覆蓋監管向事中事后監管轉變,提高監管效率,進一步提升社會面火災防控能力,確保整體消防安全形勢平穩,為進一步做好消防監督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1.2" 促進消防執法隊伍改造升級的必然選擇
“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科學規范、公平公正、公開透明,執法環節全部上網流轉,全程留痕、閉環管理,嚴格限制執法人員自由裁量權,禁止選擇性執法、任性執法。從根本上解決了監管執法不嚴格、不公正、不規范的問題,從制度上落實了對監管執法人員的保護,努力做到“盡職盡責、盡職免責”,對于打造一支廉潔自律、作風優良、一心為民的消防執法隊伍,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2 “雙隨機、一公開”消防監督面臨的挑戰
阿拉善盟消防救援支隊自2019年10月1日啟用“雙隨機、一公開”消防監督信息系統以來,嚴格按照國家消防救援局和內蒙古自治區消防救援總隊的部署要求,建立健全“一單兩庫一細則”,科學制定監督抽查方案,抽查檢查規范有序開展,監督抽查信息及時公開,有序推進“雙隨機、一公開”消防監管工作。但當前工作依然面臨不少挑戰。
2.1" 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選取執法人員難以對新興業態實行有效監管
基于社會消費需求的日益多元化,大量新興產業應運而生。其中,民宿、農家樂、露營地等業態憑借獨特的體驗與特色,呈現出迅猛的發展態勢,逐漸成為群眾日常休閑、旅居以及娛樂活動的重要選擇。但針對該類場所的技術標準、管理規范相對滯后。“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模式針對新興業態場所使用時,往往存在未在被抽查單位數據庫以及抽查事項針對性不強等問題。同時,隨機抽取的檢查人員可能為轄區執法人員,對新興業態場所情況不熟悉。以上問題都會對消防監督工作產生不利影響。消防監管面臨對新興業態不知情、抽查事項督改隱患作用有限等問題,一旦發生火災的新興業態場所出現未被抽到或抽到后隱患未及時整改等情況,極有可能引發對“雙隨機、一公開”執法模式的質疑,造成不利影響。
2.2" 隨機抽查事項清單及細則內容難以滿足監督實踐需求
根據國家消防救援局有關要求,內蒙古自治區消防救援總隊先后出臺了《內蒙古自治區消防救援機構“雙隨機、一公開”消防監督抽查實施細則(試行)》和《內蒙古自治區消防救援機構“雙隨機、一公開”隨機抽查事項清單》等文件,在明確隨機抽查要求和抽查項目實施細則的基礎上,下級消防救援機構對抽查事項實施動態管理。但因抽查對象場所性質、特點難以完全列舉窮盡,導致抽查事項、抽查細則中關于被抽查單位涉及的內容和抽查執法過程中的關鍵問題難以明確解釋,或者只能原則性進行要求,從而導致抽查質效對于現場監督員的工作經驗和專業能力依賴較大,抽查清單和細則難以對現場人員是否接受質詢、能否對可疑材料現場取材、現場哪些區域和設施必查等問題進行明確,難以有效滿足監督實踐的需要。
2.3" “兩庫”信息不準確,抽查任務量不符合監督人員配置實際
“兩庫”是指“雙隨機、一公開”消防監督信息系統中的社會單位庫和監管人員庫。自“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模式實施以來,該信息庫的數據主要來源于原有消防監督管理系統的直接導入以及人工錄入。其中,社會單位庫主要涉及重點單位、一般單位、小場所以及其他單位。監管人員庫中主要錄入所在消防救援機構監督執法干部信息。受“兩庫”信息為原監督系統導入或人為手工錄入影響,消防救援機構在獲取社會單位和監管人員信息時處于被動接受狀態。如社會單位因經營情況等因素發生變動,監管人員因調動、離職等因素發生變化,都需要單位系統管理人員及時更新錄入。特別是變更時,極少有單位會主動向消防救援機構備案單位信息,極易出現隨機抽取單位已變更或監管人員已調走的情況。“兩庫”信息失真會嚴重影響“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的實施。同時,“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主要集中于縣級消防救援機構,受地區差異影響,大多數該類消防救援機構監管人數為3~4人,社會單位數卻在100~300家之間,按照行政執法2人要求,消防執法人員每月人均抽查數少則25家、多則75家,抽查單位數超出了監管人員實際可承載的工作負荷量,導致人少事多的情況突出,監督人員在檢查數量和檢查質量上難以兼顧平衡。
2.4" “雙隨機、一公開”消防監管結果運用有待加強
目前,“雙隨機、一公開”消防監督信息系統執法信息尚未雙向同步,導致監管人員完成執法工作后還需找時間錄入檢查信息,根據檢查情況開展執法活動。同時,消防救援機構“雙隨機、一公開”消防監管的結果公示僅限于“未發現違法違規行為、責令立即改正、責令限期改正”等3項文字信息[4],在網頁和微信等媒介僅向社會公示首次檢查結果,不公示復查結果,未能向社會面展示“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對于社會單位消防違法行為形成的威懾作用。
3 “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模式下做好消防監督工作的對策
3.1" 調整完善“兩庫”,填補消防監管真空
加強與市場監管、住建、民政、衛生、教育等行業部門的信息共享[5]。對于新興業態場所和已在其他部門發生變更的社會單位信息,要及時推送至消防部門,消防部門在核實社會單位變更情況后,及時在“雙隨機、一公開”消防監督信息系統完善社會單位信息狀態。對于處于停工、搬遷、變更狀態的社會單位,要在核實后及時通過標簽和信息更新等方式進行信息完善,力爭做到跨部門之間的信息互通、數據共享、同步更新,避免現場監督檢查出現空載情況[6]。同時,要及時關注監管人員在位情況,在抽取下月抽查計劃時,在充分預估下月公務活動、人員休假、公差勤務等情況基礎上,合理設定隨機抽查任務數量和抽查頻次,確保任務完成難度適中,符合正常消防監督執法需要。
3.2" 規范使用信息系統,科學設定抽查內容
組織系統管理人員、消防監督員開展業務培訓,督促系統管理人員、消防監督員熟悉掌握“雙隨機、一公開”消防監督信息系統的操作流程和使用方法。按照規定要求全面、細致、嚴謹地開展檢查,科學制定每月抽查計劃,合理分配檢查任務,嚴格落實監督檢查責任,避免檢查中出現走過場的現象。每月對全區“雙隨機、一公開”消防監督抽查和執法情況進行定期通報講評,做到常態化規范化管理。統籌考慮消防監管執法、消防重點領域整治和便民利企要求,根據各地社會單位和監管人員數量科學確定抽查頻次和范圍,也可以與其余行業部門共同開展“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執法,形成部門聯合開展抽查執法,減少多頭檢查、反復檢查對社會單位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干擾。
3.3" 保證抽查事項執行質效,持續加強監督執法
鼓勵消防監督人員以《內蒙古自治區消防救援機構“雙隨機、一公開”消防監督抽查實施細則(試行)》和《內蒙古自治區消防救援機構“雙隨機、一公開”隨機抽查事項清單》為基礎,嚴格依照國家法律法規及消防安全規范有關要求,開展消防監督工作,確保“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模式達到“管到位”的效果。同時,結合社會形勢發展和重點領域專項整治需要,及時調整“雙隨機、一公開”抽查重點。通過科學統籌制定隨機抽查計劃,突出檢查重點,逐步加大隨機抽查任務量,并嚴格實施現場監督檢查工作。對發現的火災隱患,能夠當場整改的,責令立即進行整改;對不能當場整改的,下達責令改正通知書。對存在嚴重隱患問題的,必須加大處罰力度,提請當地政府掛牌督辦,對整改隱患做到“零容忍”。
3.4" 適時公開公示,強化抽查結果應用
充分利用政府專題辦公會、消防安全委員會、單位執法例會和工作例會等多個平臺,將隨機抽查的結果向政府、行業主管部門及社會單位進行通報和抄告。加強行業監管與聯合懲戒,進一步加大對消防安全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同時,利用政務服務平臺或官方微信公眾號等媒體,對監督抽查信息進行公開公示。完成與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內蒙古)、信用中國(內蒙古)的溝通對接,在社會信用記錄中列入“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結果,記入社會單位誠信檔案,建立健全消防違法失信行為聯合懲戒“黑名單”制度[7]。有效營造“社會共同監督、媒體共同監督、單位共同參與”的良好監管氛圍,形成督促社會單位落實消防安全主體責任、增強自我管理能力的自覺性震懾。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模式,是監管執法工作改革、促進消防執法隊伍改造升級的必然要求。然而,當前在監管實踐中,面臨著難以對新興業態實行有效監管、隨機抽查事項清單及細則內容難以滿足監督實踐需求等諸多挑戰。為切實做好消防監督工作,需多管齊下:調整完善“兩庫”,確保信息精準,填補監管空白;規范使用信息系統,科學設定抽查內容,提高監管針對性;保證抽查事項執行質效,強化監督執法力度;適時公開公示抽查結果,強化結果應用,形成有效震懾。未來,消防監督工作應持續優化“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模式,不斷適應新形勢、新要求,以更高效、精準的監管,筑牢消防安全防線,為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2024年經營主體發展質量穩中有升[EB/OL].https://www.gov.cn/lianbo/bumen/202501/content_6997860.htm
[2]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新聞辦就國家綜合性
消防救援隊伍組建五周年建設發展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EB/OL].
https://www.gov.cn/lianbo/fabu/202311/content_6914019.htm
[3]王興旭.過程視域下的“雙隨機、一公開”消防監管模式實踐中的問題探究[J].今日消防,2022,7(2):36-38.
[4]李京,雷曉燕.“雙隨機、一公開”消防監管模式面臨的困境及對策[J].武警學院學報,2020,36(4):21-24.
[5]范賢.消防監督“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模式的實踐與思考[J].化學工程與裝備,2020(2):237-238+234.
[6]戴曉瑩.大數據技術在社會單位消防安全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消防,2022(10):53-57.
[7]程東林.失信“黑名單”制度對地方立法的啟示[J].延邊黨校學報,2020,36(3):6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