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生活通常充滿了活力與朝氣。不過,如果孩子患有多動癥(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孩子適應校園環境呢?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心理醫學科專家給出了答案。
從容面對,做好情緒、壓力管理
面對多動癥孩子制造出的各種問題行為,家長們經常游走在情緒爆發的邊緣。然而當人在情緒崩潰邊緣時,很難理智地選擇合適的管教方法,所以家長們首先需要做好自己的情緒管理,通過認識自己的情緒從而選擇自己在不同情緒狀態下的應對模式。另外,學會分析壓力來源,學習“解壓”方法。
以身作則,一致性溝通
孩子是父母言行的一面鏡子,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從管理好自己的行為習慣開始,做孩子的榜樣。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注意一致性的溝通模式。
1.全家口徑一致
對日常行為規矩的要求和獎懲規則,全體家庭成員需要保持一致的態度,齊心協力,相互配合,否則會讓孩子認為這些規矩是可以商量的。
2.前后要求一致
事前認定的行為標準和獎懲原則在事后要按照約定執行,不要隨意更改,從而提高孩子對父母的信任,使孩子愿意服從管教。
3.教養心口一致
有時家長對孩子明明心里是擔心、關愛與欣賞,從口中表達出來的卻是指責與埋怨,吝嗇于對孩子表達鼓勵,導致孩子無法收到來自父母“愛的信息”,這容易讓孩子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增加親子沖突,不利于其建立自信。
4.人格平等一致
每個人都有被尊重的權力,孩子也不例外。積極傾聽孩子,用語言表達情緒和關愛,先處理孩子的情緒,然后再處理問題。家長可以在充分了解事情的發生經過和孩子的情緒行為來由之后,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再一起探討問題發生的原因,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法。允許孩子表達不同的意見和看法,并樂意與孩子討論,做好孩子成長的引領者。
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保持居室整潔,給孩子提供簡潔的、專屬的學習生活空間,學習用品擺放要固定,在孩子專注于完成各項任務的過程中,減少干擾:降低家中電視機、廣播的音量,如果希望孩子吃些水果、零食以補充能量,可以放在任務間隙休息時。
協助孩子,合理規劃
1.制訂目標
家長可以給孩子設立一個合適的目標。和孩子一起回顧學習生活中主要的困難在哪里,如學習經歷、社交情況、情緒行為管理、生活作息、時間規劃等,將以上這些逐一列出,討論出最需要改進的幾個目標作為重點,然后家庭成員一起協商解決問題。同時,也要看到孩子的努力和進步,總結成功經驗,鼓勵孩子在新學期中繼續保持。
2.條理化生活,制訂任務計劃表
多動癥兒童的注意力持久性、穩定性差,容易造成粗心大意、丟三落四等問題。家長的行動目標是幫助孩子建立時間觀念,克服漫無目的、無序化,把看不到、摸不著的時間落到具體任務上,協助孩子自我管理,使生活條理化、結構化。具體操作如下:
(1)做好時間日志,全面記錄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務和每項任務需要花費的時間。
(2)對任務進行評估,分清任務的輕重緩急。
(3)對任務進行排序,先安排緊急的、重要的任務,合理安排學習量和學習內容,保證規律健康的生活作息,注意勞逸結合。
(4)列出任務清單,如果孩子能提前完成,剩余的時間都將成為其自主時間,從而增加孩子的自我掌控感,自覺改善拖拉行為。
(5)總結回顧任務清單的執行情況,鼓勵、肯定完成的時刻,總結成功經驗,改善不足,建立與執行好獎懲機制,調整更新任務清單。
與老師聯系,建立多動癥管理同盟
教師的干預是多動癥患兒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醫生、家長、患兒與老師的通力協作,可有助于多動癥癥狀的控制和遠期表現的改善。
1.家長怎么做?
目標:攜手幫助孩子成長,而不是管教孩子。
具體方法:和老師聯系,了解教學進程、每天的作業布置及孩子的學習情況;了解孩子的日程表,幫助孩子合理安排時間;熟悉任課老師,表達感謝與配合的意愿;與老師分享交流家庭內有效互動的經驗。
2.老師怎么做?
目標:老師與家長配合,從而最大可能地幫助多動癥兒童。
具體方法:建立共同的目標,根據不同患兒的癥狀表現特征,選擇有針對性的教育方案;監督多動癥患兒在校期間的服藥情況;與家長溝通,共同評估多動癥患兒的癥狀及治療后的改善;對多動癥患兒的學習共同監督。
給多動癥患兒家長的建議
接受現狀,樹立信心;調整情緒與態度;重塑家庭環境,改善親子關系;提升學習興趣與能力;協助孩子學會管理時間;學習并實踐科學適用的行為矯正方法;注重兒童全面發展;規律生活,科學飲食,保證睡眠;加強與老師和醫生的溝通與合作;及時總結孩子成功的經驗,改進不足,分享孩子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