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發展過程中,人們越來越重視個人的身體健康,高校為讓學生擁有健康的身體,開始加強體育訓練,強化學生身體素質。體育訓練并非簡單的過程,需要使用大量訓練器材,否則難以達到預期目標,此時高校應引入更多訓練器材,體育教師將各種訓練器材靈活應用于體育訓練實踐,促使體育訓練具有更高的效率與水平,學生能夠從中獲得良好訓練效果。根據當前實際情況來看,高校訓練器材的應用并沒有達到預期,難以有效發揮訓練器材的作用,如此則需要高校對訓練器材在體育訓練中的應用進行深入研究,促使訓練器材能夠得到有效應用。下面筆者就相關內容進行詳細闡述。
1、體育訓練器材類型
在高校體育訓練中,合理利用訓練器材輔助體育訓練能夠取得較為理想的訓練效果,因此教師應根據體育訓練內容選擇適合的訓練器材。當前,體育訓練器材主要分為以下類型:(1)力量訓練器材。力量訓練是體育訓練中的主要內容,通過力量訓練可以強化身體各部位力量,提高身體爆發力,使其在體育運動中擁有良好表現,當前使用的力量訓練器材主要有啞鈴、抗阻帶、電子腰輪等。(2)有氧訓練器材。此種類型訓練器材用于輔助學生進行有氧運動訓練,鍛煉學生耐力,常見的有氧訓練器材包括了健身車、跑步機、跳繩等,其中跑步機是應用最為廣泛的有氧訓練器材,可將其放在室內進行訓練,不會受到天氣因素影響。(3)球類訓練器材。球類訓練器材是高校中最為普及的器材,如足球、籃球、排球等,教師可根據學生喜歡的球類運動與體育訓練內容,從中選擇最適合的訓練器材,培養學生體育運動能力。(4)平衡訓練器材。利用訓練器材能夠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穩定性與平衡性,讓學生對自己的身體有更強的掌控力,為學生參與各類體育運動打下良好基礎。目前,平衡訓練器材包括了平衡球、平衡板等。
2、訓練器材在高校體育訓練中應用的意義
2.1、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將訓練器材應用于高校體育訓練中,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完成體育訓練任務,還能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使其面對體育訓練時不再出現厭煩、畏懼等負面情緒。當前,訓練器材設計形式新穎,功能豐富,可以滿足不同體育訓練的需求,學生從中獲得了豐富體驗的同時,還迎來了挑戰,激發了學生挑戰熱情與探索欲望,增加了學生的參與意愿。學生利用訓練器材完成體育鍛煉,可以切身體會到身體發生的變化,例如,真實感覺到自己經過訓練之后取得的進步,如此能夠提升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信心。另外,訓練器材還為體育訓練增添趣味性,改變以往體育訓練過于枯燥的情況,學生參與訓練時擁有更加強烈的參與感。所以,靈活利用訓練器材進行體育訓練,相較于傳統體育訓練方式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與運動積極性,促使學生身體素質得到明顯提升。
2.2、提升學生運動能力
體育訓練在提升學生運動能力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很多運動項目需要進行專項訓練才能夠得到進一步提升,訓練器材的應用恰好滿足了該要求。體育教師對學生進行特定訓練時,需要利用相應的訓練器材,否則無法達到預期的訓練目標,因此教師根據實際需求選擇訓練器材進行針對性訓練,例如,利用啞鈴訓練學生肌肉力量、利用平衡板鍛煉身體平衡力等等。訓練器材的應用還為學生帶來更多運動挑戰,學生參與訓練時每次制定不同訓練計劃與挑戰目標,經過長時間訓練后便能夠逐步完成挑戰。另外,學生利用訓練器材進行體育訓練,還能幫助其掌握運動技巧,例如,在球類器材使用中,學生利用不同球類器材可以鍛煉相應的運動技巧,從而提升學生運動能力。所以,在高校體育訓練過程中科學利用訓練器材具有積極作用,借助不同訓練器材的特點完成專項訓練,讓學生掌握各種運動技巧,使其運動能力逐漸得到提升。
2.3、強化體育訓練效果
體育訓練在學生成長過程中起到了強身健體的作用,高校在進行體育訓練時依賴于訓練器材的應用,若是缺乏訓練器材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體育訓練活動的開展,影響了訓練效果。例如,訓練學生耐力時,體育教師若只采取長跑方式,將給學生帶來強烈的枯燥感,影響了體驗訓練效果,但如果教師引入訓練器材輔助耐力訓練,不僅豐富了耐力訓練形式,而且能夠彌補長跑訓練的不足,促使耐力訓練得以良好展開。又如,借助籃球對學生耐力進行訓練,教師可通過組織籃球比賽,學生在比賽過程中同樣需要進行長時間奔跑,這在強化學生耐力方面也能起到一定作用,并且還改變了單一訓練形式,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其中,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有利于學生達到預期訓練目標。
以免因為時間問題而導致學生集中使用訓練器材,致使訓練器材出現利用率較低的情況。其次,對訓練類型進行合理劃分,優先安排重要級別較高的訓練項目。高校體育訓練中部分訓練項目依賴于訓練器材的輔助,因此教師需要對訓練器材的使用時間進行科學安排,優先供重要訓練項目使用。如果體育訓練需要使用大型訓練器材,那么便需要教師提前預約,對使用時間進行記錄,以免出現使用時間沖突,進而影響訓練效率。最后,做好訓練器材監督管理工作,詳細記錄訓練器材的使用情況,若是發現訓練器材存在故障或損壞,應及時進行處理,并安排好處理時間,避免影響后續體育訓練,教師也可以據此調整訓練時間。
3.2、自制體育訓練器材
在高校體育訓練中,雖然采購的訓練器材能夠滿足訓練需求,但受限于資金與資源無法采購大量訓練器材,依然存在欠缺訓練器材的情況,為了保障訓練效果,教師應自制體育訓練器材,并提升訓練的靈活性。例如,跳遠訓練,雖然跳遠看起來較為簡單,但對動作行為有著較高要求,如果想要保障學生在跳遠時行為動作規范,則需要利用訓練器材輔助訓練,保障訓練科學性,而部分高校缺乏專業的跳遠訓練器材,此時教師只能夠通過自制的方式制作訓練器材,以便滿足訓練需求。為了能夠讓學生掌控助跑節奏,可先自制小旗子,用于標記助跑距離與起跳點,學生通過小旗子能夠準確計算助跑的距離,使學生在助跑過程中保持一定節奏,并調整步幅,避免出現過早或是過晚起跳的情況,促使學生掌握最適合自己的助跑節奏,這對于提升學生跳遠能力具有積極作用。另外,體育教師還可以制作彈力繩、跳臺等器材,將其有效應用于跳遠訓練中,為跳遠訓練提供明顯幫助。
3、訓練器材在高校體育訓練中的創新運用與實踐途徑
3.3、合理篩選訓練器材
高校體育訓練的質量與訓練器材的應用存在直接聯系,由于當前訓練器材并沒有得到有效應用,故影響了體育訓練質量,面對此種情況應采取有效措施有效應用訓練器材,改善以往應用的不足。
3.1、科學安排訓練時間
對于訓練器材在高校體育訓練中的應用,應注重訓練時間的安排,掌握訓練器材的使用節奏。在體育訓練前,教師需要先了解學生身體素質情況、訓練內容與預期目標,再科學安排訓練時間,避免因為訓練時間過長而導致學生受到損傷。首先,教師應根據學生整體情況,為學生制定科學的訓練方案,明確學生訓練時間,促使訓練器材具有較高利用率,
訓練器材的篩選對體育訓練會產生直接影響,如果所選擇的訓練器材不適合用于體育訓練,則會大大降低體育訓練的質量,因此教師應做好訓練器材的篩選工作。首先,根據教學實際情況篩選訓練器材。訓練器材主要是起到輔助訓練的作用,教師在篩選訓練器材時應考慮到教學實際情況并選擇相應的訓練器材。例如,在籃球訓練過程中,除了基礎的籃球訓練器材以外,還需要選擇其他訓練器材輔助體育訓練,如跳繩可以幫助學生強化耐力與身體協調性、平衡球可以強化身體平衡性等。其次,根據學生體質選擇訓練器材。由于高校學生身體發育情況存在差異,身體素質有所不同,因此相同訓練器材對不同體質學生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同,此時教師應結合學生身體具體情況選擇最適合的訓練器材。例如,倒立器適合用于具有較強素質的學生,彈力繩則適合用于女生鍛煉身體的柔韌性。最后,根據體育訓練需求選擇訓練器材。高校體育訓練中每節課訓練內容存在差異,教師需要充分考慮訓練需求再選擇最適合的訓練器材,例如,訓練胳膊力量時選擇啞鈴、訓練核心力量時選擇仰臥板等。只有教師選擇最適合的訓練器材,才能夠體現其在體育訓練中的價值。
3.4、開發器材多元化功能
當前教師并沒有對訓練器材進行深入開發,但事實上訓練器材還具有很多潛在功能,教師通過開發訓練器材的多元化功能,可用于各種不同訓練器材。以跳繩為例,除了可以進行簡單的跳繩動作鍛煉學生耐力之外,還可開發花樣跳遠練習,如交叉跳、跑跳、多人跳等,通過此種跳躍方式能鍛煉學生身體靈敏性與協調性。此外,跳繩還可被用于進行力量訓練、有氧運動訓練等方面,例如,單腳跳便能夠鍛煉學生腿部、腹部的力量。再比如啞鈴,當前學生主要是利用啞鈴鍛煉臂膀力量,但也可以利用啞鈴進行推、拉等動作的練習,除了可以起到鍛煉力量的作用,還能強化軀干與上肢的穩定性。訓練器材并非只有單一功能,高校體育部門應加強對訓練器材的開發,挖掘其潛藏的訓練作用,既可以提高訓練器材的利用率,擴展適用場景,又能滿足其他體育訓練需求,彌補其他訓練器材的缺失。因此,高校體育教師應對學校現有的訓練器材進行深入探索,以便開發出多元化功能,將其應用于其他方面的體育訓練。
3.5、引進智能化訓練器材
在科技高速發展過程中,誕生了各種智能化訓練器材,相較于傳統訓練器材具有更加豐富的功能,能夠產生較為理想的作用。智能化訓練器材除了可以輔助高校學生完成基礎的體育訓練外,還可將學生訓練時產生的數據進行記錄,了解學生的訓練狀態與取得的訓練成效,教師據此便可以優化訓練方案,提高體育訓練的針對性。高校引進與應用智能化訓練器材時,需要適當考慮到學生的自身情況,如年齡特點、運動需求等,并掌握智能化訓練器材的原理、使用方法等,之后體育教師便可將其有效應用于體育訓練之中,對學生訓練過程中產生的數據信息進行統計,同時規范學生行為。由此,學生在智能化訓練器材的幫助下能夠更快達到預期訓練目標,教師則可以根據記錄的數據信息對學生訓練情況做出準確評估,再對后續體育訓練計劃進行調整,以免由于體育訓練方案存在問題而影響訓練成效。從上述內容能夠了解到,智能化訓練器材在體育訓練中的應用具有明顯優勢,高校應積極引入智能化訓練器材,發揮其本身的優勢,提升高校體育訓練水平。
4、結語
高校體育運動作為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其訓練器材的創新運用與實踐探索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對訓練器材的科學設計與合理配置,能夠有效提升訓練效率,優化訓練效果。在高校體育訓練中,訓練器材的創新不僅體現在技術層面的突破,更在于其與訓練方法的深度融合。通過引入智能化、數字化設備,高校體育訓練得以實現數據化監控與精準化分析,為學生的技術改進與體能提升提供了科學依據。同時,訓練器材的多功能化設計也為多樣化訓練模式的開展創造了條件,滿足了不同運動項目的個性化需求。在實踐探索中,高校體育訓練器材的應用逐步從單一化向綜合化轉變,從傳統化向現代化演進。通過不斷優化器材的使用方式與訓練流程,高校體育訓練得以在有限資源條件下實現效益最大化。此外,訓練器材的創新還促進了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推動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為培養高素質體育人才奠定了基礎。未來,高校體育訓練器材的創新發展將繼續以科學化、智能化為方向,進一步推動高校體育訓練水平的提升,為高校體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參考文獻:
[1]吳亭慧,張輝.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足球射門輔助器材在訓練中的應用效果分析[].文體用品與科技,2025(11)
[2]王治林,李朝福,左立巖.智能輔助器材在青少年足球訓練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5,15(11).
[3]張鵬.淺談學校體育器材使用與訓練的注意事項[].文體用品與科技,2025(7).
[4]孫思璐.籃球訓練輔助器材在籃球運動訓練中的應用研究[].體育風尚,2025(4).
[5]孫浩,莊源.紙制器材在小學田徑訓練中的開發與應用]體育教學,2024(S1).
[6]徐飛,史偉.體育器材在高強度間歇訓練中的應用優化與性能分析[].文體用品與科技,2024(21).
[7]何京蒼.使用體育器材訓練對于運動表現的提升分析[]體育風尚,2024(10)
[8]肖亮平.中學田徑訓練中訓練器材高效使用原則與方法的實踐探索[I].田徑,20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