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時代,國家不斷加大在教育事業領域的財政投入,提高高校在教育領域的地位,高校中的體育教育也進入到教學改革的佳境。體育器材是高校體育教學工作開展的重要物資,也是滿足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要求的基礎,體育器材資源配置的合理性關系到高校體育教學的效果。雖然全國各個高校都開展體育教學改革,依然有部分高校面臨器材配置不齊全的情況,這不僅對學校的體育教學模式轉變造成負面影響,也限制了高校中學生鍛煉身體的積極性,影響了體育教學改革的整體進程?;诖耍疚木透咝sw育器材資源配置與其教學改革的適應性展開詳細論述。
1、高校體育器材資源配置現狀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我國現階段的高校體育教育器材存在明顯的配置不均勻的情況,教育部在2024年年底公示的資料顯示,我國高校體育器材中超過 60% 都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的高校當中。相較之下,處于中西部地區的高校體育器材數量占比較小。不僅如此,不同層次的高校之間被分配到的體育器材資源差異性也比較明顯,重點高校獲得的體育器材數量較多,專業性也比較強,普通高校的體育器材數量相對較小,專業性也明顯不足。高校之間體育器材資源配置的差異性嚴重限制了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效果,也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工作產生了阻礙。在一些體育器材資源豐富的高校中,學生的體育能力明顯比體育器材資源匱乏的高校的學生更強。事實上,這種差異性未來在高校學生身上的體現不限于體育能力,也體現在綜合素養方面。因此,國家在推進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工作時,需要將體育器材資源的優化配置放在核心位置,以公平分配體育器材資源來實現教育的公平性目標。
2、高校體育器材資源配置存在的問題
正如前文分析提到的,高校推進體育教育改革工作,但在體育器材資源分配上還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問題并不單純體現在器材短缺方面,還包含了器材的陳舊性、器材管理不完善及器材種類單一等方面。
首先,科學技術不斷發展,高校在體育教育方面的教學理念也不斷革新,原本高校擁有的體育器材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化的教學需求。但是,因為一些高校處于普通層級,獲得的教育資金支持相較于重點高校較少,且這些高校的管理相對落后,在體育器材方面能夠給予的資金支持更少,導致體育器材更新速度比較緩慢,很多體育器材雖然已經老化,但仍然在被使用的行列。該種情況對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產生影響,也導致很多學生喪失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其次,在參與體育教學改革之前,一些高校對于體育教學并不重視,對于體育器材的管理制度建設不完善。學校沒有安排專門的人員管理體育器材,一些體育器材出現損壞或者是丟失的情況也沒有及時上報,該情況導致學校遭受一定的經濟損失,也讓學生在使用體育器材時存在安全隱患。
最后,和傳統體育教學工作不同,高校開展體育教學改革工作以后,引入很多新型體育項目,諸如攀巖、定向越野、尋寶等項目被納入體育教學。但是,一些高校目前依然只是擁有足球場、籃球場、羽毛球場、單雙杠等傳統場地,并沒有為學生設置攀巖器材、定向越野場地或者是尋寶場地等。該情況導致高校雖然開設新的體育課程,但受到器材方面的限制,學生對于體育項目的選擇也無法隨心所欲,影響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深度與廣度。
基于上述情況,作者認為高校在開展體育教育改革工作時,需要重視體育器材資源的配置工作,同時考慮到學校體育項目開設的多樣性及學生對于體育鍛煉的需求,在引入新興體育項目時也要豐富體育器材的種類。如此,高校體育器材配置才能與體育教學改革工作更相適應。
3、高校體育器材資源配置適應體育教學改革的具體路徑
鑒于上述分析結果,為改善高校體育器材資源分配現狀,確保體育器材資源分配更符合體育教學改革的要求,本文提出下述建議。
3.1、深入融合體育科技與教學方法
跨學科合作是近幾年各個學科改革工作推進的主要方向之一,體育教學工作也可以將跨學科合作作為改革背景之一,將科學技術融入體育教學?,F代技術手段眾多,諸如虛擬現實技術、增強現實技術、運動分析技術等都能夠成為輔助體育教學的技術類型。例如,高校在體育器材偏少的情況下,為滿足學生學習體育知識的需求,可以將虛擬現實技術引入體育教學當中,為學生模擬體育培訓環境,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也讓學生在更為安全的環境當中進行體育鍛煉,減少學生在體育運動中受傷的可能性??梢哉f,虛擬現實技術不僅僅能彌補高校體育器材方面的空白,如果體育教師將這類技術利用得當,也可以直接將其作為體育器材的一種類別。另外,科學技術與工藝水平的提升也讓高校體育教學方法得以革新,越來越多的教師將運動分析技術作為教學工具,引入體育教學課堂,捕捉學生的運動軌跡,了解學生參與體育運動訓練過程中的表現。教師依據運動分析技術所獲取的結果對教學方法與教學計劃做出調整,保障教學方案滿足學生體育學習要求,切實提升體育教學效果?;诖?,高校開展體育教學改革工作,需要深度結合現代學科技術,以此來豐富體育教學器材資源,將之作為創新體育教學方法的重要途徑。
3.2、在教學實踐中引入地方文化資源
不同高校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具備的區域文化也不同,而區域特色文化成為高校體育器材資源配置的重要內容,能夠幫助高校緩解因器材資源過少帶來的體育教育限制。一些高校因所處地域文化生態的滋養,孕育出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舞蹈或武術傳承。這類文化載體既是體育鍛煉的重要形式,也承載著獨特的地域文化內涵。深度挖掘此類體育資源,可有效拓展高校體育課程的多元維度,讓學生在參與特色體育鍛煉的過程中,不僅能提升身體素質,更能在文化體驗中深化對地方文化的認同感與歸屬感。當然,地方文化資源的引入也意味著高??梢詫⑴c地方文化資源相關的設施納入到教學設施范疇。例如,某北方高校將當地傳統武術引入體育課程,大量學生報名該體育課程,雖然學校本身具備的傳統武術器材相對較少,但受到當地武術文化熏陶,當地很多公共鍛煉場所都設置了與傳統武術相關的器材。該校開設傳統武術課程時,與當地社區取得聯系,在自身體育器材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帶領學生到附近的社區中使用相關器材。如此一來,學生掌握了傳統武術方面的技巧,地方文化也得到有效傳承?;谏鲜銮闆r,高校為緩解體育器材緊張的問題,可以將地方文化資源作為體育教學資源的一種,將地方文化器材納入體育教學器材的范疇,使高校設置的體育課程更加多樣化,學生對于體育鍛煉的熱情增加,自身的身體素質也得到充分提高。由此可見,體育教學同地方資源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所以在教學與訓練中應充分把握地方資源優勢,科學開展教學引導。
3.3、搭建高校間的體育器材共享資源網
資源共享是解決高校之間體育器材資源配置不均衡、調整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現狀的主要路徑之一。組織高校之間的合作,搭建高校體育器材共享資源網,可以讓高校開設的體育課程具備更豐富的器材。具體來講,所處同一地區的高校可搭建一體化的信息管理平臺,基于平臺對高校的體育課程、體育教師、體育設施等資源進行全面管理。為確保資源共享的有效性,可定期組織各個高校體育部門的教師參與交流活動,教師在闡述自身所在高校具備的各類體育器材的同時,也可以了解其他高校擁有的體育器材類型及數量,便于體育課程開設時器材的有效配置。例如,某地教育部門為平衡各個高校的體育器材配置,推進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工作,組織這些高校構建體育器材共享資源網,各個高校將所擁有的體育器材類別和數量統計信息,以及準備開設的課程信息公布到資源網當中。該資源網將統一調配高校中的這些器材資源,按照高校開設的體育課程對器材資源進行重新分配,如果某高校缺乏某體育課程的器材資源,可在資源網中申請從其他高校中借用。各個高校在該資源網中互動與合作,不僅強化高校之間的體育教學實力,也能讓高校的體育教學改革工作更加順利。
3.4、基于綠色體育理念規劃體育設施
在現代教育理念中,綠色教育理念最為突出,它強調教學過程中秉承可持續發展原則,使用對環境友好的教學器材,避免對周邊的環境產生危害。體育教學工作也是如此,需要秉承綠色體育理念,使用的體育器材可以借助風能、太陽能等環保能源提供電力,降低體育器材使用的能量消耗,也促使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同時形成環保意識。例如,某高校準備為學生打造定向越野場地,在規劃過程中考慮到環保性,從而選擇為學生打造綠意盎然的運動空間。在場地的選擇上,選擇校園的某處小山丘,該小山丘上有茂密的樹林,也有學校管理人員找人栽種的花卉,整個場地具有充足的美觀性,空氣質量也非常好。學生在這樣的定向越野場地中活動,不僅鍛煉了身體,還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除了場地的綠色特性,場地當中各項定向越野的設施也體現了綠色體育理念,學生可以在參與定向越野活動時尋找特定的某種植物,避免體育器材資源的浪費,也能彌補高校在定向越野體育器材資源方面的不足。總體來說,秉承綠色體育理念來規劃體育器材或場地,不僅能夠提高高校的體育教學水平,還能促使體育教育改革向著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前進。
3.5、引導體育學科與其他學科協同發展
前文分析中也提到了高校的體育課程發展需要與其他學科合作,跨學科教學是體育教學未來發展的主流方向。除了與科學技術進行深入融合,體育課程與高校中其他已有專業課程的融合也是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方向之一。根據體育學科的特性,高校中開設的生物專業、心理學專業、社會學專業等均可以與體育學科融合在一起,學生處于學科融合的教學環境下不僅身體素質得到鍛煉,還能從多個視角了解體育學科知識。例如,某高校選擇將生物學科知識與體育課程相結合,目的是促進學生對人體構造的了解。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為學生講解體育運動技巧外,還關聯性地講解了特定的體育運動對人體不同部位的影響。例如,某高校選擇將心理學融入體育教學,在引導學生參與體育鍛煉活動過程中,教師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如果發現學生感受到體育鍛煉的挫敗感,即可開始與學生溝通交流,引導學生調整情緒狀態,端正學生的體育鍛煉態度,促使學生在體育鍛煉中進行心理調節??鐚W科融合的方法是一種多角度剖析體育學科知識的過程,不僅拓展了學生的知識視野,也顯著提高了體育教學的整體成效。高校要想實現體育教學的跨學科融合,需要體育教師在與其他專業教師的緊密合作與深入探討中,共同策劃出相互銜接、互補的教學方案,構建多維度的知識體系。
4、結語
在教學改革背景下,高校體育器材資源配置的優化成為推動體育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環節。隨著體育教學目標的多元化和教學內容的不斷更新,傳統體育器材資源配置模式已難以滿足現代體育教學的需求。通過對高校體育器材資源配置現狀的分析,可以發現,器材種類單一、數量不足、更新滯后等問題較為普遍,制約了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因此,高校應根據體育教學的實際需求,科學規劃器材資源配置,確保器材種類與教學內容相匹配,同時注重器材的更新與維護,為教學改革提供物質保障。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對高校體育器材資源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高校應進一步完善器材資源配置機制,加強體育教學改革的協同性,確保資源配置與教學需求的動態平衡。同時,注重器材使用的安全性和科學性,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體育學習環境,為高校體育教學的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王俊超.開封市城鄉初中體育教育資源配置現狀研究[D].鄭州:河南大學,2017
[2]趙垣翔.“全面改薄”背景下臨汾市貧困縣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體育資源現狀調查[D].太原:山西師范大學,2019
[3]孫婧榮.臨汾市西山五縣高中體育教學資源配置現狀研究[D].太原:山西師范大學,2019.
[4]何巧.教育公平視角下重慶市J區義務教育資源配置現狀與對策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20.
[5]高嘉斌.吉林省城鄉義務教育公平問題研究[D].長春:長春理工大學,2023
[6]張鑫.萊陽市農村義務教育資源配置現狀及優化問題研究[D].煙臺:煙臺大學,2022
[7]曲潤楠.城鄉一體化背景下西安市城鄉初級中學體育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的研究[D].西安:西安體育學院,2017.
[8]楊芳芳.濟南市歷城區小學體育設施資源配置的區域差異及優化策略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9
[9]曾燕.簡陽市農村小學體育現狀的調查分析[D].成都:成都體育學院,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