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八一”建軍節前夕,時年106歲的新四軍老戰士汪佑志派兒子汪培文前往北京和齊齊哈爾,分別向駐扎在兩地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老虎團”和“鐵錘子團”贈送錦旗。這位身經百戰的新四軍老戰士,希望以此表達對黨無限忠誠、對人民軍隊無限熱愛的初心和感情。
義憤填膺 投筆從戎
汪佑志1920年出生于安徽宣城,曾就讀于。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日寇的暴行激起他強烈的愛國熱情。他遂于1938年毅然投筆從戎,到八路軍武漢辦事處報名加入新四軍,希望早日上前線、打鬼子。
1938年2月,汪佑志被選入新四軍4支隊七里坪干訓班,三個月后被分配到4支隊戰地服務團任團員。因文化水平高、革命意志堅定,1939年3月,他加人了中國共產黨。
從1939年5月到1942年2月,汪佑志先后在4支隊、江北指揮部、2師等新四軍單位的政治部,從事組織、民運工作,其間發展了蘇軍(后曾任海軍北海艦隊司令員)等一批優秀青年參加新四軍。他在開展組織工作上有許多創新,受到上級的肯定和表彰。
抗日救國 責無旁貸
汪佑志在新四軍4支隊期間,曾隨部隊在司令員高敬亭的帶領下,應晚清名將劉銘傳后人劉肅曾之請,救援被日偽圍攻的劉老圩,保護了劉家收藏的國寶“虢季子白盤”后被列入我國首批禁正出國出境展覽文物,現為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新中國成立后,劉氏后人將該寶捐贈給國家,成就了一段文物保護史上的佳話。八一電影制片廠拍攝的故事片《圩堡槍聲》,就生動描寫了這段戰斗故事。
1940年1月,在政委戴季英的指揮下,新四軍4支隊與友軍聯手,在安徽大蜀山以西攻擊由合肥出城“掃蕩\"的日軍,擊斃小崎少將、市川聯隊長等300余日偽軍,史稱“農蜀大捷”。
1942年2月,汪佑志調任新四軍2師5旅14團政治處主任。1943年3月中旬,淮陰、眾興出動的2000余日偽軍“掃蕩\"我淮泗地區,采取分進合擊、拉網梳篦的方法,妄圖尋殲14團主力。14團團長宋文、政委胡煒、參謀長胡定千,以及汪佑志等集體研究后,決定全團以連或排為單位,分散與敵作戰。其中,胡煒和胡定千率2營、偵察連、警通連,赴成子湖西作戰;汪佑志率3營留在淮泗地區,堅持反“掃蕩”斗爭;1營跳出敵合圍圈,沿成子湖北側西進,相機參戰。
方案確定后,汪佑志率3營指戰員與地方黨政機關一起,動員組織群眾堅壁清野、掩蓋水井、埋設地雷,使來淮泗“掃蕩\"之日偽軍到處挨炸,找不到水喝,搶不到糧食。部隊戰士協同民兵組成戰斗小組,分散打擊敵人,很有成效。汪佑志后來回憶:1943年)4月11日,日偽軍200多人和一小隊騎兵,沿著運河堤岸向14團發動進攻。14團在敵人進犯的地區設下埋伏,激戰之后,擊斃日軍中隊指揮官西本義夫以下70人,俘虜日兵3人,殲滅這股日偽軍,取得了高莊伏擊戰的勝利?!?/p>
1944年10月,汪佑志調任新四軍7師“白湖團”政治處主任,在巢湖、梁園一帶,同日偽軍交戰。身處政工崗位的他,常和戰士們一起在一線廝殺,曾負重傷。至今,他的腦部和臀部還殘留著敵人的彈片。
傷愈后,汪佑志調任新四軍7師19旅55團政治處主任,這個團前身為新四軍2師6旅16團,在1941年11月定遠縣大橋集戰斗中殲俘300余敵人后,被授予“鐵錘子團\"榮譽稱號。在汪佑志等指揮員領導下,這支英雄部隊在奪取運漕鎮時全殲日軍一個小隊、偽軍一個中隊,俘敵百余人,成功收復了運漕鎮。
臨危受命 走馬上任
因文化素養較高、政治工作經驗豐富,1947年2月萊蕪戰役后,華野副司令員粟裕、六縱政委江渭清一起找汪佑志,告訴他組織上想把他調往華野六縱16師48團擔任政委,這個團也是一支著名的英雄部隊,前團長王必成被稱“王老虎”,該團也因屢建奇功被譽為“老虎團”,因萊蕪戰役中,48團政委犧牲、團長受傷,全團減員較多,士氣一時受到了影響。
江渭清對汪佑志說:“你年紀輕、有文化,48團是英雄團,上任后你要做好部隊的思想工作,盡快地把戰斗力恢復過來。\"時年不滿27歲的汪佑志二話沒說,臨危受命,接任“老虎團\"政委。到職后,他給戰士們講古今戰史、講父老鄉親的苦難,用兩個月提升了全團士氣。這時,一個重要戰斗任務下達團部:即刻從駐地出發,奔赴孟良!
敵整編74師全美械裝備,號稱“王牌師”,為國民黨軍五大主力部隊之一,師長張靈甫深受蔣介石器重。張靈甫急于立功,孤軍冒進。華東野戰軍首長全面分析后認為,將主力置于坦埠及兩側地區,出其不意,集結優勢兵力,是有把握圍殲這股敵人的。
1947年5月3日黃昏,華東野戰軍首長果斷決定,第一、八縱隊利用地形掩護,穿插楔入74師縱深,割斷74師與其他國民黨軍的聯系。經過一天的激戰,到5日拂曉,我第一、六、八縱隊分別占領垛莊和萬泉山一側,完全截斷了74師的退路。蔣介石得知74師被圍,急令拼死也要解張靈甫之圍,嚴令孟良箇周圍的10個整編師內外夾擊,妄圖聚殲我軍。關鍵時刻,粟裕命令各阻擊部隊堅決擋住國民黨軍援軍,并根據戰場情況重新調整部署,令一、四、六、八、九縱隊從四面對74師發起總攻。
汪佑志所在的48團作為主力團和先鋒部隊,在攻克孟良圖戰斗中發揮了特殊作用。汪佑志說:“我們接到命令后立即從駐地出發,開始長達300余公里的長途跋涉,克服疲憊與饑餓,以及途中遇到的各種艱難險阻。六天六夜,始終堅持一邊行軍一邊睡覺;一邊跑步一邊嚼炒米,絲毫不敢懈怠。經過周密籌劃,途中趁著夜色跨越黃河,1800人的隊伍沒有一人掉隊,并在孟良崮附近的垛莊配合兄弟部隊打了一個漂亮的勝仗,將74師的一個后勤團干干凈凈地給端掉,摧毀了敵人的后勤保障?!焙髞?,國民黨軍25師的一支先遣部隊開到了黃崖山、龍虎山一線。黃崖山距孟良崗僅6公里,是通往孟良崗的最后屏障,誰占有黃崖山,誰就把握了這次大戰的主動權?!皼_!”48團指戰員毫不猶豫地從東坡攀援而上,國民黨軍從西面匍匐前行,雙方比速度、比耐力、比毅力。50分鐘后,當48團3連登上頂峰、搶占了制高點時,國民黨軍離山頂也僅有30米。“打!\"指揮員一聲令下,我軍百十支湯姆槍、步槍一齊朝著國民黨軍掃去,打死大片敵人。黃崖山主峰被我48團牢牢控制。
盡管國民黨軍黃百韜兵團隨后數次沖鋒,企圖奪下陣地,終未能成功,只能眼看整編74師被我消滅。48團和兄弟部隊在黃崖山阻擊敵整編25師,為孟良圖戰役的勝利奠定了重要基礎。這是汪佑志戎馬生涯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黨指到哪兒,我就去哪兒!”這是汪佑志經常說的一句話?!?949年4月,我緊急奉命離開‘老虎團'后,帶領華東野戰軍6縱一個干部大隊參加渡江戰役,準備在解放南京后參與接管南京城工作。\"汪佑志回憶,“渡江進入南京城的工作在當時還要保密,我不能透露半句。團長廖堅持握著我的手一個勁兒問:‘汪政委,你為啥要走啊’…”
以鏡為鑒 正心修身
新中國成立后,汪佑志先后在南京警備區、華東軍區任職,參與了防空部隊的組建,1965年轉業到地方工作,直至離休。
汪佑志至今珍藏著一面舊鏡子,鏡框已有些變形,鏡面仍一塵不染。這是當年皮定均將軍贈給他的。皮定均離開南京前曾對汪佑志說:“汪佑志同志,這鏡子跟我有段時間了。都說以鏡為鑒,正心修身。黨員干部不管到什么崗位,都要多照照‘鏡子’?!?/p>
(本欄編輯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