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長津湖》讓志愿軍 9 兵團在長津湖畔的英勇事跡廣為人知,“冰雕連”的壯烈犧牲及革命烈士宋阿毛的絕筆信觸動了每位觀眾的心靈,生動詮釋了不畏強敵、誓死不屈的民族精神。宋阿毛所屬的連隊為 20 軍 59 師 177 團 2 營 6 連,而 59 師時任師長是我的祖父戴克林,177 團的歷史可追溯至抗戰(zhàn)時期的新四軍江都獨立團。
江都地處長江與京杭大運河的交匯點,是連接江南與江北的樞紐。1941年歲末,新四軍第6師18旅北渡長江,后為貫徹中央“主力部隊地方化\"的戰(zhàn)略,已改隸1師的18旅僅保留了主力52團。當時,原有的防區(qū)對于1個團而言難以兼顧,為有效控制長江南北的交通要道,1942年底,由52團3營營長林輝才帶領該營7連、8連前往江都組建新的江都獨立團。到了1943年4月,該團已下轄5個連,團長由林輝才擔任,政委由縣委書記楊逸麟兼任,戴克林任參謀長。這支年輕的隊伍,成為插向日偽心臟的一柄利劍。
高橋速勝,首戰(zhàn)告捷
當時,江都地區(qū)斗爭局勢嚴峻,日偽軍構筑了眾多據點,嚴重限制我軍行動。1942年12月,為挫敗敵人在運河以南的“掃蕩”企圖,戴克林率7連(7連和8連來自原52團,是江都獨立團建團的種子連)聯合運河以南地方部隊攻擊吳家橋偽軍據點,殲敵百余人。不久,丹北地委傳來情報:偽軍張少華部的1個連計劃在高橋建立新的據點。高橋地處渡江南北交通要沖,據點一旦建成對我威脅巨大。戴克林立即指揮7連與丹北地區(qū)一支四五十人的游擊大隊,白天在新洲隱蔽,同時由地方同志陪同連長陸明生進行偵察。夜幕降臨時,部隊緩緩接近敵軍據點,戴克林命令司號員吹號發(fā)起進攻。游擊隊負責守住南面,7連則從其他3個方向發(fā)起猛烈攻擊。經過約半小時的戰(zhàn)斗,我軍全殲了該連偽軍。偽軍連長及以下數十人被俘,我軍無一人傷亡。戰(zhàn)后,丹北地委為表彰參戰(zhàn)部隊的功績,特別準備了肉食和糧食作為犒賞,而7連則將所繳獲的物資全部留給了游擊大隊。

顏塔奇襲,再展神威
次日回師途中,我軍又得到情報,一支偽軍連在吳家橋東北方向、毗鄰顏塔的一座廟宇內構筑防御工事并建立據點。戴克林未有遲疑,立即率領部隊連夜啟程。凌晨約5時,部隊抵達目的地,觀察到敵方工事進展迅速,已初具規(guī)模。他隨即部署7連擔任主攻任務,其他部隊則在泰州與顏塔之間進行監(jiān)視并準備支援。戰(zhàn)斗打響后,進展比預期更為順利,僅用十分鐘時間便結束了。此戰(zhàn)殲滅了偽軍營部及1個連隊,俘虜偽軍營長及其下屬60余人,而我方幾乎無傷亡。
智破吳家橋,拔掉眼中釘
連續(xù)的勝利讓部隊士氣高漲,各個連隊紛紛請戰(zhàn)。不久之后,泰州敵偽派三四百名敵軍進行試探性進攻。戴克林指揮8連及3個游擊連在敵軍的進攻路線上設伏,采取四面包圍的戰(zhàn)術,俘虜一二百名敵軍并繳獲大批武器彈藥,使8連和游擊隊的裝備水平大大提升。
彼時,運河之南吳家橋有偽軍據點,宛如一枚眼中釘,戴克林決定將其拔除。他命令7連連長陸民生與2連連長宋阿忠喬裝偵察。當晚,大雨傾盆,我軍借雨幕掩護接敵近戰(zhàn),迅速攻占敵地堡,大多數偽軍尚在睡夢中即成俘虜。前后不到1個小時,該據點即被我軍攻克。
連戰(zhàn)連捷,尤其是吳家橋解放后,江都地區(qū)的局勢大為改觀,我軍從被動轉為主動,敵人則聞風喪膽,紛紛從小據點撤離,讓運河以南地區(qū)完全被我軍控制。分區(qū)對江都獨立團的表現給予了高度評價:“不僅打得快,而且打得好!”此時,部隊的面貌也煥然一新,隨著幾個齊裝滿員的游擊連升格為正規(guī)連,江都獨立團才真正名符其實。
車橋戰(zhàn)役,意外之喜
1944年3月5日,由葉飛指揮的車橋戰(zhàn)役打響,江都獨立團的7連、8連及2連負責守備,但敵軍并未出現,部隊略感失望。在返回江都的途中,獨立團接到偵察員報告:由于車橋戰(zhàn)役我軍的勝利,臨澤1個營的偽軍正向寶應方向撤退。戴克林隨即下令,命7連向西南方向遷回阻截,2連向東南方向穿插,8連則位于兩翼之間。很快敵軍被我包圍,戰(zhàn)斗隨即打響。敵軍除最前方的數十人逃脫外,其他二三百人均被殲滅。此外,敵軍隨行的數十艘船只亦被我俘獲。此役可視為一場意外之喜,繳獲甚多,我軍傷亡甚微。
巧奪樊川,三域貫通
同年春節(jié)期間,江都獨立團配合高寶獨立團,一舉解放八字橋、永安兩地。江都獨立團本想在打援的同時,抄了樊川偽援軍的據點老巢,然而敵軍已如驚弓之鳥,稍感情況不對,便舍棄了60余人的武器裝備,迅速撤回據點,龜縮不出。
樊川是日偽軍在江都地區(qū)的一個重要據點,駐守該地的是偽軍少將師長夏礫武麾下的主力趙松巖團。鑒于八字橋解放后樊川的偽軍已孤立無援、撤逃只是時間問題,我軍采取外松內緊的策略,對外保持平靜,實際暗自加強周邊的警戒和偵察力度。果然未過多久,樊川的敵軍便開始撤逃。
戰(zhàn)斗進程完全按照預定的計劃發(fā)展:我軍預先在八字橋以西埋伏,待敵軍行至該處,南北夾擊并繞至敵后奪取樊川,成功殲滅樊川偽軍團部及其2個營,戰(zhàn)果輝煌。自此,江都、高郵、寶應地區(qū)連成一片,敵人除了城市和個別大的據點,幾無立足之地。戰(zhàn)后,江都獨立團受到分區(qū)嘉獎。隨后,戴克林前往蘇中黨校學習,并短暫任職于蘇中民抗通如縱隊。1945年9月,光復如皋戰(zhàn)役前,他又返回江都獨立團任團長。
1945年8月,江都獨立團被授予蘇中教導旅2團的番號,后陸續(xù)出現在津浦路前線解放軍、山東野戰(zhàn)軍、華東野戰(zhàn)軍等戰(zhàn)斗序列中。1949年2月,部隊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0軍59師177團,隸屬9兵團。解放戰(zhàn)爭期間,該團先后在泰安、宿北、魯南、萊蕪、孟良圖、豫東、淮海、渡江、上海等戰(zhàn)役戰(zhàn)斗中表現不俗,并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打出了國威與血性,展現了國家的威嚴和不屈的斗志,
戴克林自年少參加革命,戎馬半生,轉戰(zhàn)南北,與江都獨立團關系最為深厚。除短暫的調任和學習,他始終與這支部隊并肩作戰(zhàn)。
(實習編輯 龔祺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