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縣,有一位這樣的退役軍人 :他從拍攝鳥兒到宣傳護鳥,成為鳥類的守護者 ;他第一個發現小天鵝在建湖棲息越冬,并積極為生態水鄉代言 ;他舉辦小天鵝主題攝影作品展,讓更多的人參與到愛鳥護鳥行動中來……他就是江蘇省攝影家協會會員、退休干部徐正炎。
一位鳥兒的專職攝影師
徐正炎今年77歲,退休前曾在部隊、鄉鎮任職。退休后,他與一群老友在老年大學學習攝影,從此迷上了這門“光影藝術”
地處蘇北里下河地區腹部,境內湖、蕩、河、渠星羅棋布,濕地、平原、林網、田園風情各異,素有“水鄉明珠”美譽。特別是縣西部的湖蕩濕地寬闊,是全球“東亞一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通道上的重要樞紐,每年都有大量候鳥來此棲息、越冬、繁殖…在學習攝影藝術過程中,徐正炎始終關注水鄉生態環境建設,將鏡頭對準了來這里棲息繁衍的鳥類。
為拍好鳥兒,徐正炎憑借著軍人骨子里那種不怕吃苦、敢于勝利的精神,放棄很多休息時間,經常早出晚歸,背著相機,奔波于湖蕩濕地、養殖塘口、空曠田野、茂密林地,記錄鳥類遷徙、棲息、繁衍的自然之美。
震旦鴉雀是中國特有的珍稀鳥類,在地球上繁衍已有4.5億年歷史,有“鳥中大熊貓”之稱,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震旦鴉雀頭圓、嘴厚、沒脖子,生活空間僅限于蘆葦蕩中,主要取食蘆葦叢中的昆蟲。拍攝震旦鴉雀很不容易,因其體型小、飛行速度快,且喜歡在蘆葦稈上跳來跳去。2018年春天,徐正炎深入九龍口國家濕地公園,在蘆葦中蹲守半個多月,終于拍攝到震旦鴉雀落在蘆葦叢中的畫面。多日的辛苦揭開了震旦鴉雀神秘的面紗,讓徐正炎既驕傲又興奮。

近十年里,徐正炎共拍攝了30多種、2萬余張珍貴的鳥類照片,很多被收錄到《鳥類資源圖鑒》一書,多幅攝影作品在各級報紙、雜志上刊登,部分還在省內外攝影大賽上斬獲大獎。2019年,他拍攝的作品《鳳鳴九霄》在第23屆江蘇省攝影藝術展覽中被評為藝術類收藏作品。
一群小天鵝的奇妙邂逅
今年年初,超1500只小天鵝來棲息越冬,如此規模全省罕見。徐正炎成為拍攝這群小天鵝的第一人。
1月5日,徐正炎像往常一樣,驅車來到顏單鎮樓港村拍攝。在一片藕田深處,一群長脖頸、白羽毛的大鳥引起了他的注意。有著多年拍鳥經驗的徐正炎,感到這些大鳥不同于一般的鳥兒,便找到這片藕田的主人單加健,了解這些鳥兒情況。
單加健是這片藕田的承包戶。他介紹:“前兩年,我家藕田也來了這些大鳥,僅有三五只,也不知道叫什么。這個冬天,它們又來了,但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一下子飛來好多,一群一群的,真的從未見過!”
聽了單加健的介紹,徐正炎覺得這些大鳥可能是來自北方的大型候鳥。于是,他在這里一直守到天晚,盡可能拍到這群大鳥游弋、嬉戲、覓食、飛翔的細節。晚上,他從白天拍攝的照片里精心挑出20多張,與《中國動物圖譜·鳥類》一書上的圖片進行比對,并將照片發給同行鑒別。當得知這群大鳥就是小天鵝時,徐正炎興奮得幾乎一夜未睡。
第二天一大早,徐正炎再次來到樓港村。藕田里,小天鵝比昨天又多了一些。徐正炎一只只數起來,發現這些小天鵝達到了200余只。它們時而覓食嬉戲,時而靜臥水面,時而凌波踏水,時而展翅飛翔,為冬日的鄉村增添了一抹靈動與生機。
過了幾天,徐正炎又在去建陽鎮東尤村一處藕田拍攝時,發現那里的小天鵝比樓港村還多。據當地的種植戶介紹,去年入冬以來,這里的小天鵝一天比一天多,最多達到1300余只。徐正炎將這個新發現告訴攝影朋友,并挑出一些照片上傳到社交平臺上。這些照片很快踹紅網絡,招來扛著“長槍短炮”的攝影愛好者蹲點拍攝,以及大批市民和游客前來觀賞。小天鵝的到來,讓這兩個平時沉寂的村子迅速火了起來,成為冬日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隨著小天鵝在棲息越冬的持續走紅,各路媒體接踵而至,深入小天鵝棲息地采訪拍攝。中央電視臺先后4次報道小天鵝越冬情況,新華社、新華日報、江蘇衛視等主流媒體也多次予以報道。

一場公益小天鵝攝影展
舉辦一場個人的鳥類專題攝影作品展,是徐正炎的多年心愿。今年年初拍到小天鵝,更增添了徐正炎舉辦個人攝影作品展的信心。
在跟蹤拍攝這群遷徙小天鵝的過程中,徐正炎克服冬日天氣寒冷、小天鵝行蹤不定等困難,兩個月時間30余次深入小天鵝棲息現場,共拍到近萬張小天鵝珍貴照片。今年驚蟄前后,這群小天鵝陸續離開、遷徙北歸。遷徙前,小天鵝是市民的驕傲;北歸后,小天鵝是市民的牽掛。為延續大家對小天鵝的熱愛,讓更多的人了解大自然,徐正炎決定舉辦小天鵝主題攝影作品個展。他的想法得到了縣委宣傳部、縣文廣旅局、縣文聯的大力支持,美術館專門辟出500余平方米的展廳,支持徐正炎舉辦小天鵝主題攝影作品展。
徐正炎從近萬張照片中,精選出100多幅小天鵝照片,并對這些照片分類匯總,分“江淮綠心”“美麗天使”、“湖光鵝影”“幸福之家”、“和諧家園”、“北歸遷徙\"6個部分,多角度、多層次反映小天鵝在越冬棲息情況,充分展示人與小天鵝和諧共處的生態畫卷。在今年4月初開展“愛鳥周\"活動之際,該攝影作品展在美術館成功舉行,吸引了全縣攝影愛好者、愛鳥人士,以及眾多市民和中小學生前來觀展。
“生態好不好,鳥兒最知道。這么多年來,我一直堅持拍攝鳥類題材,發現越來越多的珍稀鳥類在落腳。剛剛過去的冬天,超過1500只小天鵝來這里棲息越冬。這是縣委、縣政府全面建設江淮綠心的生動注腳,也是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的一個縮影!”徐正炎表示,攝影作品展結束后,他會繼續拍攝鳥類題材作品,宣傳普及愛鳥護鳥知識,宣傳推介的生態之美,在全社會推動營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良好氛圍。 (編輯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