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體育作為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家庭成員身心健康、增強家庭凝聚力等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在數字化轉型的大背景下,如何利用數字技術推動家庭體育的發展,成為當前體育研究領域的重要課題。教育部等15部門于2021年4月發布的《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光明行動工作方案(2021一2025年)》及后續相關通知,凸顯了家庭體育在青少年健康成長中的重要地位,也為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家庭體育的研究與實踐提供了政策導向。家庭體育是以滿足家庭成員興趣、豐富家庭生活、促進家庭穩定為目的,由家庭成員自發組織和參與的體育活動,涵蓋多種形式、項目與場地。在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家庭體育迎來新的機遇與挑戰,深入研究其發展路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數字化轉型下開展家庭體育的重要性
1.1、家庭美好生活的數字化體育新內涵
體育在社會文化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顯。合理適度的家庭體育運動不僅是一種基本的體育教育活動,更是家庭美好生活乃至美好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字化技術為體育注入新活力,使其成為家庭美好生活的核心要素。借助智能穿戴設備,家庭成員可實時監測運動數據,如心率、運動距離、卡路里消耗等,這些數據不僅為運動健康管理提供科學依據,更能激發家庭成員間的競爭與合作意識。例如,家庭運動排行榜的建立,通過數字化平臺展示成員運動成果,促使大家積極參與運動,提升身體素質。在線體育課程與虛擬運動社區的興起,豐富了家庭體育的內容與形式。家庭成員可根據自身興趣與需求,選擇多樣化體育課程,打破時間與空間限制,實現個性化體育學習與鍛煉。虛擬運動社區則可為家庭成員提供交流互動平臺,家庭成員可以分享運動經驗、心得與技巧,從而增強家庭體育的社交屬性,促進家庭文化建設。
1.2、家庭體育的育人功能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進一步強調了青少年和兒童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同時也反映了國家層面對青少年和青少年體育鍛煉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提高。其中第三十六條明確規定了:“教育行政部門、體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當組織、引導青少年參與體育運動,預防和控制青少年近視、肥胖等不良健康狀況,家庭應當予以配合?!弊鳛榧议L,要幫助青少年、幼兒了解體育法中的鍛煉要求,在家庭生活中正確引導青少年、幼兒進行體育鍛煉,使體育法所倡導的體育精神融入家庭生活。這一系列措施既直接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和運動素養,也會影響孩子的體育科目學業水平考試和初中到高中階段的其他考試成績。開展良好的體育家庭教育,是貫徹落實體育法的重要一環,是發展大眾體育、建設體育強國的重要支撐。體育對于青少年的發展有著獨特的教化作用,家長要積極配合孩子“強健體魄”,在鼓勵孩子“文明其精神”的同時,助力體育成為家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字化教育資源為家庭體育教育提供豐富素材,如3D運動解剖模型、體育賽事高清回放與分析等,幫助青少年直觀了解運動原理、規則與技巧,提升運動素養。
1.3、數字化賦能家庭體育,培養意志品質與契約精神
在數字化大環境下,家庭體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更加便捷高效且方式多樣化,內容廣度得到拓寬。借助運動規劃軟件,家長與孩子可共同制定詳細的鍛煉計劃,設定明確目標與階段性任務。2024年上海市第四屆市民運動會上海市“小鐵人三項”家庭親子趣味闖關賽:親子家庭需合力完成“小鐵人三項”任務、制訂鍛煉計劃并確立目標積極打卡。在線打卡與分享功能增強了家庭體育的互動性與激勵性。家庭成員在完成每日運動任務后,通過社交媒體或運動APP打卡分享,展示運動風采與成果,獲得朋友點贊與評論,形成良好的社交激勵氛圍。同時,家庭內部可設立數字化獎勵機制,如根據運動積分兌換小禮品或家庭活動特權,強化家庭契約精神,提升家庭成員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與持續性,磨煉意志品質。
2、家庭體育發展現存問題與反思
2.1、高質量陪伴不足與數字化指導缺失
快節奏社會生活使家庭成員忙碌于工作、學習,共同相處時間減少,家庭體育高質量陪伴匱乏。數字化技術雖提供了諸多便利,但家長對其在家庭體育中合理應用的忽視,導致家庭體育缺乏科學有效引領。一方面,家庭教育方式的新變化已經被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家庭結構轉型以及教育競爭的不斷加劇所誘發。家庭結構的核心化客觀上增加了父母對子女教育的關注和投入,精心栽培成為中國家庭的主流教育方式。家長因工作壓力與育兒焦慮,過度依賴校外教育機構,忽視親子體育互動。在數字化時代,家長未能充分利用在線親子體育課程、家庭運動游戲APP等資源,增進與孩子在體育活動中的情感交流與指導。另一方面,在家庭體育活動中,孩子缺乏實時、專業的數字化運動指導。智能設備雖能記錄運動數據,但家長無法解讀與利用數據優化孩子的運動方案,致使孩子運動潛力難以被挖掘,影響其體育興趣與運動能力發展。
2.2、二元化格局加劇與數字化資源分配不均
我國家庭體育存在顯著的二元化格局,城鄉、沿海與內地、經濟發達與欠發達地區在體育場地設施等建設上差距明顯。數字化轉型未能有效緩解這一矛盾,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資源分配不均。在城市等經濟發達地區,智能化體育場館與數字化運動設施不斷涌現,如配備動作捕捉與分析系統的籃球館、智能健身工作室等,為家庭體育提供優質環境與服務。然而,農村及經濟欠發達地區體育基礎設施數字化建設滯后,多數社區體育場地僅具備基本功能,缺乏數字化管理與維護,難以滿足居民多樣化體育需求。
2.3、人才結構不合理與數字化指導能力匱乏
體育志愿者與社會體育指導員協作機制不完善,數字化指導能力參差不齊。在數字化家庭體育指導場景中,如線上運動咨詢、遠程運動康復指導等,現有人才隊伍無法提供精準、專業服務。高校體育專業人才培養與家庭體育數字化需求脫節,缺乏針對家庭體育數字化指導的課程設置與實踐教學,導致家庭體育領域高學歷、高運動技能且具備數字化素養的專業人才稀缺,制約家庭體育服務質量提升。致力于全民健身事業的人才既有來自周邊教育機構的體育教師,也有來自院校的學生,但協作機制尚未健全,志愿服務項目也不夠充分。由此可知,現階段的人員配備無法滿足參加健身活動的居民的需求,亟須加強管理力量。
3、基于“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發展家庭體育的現實策略
隨著時間的推移,體育領域的供需矛盾會變得更加顯著,大型社會組織的管理也會變得更加具有挑戰性,所以我們更需要將家庭和團體的力量整合起來,齊心協力,實現建設體育強國的目標,從而共同推進家庭體育的發展。
3.1、改善內部小環境,促進互動聯系
注重情感監管與精神支柱構建。依據家庭運動發展周期規律與身體敏感期理論,利用數字化工具篩選與組織適合家庭的運動項目。樹立正確的家庭體育觀念,第一要義就是改變應試教育為王的思想,增強孩子體育興趣。將“健康第一”觀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注重數字技術下體育文化氛圍的創造,比如設立共同的運動目標,互相鼓勵并堅持,進行情感交流等??山柚髷祿Y合家庭成員年齡、身體狀況與興趣偏好,制定個性化運動清單,清單涵蓋室內健身操、戶外徒步、親子球類游戲等。在家庭體育活動中,利用運動記錄與分享APP營造積極運動氛圍。家長與孩子共同設定運動目標,并記錄運動過程中的精彩瞬間與成長點滴。
促進家庭體育認知與數字化價值觀提升。積極開發數字化體育學習資源,提升自身體育素養與數字化技能。通過在線體育學院、運動類公眾號、直播課程等渠道,學習運動訓練學、運動營養學、運動心理學等知識,并將所學應用于家庭體育實踐。利用虛擬現實(VR)技術、增強現實(AR)技術豐富家庭體育體驗。家長帶領家庭成員參與線上線下結合的親子體育賽事與活動,利用AR/VR豐富家庭體驗,在實踐中強化體育運動意識,傳承體育運動文化。
挖掘家庭體育余暇時間與數字化互動優化。對家庭成員碎片化余暇活動進行數字化時間管理分析,借助時間管理APP精準識別可用于家庭體育的時間片段,合理減少非必要屏幕時間,增加家庭體育時間。創新家庭體育模式,采用“數字化時間整合 + 家庭體育任務驅動 + 線上互動激勵”策略。家庭體育鍛煉日?;瀼亍敖K身體育”理念,成員在不同時間完成任務后上傳成績,相互競爭激勵,實現家庭體育時間碎片化、日?;?,提升互動效果。
3.2、改善社會大環境,發揮政府支撐作用
加強體育文化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與多元需求滿足。政府應加大對落后地區體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優先建設基礎型數字化體育設施,如智能健身路徑、簡易數字化運動場地等,滿足居民基本健身需求。在經濟發達地區,持續推進智能化體育場館建設與升級,引入先進數字技術,構建區域體育數字資源共享平臺,整合體育場地預訂、運動課程配送、體育賽事組織等功能。居民可通過平臺便捷查詢周邊體育資源、預訂場地與課程、報名參賽,實現體育服務一站式獲取,提升體育資源利用效率,促進家庭體育在不同地區均衡發展。
結合當地文化特色塑造數字化家庭體育發展途徑。政府部門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資源,利用數字化手段創新家庭體育項目。在農村地區,對傳統體育項目進行數字化包裝與推廣。通過3D建模與動畫制作,重現賽龍舟、舞龍舞獅等傳統項目的歷史淵源與文化內涵,制作成短視頻、線上互動游戲等形式,吸引家庭成員參與。結合地方自然地理優勢,開發數字化戶外家庭體育線路與活動。如在山區利用地理信息系統(GIS)技術繪制家庭登山、徒步線路圖,標注景點、難度等級、安全提示等信息,并通過手機APP提供導航與語音講解服務,促進家庭體育與地方文化、自然資源深度融合。
利用媒體進行數字化輿論宣傳。政府借助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優勢,開展全方位家庭體育數字化宣傳。在傳統電視、廣播節目中增加家庭體育數字化專題報道與互動環節,如邀請專家通過視頻連線解答家庭體育數字化應用問題、舉辦家庭體育數字設備使用技巧電視競賽等。例如,2024年湖南省“全民健身好家庭”網絡大賽圍繞“健康家庭,樂動生活”的主題展開,設置多個適合不同年齡層家庭成員共同參與的比賽項目,如“親子健身操”“家庭趣味田徑賽”“線上馬拉松接力”“家庭烹飪健康餐挑戰”等。利用網絡平臺舉辦賽事,打破地域限制,吸引更多家庭參與,激發群眾對體育運動的熱情,宣揚“讓運動成為一種家風”的理念,營造健康文明的“社區大家庭”運動生態。
3.3、優化人才結構,提升專業指導能力
加快體育人才建設與法規保障。加強社區體育服務人才隊伍數字化建設,完善法規制度。制定社區體育服務人才數字化培訓與認證標準,規范人才選拔與培養流程。建立社區體育服務人才數字素養提升長效機制,定期組織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培訓課程,涵蓋數字體育技術應用、家庭體育數字化指導方法、運動數據分析等內容。完善社區體育工作評價與激勵機制,將數字化服務成效納入考核指標。對在家庭體育數字化指導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個人與團隊給予表彰與獎勵,激發人才隊伍積極性與創造力,提升社區體育管理與指導的數字化水平。
拓寬體育資金籌資渠道與數字化保障。政府出臺稅收優惠、財政補貼政策,鼓勵企業加大對家庭體育數字化領域的投資。對相關企業給予稅收減免、研發補貼、提供場地租賃補貼、宣傳推廣支持等政策扶持。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與保險服務,滿足家庭體育企業數字化發展需求,提供全方位資金與風險保障。
建立“三位一體”數字化人才培養輸送體系。構建政府、高校、社會協同的家庭體育數字化人才培養與輸送平臺。政府發揮政策引導與資源整合作用,制定家庭體育數字化人才發展戰略,設立專項基金支持人才培養項目。高校優化體育專業課程體系,增設家庭體育數字化方向課程模塊,與社區、體育企業合作建立家庭體育數字化實習基地,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與創新思維。
4、結論
數字化轉型為家庭體育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通過深入剖析家庭體育在數字化進程中的重要性、現存問題及應對策略,可知加強家庭體育數字化建設是推動體育強國與健康中國建設的關鍵環節。在家庭內部,利用數字化技術優化體育活動組織與互動,提升家長指導能力與家庭成員參與度;在社會層面,政府需強化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特色項目培育與宣傳推廣,優化人才結構與保障機制,促進家庭體育均衡、高質量發展。未來研究可進一步關注家庭體育數字化發展的新趨勢、新技術應用及國際比較研究,為家庭體育持續創新發展提供理論與實踐支撐。
參考文獻:
[1]陳濟川.家庭體育—實現便民健身運動可持續發展的落腳點[].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5(8)
[2]金鑫.經亨頤體育思想研究[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16.
[3]梁爽,魏鑫.讓青少年運動起來[N].西部法制報,2023-01-10(005).
[4]張磊.發揮家庭體育的獨特育人功能[].平安校園,2022(7).
[5]田豐,靜永超.家庭階層地位、社會資本與青少年學業表現[J].社會科學文摘,2019(1).
[6]田豐,靜永超.家庭階層地位、社會資本與青少年學業表現[].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60(6).
[7]丁春琴.杭州市社區體育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研究[].浙江體育科學,2016,38(2).
[8]周傳志,蔡志源.新時期社區體育的機遇與對策[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