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師是我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邁向世界科技強國的關鍵力量,其人才界定及選育標準對人才培養和評價至關重要。與高校相比,企業的卓越工程師人才界定、選育標準和培養尤為關鍵。本文從企業視角出發,探討工程師的界定、特征及其職業發展階段,并提出一套面向企業的卓越工程師人才選拔標準。該標準聚焦于創新力、影響力、貢獻力等核心維度,旨在為工程師人才選拔、培養及使用提供科學依據和實踐指導,助力企業及國家的工程技術發展。
國內外工程師人才概念及分類比較
國內外對工程師人才概念比較。
一是國外對工程師的界定。國際上對工程師的定義較為廣義,涵蓋多個領域的專業人員。以下是幾個主要國家的工程師定義。
美國將工程師定義為從事技術開發、創新和規劃的專業人員,能夠對涉及公眾健康、安全、幸福和經濟利益的系統及其組成部分進行科學判斷。
法國的工程師職業領域廣泛,涵蓋工業、服務業、建筑、健康、金融、藝術、設計和人力資源等多個領域。工程師需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高效地提出、研究和解決復雜問題。
德國的工程師培養與認證體系將工程教育與職業資格緊密結合。德國傳統上實行“文憑工程師”制度,工科學生畢業后獲得的文憑既是專業學位,也是職業資格認證。
二是國內對工程師的界定。根據國家《工程技術人員職務試行條例》和《職稱評審管理暫行規定》,工程師是我國工程技術系列的中級專業技術職稱,須具備本專業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并在取得助理工程師職稱后從事工程技術工作滿4年。工程師應系統掌握專業理論知識,熟悉相關法規標準,能夠獨立承擔復雜工程項目并解決技術問題,且在專業領域取得實用成果。
本文從企業工程人才需求視角出發,結合前期調研和本文的關注點,提出的工程師界定為:取得人社系統頒發工程師職稱證書的人員,以及未取得職稱證書但具有在工程領域從事專業設計、研發、制造、評估、管理等方面能力的人員。
國內外對工程師的分類比較
國外工程師的分類。
一是國際工程聯盟(IEA)。當前,國際工程聯盟(IEA)下設有7個國際互認協議。其中3個聚焦工程教育質量的國際互認:《華盛頓協議》針對四年制本科工程教育學歷學位互認,為職業工程師的教育經歷提供規范;《悉尼協議》主要面向三年制高等教育培養的工程技術教育進行認證;《都柏林協議》則用于保障兩年制技術員工程高等教育資質的實質等效。這三個協議的評定對象依次為工程師、工程技師、工程技術員。另外4個協議著重于工程師專業資格的評定及互認,分別是《國際專業工程師協議》《亞太工程師協議》《國際工程技術師協議》《國際工程技術員協議》,它們確立了專業工程師工程能力國際基準以及維護該基準的質量保障體系,通過定期審查成員標準與質量保障體系,確保成員間實質等效,為各成員轄區內專業工程師認可程序的簡化創造條件。
具體如圖1:
《華盛頓協議》針對專業工程師,要求4年制本科教育,側重工程科學理論與復雜問題解決能力;《悉尼協議》面向工程技術專家,要求3年制應用型本科教育,注重技術創新與實踐應用;《都柏林協議》針對工程技術員,要求2年制高等職業教育,強調設備操作與技術服務能力。這三個協議分別對應工程領域的高級設計研發、技術轉化管理和具體操作執行崗位,形成了從理論到實踐、從設計到操作的完整工程人才培養體系,并通過統一的認證標準確保工程教育質量的國際實質等效。
二是美國。美國的注冊工程師體系主要涵蓋實習工程師和職業工程師兩個層級。要獲取注冊工程師資格,必須在學校教育、資格考試、工作經驗這三個維度達到相應要求。依據美國工程與測繪主考官全國理事會(NCEES)的相關規定,若想成為一名合格的注冊工程師,第一步是要完成工程專業的高等教育學習,獲取學士學位或與之相當的工程學歷證書;第二步則是參加由該理事會組織的工程基礎考試(FE考試),順利通過考試后,即可被授予實習工程師的稱號。獲得此稱號后,能夠在職業工程師的帶領與指導下,參與部分工程業務工作,但尚不具備獨立承接和開展工程業務的資質。此后,要求實習工程師在工作過程中沉淀4年的實際工作經驗;最后參加并通過NCEES舉辦的工程實踐和原理考試(PE考試)。通過該考試的工程師,可向所在州的注冊管理部門發起申請,履行完相關手續后,即可正式晉升為職業工程師,具備獨立承接工程業務的資格。
三是加拿大。加拿大工程教育認證委員會(CEAB)負責對高校工程課程進行認證,其認證標準由加拿大工程師協會(EngineersCanada)統一制定。根據EngineersCanada的分類,執照類型主要包括專業工程師( P.Eng. ):最高級別執照,可獨立簽署工程文件并承擔法律責任;實習工程師(Engineer-in-Training,EIT):適用于通過學術認證但未滿足工作經驗要求的申請人,需在持牌工程師監督下積累經驗;臨時執照(TemporaryLicense):針對短期項目的外籍工程師,需經省級協會審批,有效期通常為1年;學生會員(StudentMemberProgram,SMP):在校生可申請,享受協會資源,畢業6個月內申請可免收年會費。
四是英國。英國實行工程師注冊制度,按職業工程師能力標準,英國工程師職稱分為3個層次,分別為工程技術員、聯合工程師和特許工程師。英國的工程技術人員,只要有國家承認的工程、建筑和環境等專業的文憑或學位便符合要求;聯合工程師的申請者,需擁有經認證的工程或技術方面的學士學位,或具備同等效力的學位;特許工程師的要求更為嚴格,除了要有經認證的學士學位,還得有碩士學位,或者是等同于碩士的學位,抑或是經認證的工程碩士學位。
國內工程師的分類。在我國現階段,工程師職業資格包括從業資格和執業資格。工程師從業資格即工程師職稱,由人社部評定。工程師執業資格采用國家注冊工程師制度,是對高校工程教育所培養的人才的一種行業檢驗標準,明確工程師應具備的職業技能和資格。
1986年,干部人事制度開啟全面革新進程。在工程領域,人事管理制度主要推行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作為專業技術人員的重要組成部分,工程技術人員依據資歷、能力等被劃分成初、中、高三個級別,對應采用技術員、助理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這四種稱謂。2019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與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了《關于深化工程技術人才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該意見明確,工程系列職稱劃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三個層級。其中,初級職稱進一步細分為員級與助理級,高級職稱則分設副高級和正高級。對應不同層級,具體的職稱名稱依次為:員級稱技術員,助理級稱助理工程師,中級為工程師,副高級是高級工程師,正高級則為正高級工程師。
我國現有工程人員職稱體系與歐美注冊工程師制度體系中工程師資格頭銜的對應情況如下表:
面向企業的卓越工程師人才選拔標準設計
在2021年9月召開的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將“培養大批卓越工程師”作為“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重要任務進行部署。本文從企業視角出發,將工程師培養與職業生涯發展相結合,構建以創新力、影響力、貢獻力等為核心的選拔體系,體現卓越工程師在知識發展和創新實踐方面的綜合能力。
卓越工程師人才選拔評價維度。基于對國內外工程師概念、分類的分析,結合企業與人才調研,總結出卓越工程師的共性認識與通識要求,構建以下選拔評價維度(詳見表2)。
卓越工程師人才選拔評價指標體系。根據中央人才工作會議對卓越工程師的要求,兼顧人才能力與成長需求,在標準設計方面,在衡量人才能力、業績標準的同時,更要關注人才所在企業的配套資源和發展平臺質量。因此,選拔評價指標維度包括:創新資源、企業實力、業績貢獻、科研前景。具體指標及說明見表3。
北京市科協創新服務中心自2022年起應用上述標準開展全市卓越工程師人才選拔。目前已選拔出50位卓越工程師后備人才,該群體呈現年輕化、高學歷職稱和多獎項等特點,說明該標準在選拔高素質、復合型、國際化卓越工程師人才方面具有積極意義,為助力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
參考文獻
1.任之光,張彥通:國際工程協議對工程類畢業生特質和職業能力的規定及啟示[J].大學·研究與評價,2008,(5).
2.WashingtonAccord,USA,[EB/OL].http://www.washingtonaccord.org.
3.Force,pl,P24,P41.http://www.ncees.org/licensure/licensure-for-engineers/.
4.廖娟,李小忠.美國工程師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1,(2).
5.韓曉燕,張彥通.英美注冊工程師制度的級別劃分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5).5.CanadianFrameworkForLicensure:Titles,RightsandResponsibilitiesResearch.CCPE.September42012.
責編/馬銘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