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的爆火,土撥鼠兩眼一瞪、小拳一握、嘴巴大張、“啊啊”尖叫的憨憨“鼠設'再次固化,在人類眼中愈發成了逗人開心的“尖叫鼠”。但其實,土撥鼠的“鼠設”內涵十分豐富——它不只會尖叫,還是草原上的“語言大師”;手腳短短卻擅長挖洞,平時喜歡“發呆躺平”;脾氣不小,一言不合拆家端人,才不會像貓狗那樣乖乖當寵物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土撥鼠有哪些技能吧!
鼠鼠一叫,拔腿快逃
土拔鼠并非鼠輩,它又名旱獺,歸類于松鼠科旱獺屬,是大型嚙齒類動物,身高超40厘米,毛發濃密,肌肉發達,喜居山地平原的草原地區,個個都是愛干活的“小話癆”,平時靠尖叫聲進行業務交流。但土撥鼠的尖叫聲并不是“啊”,它們通常在感受到危險時,發出類似于“嘰嘰”或“吱吱喳喳”的聲音。那為什么說它們愛干活呢?其實土撥鼠作為群居動物,它們彼此之間分工明確,有挖洞的“建筑工”、覓食的“搬運工”,還有站崗的“警報員”….當“警報員”尖叫時,意味著有危險,其他成員立即開啟“跑酷”模式回家。
讓土撥鼠發出“吱喳\"警報的除了鷹、兔孫、黑足雪貂等天敵,還有亂給鼠鼠貼標簽的人類。起初,人類在土撥鼠的“預警名單”里屬于高危類,但有一天,土撥鼠發現越來越多的人面帶微笑地將它們拍成傻兮兮的表情包,便把“預警名單”中的人類標注成了“煩人精”。所以,它們尖叫的時候并沒有在賣萌,很有可能是在無奈地罵人哦! gt;啊 久 2
在此提醒小朋友們,碰到土拔鼠時,千萬不要湊近拍照,一是對動物保持尊重和敬畏之心,二是避免被土撥鼠“吱喳”辱罵,三是土撥鼠攜帶大量鼠疫桿菌,被國家疾控部門列為“重點監控對象”。所以,靠近鼠鼠并不美好,很容易喜提“壞蛋腹誹 + 尖叫攻擊 + 病菌侵入”大禮包。
天賦極強的“語言圣手”
據專家統計,土撥鼠的詞匯量多達百余個,雖然我們聽起來只是“吱吱”或“嘰嘰喳喳”,但在它們聽來,每種聲音都有不同的表意。它們擁有6種基礎叫聲變體,通過音頻高低、聲音長短等進行信息傳遞和彼此交流。比如,它們看見老鷹的叫聲頻率是
左右,即短促急音呼喊同伴趕快撤退;看見黃鼠狼的叫聲頻率是 0.3kHz 左右,即悠長顫音抱怨:“黃鼠狼不給雞拜年,跑我們地盤干嗎啊!”此可知,土撥鼠面對不同動物的叫聲是不一樣的,誰敢惹鼠鼠,將會獲得“專屬聲浪”。

土撥鼠雖然沒有身份證,卻有獨一無二的聲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研究發現,土撥鼠和人一樣,聲紋具有唯一性一一通過叫聲就可以判斷出土撥鼠的年紀、個頭、性別,甚至是在團隊中的“工種”。如“警報員”的叫聲更有穿透力,“帶娃鼠”的聲線更低沉溫柔。
土撥鼠對同伴示警的聲音也很有意思,如暴風雨來臨前是“隆隆”聲,給小伙伴指路時是“錘錘”聲。土撥鼠也有方言呢,不同地域的土撥鼠,叫聲會有細微的差別。
可遠觀而不可近玩
別看土拔鼠萌萌的,但還真不適合當寵物。假如你通過合法渠道養了一只土撥鼠,那等著瞧,它會分分鐘“讓你好看”!
首先,它看著呆萌,實則脾氣火暴。它們受驚時,尖叫算輕的,氣急了的土撥鼠還會咬人。要知道,它們身上不僅有鼠疫病毒,還有各種寄生蟲,如果被咬出血,感染疾病的風險極大。
其次,土撥鼠喜歡自由自在地在草原生活,極愛挖洞鉆穴,地洞深達數米,還能挖出“一室三廳”,有五六個“門窗”進出,被稱為動物界的“地下工程師”。土撥鼠一旦被圈養,就會變得焦慮暴躁,在家到處抓、挖,你的一室三廳恐怕要變“兩室六廳”了。
最后,土撥鼠的冬眠期極長,短則三個月,長達八個月。假如為了滿足自己,而使土撥鼠強制“開機”,很可能會導致土撥鼠因為改變生存習性而死亡。所以,為了自己和土撥鼠的安全,大家還是和它們保持距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