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TheexcavationoftheJiahu Siteisofextremelyhighacademicimportanceforthemulti-facetedresearchonthe NeolithiccultureinteupperreachesoftheHuaiheRiver.incetheJiahuSiteislocatedinauralareaitssignificancehasnot beenfullyemphasizedandhasreceivedrelativelylowatentionsinceitsexcavation.Therefore,byapplyingthetheoryofdesign semiotics,ontheonehand,thisarticleanalyzesthesignifierpartofthesymbolsfromtheconcretesymbolsintheJiahuSite, andontheotherhand,analyzesthesignifiedpartofthesymbolsfromtheperspectiveofcolorsymbols.Ithenconductscreative transformationbyusing thedesign techniquesofborowingandmetaphor.Finally,through morphological abstraction,shape reorganizationandtheselectionofappropriatecolorelementsforthevisualtransformationofculturalandcreativeproducts, itaimstopromotetheinheritanceanddevelopmentoftheJiahuSitethroughculturalandcreativedesignandcolorinovation. Moreover,italsohascertainsignificanceandvalueforpromotingthedevelopmentoftheruralrevitalizationstrategythrough design.
Keywords:Semiotics Theory;Jiahu Site;Color;Cultural and CreativeDesign
0 引言
淮河上游新石器時代的賈湖遺址,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與歷史地位。該遺址的發掘為學術界提供了深入了解史前人類生活智慧、文化信仰及技術水平的珍貴資料[]。然而,賈湖遺址位于鄉村地區,其重要性尚未得到充分重視。目前,文化遺址類文創產品的設計多局限于對傳統范例的模仿,缺乏設計語言與形式上的創新性突破。鑒于此,本研究基于設計符號學理論,選取賈湖遺址中的具象符號和色彩符號作為研究對象,在賈湖遺址文創設計基礎上探討合適的色彩選取,旨在通過合理的色彩元素表達文創設計的形式,促進賈湖遺址的傳承與發展。
通過本研究,我們期望能夠解決以下問題:如何在保持賈湖遺址文化特色的基礎上,實現文創設計的創新性突破;如何選取賈湖遺址文創設計的色彩元素,以打造出既具有辨識度又富含文化內涵的文創產品。本研究旨在通過探索和實踐,為文化遺址的傳承與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賈湖遺址文創色彩應用設計研究思路
設計符號學是一個抽象概念,它可以是圖案、字母,甚至可以用聲音的形式呈現。符號是能夠被人的視覺、聽覺所感知到的圖形或文字,并被大眾公認能夠替代某一對象[2],其中也包括色彩符號。文章基于索緒爾符號學理論,從能指與所指兩個方面對賈湖遺址中的具象符號和色彩符號進行提煉。索緒爾的符號學理論將符號從語言學的角度分為“能指”與“所指”兩個方面,其中“能指”選取賈湖遺址的具象符號,“所指”選取色彩符號。從能指與所指兩個角度出發,可以對賈湖遺址符號進行全面的梳理和運用并從色彩角度進行設計創新,提高文創產品的文化附加值[3。文章具體設計研究流程如下 (圖1)。

2賈湖遺址文創設計符號分析
2.1 具象符號的能指構成
2.1.1 七孔骨笛樣式
目前,對賈湖骨笛研究最為深入的是1987年發現的編號為賈湖M282:20的骨笛。通過現場吹奏測試,確認這支骨笛能夠發出六聲音階,并能演奏包含七聲音階及變化音的曲目[4]。賈湖骨笛的發現將中國音樂文明的起源時間從傳說的黃帝時代提前至公元前7000至前5000年的新石器時代早期,這一發現在考古學和音樂學領域具有極其重要的學術意義[5]。七孔骨笛多采用鶴的尺骨制成,這種材質具有輕便、堅硬且易于加工的特點,非常適合制作樂器[。賈湖遺址中的七孔骨笛是賈湖遺址整個文化體系中的核心存在,更是極具代表性的構成符號。
2.1.2 甲骨契刻文字
賈湖契刻符號,作為新石器時代晚期至青銅時代早期的重要文化遺存,其載體多樣,廣泛涵蓋了龜甲、骨器、石器、陶器等多種材質,共計九個個體[。其上的契刻符號形態各異,可能具有記事、標識或象征等多重意義。這些契刻符號的存在,表明遠古人類已經開始嘗試通過符號來記錄生活、傳遞信息或表達某種特定的信仰和觀念。這些賈湖契刻符號不再僅僅是簡單的圖畫或象征,而開始具備了一定的語法結構和語義功能,能夠表達更加復雜的信息[8]。
2.1.3 “鶴”造型
鶴的審美要素主要體現在其形態之美,有著高雅之質。鶴的主體比例,有著完美的黃金分割比。尤其是鶴的形態特征與首飾設計的契合度極高。首飾作為極具審美性的物品,其設計往往追求精致、優雅與獨特。而鶴的形態、比例以及色彩等方面的特征,恰好能夠滿足首飾設計的這些要求。因此,將鶴的元素融入首飾設計中,不僅能夠提升首飾的審美價值,還能夠使其更具文化內涵和象征意義。
2.2 色彩符號的所指構成
2.2.1 色彩審美
在視覺藝術領域,紅色、銀色和黑色各自具有獨特的審美特質,共同構成了豐富的色彩審美體系。紅色,作為光譜中極具活力的顏色,具有極高的視覺吸引力。它的波長較長,能夠強烈地刺激人的視覺神經,從而引發一系列積極的情感反應。從生理角度看,紅色可以使人的心跳加速、血壓升高,給人帶來興奮和沖動之感。在心理層面,紅色常常與熱情、活力、愛情等概念緊密相連。在中式文創產品設計中,經常用暗紅色來襯托仙鶴的身姿,從而產生極強的視覺沖擊力,如以暗紅底色作為配色的地毯設計 (圖2。銀色,一種具有金屬質感和光澤的冷色調,散發著獨特的現代感和科技感。它的冷色調屬性賦予其冷靜、理性的氣質。銀色的高光澤度使其在光線下能夠反射出璀璨的光芒,給人一種精致、高雅的感覺,因此,結合仙鶴自身雅致的特點,使用銀色來表達視覺審美,如用金屬銀色做成的香插 (圖3)。黑色,作為最深沉的顏色,具有強大的視覺凝聚力和獨特的神秘魅力。它能夠吸收周圍的光線,營造出深邃、內斂的視覺效果。從審美角度看,黑色常常被視為經典、永恒的象征,代表著穩重、莊重和高雅。黑色還具有百搭的特性,與其他任何顏色搭配都能產生強烈的對比效果,從而突出其他顏色的特點,同時也為整體搭配增添一份深沉和神秘,如以黑色為主色調的扇子(圖4),雖然同樣采用了仙鶴題材,但意境更加深沉和莊嚴。
在現代社會,紅色、銀色和黑色的文化象征意義在保留傳統內涵的基礎上,又不斷融入新的時代元素。紅色在現代商業文化中被廣泛應用于品牌標識和廣告宣傳中,許多知名品牌如可口可樂、肯德基等都采用紅色為主色調,利用紅色的吸引力和活力來傳達品牌的熱情、友好和親民形象,吸引消費者的關注。銀色在現代科技產品設計中的應用更加突出;例如,蘋果公司的MacBook,不僅體現了產品的高科技感和時尚感,還暗示了產品的高品質和創新性。黑色在現代時尚和設計領域仍然占據重要地位,其經典、百搭的特性使其成為眾多設計師的寵兒,黑色的服裝、家居用品和電子產品等不斷推陳出新,展現出不同的風格和創意,滿足了現代人對時尚、品質和個性化的追求。

2.2.2 色彩文化
色彩在文化層面承載著深厚的歷史積淀與社會意義,是文化傳承與表達的重要載體。其中紅色、銀色和黑色在不同文化背景中承載著豐富多樣的象征意義,深刻反映了各文化的價值觀、信仰和歷史傳統。在中國文化中,紅色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吉祥、喜慶和幸福的象征。這一象征意義可以追溯到古代,紅色被視為能夠驅邪避災的顏色,因此在春節、婚禮、生日等重要節日和禮品包裝中被廣泛應用。例如,以紅色為主基調的茶葉包裝呈現吉祥之意(圖5。銀色在中國文化中也有獨特的寓意,它常常與純潔、高貴和吉祥相關聯。在古代,銀色的物品如銀器、銀飾等被視為珍貴之物,只有貴族和富人才有能力擁有。銀器在祭祀儀式中也經常被使用,被認為具有辟邪、祈福的作用。例如,故宮博物院以銀色為主基調做成的項鏈彰顯美好寓意(圖6;黑色在中國文化中同樣具有豐富的內涵。在古代,黑色是一種莊重、嚴肅的顏色,常被用于禮服和正式場合的著裝并且黑色還與水的元素相關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水被視為生命之源,黑色因此也蘊含著深邃、神秘和包容的意義。例如,故宮博物院以黑色為主基調做成的口紅包裝,給人以深邃大氣之感 (圖7)。
3賈湖遺址文創色彩應用設計
3.1形態抽象
針對賈湖遺址的視覺形象與文化內涵,我們進行了深入的剖析與提煉,旨在提取出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圖形元素,以促進賈湖遺址符號向簡潔化、年輕化的方向轉變。在文創設計的語境中,結構樣式構成了視覺上的核心焦點,它不僅直觀展現了文創產品的外在形式,而且深刻反映了產品所蘊含的思想觀念與文化精神。為了精準傳達賈湖遺址的文化精髓,我們采用了設計符號學理論對遺址中的符號進行解讀。在具體實踐中,我們選擇了七孔骨笛和甲骨契刻文字作為設計的基礎元素。在設計過程中,我們對這些元素進行了抽象化與幾何化的處理(圖8),通過簡化線條、提煉形狀的方式(圖9),重新構建這些傳統符號的現代表現形式。
3.2 外形重構
為了適應不同身體部位的佩戴需求,本文創首飾設計選取了形態各異的鶴作為主體造型(圖10),旨在通過鶴的多元姿態展現其獨特的文化韻味與美學價值。具體而言,胸針設計采用了聚集形態的鶴群作為靈感,凸顯作品的厚重感與豐富的視覺層次;項鏈設計則巧妙捕捉了雙鶴展翅上下對稱飛翔的瞬間,以流暢而優美的線條勾勒出鶴的比例形態,完美貼合頸部線條;耳飾設計則是對鶴的形態進行了抽象化處理,提取其最具代表性的元素;手環則創意性地選用了雙翅翱翔的鶴形,為佩戴者的手腕增添一抹靈動與飄逸。為進一步凸顯整套首飾的個性化與獨特性,本設計還融入了一項創新性的概念一—腿部佩戴飾品。這一設計不僅拓寬了首飾的佩戴范圍,更寓意將中國傳統文化遺址的精神內涵推向世界舞臺。
3.3 色彩選取
從審美色彩角度出發,賈湖骨笛的鶴骨材質及歲月侵蝕形成的古樸色澤,與古老音樂文化相呼應,帶來歷史厚重感和原始美感。文創設計中的銀色恰似骨笛光澤,凸顯其純凈與古樸質感,以現代方式展現骨笛韻味,喚起人們對賈湖文化的敬意與欣賞,讓消費者感受其審美體驗;契刻符號載體的天然或加工后色澤,與符號映襯成古樸審美氛圍。紅色為其增添鮮活熱情,如生命之火呼應原始活力,與自然色結合,打破沉悶,展現生動風格,吸引消費者并激發其對賈湖文化的興趣;鶴造型的色彩搭配具有審美價值。銀色類比鶴羽展現純潔高貴,紅色突出靈動生機,如在首飾設計中,通過材質搭配呈現,蘊含豐富審美層次,激發消費者對美的感知。
從文化色彩角度出發,骨笛選用鶴骨制作,與音樂相關,白色象征純潔超脫。現代文創的銀色延續此象征意義,承載美好向往,傳承文化觀念,傳遞賈湖文化深度魅力。龜甲等契刻符號載體色彩具有文化意義,龜甲色與神秘占卜相關。紅色融入文創設計,既保留龜甲神秘內涵,又因傳統文化中喜慶、驅邪寓意,連接現代積極繁榮文化,使文創融合古今文化價值,引發共鳴;賈湖遺址所處地域文化和時代背景影響色彩含義。銀色體現出淮河流域自然元素的明亮純凈,賦予文創地域特色標識。紅色或與當地文化活動、習俗相關,能喚起文化記憶。結合賈湖文化符號,可打造兼具地域特色與現代感的文創產品,推動賈湖文化傳承創新。
因此,小件飾品如胸針、耳飾等(圖11),采用了金屬銀原色。從材料上來看,金屬銀是從自然界中獲取的優良材料,通過材料的物化使用將藝人的審美經驗向材料自然屬性的深處延伸,體現了藝人們對材料認識所顯示出經驗理性的巨大作用。[10]對于金屬銀的加工選擇不僅體現了銀匠藝人對銀質材料性能的認識結構,而且體現了銀匠藝人將人文觀念和科學理性相結合的充滿創造力的材料美學觀。其純凈的色彩與細膩的質感不僅符合大眾審美,更能夠凸顯鶴本身的高貴與純潔姿態,也進一步映射出其背后的符號學理念。而對于概念設計中的大件飾品,如腿部佩戴的特別款式配飾,則大膽采用了紅色和黑色這兩種具有強烈視覺沖擊力的色彩組合。紅色,作為火的代表,帶有喜慶與吉祥的含義,在傳統的器物中象征著繁榮與熱情;而黑色,象征著沉穩與莊重[11]。通過色彩的碰撞與融合 (圖12),為整套首飾增添了一抹現代而高級的氣息,使其在眾多傳統首飾中脫穎而出,展現出獨特的審美價值與文化內涵。


4結語
本研究基于符號學理論中的能指和所指,將賈湖遺址的甲骨契刻文字符號和骨笛等直觀物理形態與色彩符號的審美色彩、文化色彩相結合,設計出了一套賈湖遺址系列文創產品。研究發現,在文創設計中,結合應用實際,合理地選取符號對象,進而通過借用與隱喻的手法對符號進行形態抽象、外形重構和色彩選取,可以打造出既具有辨識度又富含文化內涵的文創產品,既能為基于文化遺址的創新產品設計提供參考,也能為如何選取合適的色彩元素應用于文創產品設計研究提供借鑒。
5參考文獻
[1]吳衛紅,辛宇.淮河流域新石器時代考古的歷史、問題與趨勢(三)[J].南方文物,2023(3):21-29.
[2]趙平.基于設計符號學的旅游產品設計:以臺兒莊古城文化為例[].美術觀察,2020(5):156-157.
[3]王凡柯.任意的“任意性”:本雅明早期語言哲學與索緒爾結構主義語言學的辨析[].中國圖書評論,2023(2):65-71.
[4]黃厚明,陳云海.中國史前音樂文化狀況初探[].中原文物,2002(3):18-27.
[5]王歌揚.史前德國骨笛與賈湖骨笛比較研究[J].中國音樂學,2024(2):77-84.
[6]方建軍.賈湖骨笛音樂性能探論[J].音樂研究,2024(4):5-17.
[7]馮憑,吳長旗.舞陽龜甲刻符初探[J].中原文物,2009(3):51-58.
[8]張居中,王昌燧.試論刻畫符號與文字起源:從舞陽賈湖契刻原始文字談起[J].中國書法,2001(②:47-48.
[9]何亞男,黃永利,任麗紅.論鶴元素的審美哲學及在服飾中的演繹[J].絲綢,2018,55(10):66-72.
[10]田愛華,鄭泓灝.苗族銀飾的工藝美學解析[].大眾文藝,2013(20):71-72.
[11]鄭宇.安徽非遺元素在文創設計中的色彩應用[].色彩,2024(8):97-99.